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六零:翻身做主小媳妇》-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13章大难不死

      可是即便如此的全副武装,她这一竿子捅上去还是被黑压压的马蜂袭击了,被蛰了个透心凉,马蜂的毒【创建和谐家园】进了你的脸上、头发里,刺心地痛……

      疼痛令她什么都不顾了,扔下竹竿抱着头拼命往山下跑,一窝马蜂便跟着一路追着她蜇,她亡命跑到荷花塘边,一头扎入了荷花塘里。

      还好,她的水性已经锻炼出来了,能将身子埋在水里“咕噜咕噜”地冒好一阵子泡。可是那些凶悍的马蜂还是围在水面上盘旋,并不肯离去。

      乡邻们看到了她被马蜂追进了塘里,便有人点燃了稻草火把赶来,把马蜂给驱散了,这才把她从水里救了出来。

      这窝马蜂实在是太凶悍了,贾二妹的头上脸上和手脚被蛰了好几十个包,浑身肿得就像发泡了的大馒头一样。

      母亲跑到一家坐月子的产妇家里,要了一杯人奶来给她涂在身上。邻居又帮忙找来一些草药捣烂了给她敷上,也没送医院,自生自灭吧。山里的人的命就是这么贱,能扛过疾病活下来就算你命大。

      她倒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了三天三夜,连水都喂不进去了。人家都说她可能凶多吉少,母亲和大弟便用一块木板将她抬到了堂屋里,等死。

      不能死在床上,家里孩子们唯一的床弟弟们还要睡的。

      “二妹,嘴巴不要对着香炉钵钵出气哦!”母亲对着她说。

      她虽然昏睡着,但却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她很沮丧——难道我这就要被挂掉了吗?不行,我不能死,我得活下去!

      然后,奇迹出现了,到了傍晚的时候,她睁眼了,说了声:“我要喝水。”

      于是,母亲端了一碗米汤来给她喝了,就这样她居然又顽强地活过来了。

      于是人家又都说:“这女娃子命大哇,将来一定有福气!”

      是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自古以来人们都这么说的。

      贾二妹也期望这自己能熬出头,实现人们的祝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可是,这时候这这社会又流行造反有理了,老师都被关进牛棚去了。

      没有办法,拼命挣扎想要通过读书来出人头地的贾二妹的希望再次破灭。她初中刚好毕业,便回家来帮着母亲喂猪来了。

      这时,大姐也走了,铁路上招工把她招走了,贾二妹也想去,但没满十六岁,再说她人长得秀气人家不要,人家说长得好看的姑娘不适合做铁路工人。

      不过,十五岁的年纪在山里也是开始说对象的年纪了。

      母亲央人在本地给她说了一户人家,知根知底的,小伙子也踏实,她坚决不干,因为她偷听了母亲和媒人的话,说是要将她和那家的姑娘换亲。

      那家的姑娘才十二岁,母亲准备将她嫁给那家姑娘的哥哥,然后再将那家姑娘换过来给大弟做老婆。

      这样荒唐的事她坚决不干。

      第14章媒人来踏门

      甭说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脑子,就是当年的二姨婆本身也是以绝食来抗拒的,人家听说这女子病歪歪的又多愁善感,人家就不要了。

      其实贾二妹还是有些想法的,那就是她再也不想待在这穷苦的家里了,她想飞出这个穷苦的山沟沟。既然读书这条出路没了,那就只剩下嫁人这条途径了。

      不是说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更新么?嫁个好男人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这个年代,什么样的男人最容易改变命运呢?

      那就是嫁个有能耐的男人!

      这个时候张秀芝来神吹了,说她娘家妈那边有个侄子在地质勘测队特别队伍里当队员,都已经工作两年多了了,说是早晚都要提干的。

      又各种吹她娘家侄子如何长得好,一表人才,聪明能干……

      张秀芝的娘家侄子,据说长得还是不错的,高高大大的,在地质队里是标兵,就是丢在农村也是挑得起抗得住的汉子。

      去年他上他这姨妈家来耍,贾二妹随着一帮扒墙根的妇女偷偷瞅过他,也就只看到半个脑袋,那双眼睛贼亮贼亮的,像是一汪深潭。

      就是皮肤稍微黑了那么一丁点,听说是因为地质里测绘地形和找矿,又经常出国到边境附近几个国家,长期野外工作训练变黑的。

      当时,张秀芝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二妹母亲说:“配给你们家二妹怎么样?还般配吧?”

      母亲当时只是笑笑,不置可否——这张秀芝的人品,她瞧不上啊。

      再说,这二女儿虽然脾气犟一点,但人长得好看,说真心话,比大女长得好看多了。

      也不知道大女是怎么长的,也许是长女的缘故,从下就要跟着母亲挑起养家的重担,吃的苦、担的责比弟弟妹妹们都多得多,这些亏便都明显地体现在了身体变化上——手大、脚大、骨骼大,就连头都比弟弟妹妹大,但是个子却比弟弟妹妹矮。

      不过好在大女五官还长得端正,人也能干、自强,估摸着在社会上去拼得过十个、八个人的,总之是吃不了亏的。

      二女就不一样了,小时候营养不良造就了她的苗条体格,又继承了她父亲的身高和自己秀丽的脸蛋,最要命的是她还有一副林黛玉一样的性格。

      这样的“风姿卓约”,生在古代是佳人,生在现代就是病态。

      若是生在城市里还好点,至少不用刚农活啊,可惜又生在农村。

      这个命啊,可真难说了。作为母亲,有谁还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女儿呢?

      母亲还是那句话:“女人家就是菜籽命,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能不能开花结果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造化这东西,好悬,比命运说还悬。

      贾二妹就认为,命好命坏全靠自己去争取!这样怨天尤人有用吗?现在已经不是旧社会了,旧社会的女人不准出门,命好命坏都由不得自己,可现在是新社会啊,穷是穷点,但并没有人拴住你的手脚啊!

      第15章二妹,过来坐一哈

      那个【创建和谐家园】的二姨婆不就是认命了吗,她总觉得老天对她不公平,没有给她一个幸福安定的家;家庭对她不公平,没有为她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甚至连读书的条件都不能为她创造……她觉得自己真是太悲哀了!小的时候饿肚子,长大了,稍稍能吃上饭了,书又没得念了……总之,老天啊,太不公平!心里想着不公平,她就【创建和谐家园】去另一个世界寻找公平去了。

      她不会走二姨婆那条老路的!

      又有媒婆来给贾二妹说亲了——

      “公社供销社主任的儿,蔡生金,名字取得好哇,所以命好呢!家里两个姐姐,就这一个儿子,家庭殷实得很,你家二妹过去就是享福的命……”

      母亲又心动了——供销社主任,多大的财神爷啊!

      “他家……怎么会看上我们这样的家庭……”母亲有些受宠若惊。

      “不干!”可是,贾二妹斩钉截铁地就拒绝了。

      关于那个蔡生金,她太熟悉不过了。

      供销社主任那儿,蔡生金,读书时比她高一年级,一米六的身高都没有,最多一米六,还没她高呢,还横着长肉,杵在面前就像颗陀螺一样。

      偏偏那张脸还生就一副流氓样,每次她去上学,路过他班教室外的走廊时,那厮就在后面吹口哨,贾二妹一看到他就恶心。

      关键是这人还是个瘸子!

      据说小时候他和两个二流子去爬寡妇的围墙,偷看寡妇洗澡,结果从墙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脚上的某根骨头,回家后他不敢对家人说,然后脚自己长好了,就变成瘸子了。

      估计来提亲也是那厮的主意,不然就凭他爸那副鼻孔朝天的样子,也是断然瞧不上她们这样的家庭的。

      好吧,既然二妹不愿意,母亲也就不奢望了,毕竟这样的家庭她自觉也是高攀不上的。

      母亲认为,女儿能嫁个可靠踏实的男人就行,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平淡安稳。

      话说张秀芝眼瞅着贾二妹妈不太乐意的样子,便开始了正面出击,主动游说起贾二妹来。

      这天,两人都背着背篼在外扯猪草,扯着扯着就碰头了……

      张秀芝放下猪草刀,在田埂上坐了下来,对着贾二妹喊到:“二妹,过来坐一哈,摆哈龙门阵哈!”

      贾二妹对张秀芝是有偏见的,在她眼里这就是个不要脸的女人,一瞟到她,她就会想起那年那月树林子里那件见不得人的事。

      不过,贾二妹还是坐了下来,大抵是因为背篼上的绳子太勒肩膀了,磕得她的两边肩膀骨子痛。

      长得太秀气的小身板就是这样没出息,肩不能挑,背不能背。

      她一边坐在田埂上,一边用猪草刀无聊地铲着田埂上的草根——现在这些草根都没人吃了,饿死人的那几年终于过去了,田里总算能看到一些长成型的庄稼了。

      她的眼无意地投向田埂下,田埂下的大块黄泥巴地里,长着一遍地的绿里透着黄的红苕藤子,因为缺水缺肥料,本来就不够茂盛的叶子,更是像一个没吃饱饭的孩子一样耷拉着脑袋,显得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二妹子,你去过川西坝子没有?”张秀芝与她面对面地坐着,眼睛就像一对钩子一样,盯着贾二妹的脸看。

      第16章张秀芝带来的诱惑

      这不是没话找话吗?一个乡下妹子,饭都没吃饱,哪里还去过川西川北什么的地方?

      真是废话,长这么大,二妹连县城都很少去呢!

      “没有。”贾二妹回答得很干脆,她不是很喜欢眼前的这个女人,所以觉得与她没有共同语言。

      更何况这个婆娘的那双眼睛,老不正经地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的,令她非常地不舒服。

      张秀芝见她不说话,便自顾自地说起来了——

      “我们娘家川西坝子可好了,一展平的田地,没有一个坡坡坎坎,天又高,又蓝,一眼望去是马平川,哪里像这个山区地方,赶场都要翻几座山。我们娘家那里啊,春天满眼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到处都是水稻田,硬是吃不完的粮食啊,哪里见这里遍山都是红苕地……我们娘家那里锅里顿顿煮饭都尽是白米,不见红苕的……”

      “哦,那么好,你咋个又嫁到我们山区来了呢?”贾二妹不信,却又好奇地问了一句。

      张秀芝脸上顿时就有些尴尬,她顿了顿,歇了歇,朝着田里吐了一口口水,又盯着贾二妹的脸说:“二妹,想不想去c都?那可是繁华得很的大城市,我家侄子就在那边当兵……好多年前我倒是去过一次……”

      好多年前她是打那路过才是真的。

      张秀芝顿了顿,像是在回忆,“好哇啦……胖娃胖嘟嘟,骑马上c都,c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滚铜圆,铜圆滚得远,胖娃跟倒撵,撵又撵不上,白白跑一趟……”

      似乎,她已经沉浸进了她的回忆世界里,说着说着,她还唱上了——

      “男子十八正当阳,背杆步枪上操场,

      稍息立正要正确,宣家渡去比短长。

      号音吹来响连天,到处在喊一二三,

      翻爬打滚样样会,为的抗日保江山。

      五月五是端午,日本鬼子太猖狂,

      薅完秧把前线上,叫他在我枪下亡。”

      “这是薅秧歌……”她说。

      看得出她对故乡充满了眷恋,只是她回不去了,故乡的流言蜚语已经将她葬在他乡了。

      不知怎的,贾二妹突然对面前的张秀芝就不那么反感了。

      你可不说,张秀芝的嗓子还真是好听,一副婉转的歌喉还真就把贾二妹给吸引进去了。

      等到她唱完,贾二妹好奇的疑问便接踵而来了:“不是说你们平坝上的人连石头瓦房都没有吗?全是泥巴墙,草房子……”

      真那么富吗?你不会是在吹牛吧?

      “哈哈,那房子才叫好呢……冬暖夏凉……而且就地取材,不劳命不伤财,遍地都是泥土吧,合着斩成小段的稻草,筑上墙又经济实惠还耐用,不像这山里修房子得上山去打石块打石条,还要烧瓦,又危险又劳苦。还有,房顶用整齐干亮的新麦秆码上去,又好看又实用,还带着一股麦香……”说到这,张秀芝陶醉地嗅了一口空气,好像真是嗅着了麦香一样。

      “你想想看,每年都有新麦出来,每年都可以将自家房顶码得崭崭新新,漂漂亮亮,亲自爬上去码,那种成就感……啧啧啧……”

      贾二妹都听得呆了。

      第17章人家说男大三,抱金砖

      “吃过担担面辣油豆花没有?还有大铁锅煮的白米饭,锅底一层酥黄酥黄的锅巴,整个铲起来就是一个嫩黄色的锅底,掰一块放进嘴里嚼,咯嘣咯嘣的,那个米香啊……哎哟,我的妈呀,我现在想起那味都在吞口水……”

      说着,她还真吞了一下口水,惹得贾二妹也暗地里吞了一下口水。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06: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