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问鼎商途张旭东楚玉》-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各位各位,我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这位从白庄镇来的合作社的代表,张旭东张技术员,他此次来希望和我们公司建立较深厚的合作关系,因此我领他来给大家教授一趟理论实践课。希望大家再次给予热烈的掌声。”陈子通热情的介绍道。

        会议结束,陈子通又领着张旭东前往他们的实验室以及山货存储仓库观看,介绍了一干领导层。

        尽管陈子通没有说破,但是张旭东也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那就是张旭东还是第一家主动找上来的合作社。

        现在的运作模式还是商贩直接找上酒楼药铺,商业运作才刚刚起步,天水东来公司也多次尝试找人合作,但不是里面水太深,就是根本融不进去他们的圈子。

        “陈经理,以目前村落之间采摘野生山货的步伐看,未来三到五年,必然面临着野生山货短缺的危机,所以我想知道你们公司有没有人工培育这方面的方案或者规划?”

        张旭东的一席话,让陈子通陷入了深思,他还没有想过这么远的事情,因此对张旭东的欣赏更上了一层楼。

        “张先生的一席话让人深思,虽然我很想现在就代表公司与贵合作社签署意向,但毕竟事关重大,还是需要考察一番,张先生可以定个时间。”

        陈子通明知道张旭东才不过十五六岁,但是能把身位放这么低,还是很让张旭东感动。

        “那就……下个星期日吧!”张旭东说道。

      第16章 成立合作社

        这个时代的商业运作模式在后世看来无疑是落后的,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前的乡镇以及村庄之间,商品之间的流通基本全凭借着市场需求的自发性,缺点尤为明显。就比如李达因带着羊肚菌去镇上,价格上临了还要被小贩再砍一刀。

        如果想尽量避免这种事发生,那么,村庄之间,以及村庄和乡镇乃至城市之间的商业运作模式就必须要改变。而在这个时代,最浅显有效的办法,就是成立农村合作社,这也是张旭东一直想要做的。

        不然的话,单凭他与张德禄之间的单线联系,抗风险能力太差。一旦张德禄那边出现什么问题,那么这条线马上就会断掉,那些上好的山货又会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

        所以说,尽管目前农村合作社的事还处于一种镜中花水中月的局面,但也不耽误张旭东拉起虎皮扯大旗。一来可以得到合作方,也就是天水东来有限公司的重视,二来,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山里的那几个村子的联系。

        定下签署合约的具体意向以及时间之后,张旭东又与陈子通寒暄一会儿,起身出了公司。

        说实话,今天张旭东的到来对于陈子通而言,无疑是有些震撼的。先不说他没有想到,附近的几个看起来不起眼的穷村子居然有合作社,再就是张旭东与他交谈的时候,所透露出的眼光与见识,硬是让陈子通这个商场老油子叹为观止。

        不说别的,单单是这个人工培育养殖的概念,在陈子通的眼中,至少价值十万。因此,他对于合作社的兴趣,甚至不如对张旭东这个老成持重的少年来得多。

        而张旭东快步离开的原因,很简单,他快聊不下去了。没办法,再聊就露馅了啊!他得赶紧回去,好好跟村里的人说下办合作社的事,这可不能马虎。

        刚走到村口。

        “呦,张小子回来了!快来快来,正说着你呢!”

        张旭东刚回到村子,没等走两步,李达因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拉着张旭东的胳膊就往家里走,态度热情的让张旭东直起鸡皮疙瘩。

        “那个……李叔,我还没回家呢,等……”

        “等什么!你爸在我那呢!我跟你说,今天咱们附近几个村子能说上话的人都来了,就为了你说的合作社的事!”

        张旭东心中一喜,他回来的原因,就是想促成这个农村合作社的成立。没成想,这些人自己送上门来了。

        “爸,周叔,魏伯伯……你们都在这阿,太好了。”

        张旭东刚进门,就看见屋里已经坐满了人,把李达因这间小土胚房挤的满满当当。这群人一个个都是老烟枪,嘴里叼着烟杆,都在吞云吐雾,弄得整间屋里烟雾缭绕。

        他也没拿大,进了门就叔叔伯伯的喊了一圈,也没提什么村长书记之类的词,纯粹打感情牌。

        “回来了?来来来,坐这。”

        作为村长,周国强自然也在这里,见张旭东进门,居然站起来给他让座,这倒让张旭东有点受宠若惊了,对于成立合作社的事,更有了几分把握。

        很多事成与不成,其实看做这件事的人态度怎么样就知道了。既然周国强表现的这么急切,那张旭东也就没必要绕弯子了。

        他好说歹说,把周国强按回了座位上,也不找地方坐下,就这么站着说道。

        “今天各位叔叔伯伯来,原因咱们自己心里都清楚。俗话说靠山吃山,咱们山里人最不缺的就是山货,可这东西也不是不好卖,就是咱们没门路。平时大家一个个拿着东西,送到集上,镇上,还要挨人宰,你说咱图个啥?是不李叔。”

        李达因一听这话,感同深切的他用力一挥手:“那可不是,我那些上好的羊肚菌,天麻,送到人家手里,人家说这东西不值钱,还不就是欺负咱没门路吗!”

        “行了老李,就你那有货啊!我跟你说,我家地窖里,这几年堆得满满的,全是好东西,不光羊肚菌天麻,木耳香菇都不少,放的都快发霉了!”

        “我那也有,别说咱们几家了,你说咱山里人,谁家缺这个?光听说人家城里人把这些东西当宝,咱卖不出去有什么用啊!”

        张旭东一句话,引起了坐在屋里的这群人的共鸣。这些年他们为了这些山货,吃多少苦,挨了多少宰,只有他们心里清楚。

        “张家小子,听说你那边不是有门路吗?老李家,老周家,他们家那些山货你都收,你咱不收俺家的?是不是瞧不起你魏叔?”

        张旭东苦笑一声:“我哪敢瞧不起您啊,实话跟您说,我这条路啊,太窄,是能收点货,但是也全吃不下不是?”

        魏明达嘴里嘟囔了几句,看起来还是不太甘心。经他这一带头,又是好几个叔伯辈的对张旭东讨伐了一番。

        好不容易稳住了局面,张旭东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其实啊,今天来之前,关于咱们几个村这些山货的销路,我已经有点眉头了。但是再像以前一样,我出钱,收大家的东西再往外卖,那肯定不行。先不说这样做规模小,就是一开始,李叔还骂我二道贩子来着。”

        李达因谄谄的笑了下,张旭东也没抓着他不放的意思,继续道:“咱们想把山货卖出去,想发财,想致富,就必须扩大规模,成立农村合作社。”

        话音刚落,张旭东的提议就立刻得到了李达因和周国强的拥护,他们今天扮演的角色类就是给张旭东当个捧哏的,这在之前两人就已经与张国富通了气,关于合作社的事,今天必须定下来!

        倒是魏明达皱了皱眉头:“张小子啊,不是俺不同意,关键是农村合作社以前也有人带头搞过。你看其它村子,有搞种植园的,葡萄庄的,哪个不是往里赔钱?俺们这些人在山里呆了一辈子,也没什么文化,不怕吃苦受累,怕就怕搞不起来啊!”

      第17章 商议

        魏明达的这番话其实说出了屋里大部分人的心声,包括李达因和周国强。在他们眼中,农村合作社概念也不过就是把几个村子里的山货拿出来一起卖之类,对于张旭东所说的扩大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他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在这个年代,即便是所谓的城里人,很多人都对商业的概念十分模糊。尽管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有了近二十个年头,可在华夏人的观念里,个体户,下海经商,远不如在体制内捧个铁饭碗来的实在。

        举个例子,在张旭东的印象里,首都的房价在03年之前,一直维持在每平米三千块左右,而后世闻名的几大CBD 商圈,像是中关村,通州商务区,现在跟普通的村子县城没什么两样。

        谁能想到,就在03,04年之后,首都房价开始飙升,再到08年的爆发期,三环以内的房子价格成了天文数字。

        而很多在京城体制内混的工人阶级的普通老百姓,此刻正端着铁饭碗,住着单位分的房子,盘算着自己今年能不能攒个几千块钱,然后几年后坐看飙升的房价,心里后悔的滴血。

        其实在张旭东的规划里,他在家乡搞出合作社后,实在不行,捞一桶金就去京城买房子,以后当个收租公,那倒也吃喝不愁了。

        “魏叔,您的话我明白。但是你要知道,他们搞合作社,其实就是大家一起出点钱,然后种点东西,或者卖卖山货。但咱们不一样……”

        张旭东故意拉长了语调,勾的屋里几个人心痒难耐,张国富直接给了张旭东后脑勺一下:“熊货,有话就说,别吊人胃口!都是乡里乡亲的,把话说明白。”

        “咱们也卖山货!”

        听张旭东这么说,张国富两眼一瞪,眼睛四处看了看,像是想找个趁手的家伙事执行家法。

        张旭东见况不妙,连忙道:“爸你别着急,他们卖山货,不过就是几个人挑着东西去镇上,咱们不一样。我今天去了一趟镇上考察了一下,顺便跟一个公司定了一个长期收购合同的意向,这样至少咱们的东西不愁没销路,也算是找到一座靠山。”

        说到正事,张旭东也不含糊,而屋里几个人也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板,想要听听这个厉害的后生有什么主意。

        “但是这么说吧,单凭咱们几个村子,如果想供应足够的货源,就是山货,恐怕几年之内,附近山上的野生羊肚菌和天麻之类的好东西就得被耗空,而且好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所以说,后续我们需要大量收货,甚至去做人工养殖,这些都可以跟收购方去谈。”

        此刻在屋里人的眼中,张旭东的眼睛显得特别的明亮:“我们要做的,是成为附近所有村子,白庄镇,乃至县城到我们整个省的山货集散中心!还要把它做大做强。”

        一番话下来,屋里的气氛安静的可怕,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点的,此刻哒吧嗒吧的抽着烟杆,而里面的烟草早就灭了。脑子活泛一点的,比如说最近跟张旭东走的比较近的李达,则开始用他不多的经验,去思考张旭东嘴里话的可能性。

        “旭东,你说的这些,有的地方俺还弄还是不明白,但是能隐约的明白你的一点意思。”

        良久,李达因重新点上烟,抽了一口,犹豫道:“听你话的意思,咱们就是要做整个县城最大的二道贩子?”

        张旭东的脸微不可查的抽抽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合作社初期的话,确实可以这么理解。”

        李达因一拍大腿:“中!听你的!咱就搞这个合作社,然后弄成咱们整个县城的……那个……那个词叫什么来着?”

        “山货集散中心。”

        “对!咱就做集散中心!别的我不知道,反正我就知道前一阵子跟着你,俺是挣着钱了,这比说啥都管用!”

        听李达因这么一说,原本还在犹豫的几个人脑袋忽然清醒了过来,对啊!他们弄不懂这个张旭东嘴里的合作社,但是有明白的啊!到时候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好处总少不了吧?

        这些人之所以这么信任张旭东,主要还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张旭东手里有门路。这些日子,像李达因这种在张旭东那有收货份额的人,没少跟他们炫耀。这不,李达因家里最近都准备起一个红砖房了,可不就是因为跟着张家小子吗!

        再说了,他们家里的山货本来就卖不出去,现在交给张家小子,都是乡里乡亲的,总不可能坑他们吧?

        原本还打算继续解释一下想法的张旭东忽然愣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不需要说什么了。屋里的这几个叔叔伯伯们此刻拍着胸脯纷纷同意,争先恐后的样子像是怕晚了就搭不上顺风车一样。

        “那行,既然大家都同意,宜早不宜晚,这事儿咱们今天就开始办。合作社的章程我已经准备好了,理事会,监事会的人员就从咱们在座的各位里面出,周叔,你对县城熟,到时候去工商局登记注册这事就交给你了,钱的事……”

        张旭东刚提到钱,魏明达大手一挥:“钱咱们大家伙一起出,回去之后各自都跟各自的村儿去说说,想一起的,肯出这个钱,咱就不拦着。”

        其它几个人都点了点头,对于这种集资合办的事,一些门道他们还是能摸得清的。最浅显的一个道理,假如钱是一个人出,那合作社最后算谁的?

        这个年代的农民缺乏的并非是智慧,只要有一个有眼光和见识的人能出面领头,他们所迸发的力量不容小视。

        “那就这样定了,门头的事我去处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现在尽管问。话先说好了,合作社需要咱们同心协力,谁想反悔变卦,现在还来得及。”

        见屋里没有人再说话,张旭东心头暗定。合作社的事,成了!

      第18章 再次上门

        张旭东一直认为,一个人想要做成事情,能力,机遇,运气,三者缺一不可。前世他庸碌了一辈子,并非真的是毫无能力,而是新时代变化更迭的太快,几次机遇曾摆在他面前,他并没有把握住。

        而现在重生回来,这就是他最大的机遇和运气,再者说,97年的社会风气还没有彻底转型,民风淳朴,不像后来,人们只崇拜资本。再加上他对历史发展上独一无二的了解,张旭东觉得,自己要再做不出一番事业来,真的可以跳河了。

        合作社的门头很好搞定,就是张旭东现在所住的地方。他把东西收拾了一下,又叫张德禄帮忙,在里面弄了两个小隔间,自己住了一间,另一间留给到时候守铺的人。剩下地面有的百十来平米再加上后院的那个小院子,完全够用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旭东算是两头忙,两头还都马虎不得。一边还要去学校上课,另一边要处理合作社的各种琐事。别看张旭东把自己的位置推给了张国富,自己没有在合作社里担任职位,但谁都知道,他才是合作社的话事人。

        一般人从工商局注册再到下发证件,至少需要二十天,当时张旭东把这件事交给了周国强,并且嘱咐他越快越好。别看这位周村长长得憨厚,心思却巧的很,走了一个在工商局里工作的亲戚的门路,居然四天就办好了一切,这倒让张旭东高看了一眼。

        “东子,你最近怎么了?”

        张旭东艰难的把头从高高的习题堆里拔了出来,刚打了个哈欠,就见到赵小雅捧着水壶站到了他对面,很是关心的样子。

        张旭东摸了摸脸,迷糊到:“我没怎么啊?”

        赵小雅把水壶递到了桌上,语气有点低落:“你最近下课的时候老是睡觉,跟你说话你也不理人……”

        张旭东这才明白过来,打了个哈哈:“嗨,这不还二十天就快中考了嘛!就我这成绩考个高中够呛,晚上加加班多看了会儿书,没不理你的意思。”

        “老大,你这话就不厚道了!”张小福不知道从哪钻了出来,语气夸张道:“你一个全班前十,全校前五十都说考不上高中,那我们这些排你后面的怎么办!”

        自打张旭东救了张小福一命之后,再加上张德禄整天在张小福面前念叨着张旭东的光辉形象。在张德禄嘴里,张旭东简直就是个绝世妖孽,盖世神童,形象被无限拔高。这使得张小福莫名其妙的就自觉成了张旭东的小跟班,嘴里“老大老大”喊得勤快。

        “嫂子你就别担心了,我向你保证,老大绝对是一心学习,一心对你,绝不可能三心二意……”

        赵小雅让张小福嘴里的话弄了个大红脸,啐了他一口红着脸跑开了。倒是戴雪花伸过手去扭了张小福一下狠的:“瞎说什么呢!会不会用词啊!败坏人小雅的名节!”

        张小福被扭的龇牙咧嘴的,痛到:“那是我说嫂子,关你什么事啊!”

        戴雪花扭头“哼”了一声,高傲的像只白天鹅,昂着修长的脖颈,点了点张旭东的桌子:“学习也不是你这么学的,最近上白衬衫的课我都看见你打瞌睡,你这叫本末倒置!”

        张旭东苦笑一声,他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告诉戴雪花自己在办合作社吧?

        “感谢戴同学的关心,我一定注意,一定注意!”

        戴雪花很明显不满意张旭东这略带敷衍的态度,又哼了一声,转身回了座位,从桌洞里摸索一阵后,捏着一瓶风油精又回来了。

        “拿着,觉得困了就往太阳穴上涂一点,提神的。”

        “哎呦……”没等张旭东做出反应,张小福倒是阴阳怪气的喊了起来:“我是不是该喊二嫂子了……”

        “张小福你找死!”

        张旭东看着张牙舞爪的戴雪花追着张小福满教室跑,捏着那瓶风油精,心里倒是对这只城里来的白天鹅有了些许感激。不管戴雪花平时怎么高傲,可是对自己还真不错。

        不过……

        张旭东摇了摇头,他现在最要紧的事,一个是顺利渡过中考,考上县一中,另一个就是把合作社的事办好,跟天水东来有限公司的合作顺利展开。其它的事,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考虑。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8: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