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五十年代有空间》-第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都是受过罪,才这么懂事。我为什么就是到了这,也不去看看你爷爷?就是生气他钱不够,可以向我要。为什么就要苛刻你?你又不是没妈的,我邮寄过来这么多衣服,你现在衣柜里,基本都是打补丁的,都是穿得发白的。

      每次雪珍向我要衣服,我都是买两份。就怕你没漂亮的衣服,女孩子脸皮薄,会自卑,就使劲的邮寄过来。一年四个季节就没有忘了的。可看看你衣柜里的衣服,我是怎么也不想去看他,随便你爸怎么想,反正等你爸回来,我要去问问为什么?

      妈以为你,就算没妈在身边,也该是张扬开,笑得像太阳那样的女孩子。在农村里,你有【创建和谐家园】的姥爷,又有钱,有漂亮的衣服,有很多连城里姑娘都没有的东西。你在农村里就该无忧无虑的,说一不二的,让人羡慕让人妒忌,又不敢得罪的,没想到最后看到是什么?

      我女儿就这样被个没教养的东西给骂上门,全身就只剩下把骨头,跟杂草一样长大。还要委屈的向那死老头磕头。他凭什么这样对你,我们不是一次说过要接你回京城。

      可他呢,这就是他说的好好照顾我女儿的,我不敢去见他,我就怕自己甩他两巴掌。花我的,用我的,我都不在乎,可人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每次寄东西,知道他还有个孙女,怕你穿得漂亮了,会受到欺负,都特意加上一些东西,就这样还不满足。看看你瘦成这样,他的眼睛呢?”

      林丽珊越说越激动,说到后来怎么也忍不住心酸。她知道自己也有错,可她林丽珊在京城都是横着走的,没想到她的女儿在周家受尽委屈。

      她的女儿要是在京城谁敢动她?谁敢给她脸色看?也就是因为周孝正,她连出气都要憋着,她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

      第九十三章 劝母

      周娇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伸手拉住她,很认真的对着她说:“妈,我没有不想接受你的好意,也没怪你。我会置身处地的换角度看,就是我成了你,当小五失踪出现疑点,我也会把平安放在我婆婆身边,自己努力去寻找,我知道你对爸的感情。

      也许别人不了解,可我知道,要是小五出现意外,我也会和你一样活着的唯一信念,就是他还活着,他还等着我去找他。小平安可以保证安全,可以衣食无忧,等我找到他爸,就可以一家人在一起,就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了。所以我长大了,我就明白你的不容易,也绝对不会埋怨你。

      再说了,这世上个人有个人的性格,我懂事开始就不喜欢张扬,就算在你身边长大,我也不会张扬的。

      要是我和大院的那些孩子一样,傻吃傻喝得,一天天没有目标,就这样浪费时间,你觉得我那样的会是你女儿,是像你,还是像爸?

      你和爸是不是没有目标就是儍吃儍喝的那种人,不是吧,所以不用去看别的女孩子怎么样的,大院有野蛮的,也会有乖巧的。

      你是我妈,所以我理所当然的接收你的全部东西。要不然,你想想我这样的性子会接收那些贵重物品,比如那大笔的财产、房产证、存单。你看我有小心翼翼的接收吗?我没有!你和爸的东西我接得理所当然。你们现在就我一个,我不接收,难道等你送给别人?

      至于我怕花钱,怕你没钱,倒是真的。你看看你一见到我,就是大笔横财砸下来,还有两张房产证,我真怕你把身上的财产全部给了我,不留给自己一点后路,就自己靠工资用,还觉得我爸养你就够了。

      那样我就要省点,不能把钱给用了。等你没钱了,我就可以留着给你备用。未来都是未知数,总要有危机感。我爸把贵重的首饰和房子也全部给我了,万一将来你和爸给我生几个弟弟妹妹呢?

      等他们长大成人、生儿育女,组成个小家,要多少钱?那会你和我爸都退休了。我怎么也不能让你们还要负担这么大包裹,总不能让你受苦日子吧?

      我是长女,总要我孝顺你们,照顾你们,我总要担起责任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总要让他们快快乐长大,总要娶妻生子吧。

      你呢,和我爸钱财全部放在我这,我要是全部花了,那他们以后怎么办?所以我不能大手大脚的花。再说我也不喜欢大手大脚用钱,钱够用就好,多得就是数字。我看你又不是手紧的,我总要帮你把后顾之忧担起来。

      我呢,性子也就这样,帮你守住这些东西。你呢,就想干嘛就干嘛,以后也不会受金钱控制,高高兴兴的和我爸过日子就好了。”

      林丽珊擦了眼泪,听得傻呆呆的,她知道自己女儿心思重,想得多,可没想到她都想到他们夫妻俩退休后面,她这是让女儿给操心上了。想想又好笑,真是爱操心的命。

      “你就不用操心了,给你了就是你的了。我和你爸要你担什么责任啊,真是爱操心的命,就是以后要是生了,我们都多大年纪了,还好几个呢,我也没打算生,就是你爸想要,最多一个。

      我手里除了给你的,还有你姥姥那帮我存的。你手上的那笔就我们两人知道,那些京城的存单本来就是你那房子租金。就等于妈妈还没给你现金,知道不?

      我工作到现在的存单也不少了,还有之前和你爸结婚两年的积蓄,这些钱全部在你姥姥那,你姥姥和你一样,怕我大手大脚的就替我存起来,也说了这次你爸回来就交给你爸。

      所以你算算看,你姥姥那加上你爸补贴回来的工资那么大笔钱,我们还有工资呢,所以你就放心的花。

      他们只知道你现在手上有那房子出租租金,还有两套房产证就没有其他了,我还打算等你爸回来再给你现金,这次就不给你了,你在这里也用不了多少。”

      周娇闻言,无语地看着她,真够相信人的,也对,那也是她妈。可她信不过,这么多钱在老太太手上,那些年她爸都不在了,她爸留下的积蓄,按理听到她结婚成家,都是成人了,就该通知她。让她们母女俩自己处理遗产。再看这次林老爷子和她妈都来东北了,也没带过来,真等她爸回来交给她爸?真当她周娇是傻的。一步步算计着她,看在这个生她养她的傻女人面上懒得理会罢了。

      “不用再给我了。我自己手上加上小五私房钱,现金就有2000多,都够我们花了,京城的存单都用不到。

      你看我手上不是没钱,我总不能招摇过市的,让人知道我们比这个家合起来还有钱吧?我们结婚后,有孩子就计划好了。

      等分家后,这里房子我公公盖好,我们不用花钱。接着找机会上学的上学,找工作的找工作,到县城买套院子,也就1000元不到,剩下的1000多就存起来。你看是不是不缺钱?所以你们钱就留着自己用,等我没钱了找你们。”

      林丽珊瞪了她一眼,“1000元存起来,那你们两个接着皮包骨,平安可怜兮兮的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是不是这样打算的?现在妈来了,就不许你这么过。养好身体,养好平安。想什么就买什么,我们有钱呢。你知道你那1000元上一次友谊商城就没了,那600元侨汇券我都买的一点也不痛快,看了看价格衡量很久才购买。”

      周娇笑眯眯点头,“所以你说买羊绒大衣给我,我就说要了,那是我知道我妈不缺钱。每月50元租金比工人工资高,所以我也不缺钱。花吧,既然你说家里现金都在姥姥那,我就放心了,看到想买的就买。”

      林丽珊赞许的点点头,“这么想就对了。等你爸回来给你钱,你可不能傻乎乎的说有钱。国外的不能告诉你爸,那就没有钱。京城的房租存单这里不能取,那也是没钱,所以你现在也就和小五的一点私房钱还有买房子,所以也没钱。给多少都拿着,花不完留着。我林丽珊的女儿要是缺钱就是笑话了。”

      “暴发户妈妈,我很穷,真的很穷,穷得只有钱了。”

      周娇看着她,嘴上打趣着。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不是挺明白的吗?怎么就没往深处想想?她自己的母亲可是两儿两女。算了,以后她多护着点算了。也许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九十四章 现状

      两母女闲聊了会,商量着该怎么做工装裤,比比划划的。直到平安醒来,周娇喂好儿子后,看看手表已经快到开饭,担忧地看了看她。

      “妈,你饿了没有,不是买了点心吗?你先吃点。你要不要以后吃饭和我一起吃?堂屋里一堆人,你也不习惯,等会我跟婆婆说。”

      林丽珊摇摇头,“没几天,就这样。看你婆婆怎么安排,我估计她会让我和你在房里吃,你要是说了,有误会就不好。”

      说完,没等多久,张母带着大儿媳妇黄翠兰端着饭菜进来,一看到林丽珊颇为不好意思的说道:“大妹子,俺不跟你客气,直接让你陪娇娇在屋里吃。你看着她,她的饭量太小了,让她多吃点。

      明天开始盖房子,我要忙着准备伙食,那些来帮忙的村里人,要在我们家吃一顿。人来人往的,你在这里吃也清净。要不然来个人,就拉扯你说几句,你都没办法吃饭。刚好我也没空闲照顾娇娇,你陪着她,我也放心。”

      林丽珊听了直点头,接过饭菜,“大姐,这样最好,我们两母女刚好一起吃饭聊天。明天我去厨房帮忙,有什么事你喊我一下。”

      周母看林丽珊接过碗,赶紧把炕桌放在炕上,接过黄翠兰提着的篮子,端出里面的三个菜,又摆上汤和两大碗米饭。

      “不用,厨房里的活,明天我们三人还有我两个妯娌,人够多了。我要是忙不过来,就喊你,不和你客套。娇娇,这几天你先让你娘照顾你,我怕自己忙晕头。”

      周娇点了点头,歉意地朝黄翠兰说道:“大嫂,让你辛苦了。盖院子给我们住,我和小五俩人都没动手,还要你和大哥忙里忙外的。想想我都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啥啊,你两口子平时没少帮我们。都是一家人别讲究那些,安心养身子,养得好好的,孩子姥姥回去也放心。”

      林丽珊看看饭菜,“大姐,你要是当我是自家人,下次就不要准备这么多。菜太多,我们母女俩也吃不了这么多,挺浪费的。以后我跟着你们的饭菜一样,不用另外烧。就娇娇的月子饭分开,省的你们要准备三次分开烧。”

      张母呵呵笑着:“就娇娇的饭菜分开,你和我们一样,没另外准备。明天要是忙,我就烧少点,你吃吧。吃完自己去打,我不跟你客套。”

      说着摇摇手拉着老大家的离开。

      周娇看看饭菜,就知道这是专门给她妈做的。也没说什么,要是让她妈吃那窝窝头,她都要跟着哭。那些窝窝头,她是绝对不想看到。

      林丽珊吃着饭,念叨着让她多吃点,吃不下也要努力吃。

      “娇娇,你婆婆家里平时都吃什么?这又是肉,又是鸡的。他们肯定没有这些,估计肉都在这两碗里面。”

      周娇喝着汤,听了连忙放下,伸头贴着窗户,听了听外边动静,往边上挪挪,靠近她妈,小声的说道:“呵呵,妈,你看我这脸色就知道了。这周围几个村子条件算是好的了。现在都是分到的细粮,去城里换成粗粮。就是换成粗粮,大部分人家都是一天二顿,其中一顿是菜粥。

      他们家一天三顿,在这周围村里都是算有家底了。早上窝窝头加玉米渣粥,中午还是窝窝头加菜粥,晚上地瓜饭加几个菜,他们家菜里是没有一点油花,一年365天都是窝窝头。

      窝窝头里就粗粮粉、水和野菜捏成一团,就是这样,很多人眼红张家可以吃饱。

      小五说他家的窝窝头,一年可以换着花样,可窝窝头还是窝窝头。那窝窝头吃得拉喉咙,你要伸长脖子才能咽下,要不然就卡住了。

      呵呵,你说大家都这么吃,你怎么办?我在周家虽然吃的少,可没有这窝窝头。都是跟着奶奶吃野菜粥、地瓜饭的,都是软的。大部分时间和小五都吃学校食堂,他还时不时带我去饭店吃。

      等嫁进来才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窝窝头是卡住喉咙的。本身就没口粮,我吃不下又不好意思说,就少吃点,反正小五和我婆婆会偷偷给我开小灶。我婆婆挺好的,偷偷的煮两个鸡蛋往我们屋里藏,有时等家里人上工了,偷偷的先藏着窝窝头放我们屋里,所以他们家老说我是猫的胃口。”

      周娇吃了口饭,接着说:“小五和我实在受不了,就买了大米。让她娘熬红枣白米粥,给我怀身子喝,也让全家一起喝。希望别再天天玉米渣窝窝头,卡住了,喝口玉米渣粥,接着真是卡死了。

      这话又不能明说,因为他们家就这么吃,还都吃得津津有味,全都很高兴。我们俩就不好说出口。幸好你来了,带回那些大米和面粉,要不然我真要死了。

      小五在平安生下来第二天凌晨五点,就跑到县城,找人买了两个猪蹄子和两只乌鸡,让她娘赶紧炖了给我喝。结果我婆婆说留着慢慢吃,一个猪蹄子可以吃一天。那乌鸡,小五让她烧一只,给家里的孩子吃,还有只乌鸡也炖了。可她不同意,说小孩子吃什么。都是月子吃的,家里都可以吃得饱,就没必要烧了。

      我是有钱也不敢买,买多了太费钱,买少了就是没地方烧。万幸你来了,要不然真没法活了。我们都准备好了买炉子,每天炖着野味,偷偷撒把米开小灶。

      小五说他都吃哭起来了,也不敢说。因为家里一直这么吃,连喜子他们都这么吃。他是上学没在家,带着口粮去食堂吃。要是真说出来就是没良心,他爹他娘会伤心。”

      林丽珊呵呵直乐,吃着饭听着她说。

      周娇接着说,“小五为什么和县饭店的【创建和谐家园】傅最好啊?就是逮住野鸡野兔的过去,让他烧,烧好了带些偷偷给我。遇到没有肉票,也只有上饭店里点,熟悉了,就会多做点。

      你不是说我现在瘦吗?那是你没看到我之前更瘦。冬天那大雪风吹过来,都不敢出门。真的,那风吹着我跑,我都不用走路,一直推着。呵呵,所以冬天没重要的事我从来不出去。

      在结婚前,我手上没有钱。大家都喊我金娃娃,可我真的是没钱。就靠着小五带我吃点补补。嫁过来啊,手上有钱了,可是那该死的票据又折腾出来了,没粮票没肉票,有钱也没用,特别是没粮票,你上饭店都不行。不过好歹吃了野味,长结实了。

      你们这次来,带了这么多东西,粮食才是最贵重的。有钱也没不到。现在你不到农村,根本不知道粮食都紧缺。县城里也是如此,供应本也就让你吃个八成饱,还是计划着全家早上白粥,晚上才能八分饱。你这粮食哪里买的?京城不缺粮食吗?”

      林丽珊喝着汤,听了叹了口气,摇摇头,“也缺粮食,不过我们不会缺,军人要是没粮食怎么行。早知道多带些过来。”

      周娇笑了笑,“下回别带粮食了。接下来我们有办法买粮食了。快过年了,大小集市会开了,那些农村里有细粮的,也会卖,我们偷偷买,买多点,就存着慢慢吃。贵点就贵点。

      妈,你是真没看到那些贫困人家,穷得怎么样呢?比如冬天到了,这个张家村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棉袄,那怎么办?女孩子就是穿着夹衣,哆哆嗦嗦的去干家务,男人都轮流穿棉袄出门。还有好些人家家里,现在还用稻草当棉被盖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冬天死人最多,穷得让人心酸。所以啊,我们如今过得挺好的,应该感到高兴,感到幸福。”

      林丽珊点点头,“是应该要觉得幸福。我到处看看,有些地方都是喝粥,他们只有大年夜才能吃顿干的。”

      “妈,你快去打饭。我这碗吃好就很厉害了。”

      林丽珊摇摇头,“我吃不下了,平时也就是这么多。等你吃好了我再收拾。那你爷爷他们够吃吗?他们都没下地上工的。”

      周娇没好气的看了她妈一眼,“你忘了爷奶他们每月有工资和补助的,他们自己有得吃。就是养着长房一堆人,也吃得饱。以前还没粮票嘛,都可以用钱买。等有粮票了,也加了野菜,吃得比得上县城人家。

      不过他们规矩不好,吃饭和打劫似得,抢着吃,还大声说话口水满天飞,说起他们真是倒胃口。等我回周家了,就是没什么吃的。等走了就开小灶,个个吃得那个高高壮壮的,那黄招弟她都有两个你那么胖,看到得都不信他家没吃的。”

      “呵呵,真那么胖啊,以前也不胖,挺好看的。真是岁月催人老啊。吃好了吧,我收拾好送过去。你先靠着,别躺下。”说着收拾好放在篮子里提出去。

      过了一会,林丽珊进来,周娇紧盯着她妈看,看看她身后也没人跟进去,挤挤眼,朝外努努嘴。林丽珊白了她一眼,看着她做鬼脸,捂住嘴直笑。

      “厨房里只有你大嫂,她们都在吃饭,我没进堂屋。厨房里有地瓜味,应该是晚上地瓜饭,把白米饭全给我们,她们吃地瓜米饭。她们的孩子家教挺好,也不闹。”

      周娇点点头,“他们孩子教育得挺好的,到我屋里来从不乱动东西。给他们糖,也知道要带着回去给弟弟妹妹吃,小的看到糖也知道带回去给他们哥哥吃。”

      林丽珊去厨房打了热水,端到房间里,两人洗漱好,打开收音机,躺着炕上聊天。

      第九十五章 烧炉子

      县城的煤炭煤球供应点。长长的队伍排到路口,挨挤在一起,都在讨论家里缺少什么?哪天供应点又少了什么?

      张爹坐在马车上,听着城里人交谈声,腰板挺得直直的。看来他家日子没差城里人多少。心底暗自乐呵。再看看自己身上的新衣裳,看看长长队伍里,没穿打补丁的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张家大女婿张春明在排队,好不容易领了三百多斤煤球后,俩人直接坐马车,赶往新买的院子。昨天刚过好户,原房东也离开了。这会张美丽已经在收拾东西,看到他爹过来,连忙端了热水递给俩人。

      “爹,这军大衣真厚实。刚好你女婿上夜班穿,你应该也有吧,小五一定准备你的。春明他们都有。那俺猜猜,那不是五件啊?

      乖乖,娇娇她娘真是出手大方,这可是买也买不到。你老儿子都不用愁了,我听陈大爷说咱们家小五会来县城上班,是不是真的啊?那我要不要开始看房子?”

      张爹喝完水放下杯子,听了女儿的提议,想想就说道:“你先不用急,这次回来看他怎么说,要是没什么变动就会上县城。

      你先避着人寻摸,不要声张出去。他们也不着急,真要上县城,起码要等天气暖和了才来。最快也要二三月份。你先看看也行,最好在你旁边不远的,院子要新点的,太破烂他们两口子一定看不上,还要清净点。左邻右舍的别那么多事的。

      价钱没问题,他们本来就有钱。这次我估计他丈母娘又给他不少。再说,娇娇京城院子租给公家每个月有50元,这么多年下来有多少,你算算。所以你慢慢找。主要合心意。”

      张美丽张大嘴,愣了会,失声喊道:“我的娘啊,真是金娃娃。这下子咱们小五这是发了。难怪陈伯伯说怕是县城都留不住他。我还奇怪呢,怎么没头没尾的说那几句。”

      张爹鄙视的看了她一眼,真没出息,就这就大呼小叫的,“还金娃娃,人家早就不是金娃娃了,别瞎叫啊,太难听了,要低调点。

      呵呵,你爹我啊,有些事不告诉你,以后你就知道了。家里五个孩子就你最傻最呆,你也不看看小五现在在哪里,和谁一起的。”

      说完也不理他那傻闺女了,笑眯眯的对着大女婿说道:“春明,我走了。你有没有什么话带给你爹娘的?还有暖房早点办,早点搬家。这房子买对了,挺大的,位置也好。日子定下来就直接告诉我们。”

      张春明听了直点头,“爹,你要不吃了走,美丽去烧碗面条,给爹吃了回去,这马车走起来,坐在上面可冷了。”

      “不了,家里今天盖院子,人来了要招待,我先走。”

      张春明本想说小舅子都要准备往县城发展了,村子里再盖没那个必要。想想自己老爹说的,老丈人不显山不露水的,私底下家底厚实着,娶了两个儿媳妇后,才没几年,没看娶个小儿媳妇,就亲口出彩礼八百元。想想那八百元,再想想自己每个月的工资,终究没出口劝阻。

      远远看着老丈人赶着马车走了,回了屋里,看着宽大的院子,张春明心里喜滋滋的。他如今也算有家底了。再加把劲,还了账,这辈子没什么难事了。

      看着在那傻傻发笑的媳妇,他暗自摇了摇头,还是老丈人说得对。这就是个傻闺女,看看,到现在还在傻笑。他一早就知道小舅子有本事,就是没娇娇娘家,也是会出人头地的。没看妹婿家的老爷子常拉着他,上那些当官的家里做客。

      张爹赶着马车回到村里。刚刚好西厢房小客厅已经安装好炉子,张爹换了身旧衣服,出来一看,都不用他动手,煤球已经卸下放在房外的屋檐下。

      看看屋檐,他回仓库找了些工具,仔细处理了下,确保不怕雨雪打湿,大冬天给冻上,才松了口气。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7: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