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石婶就不议论这个话题了,因为她一连生了四个女,没有生出儿子的她一直是石家人眼里的不争气的肚皮,受够了婆婆和丈夫的气,所以她深深知道这农村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有多重。
她和贾二妹的关系这么好,她当然是希望贾二妹能生儿子了,如果能生个儿子出来似乎她脸上也会跟着有光似的。
然后这里一边等着朱生婆来,石婶一边向贾二妹吧啦吧啦地传授怀孕的注意事项。
第170章果真是怀孕了
要吃得清淡啊,不能吃的太辣、太咸、冰凉的不能吃啊,不能干重活……
“鸡蛋每天都要吃啊,就算反胃也要吃啊。”
“牛肉不能吃哦,兔肉不能吃哦,母猪肉不能吃哦……”
什么?连牛肉和兔肉都不能吃?
“牛肉吃了娃娃皮肤不好,粗燥得很。”
“兔肉吃了娃娃要成兔唇。”
“母猪肉吃了要扯扯母猪疯。”
贾二妹听的满头黑线,黑线,黑线,黑线……
母猪肉不能吃可以理解,牛肉和兔肉的这种解释真的没有一点科学依据。
还有,这么多忌讳,贾二妹有点噎到了——怀个孕还真不容易啊!
不过幸好在这个年代里物质很贫乏,除了粗粮和蔬菜外连糖都很少,全是绿色生态食品,包括空气。
“来了、来了,朱婆婆来了。”石小菊拽着一个矮小精瘦的中老年女人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进来了。
“说石女娃子,你别拉拽我好不好?我年纪大了,禁不住你这么拽啊!”朱生婆一边走一边抱怨。
“哎呀朱老师,可把你请来了,快帮我们二妹看看。”石婶赶紧迎了上去。
“老师”是乡下人对大夫的一种尊称。
李红玉也赶紧端了凳子请朱生婆坐下。
“这就是向家那小儿媳妇?”朱生婆打量着贾二妹,夸奖道:“嗯,是个漂亮的媳妇儿,来胳膊伸出来让我摸摸。”
摸摸胳膊就能摸出怀孕没怀孕?
这不是小说电视里才有的情节吗?
中医上的把脉。
可是中医的把脉真的能把出怀没怀孕?
贾二妹表示有点怀疑。
朱生婆看出了贾二妹的疑惑,便有些不太爽了,口气里便带着些轻慢出来:“你们这些年轻人是不是不太相信我这手艺啊?去打听打听这四大队上的人,我摸喜脉什么时候没摸出来过……”
“不是的,朱老师,二妹是说她感冒了,她不相信自己有了。”石婶忙开腔打圆场,又像贾二妹递眼色。
原来现实生活中真有摸喜脉这回事啊!
贾二妹总算回过神来了,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朱老师,麻烦你了。”
然后,她向朱生婆伸出了手。
朱生婆也有意要在这“不知深浅”的年轻人面前显露一手的,于是也没有因为生气就走掉,而是拉过了她的手来,干瘦的手指便扣在了贾二妹的手腕上。
“嗯……”朱生婆摸着,沉吟了一会,慢条斯理地说到:“应该是有了,不过脉象太浅了,摸得不是很清楚,最多就是四十天左右的样子。”
“真的有了啊?!”石婶又惊又喜。
“是儿子还是女儿?”石小菊和李红玉几乎就是异口同声地问出了这句话。
朱生婆斜了她俩一眼,淡淡地说了句:“生儿生女都是缘,看得起这个娘,人家才投生来娘肚子。”
“我看肯定是个儿。”石婶说。
“呵~”朱生婆冷笑了一声,“我说你们这些人怎么都这么重男轻女呢?你们难道就不是女人吗?这世上要是没有女人,早就没有人存在了。”
朱生婆趁机教训了她们一顿。
大凡是做接生医生的人恐怕都看不起这些重男轻女的人吧,毕竟见惯了女人生孩子的艰难,他们深知做女人的伟大。
第171章她怀的是个女儿?
就冲着这一点,贾二妹就对这个恃才傲物的接生婆充满了敬意,于是她马上说:“其实儿女都一样,我都喜欢。”
“嗯,真要这么想就好了。”朱生婆说:“女孩子也是一条命啊,我看到好多人一见生下个女儿就连脸色都变了,我就生气啊,就想说啊,难道你不是女的吗?你娘不是女的吗?”
“是啊,是啊,女人不应该看不起女人。”贾二妹马上说。
“嗯,我看你这个女娃子挺明事理的,好好养着吧,会生儿子的先生女,有儿有女才是好。”朱生婆说着放下了她的手腕。
这是在暗示贾二妹怀的是个女儿吗?
石婶有些尴尬,赶紧双手捧着端上水来,“朱老师,您请喝开水。”
不用说,开水是她事先煮好的糖水鸡蛋,红糖水啊,里面卧着四颗鸡蛋呢。
“我吃不了四个鸡蛋,这才吃了饭了。”朱生婆说,“分两个出来给孕妇吃。”
“我不吃,我才吃了饭,肚子还是饱的呢。”贾二妹忙说。
朱生婆执意只吃两个蛋,石婶只得让石小菊去拿了个碗来分出了两个鸡蛋来。
“那需要注意什么,二妹身体这么瘦,还说她胸口闷。”石婶关心地问道。
“也不用的,她看着瘦身体还不错,平时注意不要伤风感冒那些,不要太累,不要乱吃东西,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吧。”朱生婆这时心情看着不错了,笑眯眯地说道。
农村里孩子生在地头上的多了去了,走个路干点活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我知道了,谢谢朱老师。”贾二妹可高兴了,既怀上了孩子又可以去到处淘宝,两不耽误最好了。
“如果你觉得我摸得不准,你也可以去医院做个检查……”朱生婆说。
“朱老师是很有经验的人,朱老师说有了一定十有【创建和谐家园】是有了。”贾二妹笑着说,“谢谢朱老师了。”
说着,贾二妹从裤兜里掏出她的那个手绢包来,又扭头问着石婶,“石婶,我也不知朱老师这出诊费是……”
出诊费?
石婶听都没听说过,一怔之后,笑着说道:“朱老师人好,一般上门来都是包个红包就是了。”
石婶说着偷偷向贾二妹比了两根手指头。
贾二妹知道这是“两角钱”的意思。
首先在这里说一下,这个时代的人生点小病什么的都不用花钱买药吃的,生产大队办起的农村合作医疗站都配备2到3名赤脚医生的,这些赤脚医生是生产大队挑出一些比较有文化的年轻人,进行简单培训后就上岗,只能看感冒发烧之类常见病。
由于是免费看病,所以赤脚医生所到之处都很受欢迎。
赤脚医生也乐于挎着药箱到各家各户巡诊,遇到病人就当场诊治。
而向接生婆这种原本也是没有“接生费”一说的,只有“红包”这个规矩。
一半上门摸脉一趟就是一角或两角红包费,接生就要封大红包了,一般也就“两元”、“四元”这样子,看产妇家的大方程度了。
“朱老师,让你多费心了。”贾二妹痛痛快快地抽了三张两毛的钱出来。
六毛钱,凑个六六顺。
“这太多了。”朱生婆没想到这年轻女子这么大方,有些意外。
别的人都是一毛、两毛的,顶多了四毛钱,但真的给四毛的都很少很少,屈指可数。
第172章蹭脉的来了
“朱老师你就收下吧,六六是个顺,少不了我以后还有麻烦你的时候呢。”贾二妹笑着说,将钱硬塞进了她的手里。
朱生婆于是也高兴地说:“嗯嗯,以后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尽管喊一声便是。”
“好,好,以后肯定有麻烦朱老师的时候。”
“哇,朱老师哇,顺便再帮这摸一下脉吧。”突然一个女人拉着另一个女人出现在了门口。
一听这声音就是马秀英的。
“你难道又有了?”石婶一看是她,忙笑着打趣她。
对于马秀英这个人,石婶并不喜欢。
“我呸!”马秀英往地上唾了一口:“我男人都死了三、四年了,哪来的有了?”
说着,她拉着她表弟媳的走了进来。
她的表弟媳叫李小红,也就是向国强小妹的婆家的弟媳。
前面已经说了,马秀英的表弟娶的是向国强的小妹,这个李小红是她的小表弟的婆娘,结婚也有一年多了,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刚才她在食堂里听说国强婆娘像是有了,石婶已经帮忙去请朱生婆来摸脉了,她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表弟媳妇,听说表弟媳妇已经有一个月没来月事了,怕是也怀上了,所以就赶紧去拉上表弟媳妇来蹭蹭脉。
为什么说蹭蹭脉呢?
因为她知道国强媳妇对他们向家的人不大方,但对外人倒是蛮大方的,她吃准了国强婆娘会给朱生婆一个大红包的,所以她觉得不蹭白不蹭了。
“朱老师,你刚才对我们国强媳妇说了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喊一声,这不,我们就来找你帮忙了,哈哈!”马秀英打着哈哈说。
摆明了就是“我家兄弟媳妇给了钱的,你就该为我们服务”的占便宜态度。
朱生婆也知道她是贾二妹的嫂子,所以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弟媳妇给了三倍的钱,她给摸摸也没什么。
可是,贾二妹心里就觉得恶心了——这个马秀英也忒不要脸了吧,这样的便宜也占?
石小菊和李红玉也面面相觑,互相吐了一下舌头。
“坐下来吧,把手给我。”朱生婆也不计较,摸就摸嘛,那六毛钱拿着也多,反正她们是一家人,就看在贾二妹的面子上吧。
李小红往她面前坐了下来,揉着太阳穴,有些矫揉造作地说:“嗯,身体不舒服、吃不下、睡不好、脸色也变差了……”
这女人真是跟马秀英一样令人生厌。
看李小红造作的样子,石小菊和里红玉差点看吐了。
“那朱老师,要不你给看看?”贾二妹有点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她的脸皮可没有马秀英那么厚,就算看在向小山的份上吧,大不了待会她再给朱生婆封个红包。
毕竟人家小山给了她两本小人书,而且还是用他那珍贵的水果糖换来的。
“行。”朱生婆爽快的答应着。
摸了一会李小红的脉,朱生婆脸上的表情凝重起来,感觉有点拿不准,好长时间没有说话。“朱老师,怎么啦?”马秀英担心地问。
朱生婆这样子可不太妙呢,要知道她的三个娃都是这位接生婆把的脉接生的,她深深知道这个接生婆是个脾气爽快的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来都吞吞吐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