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五十年代有空间》-第5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周孝正点点头,挥了挥手往外走,“我中午要是没回来,你就自己先上馆子。”

      第186章 买粮

      开着车子,周孝正考虑到老大周孝存今天也回来了。本来他还想去看看老太太,此时也没兴趣。他开着车子边琢磨自己该是狠狠教训一顿周孝存,还是就直接无视他?这事不着急,先看几天再说。

      车子出了县城,他还是决定先去远点的地方,看看有没有细粮?他要是没记错的话,k省那有个hx县离他这不远。那头土地比他们这边多,生活还富裕点,还靠着大海。这边年底的海鲜都是那边运过来。开车的话,最多2个小时,来回一天也够。当下周孝正就立即掉头朝大青山的反向开去。

      一路行驶,越靠近k省,马路上时常见到来往的大货车。周孝正暗自高兴,他是来对了。他停在路边等了会,见到有大货车往k省方向开去,立即紧跟后头,足足开了一个小时,眼看大货车是往k省外郊区方向行驶。

      他赶紧按着一阵喇叭打招呼,伸出头看到对方停下,连忙下车上前过去,“同志,我想打听下,你看附近哪里可以买到细粮?”

      对方看了看他,见是军人,也就没防备,笑呵呵地说道:“同志你是不是从隔省过来?我看你这车就不是本地。你问我算问对了。我家有五个孩子,城里的供应根本不够吃,我常来这些村子买点细粮,他们也不要粮票,就是贵了点。你看看我这车上都是鱼腥味,离海边近的村子都没法种粮食,他们时常买粮食,我就跟着他们几回,如今也熟门熟路。你等会就跟着我,我这回也要带细粮回去。”

      周孝正大喜,高兴的直喊:“同志,这可是太好了,我这是出门遇贵人了。本来还打算碰碰运气,幸好遇上你。”

      “呵呵,你跟上我,快年底分粮了,这回不怕没粮食了。”

      周孝正赶紧上车,跟着大货车后面。没开多久,车子就在一个大村子停下。

      大货车司机笑呵呵的说道:“同志,你贵姓啊?我是k省水产公司的,姓刘,大名三元。有空到k省上水产公司找我,大伙都认识我。这个村子土地最多,这回快点年底分口粮了,应该不缺粮食。

      沿着这条破路往前开个30多分钟,就是海边。那里没法种庄稼,全是这周围几个村子接济他们。这个村子的队长是个精明的,每年留公粮数量和分给村民的粗粮就偷偷卖了细粮。多出来的钱分给这些村民。一片都是同个姓,同个祖宗,也没人告发,估计上头也是能收到公粮就睁只眼闭只眼。来,我带你直接去找队长,你自己和他说,平时大米、面粉都是0.25元,比我们供应本上的0.15元贵了,比黑市又便宜了。你这次买多还是买少?多的话就让少些。”

      周孝正跟着他走进村子一家院子,才听到他滔滔不绝地停止。看到人家家门口了,小声地说道:“兄弟姓周,周孝正,在外地当兵,隔省县的。这次买的多,有多少吃多少,先看看再说。”

      刘三元呵呵直笑,“兄弟,带不走,你等会就知道了。”说完高声喊道:“老哥在不在家?我是刘三元。”

      里面出来个精瘦的中年男人,面色还算红润。他看到刘三元带着军人,连忙往里屋让,低声说道:“你们这次还是要买粮食对不对?幸好今天来,明后天就没了。你这次要多少?多的可没有。海边的几个队长秋天就打过招呼了,怎么也要留些给他们。这片我们村要是没粮了,估计他们都不依。”

      入座后,刘三元朝着对方说道:“刘大哥,咱们都是同个祖宗的,都姓刘,你忍心你家侄子侄女的饿肚子啊。你看看这次大米和面粉最多可以给多少?我身边这兄弟可是和我约好一起来找你的。你怎么也不能让人空手而归吧?”

      刘队长在那低着头沉默片刻,抬起头说道:“现在仓库里成品大米和面粉只有1000斤,剩下的都是稻谷和小麦也不多了,交了公粮估计最多也就1000斤不到。地瓜干倒是可出1000斤,剩下的都是要分下去的。这样吧,成品的我留500斤和剩下的稻谷小麦全给他们自己分。再多就没有了,你们两500斤大米面粉自己商量着分。”

      刘三元听了问道:“那价格多少?我们这次买的可不少,你也知道在省城除了几块钱工资,啥啥都花钱,兄弟们不容易,家里五个孩子呢。”

      刘队长笑着说道:“你少给我哭穷,没钱不买粗粮,吃细粮?上回0.25元,你买了200斤,我也没算你贵。给周边的就是0.25元。这是大家的,又不是我自己的。少了我不好交差,多了我也不要。”

      刘三元看了看周孝正,问道:“老弟,你要多少?太多你那车也拉不走,咱们俩,你300斤,我200斤怎么样?要是不够,我再带你去旁边村子再看看。”

      刘队长连忙摆手,“可别去了,这旁边几个村子的粮食早就给订下了,要是你们开着车过去看到已经收了我们这么多,绝对不卖的,搞不好他们对我还有意见。去了最多也就100斤。麻烦的很,我给你们添上点行不?要不你们先去他们那买了回来再装车。你们是不知道,渔树村都吵死了,那队长性子烈的很,要是知道我先把粮食给你们了,非得上我家不可。”

      “呵呵,老哥,那你就再添加300斤,我呢就300斤,我兄弟500斤。”

      刘队长坚决摇头不肯,“要不还是你们先去买了回来装车。你200斤够了,就给这位同志加100斤,留下400斤我好回话。”

      周孝正和刘三元看了看,彼此相视一笑,都明白再也抠不出来了。刘三元只好说道:“行,就这么多,你可要给我们新粮,我们时间放的久不怕坏。老哥,你可得送点地瓜干,也不要多,熬粥放点省粮食。”

      “行,每回不是都给你20斤地瓜干嘛,你说地瓜干才多少钱,买个100斤才多少钱。走吧,我在仓库那等你们。你们直接开车过去。”

      刘三元开着车在前头带路,周孝正还在考虑是不是要买些地瓜干,车子慢慢往晒场过去,停在仓库门前,刘队长带着俩人进入里面,一样打开袋子里的大米和面粉让他们检查。

      第187章 刘三元

      周孝正暗自叹服,这人真不错,还真是新粮。大米里面没有夹一粒沙子。就这质量,城里都是特级米和一级米,怎么也要0.18元。面粉也是散发麦香。

      “兄弟,我看了都挺好的,我们直接装车上吧?”

      刘三元点了点头,朝刘队长说道:“老哥,你让人帮忙装上。我周兄弟的车子装400斤大米和面粉。我那车上装200斤。钱还是交给会计对吧?”

      刘队长喊了俩人进来,吩咐他们把检查过的大米和面粉全装在车上,“记得小车400斤,大米面粉各200斤,别搞错了。”

      刘三元突然拍了拍脑门,大声喊道:“老哥,你让村里人送100斤粉条,我这要。我兄弟的也要100斤,给送200斤。”他看周孝正比划着手指连忙接着说道。“兄弟还有什么?少买点,留点钱,我带你去渔村买其他的。平时你一个人可买不到。”

      周孝正微笑着点头,他倒是遇到热心人了,就凭他的身手他倒是不担心刘三元骗他。没这水产公司的刘三元确实他独自去买不到好东西,“我再拉100斤地瓜干吧。”

      刘三元急忙使眼色,看刘队长在外头,小声的说道:“别买,等会刘队长会送,我200斤送20斤,你400斤搞不好就是50斤。先看看,这片不缺地瓜干,那玩意难吃的很。他们这地瓜干不甜,靠山的才好吃。”

      周孝正呵呵直笑,这刘三元真不错,“听你的,今儿我就跟着你走。”

      刘三元得意地说道:“你这次跟上我真是对了。平时我有同事跟着,不方便。等会这里好了,我带你去吃渔场的食堂,都免费的。里头除了窝窝头难吃,可有不少好东西。回去我们带上些活蟹对虾,看我们是水产公司的,价格都很低,跟捡的差不多。那会就多买点,还有渔民晒的鱼干,虾干也都买点。过年那会大黄鱼省城凭票三毛五一斤,每家还只能两条,我们去渔村只要一毛五一斤,杂七杂八的鱼只要五分一斤,那些海菜晒干了三分一斤。我每次买个20块钱就老多。”

      刘队长进来听到哈哈大笑,“昨儿出海打了整整一船大黄鱼,你们过去还赶上。买那些干货不合算,大冬天的要是带上你们媳妇去赶海,那都不要钱,东西也不怕坏了。”

      刘三元听了好奇地问道:“老哥,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赶海吗?我看都是村子的人,平时没见陌生人进去。”

      “那是一定不给你们外地的赶海,就连我们村子也是媳妇娘家在渔村的才可以去。你们过去偶然一次,加上大家都认识你,都不会介意的。好了,我们这边已经收拾好了,粉条都在外头,你们去看看,再到会计那结账。就不耽误你们去渔村了。”

      周孝正三人来到外头,粉条已经捆好放在竹筐里,100斤粉条看起来非常吓人,周孝正看了看,“这粉条太多了,我要两条绳子连着竹筐绑在车顶。要不就100斤粉条我都拿不回去。”

      刘三元哈哈大笑,“兄弟,刚才我还真没考虑到你这小车面积,老哥,你给找几根绳子,我们帮把手全放在上头,竹筐上放些稻草,也不怕脏了。”

      等周孝正和刘三元付完钱,告辞离开已经快到12点了。刘三元直接提议赶到渔村,刚好赶上吃饭。俩人开着车子一前一后飞快的往渔村去赶路。

      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渔场,刘三元递交了水产公司要求供应数量的表格,带着周孝正来到食堂,“兄弟,你看看是不是很多菜?今天我们俩人刚好赶上时间,迟了就没好菜,一会你别和他们客气,想吃什么就点。”

      周孝正看了看周围,有几位和他们一样不是渔场的全都拿了大盘子装海鲜,“走吧,咱们一起去,那个炒蟹和对虾不多了,抓紧时间。”

      刘三元往里头看了看,急忙拉着周孝正往前排队,等了片刻,俩人点好菜,拿着三个窝窝头,找了座位。

      刘三元低声说道:“兄弟,我就不上酒了,等这里吃饱了,我们直接上仓库那买大黄鱼、对虾那些稀罕物,外头的村子里都是寻常的,等迟会再去。仓库里的工作人员我都认识,等会就直接和他们买对虾、大黄鱼、也不要买多,这里头猫腻很多,我们拿的价格和公家的一样,还会送很多零散的给我们搭头。要是看到纸箱破了,里头的东西就是损耗品,我们私底下给两块三块的就一整箱都给我们了。夏天天热没法带,这回刚好多买点存着慢慢吃,下个月就没这么好运气了,都要配送到城里过年、春节供应,一年也就上个月和这个月最合算。算了,等会还是买了我们两份,我看你一定不少买。”

      周孝正吃着美味,笑眯眯的点了点,示意刘三元快吃,接着再去打菜,没看临桌的都打了三回了,全是对虾,吃得站也站不起。

      “呵呵,快吃,这哥们真狠,都不给人留点活路。”刘三元低着头呵呵直笑。

      俩人这顿饭吃了足足一个小时,周孝正感叹的说道:“我总算知道你为啥说吃到撑了,太美味了。”

      刘三元笑眯眯的说道:“每回来这出差,家里的孩子最高兴,就等我带海鲜回去,这里办好事,我们去村子看看有没有活蟹,如今11月,这蟹盖个个都是满满地紅膏,上回我买了20斤,算我一毛五,这回过去买多点看一毛行不行。我们还是早点走吧。那几个外地的估计也是去仓库的,可别让他们捷足先登了。”

      周孝正点了点头,他算是看出来了,刘三元不缺钱,对美食特别中意,说起什么好吃的眼睛特别亮,连地瓜干都知道哪里好吃的,对于刘队长送自己的50斤地瓜干是随身一扔,看也不多看眼。这回说到活蟹,直吞口水。

      刘三元带着周孝正直接从后门绕路进了仓库,拿着烟点了递给仓库保管员,“叔,这回还是你啊。你看看我的货啥时候好?这回我想买些对虾和大黄鱼还有带鱼,行不?”

      保管员大爷接过香烟,吸了两口,“行啊,等会跟我进去,里面有破箱子都散架了,你看看还有什么要的没。平时给我们带回去吃也没人愿意要,都是损耗品。”

      第188章 吃货

      等了片刻,外头人少了,大爷才带着他们进入仓库,进入仓库才知道非常大,有冷藏室,外头还有间海水养着的对虾和活鱼,“你们别买这些活的,想吃上村里看看。冷藏室里有对虾个头比这还要大,我早上还看到破了一箱子都散架了,扔门边。大黄鱼倒是没有,散架的都给食堂做了。”

      俩人跟着进了冷藏室,冻得哆哆嗦嗦的,里面放着冷气可不是冻得很,刘三元和周孝正先找找门边的破箱子,看看还真不少,起码有300斤,都堆积着。

      刘三元背对着大爷手指比划了5,见周孝正微微点了点头,他拿出5张一元的票子塞给了大爷。对方也没客气直接放在大衣里面,估计是经常干这事,一点也不生疏。

      大爷指着那堆损耗品,扔给他们两个【创建和谐家园】袋,说道:“你们自己全装上。大黄鱼和对虾还要不要?这回对虾才两毛五,都是上头说出口的,后来又说不行,改了内销。大黄鱼和小刘那一样一毛五元,你们要我就搬出来。一箱50斤重,你们合计合计。”

      刘三元看了看那堆海鲜里面就有对虾,犹豫了下。看了看周孝正,看他点了点头,就示意自己不要了。

      周孝正算算,直接和大爷说道:“大爷,你给我三箱子对虾,三箱子大黄鱼,我这里给钱还是出门再给?”

      “你给小刘,等会他一起结算。你们先收拾好门口那堆东西,我去里头找找好点的对虾给你,公家的不管大小,就要匀称的。”

      “那谢谢大爷了。”周孝正看老头子往里头走去,转身来到刘三元边上,一看,他哈哈大笑。

      “兄弟,你可别这么比着,看看差不多就行了。今天还多亏你带我过来。你就是全拿走了,我也不说二话。”周孝正说完,直接把麻袋打开,看到就分开对半往麻袋里塞。

      刘三元笑哈哈地说道:“没事,等大叔搬好了我们再装也来得及。你那多装点,我下回来了还可以再买。”

      两人装好站起身就看到大爷已经搬好箱子等着他们,“你们装好了吧?我们快出去,里头冻死人。”

      出了冷藏室,大爷推了辆推车过来,“全放上头直接拉到车上,小刘,这六箱你直接上外头一起算。你们俩外头死的对虾要不要?要的话,直接塞麻袋里带回去。迟了外头开车的全要了,老头子要送也送你们。”

      刘三元高兴地跑到池子边,看看外头的竹筐里头都是死的杂七杂八的,“叔,我不客气全都要了。下回给你带好酒,先谢了。”

      说完,直接往推车上的两个麻袋里装。两个麻袋塞得满满的才住手。三人推着车子出了大门口就往车上装,一个麻袋重的要两个人抬得起。

      送走大爷,刘三元看了看周孝正的车子,哈哈大笑,“兄弟,你这车开在路上还挺稀奇的。那100斤粉条买亏了。再买都没法带走了。”

      周孝正看了看车子,里头空间还真不大了,“呵呵,没办法,再买只能往前头搁着了。等你这结好帐,我们还去村子吗?”说完,从口袋里拿出钱算好六箱和3块分赃钱递给刘三元。

      刘三元也没看钱接过来直接塞进口袋,“去,一定要去,活蟹一定要买,再买些鱼干带回去送人。我都想好了,蟹膏里头加些肉包包子,剩下的用辣椒炒着吃。我知道有家专门留着紅膏蟹,别人那参杂着公蟹,价格都一样。刚好他家有鱼干、晒干的海货。下回你自己来了,就直接上他家,那人地头熟悉,通常都可以买到。”

      说完,着急地看了看对面,“兄弟,你在这等着,我去找人催催。”说完也不等周孝正回应就跑到对面。

      等了十来分钟,刘三元跑出看到周孝正就急吼吼的喊着,“终于好了,咱们去买蟹。再迟点就赶不上包包子了。”

      周孝正听了哈哈大笑,他算是知道这哥们的性子了,难怪会一面熟,只要是说到吃的,这吃货就开心、兴奋,怪不得他说买大量大米,刘三元是一点也不奇怪,这位老兄只要是吃的,买多少也不嫌多。

      周孝正开着车跟着他车子后头,也不远,转弯过去点就到了地方,刘三元等周孝正到了,俩人进了院子,就见到左边一池子的海水养着螃蟹,院子里还有对夫妻,看到刘三元,中年男人急忙迎上来。

      “刘兄弟,这回全是满满的紅膏蟹,怎么样?要不要带些回去?”

      刘三元看了看池子里头,慢慢地说道:“这回卖多少钱?价格少,就多买点,贵了吃不起啊,我一个月工资也买不了几个蟹。”

      周孝正握着拳头放在嘴边,他看到刘三元如此就乐,要是对方不卖估计要急了。

      “上回一毛五已经算少了,你要买多少?”

      刘三元惊讶地看着他,“王老哥,不会吧,大米才一毛二不到,这次买多了,算一毛行不行?我们买100斤,我再买些干货。”

      老王低着头想了一下,“100斤算你们一毛四,不能少了,你看我这里头没有一只公的,全是满盖紅膏。小鱼干算你们五分,大鱼干要八分,你要我让我媳妇回屋里拿出来。”

      周孝正对着刘三元点了点头,刘三元看了乐呵呵地说着,“行了,就依你的。全拿出来,膏蟹要大点的,装成两份,都50斤重,鱼干我挑些再算账。”

      “我给你们都装在竹筐里头,不容易死。这会退潮了,你还有和上次一样带些海螺、虾爬子回去不?要的话,还是让我家小儿子去收。你们自己不要去了,给一块钱,孩子们都会送过来。”

      “行,我们两个给两块,你让你家孩子先去张罗,我急着回家。周兄弟,那些活的带回去给隔壁邻居尝尝鲜。”

      周孝正没在意一块二块的,“行,你安排就是。”

      等了个把小时,付完钱,俩人才分别搬着三个竹筐装上车子,周孝正和刘三元都大大舒了口气,彼此相视哈哈大笑。

      周孝正从车里拿出纸笔,写了地址,撕下来递给他,“这上面是我在京城的地址,有空去就喊我。下面是我家闺女、女婿地址,你来省遇到事,就直接找他们,一般事情都可以帮的上忙。你也给我一个地址,回去我给你寄野味,不多,就是给你尝尝味。”

      刘三元看着纸条上的笔迹,听着他说的,乐呵呵的点了点头,“行,咱们有缘分着呢,我也给你写上单位和家里的,来省城就找我,我带你去吃好吃的。我也不和你客气,别的东西,我还不好意思收。但是野味就无法拒接了。”

      周孝正上前和他拉了拉手,“以后常联系,没事记得写信。那我就不耽误你吃包子了,咱们也赶紧出发。”

      俩人又依依不舍地说了几句,才上车往回走。周孝正开着车,看了看满车的东西,想了想刘三元,暗自发笑。这人还真挺有意思的,很有古代大侠的风范,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和赵传光性子倒是挺像的。

      第189章 傻爸爸

      周孝正飞快加速,开着车子哼着歌儿。

      此时他暗自琢磨,哪些东西留给宝贝闺女吃。他觉得还是自己喜欢的都留下。他家娇娇性子像他,口味应该也像他,他们父女俩都不爱吃甜的糕点,腻得慌;也不爱吃粗粮,拉嗓子;也不爱油腻的,反胃的很。

      嗯,娇娇随他,就这么愉快决定了。回头大黄鱼留着给娇娇,谁也不给;对虾也留着慢慢吃,谁也不给;剩下的小杂鱼全送人,他家娇娇一定和他一样嫌弃鱼小刺多,那赶海来的全留着给娇娇吃,螃蟹也留些,全藏在地窖里让娇娇想吃就吃。

      还有老母亲呢,也给装上20斤大米、带些破箱子里的对虾和两条黄鱼送过去,至于老周家其他人,馋着他们也不给。

      开到分叉口,刘三元按响了喇叭,周孝正降低车速,往边上开去,向他挥了挥手,按了三下喇叭回应。他细听还可以听到刘三元的哈哈大笑声。

      周孝正摇摇头呵呵直笑。这个吃货!

      周孝正一路开着车子,距离快点县城就看到遇上的行人都远远扭头盯着自己车子。他立即庆幸自己这会在车子里面没遇到熟人,要不然还真是闹大发了。

      他细想车子上头绑着竹筐,上面的稻草估计也飞了差不多,是挺好笑的。他一路加速,直往院子开去。

      看着院子大门锁上,估计都忙好离开了,周孝正乐得没人关注。他立即开了院子大门,飞快地把大米、面粉和粉条全搬到地窖里,想了想又把六箱子全放到地窖角落。

      这么一看地下室,总算不会空空的。他怕串味,把大鱼干和些紫菜全放在库房里挂上。又把车上的东西全给堆在厨房里,决定等回头再分类送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