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欧阳寻把带着梅小冉体温的围巾戴到了自己脖子上。
梅小冉眉头微皱了一下,却没理由反对,本来就是人家的东西,借给她戴已是好心。
欧阳寻把新围巾给她戴上,这新围巾很衬梅小冉的肤色,她本来就白,浅色的格子围巾却给她添加了几分【创建和谐家园】。
“走吧,再耽误一会儿,饭都要凉了……”
梅小冉有些心虚的跑回家。
因为下雪,梅中华没有出去。
看着从天空不停掉落的雪花,梅中华有些着急。
这天不能出门跑生意,在家就等于坐吃山空,虽然李明云每天也能挣个十块八块钱,但跟见过大钱的他相比,总有些杯水车薪。
“这都几天了,怎么雪还不停?”
÷ÖлªºÜã°â꣬ËûÊǸöÏв»×¡µÄÈË£¬ÏÐÏÂÀ´¾ÍÐÄÀïÄÑÊÜ¡£
“爸,要是有个自己的店铺,你就不用发愁了,不管好赖天气,总有铺子能守着。”
梅小冉的再次提醒,让梅中华很有些心动,可他从来没有这样操作过,还是拿不定主意。
“算了,等下我去你外婆家问问吧。”
梅小冉的外公和外婆解放前就曾在富源镇做布匹生意,还把布匹生意从富源镇做到了康平县城……在做生意这方面的经验,李家俩老肯定比梅中华乡下的父母亲强太多,这也是梅中华决心向他们请教的原因。
梅小冉喝了碗热乎乎的汤面,围着炉子烤火。
天气实在太冷了,梅家就把做饭的炉子拎到屋里取暖。
虽然煤球燃烧的不充分会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但这毕竟是瓦房不是后来的平房或者楼房,房屋的封闭性不强,在这个年代用煤取暖,还算是很先进的取暖工具。
梅小冉在炉沿上放了几颗花生,在等花生烧熟,爆裂的时侯,就把在炉子边看书。
那时几乎没有什么夜生活,大家都是吃过晚饭没多久就睡了……因为雪大的关系,学校停了晚自习,让孩子们自己在家学习。
后世的梅小冉很少见过这样大的雪,在她成年之后,下大雪的日子就变成了遥不可及的记忆,像现在这样的大雪,就连后世的东北地区也越来越少见。
粮食又开始供应紧张,不知是谁传出的谣言,说是大雪之后粮食紧缺。
只要月底拿到粮票的居民,都在月初疯狂的抢购粮食……很多人都是从六十年代生活过来的,对饥饿记忆犹新。
除了粮食,大白菜和萝卜也开始供不应求得……这样的大雪天,也没有别的什么食物可吃。
大雪持续了一周之后,天空终于放晴。
梅中华难得的去了趟老丈人家。
“爹,妈,我过来看看你们。”
看到梅中华手里拎着一斤猪肉,李外婆禁不住道,“现在猪肉多难买啊,你自己家不吃不喝了,以后不要乱买东西了。”
“正好有一斤肉票,路过肉店就顺手买了。”
梅中华笑呵呵的,“就是肉太少,包饺子是不想了,做猪肉粉条馅的包子还成。”
李外婆边笑边摇头,还是把猪肉拎到了厨房。
梅中华在堂屋坐下来,李外公把火拢大了一些,“凑过来烤烤火,这天寒地冻的。”
“爹,我做这小生意,只要天不好就没法做了。
这天虽然晴了,雪也没化,还是不能出门。”
梅中华很发愁。
按着他之前的打算,把户口迁到县城,队里再给分点地,就算不用做小生意,总能混个温饱。
可户口都迁过来这么久了,队里还是没有分地,每个月的发的口粮标准虽然跟别人家一样,但实际情况却是差远了。
别人家有地,粮食供应是成人每个月十五斤,孩子十斤,而他家没有地,也是按照这个标准供应粮食;而正经八百的城里上班族,供应粮食标准则是成人三十斤,孩子二十二斤。
粮食肯定是不够吃,只有人家一半的定量,家里还没有地……衣食住行哪一样不要花钱?梅中华把情况说明之后,就坐在那里叹气,他是真没想到,跳出农门居然这么困难!“中华,你现在有啥打算?”
ÀîÍâÒ¯µãןµÑÌ£¬àÜÁËÒ»¿Ú¡£
“我本来是想着让队里把地给分下来,可这都等了几年了,队里还是没有分地。
指望着我这样零零碎碎的做点小生意,根本不能应付家里的开销……这几个月的情况虽然好一些,可这一场大雪下来,又是十来天没有进项。
总这样下去,不是个长久之计。”
“嗯,队里不分地,确实连吃饭都是问题。”
李外爷想了想道,“你有没有想过在城里开个铺子?”
梅中华眼睛一亮,“爹,你咋和冉冉说的一样?冉冉也是这么跟我说的,她说让我在县城盘个铺子,以后就不用往外跑了,守着铺子就不用看天吃饭了。”
“冉冉这个小妮子还怪有远见,我赞成。”
李外爷露出赞许之意,“你这一年四季总往外跑也不是长法,有个店铺的话,只要进货对路子,那就不愁东西卖不出去……这些年大家生活都慢慢的改善了,能吃饱肚子了,人们就考虑穿了,反正衣食住行,沾住这几样就不愁东西卖不出去。”
梅中华本来就是来听取老丈人的意见的,见老丈人这么说,也就放了心,“那好,那我就考虑盘个铺子。”
第六十章看中店铺
可是转念一想,梅中华又犯了难。
“爹,这现在开铺子会不会被人说成是投机倒把?”
梅中华只要一想到这个就头疼。
这些年他做小生意,没少被人指着后背说是搞投机倒把,他是真不敢背这个锅。
“现在不是有公私合营吗?那私人也不是不能做生意,只是风险有点大,要看清楚形势才行。”
李外爷对这一块也是心有余悸。
他从年青时侯就一直经营小本生意,从最开始的染料铺到后来的布店,也是一步一步做起来。
可后来风向变了,他也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这么多年都翻不了身,要不是他自己有些手艺会经营,这么一大家子人早就饿死了。
“要不……再等等看吧,现在我实在没这个胆气。”
得到老丈人支持,梅中华当然高兴,但是政策又限制了他的规划。
但是以现阶段的国情,梅中华预感到政策肯定会有变化,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等了一个月,已经临近年底,这天是十二月二十八号!梅小冉晚上放学之后跟梅中华说道,“爸,你现在可以去找铺子了。”
“我怕被扣帽子。”
说不想找铺子做生意是假,但梅中华也怕挨批斗。
“爸,不会了,我听说国家都已经开会批准了,说什么要改革开放了,就是国家要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以后会放开做小生意这一块,不会有人再说这是投机倒把了。”
梅中华听得将信将疑,咋这消息他都不知道,闺女可就听说了?“爸,你要不相信的话,你去借份报纸看,看我说的到底对不对?”
梅小冉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终于到政策放出来的这一天了。
“你小孩子家说的话,我也不太相信,我先找个报纸看看。”
梅中华从闺女激动的脸色中,直觉认为她说的不是假话,但眼见为实啊,他总要看到报纸上的内容,才敢肯定!第二天上午,梅中华还真是去借了份人民日报看。
结果还真是跟梅小冉说的一样,国家确实要改革开放了……这可是个好消息!梅中华放下报纸就开始往街上走,他也有自己的敏锐触角,政策才放下来,找铺子这件事,肯定动作越快越好,等大家都关注起来……好铺子都被人抢光了。
找了两天,还真叫梅中华选中了好铺子。
位置就在察院下街,离县第一小学和电影院都近,正是康平县最繁华的地段。
他带着钱就去找了房东,跟人家说明来意,要租两店铺面。
房东家姓季,家里经济状况也不好,兄弟多、拖累大,虽然有门面房却是没有考虑过做生意,放着好好的店面只是为了住人。
看到梅中华跑来说租铺面,这家人还以为梅中华在开玩笑,“兄弟,我家的房子只是为了住人呢,你这突然说要租下来,我们怎么住?”
“大哥,我是真相中你家的铺面了,房租我可以开高点!”
梅中华拿出了自己的诚意,“别人家一间房的房租是五块钱一个月,两间房就是十块。
你家这是门面房,我情愿多出一倍,你要是租给别人,一年的房租就一百二,我给你二百四,还可以给你签长租,我可以租五年,一口气给你五年的房租!”
要不是手里的钱有限,梅中华真想租个十年八年,但以他现在的能力,租五年就得拿出一千二百块,多了他也拿出不来。
那户人家一听,暗暗在心中盘算:五年的房租就是一千二,这年月就算上班的一个月平均工资也只不过三十来块,一年才三百六,一千二百块得不吃不喝攒三四年的工资,这些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季家有两兄弟正打算结婚,可女方要自行车、要手表、要缝纫机,哪一样都需要钱,就算再抠唆也得三四百块,这要是有这一千二百块,这两兄弟的婚事就有了着落!季家现在当家的只是一个寡母,季老头前几年就不在了,看在钱的面子上,老太太发了话,“房子租出去也不是不行,但季家的房子就这么多,把门面房租出去的话,家里的房子不够住,还得另外租房,这一进一出实在不划算。
除非你能把五年租房的损失给补出来,两间房一个月要十块,一年就是一百二,五年咋也得六百块。”
梅中华一听,要是这样算起来的话,光房租他就得掏一千八,这就太超出他的预算了。
他手里满打满算也就二千八,要是拿出一千二租房子,剩下的钱进货肯定是足够了,但要是一口气拿出一千八,他手里剩下的钱还要弄柜台还要进货,咋算也不够。
“大娘,我是真心想租你家这房子的,可是你提出的要求实在太高。
我已经每间房按一个月十块钱的房租掏了,你还嫌不够,还要再赔上你家租房子的损失,这样一年的房租得三百六,咱康平县的房子哪有这么高的价?”
“那你再考虑考虑吧,我家的房子也不是说非租不可,自己都不够住呢。”
季老太这么一说,梅中华也不好再坚持,只说要回家考虑考虑。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梅小冉看到她爸回来愁眉不展的模样,忍不住问道,“爸,你这是又遇到啥烦心事了?”
“啥烦心事?还不是听你的话,我到街上看铺子了。
你还别说,还真叫我看中了两间,那两间房出路好,又在街面上,房子开间大进深也深,用来做店面最合适。
可就是价钱没谈拢,人家要的房租是一年三百六,我要是租五年的话就得一千八,我哪有那么多钱?”
梅小冉眼珠子转了转,“爸,人家跟你说房租的时侯,有没有一口咬死,说是少一分都不往外租?”
“那倒没有。
你也知道咱家租的这两间房就是一个月十块,我给那家二十,一口气付五年的房租给他们就是一千二。
我开这个价已经够优越了,放眼整个康平县,估计这都是最高价了。”
“爸,你先别着急,等吃过午饭,我跟你去看看,争取把这房子给谈下来。
不过我先给你个提醒,估计房租二十块是不行,但要三十也太高了,咱看看能不能折中一下?”
第六十一章 商量租房
吃过午饭,梅中华带着梅小冉来察院下街。
梅小冉一看到那两间门面,眼睛都直了。
有句话说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真是一点也没有瞎说。
这两间房子梅小冉很熟悉,这就是前世她父亲租过的门面房,没想到这一世梅中华的眼光依然如此,这也是不能改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