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梅小冉抱着崭新的软皮笔记本,回到教室。
正在背书的吕霞忍不住八卦的问她,“你怎么抱了个笔记本回来?谁给你的?这软皮笔记本可是很高档啊!”
梅小冉本来打算把这件事瞒住,但吕霞却是一把将笔记本抢过去,打开扉页,看到上面写的字,立时惊呼起来,“冉冉,这……这是……作文周报给你的?快说说是咋回事?”
“就是之前我们摸底考试,王老师说我那篇作文写的好,就推荐给作文周报,结果我算是狗屎运吧,被报社看中了。”
吕霞惊讶的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就这么简单?我的天,冉冉你到底知道不知道,你是这是作文发表了!”
“那又怎么样?”
梅小冉仍是一脸无辜的叹了口气,顺手拿起了英语课本,“我觉得,送个这么好的笔记本给我,还不如折现成稿费更实在。”
吕霞哈哈大笑,“冉冉,你可逗死我了,你就是个小财迷。”
“对,我宁愿当个小财迷!”
这时下课【创建和谐家园】响了,如果不是耽误这一会儿,梅小冉觉得她应该能把课文给背下来,虽然背的不熟,但背下来应该问题不大。
“你们快来看啊,梅小冉的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这是报社给她寄的高级笔记本。”
吕霞激动的把笔记本举起来给大家看,“梅小冉可真给我们班,不,我们学校长脸!”
同学们纷纷投过羡慕的眼神,更有同学瞎起哄,“难怪刚才英语老师把梅小冉叫出去呢,原来是让她领奖品去了,这笔记本也太漂亮了!”
朱红色的绒布软皮,鎏金的笔记本三个大字,一看就充满高级感,有些同学还是第一次看到,更是夸张的哇哇大叫。
这时班里传出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一个笔记本吗,好像跟别人没有似的。”
“这种笔记本别人当然没有,可这个笔记本上面写着梅小冉的名字和主编寄语,还盖着公章,跟你那能一样吗?”
ÂÀϼҲÊǼ¤¶¯»µÁË£¬ÉúűðÈ˲»ÖªµÀ£¬Ö±½Ó°ïÃ·Ð¡È½í¡»ØÈ¥¡£
“哼,那也没什么了不起,又不是只有梅小冉一个人能发表作文。”
这下梅小冉不但听清楚了,也看清楚了,说话的是齐琳,学习委员。
不过,她可没打算跟齐琳吵,毕竟人家说的也是实话,只要有能力,谁都可以发表作文,这话没毛病!“走吧走吧,放学了还不赶紧回家吃饭,都不嫌饿?”
梅小冉拉着吕霞就往外走,她是真有点饿了!在教室里耽误了几分钟,这会儿出校门的学生已经不像刚才那么多,梅小冉和吕霞走出校门时,遇到了欧阳寻。
白衬衫,蓝裤子,清爽整洁的短发。
欧阳寻的穿着打扮正是初中生的标配,但同样的一身衣服,穿在他身上就是特别出众,他浑身充满着少年气,却又明朗的让人如沐春风。
“我们一起走。”
欧阳寻不由分说,加入了梅小冉和吕霞的回家小分队。
梅小冉没有吭声。
大家都在同一条街上住,她也没理由反对一路同行。
吕霞并不知道梅小冉因齐瑶的事对欧阳寻刻意疏远,反而愉快的打开了话匣,“欧阳大哥,你大概还不知道,梅小冉的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人家报社还给她寄了奖品呢!”
欧阳寻微微一怔,然后微笑慢慢堆上清秀的脸庞,“梅小冉,恭喜你。”
吕霞这个大嘴巴,真是见谁都宣传,梅小冉都有些脸红了。
不就是发表一篇作文吗?真不是什么大事,但大家可不是这么想的。
“你们应该已经适应初中的生活了吧?”
“还行吧,反正我刚开始最担心的是英语,不过现在发现英语也不是太难,多背多记就行。”
这是吕霞最直接的体会,但对梅小冉来说,学英语可吃力了,白活了两世,英语还是毫无起色,她真是愧对重生这两个字!欧阳寻似乎是看透了她的心思,“慢慢来,英语的门槛虽然不高,但要想学好也不容易,一定要多读多看多背。
我爸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背单词,看英文书,听英语朗读。”
梅小冉就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这可不是后世,哪有条件听英语?如果是在后世,选择听英文的东西可多了,什么收音机、复读机、MP3,可现在是没有改革开放的1978年,收音机都没有完全普及。
欧阳寻又问,“除了英语,别的科目呢?”
吕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欧阳大哥,你也知道我底子差,学习也很一般。
初中突然加了这么多的课程,我实在是应付不过来。”
梅小冉还是默默的往前走,没有说话。
三初中在护城河东侧,而梅小冉家临挨着护城河,三个人中,她是最先到家的,快走到家门口时,她才对吕霞和欧阳寻说了一声再见。
吕霞跟她扬了扬手,而欧阳寻却是报以友善的微笑。
推开院门时,李明云正急匆匆的往外走,见到梅小冉回来丢下一句话,“饭都做好了,你自己盛着吃,我有急事出去一趟。”
“妈,你有急事咋不骑车去?两条腿跑着多耽误事!”
“你说的对,我都忘了家里还有自行车。”
李明云转身从院子里把自行车推出来,慌慌张张的往西去了……
第二十一章 四姨的婚姻大事
吃过早饭,梅小冉姐弟就去上班了,中午放学时,家里却没人。
“姐,咱爸咱妈去哪里了?咋会家里没人,也没做饭。”
自从他们姐弟上初中之后,家里一天三顿饭可是很及时,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梅小冉也不清楚发生了啥事,跑厨房去做饭。
那个年代,大部分人做饭还是烧柴火,但在县城里,有很多家庭也开始用蜂窝煤。
蜂窝煤比柴火方便,做饭前必须提前半个小时左右把炉子打开,等煤火升上来才能做饭。
梅小冉姐弟俩个放学都十二点了,等做好饭吃完都快一点半了……开学一周之后,学校开始执行秋季作息时间,不再是下午三点上课,改为下午二点上课,一点四十预备,这天下午姐弟两个几乎踩着打预备的【创建和谐家园】进的校门。
下午放学时,家里依旧没人。
这就太让人奇怪了,太不正常了。
÷СȽֻÄܸúµÜµÜ³ÔµãâÉµæµæ£¬Òª²»È»Ì«µ¢ÎóÊÂÁË¡£
直到晚自习放学回家,梅小冉姐弟才见到了父母。
李明云皱着眉头,坐在那里直叹气。
梅中华则在旁边劝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种事你这个当大姐的管不了。”
“那我也不能眼睁睁看她瞎往火坑里跳!”
李明云仿佛下定了决心,“这事别说爹妈不答应,我也不答应。”
“那就要看叶子的态度,她要不听话,你也拿她没办法。”
梅小冉明白了,这是说的她四姨李明叶,难怪今天爸妈都忙得连个影都不见,原来是四姨有事了。
李明云姐弟六个,除了最小的那对双胞胎跟前面的姐姐相差的年纪比较大……其他四姐妹成家的成家,没成家的也到了成家的年纪,现在没结婚的就只有老四李明叶。
听爸妈说话的口吻,似乎在商量四姨的婚事。
前世对于四姨的记忆,梅小冉印象并不是很深,但中间发生过一件让她记忆犹新的事情,就是当年四姨搞对象时,家里人一致反对,她一气之下喝过农药。
晕!不会该是这件事吧?梅小冉赶紧看了一眼日历,九月十二号,离中秋节没几天了。
貌似当年四姨就是在中秋节喝的农药,当时一大家人为她连中秋节都没有过好……“妈,你说的是不是我四姨的事?”
李明云瞪了闺女一眼,“大人的事小孩少打听。”
“我才不是打听,是你跟我爸说出来的。”
梅小冉想了想提醒她妈,“妈,这不是快中秋节了,你也得回去看看我外婆吧。”
“可不是,当闺女的中秋节咋着也得买点月饼回娘家看看。”
要不是家里有这两个学生,做饭得准时,她真想回娘家住两天……叶子的情况看起来不大对头,爹妈年纪大了,恐怕是镇不定这个小丫头,她这当姐的不操心能行?“明云,你就看着买点礼物回娘家瞧瞧吧,这两天我忙。”
梅中华发了话,他是真忙。
西瓜生意做不成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
快到八月中秋了,买细粮的人就多起来了,都想着换点面粉做月饼和其他吃食。
这年代月饼也是稀罕物,供应的也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还得用票买。
好多人家都是自己做月饼,这就也得弄到面粉才行……虽然每个人粮食都有定量,但肚子缺少油水的老百姓,每个月那点定量根本就不够吃,逢年过节想要改善生活,就得私底下偷偷的购买细粮,有关系的去找粮局的人走后门,没关系的只能从黑市买高价粮。
“嗯,你忙你的吧。
我自己买点东西回娘家,就是……你看能不能给我换几张月饼票,没有票难弄来月饼啊。”
“我试试吧。”
梅中华发了话,这年头月饼票可不好换,价钱倒不是问题。
似乎就这么说定了,可梅小冉这天晚上睡的很不踏实,一直在想四姨的事。
她就是忘记了到底是哪一年发生的,反正印象中就在这两年,但具体是哪一年,她真记不清了。
迷迷糊糊的睡到五点,起床上学。
做好早饭之后,梅中华喝了两碗粥就匆匆的推车走了,李明云则开始琢磨叶子的婚事。
叶子处的对象叫程斌,家也在东关,还是东关的老门老户,倒是一长得一表人才,可惜游手好闲。
不但没有个正经的工作,还喜欢出去打架惹事,也不知道咋就看上了叶子,还跟叶子处上了对象。
家里人知道后当然反对,谁也不想让叶子找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但叶子就是不听,这两天在家里要死要活,还几天不吃饭的来威胁爹妈,真是气死人了!不行,她必须得再回家看看。
打定主意后,李明云决定从城墙边的小路绕到花园街回娘家,这是回娘家步行最近的一条路。
沿着城墙走到赵家坑时,居然就遇到了程斌。
从外表看,程斌白皙清瘦,打扮时髦,那就是个洋气的城里青年,也难怪叶子喜欢。
“大姐,你这是要往哪去?”
李明云没好气的找了个借口,“我上供销社买东西。”
供销社就在中山街,穿过城墙的小路就到了。
程斌笑问:“大姐是不是去买月饼的?”
李明云正愁这件事,也没有吭声。
程斌从口袋里摸出几张月饼票递过去,“大姐,我这里有几张月饼票,你要是需要的话就拿去用。”
这是……故意在这儿等她的吧?“不要不要,我有。”
李明云越想越生气,叶子和程斌的事,家里没一个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