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听见这话,巧莲就笑了,“哪能天天往山上跑弄这些啊?家里菜园子该种了,后天咱俩种菜园子吧。
前几天只种了土豆和几样小菜,该把豆角什么的种上了,茄子辣椒什么的菜苗,大姐说她给我,到时候过去拿就行。”
巧莲过日子有成算,野菜只是十天半月,可菜园子里的菜却能从春末吃到秋末,自然不能耽误。
曲家搬过来什么都没有,菜籽都是巧娟给的,主要是巧莲不知道这年月都有那些蔬菜,她不敢胡乱从系统里兑换种子,生怕长出不一样的品种来,不好解释。
第119章 办酒席
农历四月初二,公历五月七号,是曲维扬和巧莲两个,为了庆贺重新领证,而办酒席款待亲朋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曲维扬和巧莲就起来了,曲维扬去河边和林子里走了一圈,曲家厨房里就摆满了食材。
半桶小杂鱼,四条尺余长的大鱼,鱼儿刚出水还很鲜活,鱼尾巴甩啊甩,一个劲儿扑棱。
另外还有一只兔子两只野鸡,那只兔子格外肥,看起来六七斤沉,野鸡也不小,尾巴上的翎毛很长,非常好看。
巧莲没想到曲维扬能抓回来野鸡和野兔,这下又多了两样菜。
想了想,决定用小鸡炖个粉条,把兔子留下来不上桌了,另外加一个炸刺嫩芽就行。
八个菜已经是很好的席面儿了,再多了太出眼。
吃过早饭,曲维扬和巧莲两个就开始忙活,先是烧水褪野鸡毛,收拾干净后直接剁了在锅里炖上。
ÁíÒ»±ßÒ²°Ñ¸÷Ààʳ²Ä¸ÃÇеÄÇУ¬¸ÃÓòÄÁÏëçµÄ¶¼ëçÉÏ¡£¾ÍÁ¬¼Î¿µ¼ÑæÂÁ½¸öÒ²¶¼Ã»ÏÐ×Å£¬×øÔÚľ¶ÕÉϰï׿·Ð¡ÔÓÓãÄØ¡£
正忙活着呢,就听见外面一阵马蹄声,原来是张文广兄弟赶着车,拉着媳妇和孩子,还有两张炕桌和碗盘等东西过来了。
“二妹,菜都预备齐了么?我给你带来了一块肉,昨天乡里有人杀猪,大家伙分了些,我带一块来给你。”
巧娟这是怕巧莲办酒席没东西,特意捎过来一块肉。
巧莲从厨房探出身子,“大姐,家里吃食够用了,维扬弄了不少野味呢,中午的菜已经准备好了。
维扬,快,帮着姐夫把桌子什么的都搬进来。”巧莲看见车上装了不少东西,赶紧喊曲维扬过去搭把手。
曲维扬赶紧出去,帮着把东西都卸下来搬进屋里,巧娟和文星媳妇则是进了门,就洗手过来帮着巧莲干活。
“咱娘他们估计得晚一会儿,昨天大哥过去跟我商议,说是坐车一起来。
咱家马车也不大,还得装不少东西,哪里还有地方?”
“再说了,我猜着咱大嫂她们那些懒人,肯定不愿意来太早,来早了不得帮着干活啊?
来了不干活,就坐在那儿等着吃,真是看不惯她们。”提起娘家三个嫂子,巧娟也是满肚子的牢骚。
“这也就是看咱娘,要不然,我都懒得搭理她们。
对了,你等会儿把家里收拾收拾,值钱的有用的东西都收一收。
咱大嫂那几个孩子,手脚都不太干净,上我那儿去,看见什么好的就拿走了,你得当心点儿。”巧娟没忘记提醒巧莲。
“啥?大哥家的孩子还犯这个毛病?”巧莲听了微微皱眉,手脚不干净可不行啊。
大哥家那几个孩子才多大?这么小就贪小便宜拿别人的东西,那大了可咋办?“咱大哥大嫂不管?”
“咱大哥忙着呢,地里的活都是他领着干,他要是不出去,二哥三哥就在家偷懒。
大嫂那人你还不知道?她就是个手脚不干净的,你还指望她管孩子?
以前咱都没出门子,咱自己养蚕挣点儿钱买点儿东西,不都让她偷摸的拿走了?”巧娟哼了一声,对王氏颇为不满。
被姐姐一提醒,巧莲也想起来了,可不是怎么?以前王氏就爱干这样的事儿。
当然了,她只在家里,到外面去不敢拿别人家的。“这事儿,以后找机会,还真得跟咱大哥说。
孩子现在还小,能管回来,必须得管,不然可就都瞎了。”巧莲对大哥陈民生还算有点儿好印象,不免替哥哥着急。
三个人都干活麻利,加上今天也没有多少人吃饭,一阵忙活,食材就全都处理好了。
于是东锅炖鸡,西锅炖排骨。等着这两个菜做好了,再搁东锅炖蛤蟆、炖鱼,西锅炸锅包肉、刺嫩芽、小杂鱼。
最后等人都到齐了,再炒了葱爆肉,八个菜就算齐活。
ÇÉÁ«°²ÅŵÄÃ÷Ã÷°×°×£¬ÇÉ¾êæ¨æ²ÓÖÊǸɻîµÄºÃÊÖ£¬Õâµã¶ùÊÂÇé×ÔÈ»ÄѲ»µ¹ËýÃÇ£¬ÓÚÊǸÃϹøµÄ¶¼Ï¹ø¡£
正忙着呢,听见外面有说话的声音,一看是赵家两口子,还有其他几个邻居都来了。
“嫂子,咋没让孩子们过来?一起喊着来就是了,多热闹啊?”巧莲见到赵家只两口子来了,觉得奇怪,就问了句。
“他们来了太闹腾,一个个正是狗都嫌的时候,太烦人了。
本来我想着就让你大哥过来,又怕你这没人帮忙,所以我才来的。”
这时候的人大多都很淳朴,一般时候别人家请客,都是一家之主出面,很少带着孩子。
像赵嫂子这是跟巧莲关系好,所以一起来了,其他几家,都是只来了家里的男人。
来了客人,曲维扬自然要出面招待,正好张文广兄弟跟这些人都熟悉,于是互相给介绍了一下,男人们就在院子里坐着,说话聊天。
以前这院子是一对老两口住着,也没能耐收拾,破破烂烂的。
如今收拾的里外一新,各处都归归整整,一看就是过日子的模样,大家伙对曲维扬也是高看几分。
正说话呢,老韩书记和民政的两个同志也来了。
附近这几个邻居一看都有点儿懵,瞅了瞅曲维扬,不明白曲维扬怎么有这么大的脸面,能请来乡里的书记和民政助理等人。
主要是曲维扬今天没穿军装,而是穿着去照相的那套衣裳,加上张文广刚才介绍的时候,也没提曲维扬是营长,所以人家都不知道。
等到韩书记跟曲维扬聊天,这些人总算听明白了,原来人家不是普通的大头兵,人家是军官,是营长呢,立时对曲维扬恭敬起来。
倒是曲维扬,态度还是如同之前那样,挺亲切温和的,“今天请大家伙来,主要就是想拜托大家伙,帮忙照看家里。
我这一年到头也不能回来一次,家里基本照看不上,还得拜托各位街坊邻居,家里有个大事小情,能帮一把。”
“这事儿小曲你就放心吧,我们一定照看。
你是军人,在外面打仗保家卫国,巧莲和孩子是军属,就是我们乡里的责任。
乡里必须保证军属的生活,不管有任何困难,乡里都会出面帮忙解决。”
老韩书记拍着胸脯保证,其他那些邻居们,也都纷纷点头。“对,曲营帐你就放心吧,没人敢欺负弟妹和孩子们。”
第120章 众人道贺
曲维扬之所以这么张扬非得要请客,目的就在于此。
巧莲一个女人领着俩孩子在家不容易,之前在石家沟不就是处处都有人欺负他们,他们才住不下去搬这边了么?
为了让巧莲母子能安稳的过日子,曲维扬才费了这么大的力气,请了人过来吃酒席。
只要这些人知道了他曲维扬的本事,往后自然没人敢欺负巧莲母子。
听见大家伙的保证,曲维扬心里高兴,跟众人聊的越来越热乎。
男人们在外面喝着茶水聊着天,女人们在厨房里忙了个热火朝天,一阵阵香气从厨房飘出来,勾的人直流口水。
“小曲,你有福气啊,巧莲多好的媳妇?贤惠能干,幸好你俩又和好了,不然你就后悔一辈子去吧。”
老韩书记抽了抽鼻子,闻着屋里飘出来的香味儿,忍不住朝着曲维扬竖起大拇指,好好的夸了巧莲一回。
“大叔,我哪能不知道巧莲的好啊?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娶了巧莲当媳妇。”
曲维扬颇为得意,眉眼间尽是笑意,化解了那一身冷凝的气势,让人看着也舒服多了。
正说话间,外头又是一阵热闹,不用说,这肯定是陈家人来了。
果然,陈家不知道从谁家借来了马车,拉着一车人,不光陈家老太太和三个儿子,就连三个媳妇还有孩子们全都到了。
几个孩子一下车,就往院子里跑,一边跑一边就喊,“二姑,家里做什么好吃的了?快,给我们吃点儿,馋死了。”
接着就听见厨房里传出巧娟训孩子的动静来,“去,都给我上一边儿去,还懂不懂规矩了?
没到吃饭的时候,你们跑来胡闹什么?敢来偷吃,看我不打断你们的腿?”
巧娟最是看不上陈家这些孩子没规矩,故而也没给好脸子,一顿训。
“哎呦,我说大妹妹啊,你咋这么厉害?孩子都还小呢,馋好吃的咋了?谁家孩子不馋啊?
大妹妹这做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家呢。以往我们上你家去,也没见着你这么厉害啊?”
王氏听见巧娟的动静,忙进了厨房,护着孩子。
巧娟白了王氏一眼,心道这些熊孩子知道她的脾气,所以到了张家才不敢嘚瑟。
“大嫂来的倒是巧啊,我们这边菜都快做好了,大嫂才来?这是踩着饭点儿,来吃饭的啊?
你咋不问问我们能不能忙得过来?咋就不伸把手帮忙干活呢?”巧娟自然知道怎么堵王氏的嘴,一张口就让王氏干活。
果然,一提起干活,王氏立时就从厨房退了出来。
“哎呀,不行,我这两天凉着了不舒服,鼻子难受,这屋里油烟太重,我受不了。”
说着,便把几个孩子都喊了出去,到外面撒野。
几个孩子没得着好处,都有些不乐意,曲维扬看见了,心中不喜,却也没说什么。
只站起身回屋,取出来一些糖果,给大家伙挨个儿分了。“吃糖吧,这也算是喜糖,二姑夫给的,随便吃。”
陈家的孩子都很皮,加上曲维扬看上去没那么严肃,几个孩子过来,抓了糖果就跑去玩了。
上一次来,陈民安和陈民丰跟曲维扬闹了个不痛快,今天借着机会,自然要跟曲维扬套套近乎。
陈民生性格还算憨厚些,也坐下来说话聊天,一时间,曲家院子里的气氛还算不错。
厨房里,该炖的都炖好了,巧莲站在西锅前,已经炸好了小鱼和刺嫩芽,此时锅里正炸锅包肉第二遍呢。
正宗的锅包肉,讲究外酥里嫩酸甜适口,巧莲做菜是个好手,这点儿活倒是难不住她。
锅包肉第二遍下锅复炸,直炸的外面金黄酥脆,这才从油锅里捞出来,用笊篱控油。
该炸的都炸好了,于是锅里的油盛出来,然后熬出糖醋汁,将炸好的肉放进去翻炒,使每一片上面都裹上糖醋汁,这酸酸甜甜十分开胃的锅包肉就做好了。
一股子醋的香气飘散在曲家小院儿,闻到的人都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我说侄媳妇,你这是做什么好吃的的?这味道,太馋人了啊。”老韩书记在外面问了句。
厨房里,巧莲正在把锅包肉装盘,然后炒葱爆肉呢,哪有时间回答韩书记的话?就连身边人问她,她都没空回答呢。
不多时,葱爆肉也出锅了,于是刷了锅添水,锅里焖上大黄米饭。
另外那个锅里炖的蛤蟆也好了,盛出来添水,将提前蒸好的饼子放进去热着。
然后女人们一起动手,东西屋都摆了桌子,各样儿菜端上去,八个菜齐了,喊外面的人进来吃饭。
来的人不少,尤其是陈家,几乎全家都来了,巧莲算了算,连曲维扬正好十个男人,东屋用个大桌子正好坐的开。
西屋女人和孩子不少,索性摆两桌,正好不用出去借桌子了,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