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时旁边的学生马上七嘴八舌的报出分数线,“今年一中的分数线是130分,二中的分数线是150分,三中的分数线是140分。”
吕霞顿时松了口气,欣喜的叫起来,“那我考上三中了,冉冉,你和你弟报的几中?”
“我们也报的三中,咱们都考上了。”
上辈子梅小冉和她弟弟就是以这个分数考上的三中,中招考试也只考语文和数学两科。
平康县有三所初中,二中是重点,分数线最高,三中次之,一中最低。
三中就在东关,离第二小学很近,东关的学生大部分选择的都是三中,离家近也方便。
当然也有选择报考二中的,那都属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要么成绩确实好,要么家里人脉广。
见大家都考上了三中,吕霞更是高兴的不得了,虽然她只比分数线高了一分,那也是考进去了!“走,咱们赶紧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人。”
梅小冉拉着她高高兴兴的往回赶,走到小巷尽头,居然遇到了欧阳寻。
“欧阳大哥。”
梅小冉也不知道自己是咋回事,怎么见到欧阳寻,竟然会有点不好意思,她可明明是个年近四十的大妈了,对着小鲜肉还会脸红,那肯定是因为欧阳寻长的太好看了!“你考到哪个学校了?”
“我们都考上了三初中。”
欧阳寻清俊的脸庞露出微笑,“那可太好了,以后咱们都是一个学校的学生了。”
梅小冉这才知道,原来欧阳寻也是三初中的学生。
吕霞着急回家报告喜讯,看到欧阳寻似乎有话要对梅小冉说,怕他们耽误自己的正经事儿,就急急忙忙的来了一句,“你们先聊,我得赶紧把成绩告诉我妈。”
边说边跑得不见影儿了。
欧阳寻这才问道,“冉冉,我让齐瑶上你家给你道歉,她去了没有?”
梅小冉点头,“去了。”
可她心里想说的是:齐瑶是去了,但不是道歉,而是把欧阳寻送的东西全都拿走了。
欧阳寻却不这么理解,高兴的眼睛都亮起来,“我就知道……齐瑶做错了事,就该跟你道歉。
幸好她去了,不然我还得再找她。”
这天真的少年哟!梅小冉简直不知该说啥好,就算齐瑶跑到她家,也不代表就是道歉。
可是,她也不想把这些话说出来,说出来又能怎样?齐瑶知道后还会跑她家耀武扬威,最后挨揍的还不是她?“冉冉,你就原谅她一次吧,齐瑶心眼也不坏,就是脾气大,被她爸她妈宠坏了,等你以后了解就知道了。”
梅小冉小嘴一撇,“还是算了,我对不熟悉的人不想了解。”
顿了一下又道,“我要赶紧回去把成绩报告给我爸,我爸还等着呢!”
说完,她丢下欧阳寻就一个人跑了。
回到家推开院门,梅小冉就大声叫起来,“爸,我和雷雷都考上三初中了,雷雷都考了168分呢!”
“考上了?真都考上了?看来咱们家要出高材生了。”
梅中华激动不已,他虽然是个农民,却是属于有文化的农民。
祖上曾有人中过秀才,两个哥哥还在村里当过会计,他可是一心盼着孩子能出人头地,长大成材。
“三中的分数线是140分,雷雷超了快三十分呢!”
听到姐姐报出成绩,梅小雷也高兴的从屋里跑出来,“姐你考了多少分?咱们真都考上三中了?”
“那当然,你姐我没你考的好,才考了150多分。”
梅小冉替自己的弟弟感到骄傲,反正从上小学开始,她考试从来没超过弟弟,也不存在嫉妒。
“真好,你们真争气!”
梅中华激动的直搓手,想了想,干脆从口袋里掏出两毛钱来,一个孩子给了一毛,“这是爸给你们的奖励,你们拿去买糖吃。”
“谢谢爸!”
姐弟俩高兴的抓过钱,欢天喜地的去了小卖部。
梅中华高兴的搓着大手笑了又笑,隔壁的李翠屏听到静动出来道喜,“梅哥,你这两个孩子很争气啊,你可一定得供这两个孩子好好上学。”
“那是肯定了,就算砸锅卖铁我也得让他们两个上学。”
这个年代,好多孩子都读不起书,能上完小学的都不多,考上初中的更少。
这下孩子们都考上初中,梅中华虽然高兴,可是也有点发愁,两个孩子上学可是得不少学费呢,他得赶紧给孩子们攒钱。
自从把户口迁到县城,农村的土地就没收了,大队说是给分地,可到现在也没分下来。
他家现在就指望着李明云帮人做点小手工,他自己出去倒卖点农副产品凑合过日子……要是地再不分下来,梅中华真不知该咋办了!想到这些,他把收来的粮食往院子里的架子车上一放,又在粮食上盖上麻包和木柴,打算再出去跑一趟,能挣多少是多少,就当给孩子们多攒点钱。
李翠屏看着他在整理架子车,忍不住叹了口气,好心的提醒他,“我听说北关的柴火市人挺多,你去那看看吧。”
“行咧!”
梅中华知道这是李翠屏在暗示他,柴火市有黑市,让他到哪儿换粮食呢,嘴上谢了一句,拉着架子车就出了门。
在东关桥头,刚买完糖的梅小冉遇到了拉着架子车的父亲,“爸,你要去干啥?”
“我上一趟柴火市。”
在外面梅中华也不敢多说,倒卖粮食也属于投机倒把,现在政策虽然没那么严,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这种事还是不说破的好。
“爸,我跟你一起去。”
前世梅小冉可不知道父亲有这么辛苦,她和弟弟也是从小到大被宠着没有下过地干过活,既然现在她重生了,也让她也体会一次。
“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吧。”
梅中华其实并不存在重男轻女的心理,就是有点好面子,昨天抹不开面子才打的闺女,他还心疼着呢,怎么舍得让闺女跟他一块出去卖粮食。
“不行,我今天就想跟你一起去。”
梅小冉不由分说,帮忙推着架子车。
梅中华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在家呆着不好,非得跟你爸一起出去晒太阳,你说你傻不傻?”
“我就喜欢晒太阳咋了,反正我也晒不黑。”
梅小冉可一点都没吹牛,她从小皮肤就白,还是属于晒不黑的那种白,越晒皮肤越红,夏天反而是她气色最好的时侯。
“走吧,咱早点去早点回。”
梅小冉在后面推着车,跟父亲一起往柴火市赶去。
第八章 黑市卖粮也是个技术活
到了柴火市,太阳已经晒得老高了。
柴火市就在北关桥头的护城河边,这一带不知从何年何月起,人们自发形成集市,除了柴火是主要商品,其他瓜果蔬菜之类的也有人卖,就是卖的人比较少,还都是偷偷摸摸打着掩护。
但是卖柴火却不在投机倒把的范畴,是允许公开买卖的物品。
要不是两个孩子今天都考出了成绩,梅中华今天也没打算出来。
这年月大家买东西也是看日子的,只有逢三、六、九的日子才有人摆摊,大家才会去赶集,其他时间集上也没几个人。
正往前走着,梅小冉注意到前面有个老叔,穿着还算整齐,就是左瞧右瞧神态不是那么自然,就冲过去小声问了一句,“叔,你想要啥?”
那人吓了一跳,看见梅小冉还是个孩子,就松了口气,“你小孩子家家的不要乱说,我……我啥也不要……可不敢乱说。”
这个情况让梅小冉心知肚明,她忙小声说道,“叔,我和我弟都考上了初中,我爸想给我们攒学费,您看看有啥需要的?”
那人一听,眼睛顿时亮了,抬头看了梅中华一眼,干咳一声,“这天这么热,大太阳底下说话也不方便,我看这大兄弟拉着柴肯定也渴了,咱们去边上喝口水吧。”
这就等于对上了暗号。
梅中华笑了起来,“就依大兄弟的话,咱们去喝口水。”
他愉快的把柴火拉到河边的大树底下,偷偷的掀开麻包,把里面的玉米面露出来给那人看。
那人瞄了一眼,摇摇头问,“除了这个,还有别的没?”
“大兄弟你直说吧,你到底想要啥?”
梅中华带的粮食样数不少,可也不敢全都掀开让人看。
那人东张西望了一下,才悄声问,“有面粉吗?”
梅中华笑了,“你要多少?”
“什么价?”
那人一听这个,就知道对方手里有货。
这可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得凭粮票才能买到面粉,没有粮票就得出高价才能买到粮食。
梅中华之所以敢做这个,也是因为老家是农村的,二哥是生产队的会计,有渠道偷偷弄出来粮食倒卖,要不然他也不敢把自己折腾到城里。
他朝那人动了下嘴皮。
那人一听就激动了,“二毛五?这也太贵了吧?哪有这种价?人家粮店才要一毛五,你就敢要两毛五?”
梅小冉马上口齿伶俐的接过去,“叔,人家粮店可是要粮票,我们这又不要票,就算凭票也得【创建和谐家园】,咱这又不【创建和谐家园】。
我爸辛辛苦苦也不容易,就是赚个跑腿费。”
梅中华觉得闺女真是长大了,把话都说到了人心里,又掀开另一只麻袋,翻出面粉给那人看,“兄弟你看,这可不比国营粮店的成色差,这可是80面!”
当时80面可是仅次于富强粉的一种面,当时的市价也在一毛八,凭良心说,梅中华卖二毛【创建和谐家园】算过份,别人张嘴就卖到二毛八了。
那人仔细看了看,确实是80面,也就不像刚才那么激动,想了半天,从口袋里摸出两块五递过去,“那就先给我来十斤吧。”
梅小冉知道她爸今天可是带了五十斤面粉出来,这么热的天,当然一次卖光最好,要不然他们爷俩还得在毒日头底下晒着。
于是走上前道,“叔,这么好的面你才要十斤?我爸也是好不容易才弄到的,别人都弄不来,你干脆多买点吧,谁知道下次我爸还能不能弄来这种面,还能不能碰到你。”
她注意到这人穿着打扮干净整齐,知道肯定不是农民,倒像是个上班的。
这年头工人算是待遇最好的,一个月能有个几十块的工资就很不得了,就是单职工家庭也比农民过的滋润多了!那人犹豫了一下,也不是说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就是嫌有点贵,要是价钱再便宜点,他敢把这面全都要了。
梅中华紧盯着他的眼睛,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下,生怕人家变卦,连这十斤面也不要了。
同时又在暗暗埋怨闺女多嘴,买十斤也是买啊,就是十斤面他也能赚七毛钱。
“叔,我爸为了给我们凑学费是真不容易,我还想着赶紧让我爸把粮卖完,带我去买点学习用品呢。
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要是把我爸带来的五十斤面都买了,我就让我爸给你便宜两分钱,二毛三一斤,你说行不行?”
梅小冉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虽说一斤面便宜两分钱,五十斤都能便宜一块钱了。
可是这要是一口气卖掉,就能赚二块五,要是人家只买十斤,才能赚七毛钱……薄利多销也是种经营手段。
梅中华一听,脸色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