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梅中华一听,脸色都变了。
五十斤面他才能赚多少钱?闺女这一张嘴,他都要少赚一块钱呢!“不行不行,我闺女不会算帐,这可能不一下子少那么多,再少我都要喝西北风了,这价我可不敢卖。”
那人眼珠子转了转,满脸堆笑,“大兄弟,闺女是个好闺女啊,我看你们父俩挺实在的,干脆就照闺女说的价,五十斤面我全都要了。”
“不行不行,闺女是不懂瞎说呢!要是卖这个价,真是没啥赚的,都不够我这趟的辛苦钱。”
梅中华真是挺心疼的,今天不是正集,他又着急给孩子们凑学费,本来就要价低,还被闺女这样胡来,那他这生意都没有赚头了。
那人看到梅中华急得脸都红了,也就退让了一步,“大兄弟,有话好说,干脆这样,你退一步,我也让一步,两毛四你看咋样?要是行了,咱就两毛四成交,你这五十斤面粉我全都要了。”
梅中华还在犹豫,“那咋行?五十斤面让下来也有五毛钱利呢。”
“爸,我看这老叔挺实在的,就照他说的吧,你也让个步。”
梅小冉添油加醋的说,“就当咱们跟老叔交个朋友,以后老叔有啥需要还能再找我们。”
前世梅小冉可是自己做过生意,做生意的这点小窍门她还是懂的。
“唉……我的傻闺女哟,算了算了,就照你说的卖。”
梅中华忍痛把五十斤面卖给那人,接过十二块钱。
“叔,你家住的远不远?远的话就让我爸给你送回去,五十斤面也挺沉的。”
第九章 送上门的服务要不要?
这年头卖买粮食都偷偷摸摸的,竟然还有送上门这种服务?梅小冉的提议让那人高兴坏了,“还能帮忙送家去呀?那就得麻烦大兄弟了。”
闺女都这么说了,梅中华还有啥不肯的,反正他出来带的面粉全都卖了,剩下的粮食也没面粉好卖。
那年头最金贵的粮食就是面粉、其次是大米、小米和玉米面。
出来倒腾粮食最主要的就是倒腾面粉,其他的都是配搭,买的人很少。
梅中华推着架子车,和闺女一起,把粮食送到了地质队的家属院……原来这人是地质队的。
地质队可是本地最好的单位,地方都无权干涉,由部里统一规化管理,待遇和福利更是好得没话说。
Ò²ÄѹÖÕâÈËÄÜÒ»¿ÚÆøÂòÎåÊ®½ïÃæ·Û£¬ÒªÊÇ»»³ÉÆÕͨ¹¤ÈË£¬¿ÖÅÂÂòÊ®½ïÃæ·Û¶¼ÒªµàÁ¿µàÁ¿¡£
“叔,让我爸帮你扛上楼吧,您在哪屋住?”
那时侯地质队的工人住的都是筒子楼,门挨门户挨户,想要把五十斤面送上楼,就要穿过长长的走廊。
梅中华本来就是农村出身,也不惜力气,只是他不明白,好端端的,闺女为啥这么热情?梅中华刚帮那人把五十斤面搬进屋,就听到有人操着南方普通话在问,“张哥,这从哪弄的面粉?有路子也不说一声?”
原来买面粉那人叫张亮。
张亮脸上一红,小声道,“啥路子,就是在大街上碰到的,人家见我买的多,就帮忙送回来了。”
“还有这种好事?”
问话那个年轻人显得很兴奋,直接越过张亮来跟梅中华搭讪,“同志,我叫李辉,跟张亮是同事,你还有什么好东西能不能告诉我?”
梅中华有些心虚,没敢吭声,梅小冉马上笑问,“李叔叔,您是哪里人啊?和咱们说话都不一样。”
地质队可不是普通的单位,职工来自五湖四海,虽说也有本地人,其实以外地人居多。
操着普通话的李辉是来自江南的,他一个江南人被分配到中原省康平县工作,别的都不说,就是吃饭太不习惯了……江南人喜欢吃大米,可本地盛产的小麦,在这里一年四季也难吃上大米饭,就这点最让李辉难受,所以他才大着胆子上来询问。
梅小冉一听就明白了。
“李叔叔,我爸还带了点大米和玉米面,不知道你肯不肯要?”
李辉一听眼睛亮了,连声道,“这可太好了,你们带了多少大米,我全要了!”
梅中华瞠目结舌,没想到还能这样做生意,这跟送上门的有啥区别?梅小冉眸子里闪过一丝狡慧,笑嘻嘻的道,“李叔叔,我和我弟都考上了初中,我爸这是为了给我们凑学费才辛辛苦苦弄来的粮食,今天就带了十斤大米,您要是想要,下次我让我爸多弄点给您送来。”
李辉高兴极了,“那就这么说,先把今天这十斤大米留下,下次还有再送来。”
“可是……还有十斤玉米面呢!”
梅小冉露出为难的神情,仿佛有些难过,“这么热的天,我和我爸还得出去把玉米面卖了凑学费……”
突然抬头,亮晶晶的眸子盯着李辉,“李叔叔,要不您把这十斤玉米面也留下吧,就当是帮帮我们。”
李辉终究还是抵不过十斤大米的诱惑,把十斤玉米面也留下了,但也一再跟梅中华叮嘱,让他有了大米再往这里送,好多同事想吃大米都想疯了!走出地质队家属院,拉着空架子车的梅中华高兴坏了。
十斤大米赚了七毛钱,十斤玉米面赚了三毛钱,再加上卖面粉赚的三块钱,就这一趟已经赚了四块钱,这可比他平时赶两三个集都挣得多!等他回过味儿来,好奇的问梅小冉,“闺女,你咋想到把让爸把面粉给人家送到家的?”
“爸,你也看到那个叔叔的穿着打扮了,看样子就是条件不错的工人,他能一口气买五十斤面粉,说明他有这个经济实力。
我让你帮他把面送到家,就是想探探路子,看他到底在哪个单位上班,要是好单位的话,肯定会有别人要。
要是咱们能把这个路子摸透了,以后也不用担惊受吓到黑市上卖东西,直接把粮食送到人家去,多省事。”
梅中华眯着眼睛想了想道,“闺女,你让我给人家便宜一分钱时也是这么想的?”
“那当然了,便宜一分钱,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少赚了,可我们把东西全都卖光了,总体也没少赚。”
梅中华顿时高兴的一拍大腿,“行啊,我闺女太机灵了,可一点都不傻,学真是没有白上,你放心吧,爸以后就是吃糠咽菜,也得供你好好上学。”
“爸,你也别想把未来想的那么差,现在政策一天比一天好,以后有咱们过好日子的时侯。”
梅小冉说着,把买来的水果糖剥开,往父亲嘴里塞了一颗,“爸,您尝尝,这糖可甜了。”
“你自己吃,爸不喜欢吃糖。”
梅中华哪是不爱吃糖,分明就是不舍得。
这几年的生活比前几年是微稍好点,勉强能吃饱饭,但想让孩子们能经常吃到糖果,还是没那么容易!他不知道,这水果糖对梅小冉真是没太多的吸引力。
后来什么奶糖、巧克力、饼干点心,小吃零食种类繁多的让人数都数不清,都让人吃腻了,这几颗水果糖还真没让梅小冉放在眼里。
不过,她看到父亲那么欣慰,也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帮着父母好好挣钱,不再让别人瞧不起。
前世父母终其一生,也不过是生活在县城中的穷人,平时也就靠卖点小东西过活,一辈子都没挣过到什么大钱,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要想改变前世的命运,梅小冉自然要从现在开始,让父母改变思想意识,争取让他们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
梅中华因为今天卖粮食卖的痛快,再加上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初中,一高兴就割了两斤肉,打算中午烧给孩子们吃。
到家时已经快晌午了,李明云还没回来,梅小冉刚想张罗着做饭,就被父亲叫住了,“冉冉,今天让爸给你露一手,你去歇着吧。”
等李明云回到家时,厨房里的肉香飘满了整个院子,梅中华高高兴兴的把饭菜端出来,“明云,快洗洗手吃饭吧,今天中午咱吃红烧肉。”
第十章 两个初中生的学费
看着满满一盘子红烧肉,李明云愣了一下,“今天是啥日子,咋还吃上肉了?”
“今天你闺女和儿子都考上三初中了。”
梅中华春风满面的把红烧肉往桌上一放,像是在宣布重大事件一般,“明云,从今天开始,咱家要出高材生了,我想好了,两个孩子都去上初中,我咋着也得把他们两个供出来。”
李明云又惊又喜:“俩个孩子真的都考上初中了?你不会是蒙我吧?”
要知道她和梅中华都是小学毕业,上学的时侯她成绩也不差,就是家里条件不好,她又是老大,实在没有办法才没有继续念书。
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放弃对上学的渴望,没想到她和梅中华都没有上过初中,两个孩子却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考上了,真让她欣慰。
“这种事还能骗你?学校都把成绩公布出来了,不相信你自己去看。”
李明云笑容舒展的像朵花,这两年搬到县城,都没啥事让她这么高兴了。
看着父母那开心的模样,梅小冉心情复杂,说不出是感动还是难过,最后转过脸对梅小雷道,“你看咱爸咱妈多高兴,上初中之后你可得更加努力,别让咱爸咱妈失望。”
“姐,我知道了。
现在咱能开饭了吧?”
对着那盘香喷喷的红烧肉,梅小雷早就垂涎三尺了。
一家人都笑了,热热闹闹的吃了顿午饭。
午饭过后,梅小冉姐弟躺下歇晌。
趁着天气晴好,李明云把梅中华的脏鞋鞋拿出来刷洗,这种天一晌就能晒干,也不影响第二天穿。
“中华,你说俩个孩子上学得多少学费,咱们到底能不能供得起?”
梅中华拿着大蒲扇摇着,心里也在盘算着学费,“两个学生的学费,我打听了一下,估摸着得二三十块。”
那个年代还没有义务教育一说,虽说国家大力提倡扫除文盲,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也是事实!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基本上就是二十多块,工资高点的能有三十多,工资低的还不到二十,这两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都比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高,能不让人犯愁吗?梅家也不过是刚刚搬进城的农民,靠着倒腾东西勉强生活,不像工人那样生活有保障,一家四口还得吃饭!“咱家现在总共还有多少钱?”
梅中华把今天卖粮的钱也拿出来,李明云迅速的算了一下,全部家底加起来,也就七八十块,这七八十块还要刨去购粮的成本……也是梅二哥的照顾,才让梅中华先拿粮,等卖完再给钱。
都说亲兄弟明算帐,梅中华也不是不知好歹,通常卖完粮就把钱给二哥送去,不能让人帮忙还担着风险。
“明天我得把粮食钱给二哥送回去。”
梅中华算了算,除去买粮的成本,他家的全部家当加起来才二十来块,连给孩子们交学费都不够。
李明云急了,“把粮食钱送回去,咱还有钱给孩子们交学费吗?”
“不是离开学还有三四天吗?我再想想办法,肯定让孩子们都去上学。”
第二天五更,梅中华起了个大早,连饭都没顾得上吃,拉着架子车就出门。
“爸,你等一下。”
梅小冉从屋里跑出来,穿戴的整整齐齐,“今天我跟着你。”
“你一个小孩家家的,跟着爸干什么?爸又不是出去玩。”
梅中华才不舍得让宝贝闺女跟他一起出去受罪,虽说已经到了末伏,天还是很热……他也是趁着凉快才出门,要是等到太阳出来,毒日头晒着,谁还愿意出门买东西?肯定得趁早趁凉快!“我知道啊,你就让我跟你一起去嘛,反正这会儿很凉快。”
梅小冉说着,轻轻巧巧跳到架子车上,跟梅中华嬉皮笑脸,“爸,你拉着我走。”
“真是拿你没有办法。”
梅中华嘴里这样说着,却也没有硬把梅小冉赶下车,只好拉着她一起下乡。
梅家住在城东的小街东头,其实就在护城河边上,离护城河不到五十米。
别小看这五十米,那就是县城和乡村的界线,早些年只有住在护城河内侧才算是县城,出了护城河就是郊区,连着打麦场,现在是人口多了,就连护城河以外都有人不少人住,县城的规模是比前大了,但老县城人心目中,还是把这条界线划得清清楚楚!就像梅中华的老家,离县城也不过五里,就那也是乡下,他也是因为娶到城里姑娘李明云才能搬进县城,才能当上半个城里人。
拉着梅小冉出了城,离老家也不远了,本来也就五里地,完完全全走出县城,差不多就有一里地,离老家只剩下四里地,以梅中华的脚程,半个多小时就能赶到家。
“爸,你是回家找我二伯的吧?”
梅中华皱皱眉,不高兴的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少打听。”
“我的爸呀,你就是不说我也知道,这可是回老家的路。”
可不是么,从县城出来顺着公路走,直往北拐个弯就能到庄上,梅小冉又不是没回去过,路记得很清。
梅中华不说话了。
“爸,你是不是想把钱还给二伯,然后再从二伯那里弄点粮出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