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女人一见眼睛都笑来眯起了,嘴里虽然小声说着客气话“不要这么见外”,其实手上已经接了过来,并偷偷塞进了柜台下面的抽屉里。
然后那女人就将贾二妹带到了废物堆边,热心地对她说:“小妹,你尽管在这堆里选,只要是你觉得有用得上去,你就统统拿去便是。”
反正都是些旧物废物,也没多大用处,供销社收来也是当旧物利用的。
“谢谢,谢谢。”
“你慢慢挑选,我去那边柜台看看,你顺便在这帮我看着一下,我去去就来。”女人说。
“好的,你忙你的去。”贾二妹笑说。
女人让贾二妹在此扒拉,她也好趁机马上把野猪肉拿回家去,她家就在附近,很近的。
反正这里也只是废品收购站,也不存在会不会丢东西的问题,这些废品也没人要的。
女人一离开,贾二妹赶紧往废品堆里扒捡起来。
哇,废品堆里还真有不少宝贝呢!
这里面的东西大多是一些铁制的或铜制的玩意,供销社废品收购站收来是准备送到炼钢厂去回炉。
还有一些旧书本字画什么的,也是回收去造纸厂的。
一通翻找之后还真让她找到了一些宝贝,虽然这些宝贝在这个时代被人当作是废物,但是收藏起来放到以后却会是真宝贝哦。
一把老式的烛台,材料不只是是铁的还是银的,表面老痕迹斑斑,一看就是这个年代“除四旧”被人遗弃的产物。
这样被遗弃的产物还有一个铜座观音菩萨坐像、一面背面雕花铜镜、一个铜盆,上面无一例外都布满了青绿色的铜锈。
这些都是要送到炼钢厂去回炉的。
当然也有一些老式家具和门面上的铜环铜扣什么的,真正的铁制东西很少。
但正因为是铜制的,才让贾二妹心里惊喜连连,这更加证明了这些东西可能是老物件,甚至是老古董。
哎,这个处处以红色为光荣的年代,毁掉了多少老祖宗的传统宝贝啊,可惜可叹!
感叹了一阵之后,贾二妹继续淘宝,无意中发现了堆里倒着一把老凳子,老凳子面子是圆形的,有八条凳腿,高大约500,八只腿下面有托泥承担。
“托泥”就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类的脚下端所加的圆形底框,以免腿脚扎入土地当中,起承托的作用。
这张圆凳看起来敦实厚重,做工那是相当的精致扎实,如果贾二妹没看错的话它的全名应该是“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大方凳”,年代应该是明朝。
这样的老物件她在二十一世纪时曾经在一家古玩店见过。
【创建和谐家园】,这个年代的人真是不识宝啊,把这么宝贝的一个老物件当成一件废物给扔了,真是……黄花梨啊!暴殄天物啊!
她将这张圆凳搬了出来,还挺沉的,不过她是决定要把它搬回去了。
翻完了这些,贾二妹又去翻那堆书本字画,还真翻出一些好东西来了,三幅明清时期的画——
明代大画家唐寅(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
明代大画家文征明的《洞庭西山图》;
清代大画家恽寿平的《雪景山水图》。
为什么贾二妹认得这些古玩字画呢?
第164章你这个小妹实诚,我喜欢
原来在二十一世纪时是她是学金融的,且在证劵公司投资上班,公司经常会组织他们参加珠宝字画古玩鉴定的学习,因为很多投资部设计到很多这方面的客户,他们这些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她也在努力学习,准备考一个古玩珠宝类鉴定证书,将来或许可以转行去拍卖行做鉴定师呢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为了不使自己陷入失业的境地,她和很多奋斗在同行的人一样,努力地学习,考各种证,以让自己与时俱进不被淘汰。
所以在那时候她也经常去各古玩市场和各大拍卖场转悠,了解古玩和珠宝市场的行情变化,差不多也成了这方面半个专家了。
如果她的鉴定没出错的话,那她这次可是真的淘到宝贝了。
不过,兴奋归兴奋,她似乎也没有多激动,毕竟在这个年代里祖国大地处处都是宝贝,只要你肯做个有心人,就没有不成为大收藏家的。
比如那些小人书,比如那些留存到二十一世纪就成为珍品的邮票,还有现在眼前的明清名人字画……等等等。
这个年代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贫苦,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发现未来财富的眼睛。
贾二妹将淘出的这些宝贝分别用废报纸包好,放到了她的背篼里,将背篼背上,然后将那张圆凳拎在手上准备搬回家去。
这时那女人回来了,都没看她背篼里的东西,就见她拎着凳子,于是说了句:“这么旧的凳子你也要啊。”
“嗯,我搬回幼儿园去,这凳子是圆的,没有棱角,不会碰伤孩子。”贾二妹说,然后从衣兜里掏出了一个折叠着的手绢来,问到:“这些东西都要多少钱呢?”
女人笑了,客气地说:“要啥钱哟,都是些废品。”
本来这些东西就是以废品价收来的,每件东西就论斤收的,书本字画一斤一分钱,铜铁那些东西稍微贵一点,也就一分五厘的样子。
整个一堆都不值几个钱。
看在刚才贾二妹给了她一块野猪肉的份上,她怎么好意思要贾二妹的钱呢?
不过,她虽然说不要钱,但贾二妹却不得不给,因为她深深懂得一个道理叫“利益往来”,你今天不给她一些好处费,将来她就不会给你行方便。
于是,贾二妹从手绢包里抽出了一块钱来,偷偷地塞进了女人的手里,悄声说:“下次我还要来这里翻捡一些有用的东西呢。”
女人嘴上虽然客套着,但手里还是接受她的“贿赂”,而且还非常高兴地对贾二妹说:“你下次逢大场的第二天来这里挑选,一般逢大场的时候来卖废品的多,赶在每个月的二十五号之前,因为二十五号我们这里就要送回收厂了。”
“嗯嗯,好,谢谢你。”贾二妹忙说。
“不谢不谢,我就看着你这个小妹实诚,我喜欢。”女人面含笑地说。
不是面前这位小妹实诚,是这位小妹很懂得怎么做人做事,大家不过是互利互惠而已。
从废品收购站出来后,贾二妹背上背着一个背篼,手上拎着一个沉重的凳子,在拥挤不堪的街上走着,着实吃力不已。
不过,想着今天的收获,贾二妹就越累越有劲,就算走一截路歇一会儿,累得腰酸背痛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第165章女富豪啊,贾二芳同志
艰难地穿过街道,走过大桥,一路走走停停地回到了家里,贾二妹连累都觉不会了。
回到家,她赶紧将这些宝贝搬进了房间里,然后拿出一张干毛巾来将这些东西一件一件仔细地小心翼翼地擦抹了一遍,又将它们一一放进了她的那口外表漆成红色的樟木箱子里。
这口箱子是她这次春节回娘家去特意带回家来的。
以前她嫌弃这口箱子俗气,现在她可一点都不觉得它俗了,而是觉得它非常的有用。
原来樟木箱子可以百年不生蛀虫,而且含有香气的樟木可以保护宣纸啊布匹啊等不变质。
樟木箱收藏字画的历史由来已久,相传明朝初年,开封的地宫里发现一个樟木箱子,里边装满宋徽宗的名画真迹。那些书画虽然历经数百年,可是作品却保存完好,这完全得益于樟木宝箱的防蛀功能。
所以她才特意从娘家要来这口箱子的,刚好就可以用这口箱子来保存她的那些连环画小人书和现在淘到的这些字画宝贝。
收捡好这些宝贝后,贾二妹开始捣鼓起她辛苦搬回来的圆凳了。
这把出自大明时期的黄花梨圆凳真的做工太好了,被她一阵打理干净简直上上下下散发着一股厚重的内涵感,直叫她越看越爱。
其实这圆凳就摆在房间里当座位也是蛮好的啊,显得整个房间都有了古朴典雅的味道。
捣鼓完这些宝贝后她这才将身子往床上一趟,闭上眼养神,非常的心满意足——来到这个时代这个空间真是好哇,这么多绝世宝贝都被自己淘到了,这要全部搬到二十一世纪去,自己的财富会不会买下一条长安街呢?
哈哈哈!
女富豪啊,雪漫同志!
美滋滋地想着,她不知不觉地仿佛进入了梦乡,又像是真的一样,总之就介于那种似梦似真的境地。
就像真的一样,她又走进了自己的漫园,然后她收藏的所有宝贝都被她一一搬进了漫园里,她的藤箱,她的樟木箱,她的青花大罐……
一觉睡醒后,她感觉全身舒泰,刚从床上翻起来向国强的小侄子就探头探脑地在门口出现了。“来,小山,幺婶给你姜糕吃。”
看着小侄子出现,贾二妹忙招呼他进来,还拉开抽屉给他拿姜糕。
向山进来,手上捧着两本小人书递给她:“幺婶,给你。”
“给我?”贾二妹看着他。
“嗯。”小男孩认真地点着头,一脸诚挚讨好她的样子。
贾二妹微怔一下,接过来一看——
一本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美术读物出版社1955年出版、于濂元绘、中国经典的民间爱情故事,全彩印刷;
这本小人书在二十一世纪收藏品市场上的参考价格是:6万。
一本是《渡江侦察记》上海人民美木出版社1957年出版、顾炳鑫绘;
二十一世纪收藏品市场的参考价格:12万。
这孩子真是太有心了,知道贾二妹喜欢这些小人书,他便拿来给她看。
“是你的吗?”贾二妹问。
“我从栗子哥哥那里换来的。”向山说:“我用我的水果糖换来的。”
栗子哥哥是向国强二姐的儿子。
第166章幺婶真有文化
“那你知道小人书里的故事都讲的什么吗?”贾二妹又问。
向山摇了摇头。
“你坐下,幺婶给你讲这两本小人书里的故事。”
“嗯,好。”向山爬上了贾二妹刚淘回来的那张明代圆凳上坐了下来,坐得端端正正的,静待着她。
贾二妹撕开一封姜糕的纸包装,递到了他的手里,“吃吧,边吃边听。”
向山接了过来,一边小口小口地咬着吃,一边听着她给他一页一页地念着小人书上的故事,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贾二妹翻动小人书页的手。
没过多久,两本小人书就被贾二妹翻讲完了,坐在她面前的小向山还处于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
她不由得心中感叹:这孩子可比他的那俩个哥哥有灵气多了。
“小山,拿着你的小人书。”贾二妹将那两本小人书往他面前递。
可是小向山却摆着手说:“幺婶,这是我送给你的。”
“送给我的?!”贾二妹很有些惊讶。
小向山又点头,稚气的声音从他那张一本正经的小表情里透出,“幺婶喜欢,幺婶有文化。”
贾二妹顿时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了——真没想到这么小孩子还成了她的知音了!
“你以后也会成为有文化的人。”贾二妹感动地说。
“嗯,那幺婶你能教我认字吗?”
“行,只要小山爱学习,幺婶就教你。”贾二妹点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