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是着急呢,觉得自己没有办好这件事。
现在的高生参加高考,能考得就是四个档次: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专科,大专。
县一为了保证升学率,对非本校的复读生都有分数限制。可考过过去年的‘大专’分数线又谈何容易,陈庆的成绩在班里能排前15名,他去年也算稳定发挥,却在估分时失误,和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以他班级排名前15的成绩,总分也不到本科线……夏晓兰初毕业,入学测试能考到去年的大专吗?
陈庆自己还是个学生,他有啥人脉办这件事,只能按照学校的规矩来。
夏晓兰久久未语,陈庆着急了:
“你别担心,我回家和我爷说下,他可能在县城找到人。就算读不了县一,县二肯定能进去。”
县二的教学质量又比县一差点。
但没有选择的话,县二也可以去念啊。
夏晓兰回过神来,赶紧解释道:
“你误会了陈庆哥,这件事我不不想麻烦陈爷爷,我不是见外,我是觉得如果连大专线都达不到,我插班参加明年的高考也没啥意思……对了,今年咱们省的理科大专录取线是多少?”
是自己的错觉吗?
还是无知者无畏啊。
总觉得夏晓兰说要考过大专分数线,和去县城卖鸡蛋一样简单。这可不是卖鸡蛋啊,做生意行,并不代表念书行。
“今年的理科大专是350分,总分则是690分。晓兰,我建议你还是学科,需要背诵的科目多,不像理科还要学物理、化学……”
一般的女生学理科,遇到物理、化学这样的科目,脑袋就像被糊了一层猪油。
其实连陈庆自己面对那些题都是脑袋发蒙。
他是好心劝夏晓兰,夏晓兰却没听进去。
“入学考试的时间有规定吗?”
“下周一。”
“那我先把这些书看看,下周一就去考试。”
还有七天,你个初生,要去参加县一种的插班入学考试吗?
陈庆无话可说。
他几乎是落荒而逃的。夏晓兰太有自信了,陈庆害怕周一的入学考试会让夏晓兰受挫。
夏晓兰提着书进屋,家里三个人都眼巴巴看着她。
天都黑了,陈庆来找夏晓兰,两个人在墙根外嘀嘀咕咕说了好半天话。夏晓兰回屋里还提着一大包东西,家里人想不误会都难。
刘芬欲言又止。
她觉得夏晓兰不太适合和陈庆处对象。
倒不是她觉得夏晓兰配不上陈庆,就是母女俩在七井村还没站稳脚跟,夏晓兰和陈庆在一起,村里人肯定要说夏晓兰高攀。刘芬不想那些流言又缠上夏晓兰,她们好不容易才离开大河村,在这里有了落脚处。
陈村长他家是啥人家啊。
陈庆又是一定要考大学的,要是和晓兰处对象耽误学习了,就算达叔也不会喜欢晓兰的,更别提陈家其他人会咋想。
刘芬急得团团转,又不知咋开口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刘勇示意妹妹别急,自己开口问道:
“是达叔家的陈庆吧?我今天看见那小子去上学了,咋又回村子,还给你带了啥东西?”
夏晓兰把一大包书放在桌上,“陈庆哥可是个大好人,他给我带了复习的教材,既然你们都看见了,我也不瞒着——我想参加明年的高考,就问问陈庆哥能不能去县一插班。”
“啥?!”
“高考?”
“咳咳咳!”
李凤梅正喝水呢,一下子把自己给呛了。
她憋得脸都红了,刘勇狠狠瞪老婆一下,尽量对外甥女和颜悦色询问:
“咋想起来参加高考了?”
夏晓兰肚子里有几两墨水,外人不知道,他这个亲舅舅还不知道吗?别的地方不说,单说念书这一项,夏晓兰是真的不擅长。夏家出了一个夏子毓,好像把方圆几十里的气都占光了,那是刘勇见过最会念书的女孩子。
夏晓兰不知道发了哪门子热,或许觉得自己做生意挺顺手,又要挑战下高考?
夏晓兰理所当然道:“还是得有个城镇户口,以后买房啥的挺方便,不是考上大学才有户口吗?”
我的大闺女,大学有那么好考吗?
听你口气是,就像去买包盐那么简单。真要是简单,陈村长家的大孙子,不也落榜了吗?数数周围,哪有什么大学生,要不夏子毓那个大学生咋就那么金贵呢!
别人上了三年高,还考不复读呢。
复读也是个持久战,二战也不一定有好结果,你才是个初毕业生……刘勇觉得自己牙疼。
046:都支持去试一试
刘勇牙疼。
刘芬就算觉得她女儿千好万好,也不敢信这个啊。
啥升学率他们也不懂,但农村人也有自己的判断方法,只看周围有多少人考上大学。恢复高考后,夏子毓是大河村唯一考上的,王建华可不是大河村的,他只是暂时下放在大河村的知青。就说七井村吧,陈庆从小就家教严格,村里人看着也聪明伶俐的,家里条件在农村也是拔尖的,就这样一门心思念书的人,今年高考也落榜了……夏晓兰说要参加明年的高考,三个长辈都被震住。
大舅妈有点疑心夏晓兰是对陈庆有点意思,没见陈庆看见夏晓兰就脸红吗?
夏晓兰被夏子毓撬了墙角,许是觉得脸上挂不住,还想找个大学生当对象。现成的没有,就找了陈庆这个有潜力的?但也不至于要跟着陈庆去考大学吧!
陈庆当然是个好对象,村里人看着这后生长大知根知底,陈村长家教特别严,陈庆人也懂礼貌,没有人瞧不见泥腿子的表现。晓兰要真找了陈庆,也算是嫁得好了,李凤梅心一动,马上给夏晓兰打圆场:
“晓兰想考大学不是好事儿吗?也让老夏家看看,他们眼睛有多瞎!”
考得上考不上先不说,青年男女之间要拉近距离,就得有共同话题,得多接触。
陈庆将来是要当城里人的,哪能在乡下相看媳妇?现在城里年轻人都兴啥自由恋爱,相亲也得男女条件匹配呢。接触时间长了,不就是自由恋爱啦,陈庆可不是那娶不到老婆的二流子,李凤梅有自己的精明。
刘勇不知道老婆的心思,但他也觉得自己应该鼓励下,立刻转了口风:
“那就去试试,考上了真是大好事!”
刘芬支支吾吾的。
夏晓兰又多解释两句:“县一也不是想念就念的,过几天要去参加他们的一个考试。考得过才能插班,考不过明年肯定不能参加高考。”
她考得过也要继续做生意的,夏晓兰不可能自己把一摊子事甩开,让舅舅负担母女俩的生活,还要负责供她念书。那要咋和县一的人谈,看来不仅要考过350的专科线,分数高一点,县一才会同意她的条件吧?
夏晓兰说不一定能考上,刘芬反而急了:
“肯定能的,这几天让妈去卖黄鳝,你在家看书!”
要是真能上大学,不求和夏子毓一样考上京城的一本大学,就算是个大专,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夏晓兰也能吃皇粮,刘芬才真是不担心了!个体户赚的是不少,哪有吃皇粮体面稳定。
夏晓兰摇摇头,“城里那边还没跑好,不急着这几天,我先翻翻这些书吧。”
要是过几天没有通过县一的插班考试,她专心复习几个月,等到明年预考前再参加一次。夏晓兰主意很正,刘芬说不过她,连刘勇都赶她快点去看书。
陈庆办事仔细,给她借到的是高一到高三的全套教材,夏晓兰翻着那些教材,慢慢回忆起了一些和84年高考有关的记忆。她以为自己全忘了,或许是重生带来的附加效果,或许是“夏晓兰”的身体正处在很好的状态,竟真的让她想起了一些东西。
夏晓兰虽然是1995年参加的高考,但她还真的听说过84年高考——明年高考的数学,是有史以来最难的地狱级试卷,多年后网络上都充斥着它的传说,据说84年的全国考生数学平均分只有二十多分,不少人走出考场时都头重脚轻,心绝望嚎啕大哭,更有心理素质差的考生因此直接放弃了后面的科目。
数学一科后,考场多了不少空位!
84年的数学卷子,直接成了后世的奥数范本,但在80年代,考生们连“奥数”这个概念都不知道。
夏晓兰心砰砰跳。
她们那时候分析历年真题卷,84年数学卷是直接跳过的,因为老师认为价值不大,哪会再出现那么难的题。但夏晓兰却是做过那张卷子的,第一次得分特别低,她性格别扭不服输,不把试卷上的考点搞懂不肯罢休,那张卷子她反复做了几次,反倒是她95年高考那年的试题才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第一道选择题是数集,她甚至想起了具体的数字和答案。
夏晓兰不知道对不对,仍然赶紧拿笔记在了本子上。
“数集x2n1π,n是整数与数集y4k1π,k是整数之间的关系是……”
还真能想起来?
夏晓兰也觉得见了鬼。
她也不要求想起多少,数学满分是120,她要能考90分以上,估计要吊打全国绝大部分考生。
夏晓兰一直看到夜里十二点,把高一到高三的数学和语两科根据章节梳理了一遍,语要背诵的地方她忘得差不多了,数学这种靠理解的科目,她只要重新掌握公式,要捡起来反倒是比语快。
夏晓兰还有个其他人不能比的优势,她英语好啊。作为跨国公司的高管,有很多业务是涉外的,夏晓兰要做精英,别的不说,英语是下过苦功夫的。现在的理科生要比科生多考一科,语、数都是120分,英语、物理、化学、政治都是100分,生物是50分,总计690的分数,夏晓兰需要考到350分,县一就能允许她插班。
语背诵的内容忘了很多,数学她倒是有点把握。
英语和数学是她最容易拿分的两科,夏晓兰睡觉前准备明天将英语复习一遍。物理和化学、生物也不知道她还记得多少……政治不用想了,为什么现在政治还算理科的考试项目?夏晓兰实在不懂。
反正她当年考大学时,那是科生才要背的科目!
夏晓兰睡觉前,脑子里还想着那些数学公式,她这觉竟睡得格外踏实。早上醒了后,李凤梅告诉她,今天刘芬和刘勇跑去收黄鳝了。
“自行车你舅骑走了,你就好好在家看书。”
李凤梅传达的是家里的共同意见,三比一的阵营,夏晓兰输的无话可说,只能真的在家里看了一天书。晚上刘芬和刘勇载着收来的黄鳝回家,连涛涛都被强权镇压,不许他吵闹打搅到夏晓兰,家里人干什么事儿自然更是轻手轻脚。
夏晓兰想,这要是不通过县一的插班考试,那可真说不过去。
047:县一中的考试
接下来的几天,夏晓兰只管隔一天送次黄鳝到商都市,顺道再载油渣回来。
剩下的事儿全不用她操心,连载回来的油渣都由刘芬拿去附近村子卖。离婚和夏晓兰想要继续上学的两件事让刘芬快速成长起来,她卖东西远不如夏晓兰嘴皮子利索,好在油渣是定价的,她又不要费心找买主,养猪的农民都需要它。
夏晓兰送黄鳝就更简单了。
黄河饭店的采购朱放同志真是个大好人,夏晓兰不过提一句还要格外找黄鳝的销路,朱放就说可以帮忙。他还真的帮夏晓兰联系了其他两家饭店,档次不说和黄河饭店一样吧,也是商都有名号的。
市委招待所那边,订的是20斤,黄河饭店50斤,另外两家饭店都是各自20斤。
每隔一天,夏晓兰要往城里送的就是110斤黄鳝。
每斤至少能赚4毛钱,110斤是45块左右。油渣她返程时载上300斤,一趟能赚18块左右……她又送了榨油厂那个门卫和卖油渣的两包烟后,油渣果然降到2分钱一斤,人家其实也卡的那么严,只给300斤的钱,她能装走一次就装多少。
夏晓兰那是体力不够,不然400斤也能装的。多装50斤不要本钱的,她就能多赚4块,事实上每一趟油渣运回去她至少能赚20块。两天赚65元,夏晓兰的月利润在900多,有那么几十块她准备用来维护关系,那就按900的利润来算。
榨油厂那边,她随时可以换她舅舅或者别人来跑,门卫是只认她这辆自行车的,只需说一声就行。
送黄鳝去的地方就需要好好解释一番,关系还没有热乎到能随便换人。
比如黄河饭店的采购朱放同志,每次夏晓兰送货来对方都十分热情……夏晓兰在感情上有点迟钝,但在理解别人的情绪上她不傻啊,她要是个人际【创建和谐家园】,也坐不稳从前的高管职位。朱放言语还算规矩,就是和夏晓兰见了短短几次面,每次都穿不一样的衣服,发型也换了,第三次还有意无意展示自己手腕上的新表和脚上蹭亮崭新的皮鞋。
男人要求偶,当然要展示自己的优点。
朱放同志显然认为他的优势就是比别人良好的家庭条件,不得不说这小子也不傻,夏晓兰辛辛苦苦倒卖鳝鱼,肯定是经济条件不咋样,朱放算是有针对性的展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