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曲维扬虽说是个大男人不会做衣裳,可布料好坏还是能分得清楚,巧莲拿出来的布颜色更鲜艳,花色更精美,布纹更细密,比供销社卖的可强太多了。
“还是我媳妇能干,啥时候攒下这些好东西?”
巧莲满得意的笑笑,“我可是过日子的好手,哪能一点儿成算都没有?遇上划算的东西,肯定要攒一些的。
等着我抽空给你和孩子们多做几件衣裳,我的针线活还行。”
“先给你自己做两身好看的衣裳,我们的可以晚几天,咱们明天去县城看看,采买些办酒席要用的东西,后天或者大后天就办桌吧。
别往后拖延太久,不然我的假期快要结束了。”曲维扬有些着急。
一个月的假期看着长,其实一转眼就过去,他这次回家探亲,下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巧莲自然明白曲维扬的意思,点点头,“行,那就大后天吧,咱俩来算算,需要摆几桌,要预备多少东西。”
这时候办桌,菜蔬是个大问题,菜园子里没啥菜,全指着野菜席面儿不好看,估计就得多买点儿肉撑场面了。
“嗯,青菜估计买不着,不行还是进山去弄点儿野菜吧。
大叶芹虽然有点儿要过季,不过刺嫩芽、猴子腿儿、刺柺棒儿这些正是时候,明天咱们去县里,后天咱俩进林子弄一些。
鱼不用买,我这几天没事干编了几个篓子,下在河湾里了,明早晨去看看,估计能有收获。”
曲维扬最爱做这些下河摸鱼上树抓鸟进林子打猎的事情了,别看受了伤,一样也没耽误他淘澄。
有曲维扬在家,这几天家里还真是没断了吃鱼,巧莲甚至还晒了不少小鱼干呢。这些都可以用来待客。
“等会儿我去林子一趟,下一些套子什么的,看看能不能抓住两只野鸡或者野兔之类,要是能弄到,又解决了一样儿。
这么算的话,咱就去买些猪肉,多买点儿,这么置办出来的席面儿,应该不差。”
曲维扬养伤的这些日子可没闲着,心里自然有数,这么一数算,应该能准备出很丰盛的酒席来。
曲维扬的提议,跟巧莲的想法差不多,“行,那咱明天就多带点儿钱。
去县里副食品店看看,有什么肉就买什么肉,回家来放到后院井里镇着,一天两天的坏不了。”
这个时候,巧莲真的很想立即存够一大笔积分,然后系统就可以给随身仓库升级,奖励加热和冷冻功能,那样的话,多少肉买回来也不怕。
其实巧莲也可以从系统兑换新鲜的肉,可曲维扬在家呢,那可不是嘉康佳媛人小好糊弄,巧莲可不想被曲维扬察觉到她的秘密。
有一些事情,哪怕是两口子,也不能交底。所以没办法,就只能去县里买肉了。
俩人商议过后,曲维扬就领着嘉康佳媛出门,去河边想办法抓鱼了。
至于巧莲,则是在家里按照曲维扬的意思,裁了一块红色布做衬衫。
之前巧莲做了一套衣裳打算换季了出门穿,都是崭新的一次也没穿出去,所以外套就不用了,只做件红衬衫就可以。
巧莲心灵手巧,裁衣裳自然不在话下,三两下就把布料裁好了。
棉布就是有一样好,不用锁边儿也不会起毛边儿,直接缝就可以。
不过纯手工缝衣服还是太费劲了,这么一针一针的缝,不知道要缝到啥时候去?
ÇÉÁ«ÕâʱºòÕæÊÇÍò·Öµë¼Ç·ìÈÒ»ú£¬ÄÄÅÂûÓе綯µÄ£¬À´Ò»Ì¨½Å̤ʽ·ìÈÒ»úÒ²ºÃ°¡£¬Ò»»á¶ù¹¤·ò¾ÍÄܰÑÒÂÉÑ×öºÃÁË¡£
这多费劲啊,不知道一晚上能不能缝出来?
可是想归想,巧莲可不敢直接从系统里兑换缝纫机,这东西太显眼了,曲维扬要是问,她可没办法圆全。
得,还是忍着吧,等着曲维扬走了,她再找个机会,弄一台缝纫机出来,省的以后做衣裳还得手工缝。
幸好巧莲的针线活果真是极好,一下午的工夫,就把衬衫缝起来了。
巧莲做出来的衬衫样式比这时候的要好看些,腰身微微收了下,领口处钉了个蝴蝶结,衣襟下摆是圆的,穿在身上显得格外秀气雅致,比别人的衬衫好看多了。
“别说,你这做衣裳的手艺,能开个裁缝店了,这衣裳的样子做的格外好看,不比外头卖的差呢。
行,挺好的,穿着好看,明天咱去照相,你就穿这衬衫。”在外头忙了一下午的曲维扬,回家瞧见巧莲试衣裳,毫不吝惜的赞美道。
“那个,我这么穿,会不会让人觉得不正经啊?
我怕旁人说闲话,大家伙穿的衣裳都肥肥大大的,我这衣裳好像有点儿太合身了。”巧莲倒是有些犹豫。
其实这衬衫并没有特别贴身,并不怎么显身材,可巧莲已经被人说闲话说的怕了,很担心这样的衣裳穿出去,人家说她作风有问题。
曲维扬一听就笑了,“哪能啊?你没看外头城市里,好多女人都穿着布拉吉呢,你这算什么?挺好的,就这么穿。”
听见曲维扬这话,巧莲才松了口气,其实她也知道,这时候社会上的气氛还没有那么严,很宽松,可就是担心。
第114章 去县城
二十九这天早晨,吃过了早饭,曲维扬赶着车,巧莲搂着嘉康佳媛俩娃,一家四口就这么坐着车,往县城走了。
从石嘴子到抚松有三十里多点儿的路程,马车走的快,一个小时多点儿就到了。
其实这是巧莲第一次来县城,以前她总是借口去县城了,实际上根本就是出门转一圈回家。
县城离着家太远了,她哪里放心孩子们在家?
抚松,是长白山下的一个小县城,也是著名的人参之乡。
宣统元年,也就是1910年1月,在长白山后岗处设立县治,因为当时在马鹿沟沟口处有两片大草甸子,所以最初命名为双甸县。
因当时匪患严重,动荡不安,故而于1910年8月,改名为抚松。
这是个比较有时代意义的名称,抚,有安抚抚慰之意,松,自然说的是松花江。
抚松,就是安抚松花江上游的意思,蕴含着当时统治者的一种期望。
清末,山东、河北大量流民涌入东北,再加上沙俄和倭寇虎视眈眈,统治者求治心切,东北很多地名,都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通化,“通归王化”;敦化,“大德敦化”;安图,“安定图们江”。
所以从抚松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清代统治者对满族的龙兴之地非常重视。
当然,眼前的抚松,还没有后世中外闻名的人参之乡那样气派,还是一个很小很破的县城。
东边是大山,西边是大江,人口主要集中在盆地当中,各处也都是平房,看不见楼房,灰突突的模样,看起来并不鲜亮。
当然,这年月不只是抚松这样,很多地方都是这般,百废待兴。
县城不算太大,县政府啊,供销社啊,都比较好找,转两圈就找到了。
于是曲维扬把车停在了供销社旁边的胡同里,找东西拴住,然后拿着车上的背筐,里头装着那张已经熟过的熊皮等东西。
曲维扬多少会熟皮张,手艺还算可以,熟过的皮子柔软些,好拿,不然整张熊皮邦邦硬,他们咋往外拿?
这时候也有收购站,但是归供销社下属,主要是面向百姓收购各类农副产品。
如今虽然还没有出台统购统销的政策,可是对小商贩管理很严格,而且政府都大力支持向供销社销售农副产品。
所以也有一些人,会把自己出产的比如鸡蛋鸭蛋,送到供销社下属的收购站。
供销社收购和售货分两处,另外单开一个门儿,曲维扬知道这一点,领着巧莲和孩子,直接本着收购这边来。这边人不多,只有三两个卖鸡蛋的。
一家四口排着队等了一会儿,就轮到他们。
那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扫了曲维扬一眼,问了句,“同志要卖什么?”
今天曲维扬没穿军装,穿着巧莲前几天又给他做的一套银灰色薄呢子中山装,料子很新一看就挺值钱。
加上曲维扬的长相气质,哪怕是【创建和谐家园】军装,别人也不敢小瞧了他。
“前阵子进山遇上黑瞎子了,几个人差点儿没了命,最后杀了。
我这有一张熊皮,四只熊掌,还有一个熊胆,想要卖了几家人分一分,同志给看看值多少?”
曲维扬从背筐里取出了皮张、熊掌和用手帕包着的熊胆。
供销社管收购的人一看,赶忙站起来,“那个,这位同志对不住,我得先跟你说清楚。
我们这里收购普通农副产品,同时受国营药店的委托,帮着收购一些药材。熊胆我们收,但是熊皮熊掌,咱这儿不收。”
虽说熊皮也是比较好的皮张,熊掌更是上八珍,可是在这个连衣服都没得穿,饭吃不饱的年代里,普通百姓可穿不起皮衣也吃不起熊掌。
供销社只收购农副产品,转手再卖给城里的工人,根本不收购熊皮和熊掌。
至于说熊胆,因为抚松地处长白山脉,各种药材资源丰富,县城里从清末就有一家很出名的“积盛广”中药房。
建国以后,对“积盛广”进行了改革和建设,改名“鸿记药房”,成立了地方国营药店。
如今国营药店正在筹备着开制药厂,所以托付抚松各地的供销社收购站,帮忙收购大批当地中药材。
不过一般来卖药材的都寻常,至于这熊胆,倒是极少见。
“我就是帮忙收药,对这一行也不太懂,这样,我去请一位懂药的来,查验清楚了,才能确定收购。”
收购站的同志态度很客气,没有半丝推诿,正好这会儿收购站里人也不多,于是连忙打发了人,去国营药店,请了人过来验看。
巧莲站在一旁听着那工作人员的解释,当即就有些失望了。原本以为熊皮和熊掌都能卖个不错的价钱呢,不想人家竟然不收。
这可怎么办?难道还能自家留着?熊皮倒可以,不行做个皮褥子也挺好,可熊掌呢?那东西咋吃啊?留着不也是浪费么?
正琢磨呢,外面急匆匆走进来了俩人。
后面这位看起来年纪不小了,得有五十来岁,花白的胡子,带着花镜,一看就是很有学问的样子。
收购站的工作人员见到那老者,赶忙上前,“秦老先生,您来的正好,这两位带了一份熊胆来。
我不认得,无法分辨真假,得请您给看一下。”
那位秦老先生点点头,看向曲维扬,“同志,熊胆可以让我看看么?”
曲维扬自然不怕,连同包着的手绢,一起递给了那位秦先生。
秦先生接过来打开仔细看,又轻轻掐了掐,掐下来一小块儿,放到嘴里尝了尝,用手又捻了几下,连连点头。
“嗯,是熊胆,还是上好的熊胆呢。同志,你这熊胆我们可以收下。
按照店里的规矩,一钱熊胆给你二十块,究竟多少钱,咱们上秤一称,公平合理,怎么样?”
巧莲听了微微皱眉,如今新中国统一了重量单位,老先生说的一钱,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五克。
这个熊胆算是不小了,新鲜的时候有三两多沉,如今干透了还有差不多一两。这么算的话,才能卖二百块钱,是不是有点儿少啊?
“老先生,您给的这个价格,是不是有点儿低啊?”巧莲有点儿不太甘心。
熊皮卖不了,熊掌卖不了,只是熊胆卖,还只有二百块,总觉得亏得慌。
第115章 卖熊胆
怎么说呢?重一两的高品质熊胆才二百块钱,这个价格可是不太高。
要知道,这年月一头三百斤的毛猪,如果卖给供销社的话,也能换九十块钱。一个熊胆只顶差不多两头猪,好像真是不多。
如果在后世,光是一个这么大品质这么好的野生熊胆,卖一两万不成问题。
当然,那是在黑市交易,毕竟那时候已经提倡保护野生动物了,不允许滥杀野生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