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老三,你以为我愿意张口啊?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要是大伢、二伢明年考不上,补习要千多块钱,我去哪借?”
大哥借的钱,有还的时候吗?自己的债才还清一家,后面还有四家,还清债后还要供儿女读书。即使李传林再忠厚,也不可能将侄子的前途看得比亲儿子、女儿更重。
沉默了一阵,李传林嗡声嗡声道:“大哥,二哥、老四不会不管的。”
厨房里的大伯也是要面子的人,可孩子的前程足够让他拉下脸来求人了,央求道:“哎,老三哎,大哥要是有办法,还来求你一个过继了的老弟帮忙?
老二准备明年做屋,老四马上就要做屋,他们哪有钱借?
老三,家明以后读大学,从现在算都还有六年半。那时候大伢、二伢都大学毕业了,大哥还得起的!”
李传林虽然老实忠厚,但账还是会算的,沉默了一会闷声闷气道:“大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起码也要等大伢、二伢考上了,我才能想办法帮你。”
站在门外的偷听李家明终于松了口气,轻手轻脚地端着炉罐去了三哥、四哥住的阁楼。父亲总算是不笨,大伯借钱从来就是老虎借猪,这些年借了二伯、四叔多少又还了多少?
即使他以后会还,七八年后的钱又能和现在的比吗?那些当初借给自己家钱的表舅们,为什么年底都会来问账?大家都不傻,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即使知道你以后会还,但还的钱和借出去的钱,已经不是同样价值的了!
第三十一章 给自己找个后妈
书迷楼www.shumilou.co
钱是人的胆,李家明父亲本来就不是小气的人,现在能赚活钱了,也就不在乎老弟花的钱多。等四弟买完菜回来,李传林就叫上了李传祖一家三口、还有红英婶、莲香婶她们两家。
在家的七家人挤坐成两大圆桌,坐在有些破旧但很整洁的堂屋里,吃完了四叔买来的十几斤肉、七文希望多个后妈就行。”
四婶愕然,她想过自己这个小侄子如何聪明、如何倔强,可从没想过他居然有这想法。
“家明,你?”
要得人信任,就要有让人相信的条件,李家明象个大人样摆了摆手,打断四婶的追问,平静道:“四婶,你别完全把我当孩子看。我这年纪若是放在古代,考秀才、中举人都有,就四哥那种天才,或许连进士都中了。读书可以明智,我只是比毛砣他们多读几本书而已。
老话说得好,‘少来夫妻,老来伴’,我耶耶总会老的,总要有个伴。你也知道,我跟文文以后肯定能出去读书、工作,即使耶耶愿意跟我们出去养老,我们工作忙他又没个伴,你让他日子怎么过?”
一时间,外表温婉内心精明的四婶有种错觉,自己面前的侄子不是个十二岁的伢子,而是三十几岁的中年人,不但气质沉稳而且说得条条是道。
恍惚了一阵,本就不完全把李家明当小孩的四婶,也真的就把他当成年人看了,迟疑道:“家明,外面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大家有时候很现实的。”
李家明知道四婶的意思,农村里丧偶再嫁、再娶的很多,从来都只有二婚配再婚,还没听过丧妻后能再娶黄花大姑娘的,除非那姑娘聋哑瞎,或是男方又无儿无女,要不就是家境极好。
在外面也一样,现在大家的婚恋观念都很保守。别看广东是开放最早的地方,但那些打工妹都是农村里出去的,生活方面或许很多人很开放,但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当然,也有从里到外都改变了的女孩,但那些都走进了夜总会、ktv、娱乐城,好姑娘是很难接受一个有两个孩子的男人,而且家境贫穷。
李家明笑了笑,继续平静地解释,平静得象是说别人的事一样。
“四婶,你想错了。物质基础是感情的基石,完全没有物质保障的感情,那都是小孩过家家,不可能长久的。我承认,耶耶短时间内,可能无法给别人富足的生活,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你别忘了,我和文文,我们是肯定能考大学、到大城市工作的。
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有好姑娘愿意嫁给我耶耶,日后她的子女就是我们的亲弟妹,她娘家就是我们的亲外婆家。”
虽然李家明说得条条是道,但毕竟只是个十二岁的伢子,四婶对他还是没有十足信心的。在大城市里,有学问的人清贫的多的是,报纸上多的是什么‘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弹’的调侃。农村里的人也现实,过日子不单是图个面子,还得有里子。
这种顾虑,李家明心知肚明,他前世做过生意,揣摩人心已经是他的本能了。若不是为了坚持心里的纯净,没去用那些心机,黄泥坪这个小地方,早让他折腾得乌烟瘴气了。
“四婶,你就放心吧,我跟四哥、三哥都不同。他们的志向是当科学家,我没那耐心也没他们那兴趣,我只想让家里人都过好。我实话跟您说吧,大学毕业后,我就会去做生意赚钱。凭我的脑子,还有平时的为人处世,您觉得我可能不成功吗?”
顿了一顿,李家明还是没有提四叔做房子的事,四婶如此精明,不太可能看不到做在街上的好处,他们这么做肯定也有他们的道理。
正觉得脑子不够用的四婶,也没想起这一茬来,只觉得自己真没看走眼,这个小侄子真是个聪明、早慧的孩子。给三哥找个对象的事,其实二哥、二嫂在确定三哥会出去打工后,就跟她私下提过,但也担心带着孩子上门或是夫家有孩子的新弟妹会影响家庭和睦。
只是大家都没想过,这侄子比他们想得还更周全,找个没结过婚、有点眼光和胆量的大姑娘。等新弟妹的孩子大了,这两个孩子早就学业有成了,根本不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
当然,四婶也明白李家明的潜台词,关键时候需要她去当说客,而且是男女双方的说客,打消双方的顾虑,甚至可能要用到一些小手段。
不过,四婶也不觉得这有什么。若是一个打工妹,能有两个有出息的大学生继子继女,还能带着娘家一起兴旺,肯定比嫁给那些只会吹牛皮、甜言蜜语哄人的打工仔强得多。
第三十二章 当时已惘然
第二书迷楼www.shumilou.co只是他没想到,一回到工地就让王老板支使去帮学校的领导修家具,更让他没想到的,他的手艺真的非常不错,通过几个校领导的嘴,为他招揽了更多的活计。
王老板是个有点眼光的人,见自己手下的木工手艺好,能结交到更多的领导,索性开出二十块钱一天的工资,专门带着他去给那些领导修或是做家具。
这年头,那些有钱人已经开始用外面工厂里做新式家具,但那些新式家具式样新颖可质量确实不怎么样,用料就更不怎么样。这也是正常的事,同古是偏远的小县城,真正的好家具也卖不到这里来。
不过,这给了李传林一个天大的好处,那就是揣摩那些新式家具的设计思路。他从十五六岁开始就跟着师傅学手艺,技术是没的说,缺的就是新的思路和想法。
在家里的儿子也很给李传林争气,李家明因为成绩好,又被王老师相中,去参加今年乡里的数学竞赛。
“家明同学,今年又让你去,要是拿不到前三名,你知道会怎么样喽?”
站得笔直的李家明,可不敢跟王老师贫嘴,连忙恭敬道:“一星期卫生!”
“知道就好!”
王老师拿起桌上的一叠试卷递过去,鼓励道:“家明同学,你的脑子没问题,就是做得少。这次老师给你搞来了宜风县的竞赛题目,你好好地去做,有不懂的地方,你就来问老师,知道了吗?”
李家明愁眉苦脸地接过一叠试卷,真没想到王老师一个村小的老师,会比乡上初中老师还有门路,居然邻县的竞赛试卷也搞得到。不过想想他是哪毕业的,李家明也释然,王老师那帮师范同学,应该都是各个县里的小学教学骨干了,多写几封信搞点试卷之类的,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既然老师搞来了,那就做呗,做着做着,李家明做出味道来了。别看小学的数学简单,可他从没想过,简单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布设各种陷阱,不知不觉就上了出题人的当。
当然,这种陷阱是坑不了四哥那种妖怪的,可读初三的三哥却几次掉坑里,搞得现在一到周末就往李家明这钻。不乐意两儿子都往这跑的三婶,私下跟三哥说过一次,哪知他说‘姆妈,你不晓得,家明的老师搞来好多竞赛题目,那些题目越做越有意思的。’
一听说是做题目,大婶再不阻拦了,她早就知道,那小侄子已经自学初中内容了。既然三伢都说有意思的,那就肯定是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只要不是耽误三伢学习就行。三伢可不是家德,也不是那个突然变懂事的小侄子,他不认真恐怕很难考上好大学。
三兄弟一到周末就凑在一起做题目,而且经常是三伢和李家明争执,最后由李家德来仲裁,落在旁人眼里那就不得了了。青泥坪、金姑沅两个屋场的大姓邻居们,都开始传言黄泥坪李家那家外乡人祖坟葬得好,出了个李家德之后,又出了个李家明。
传言传来传去,最终通过骄傲的满妹、小妹的嘴巴,传到李家明耳朵里时,他突然有种恐惧感。
人是需要希望的,哪怕是再渺茫的希望,也能让人在逆境中咬紧牙往前,但人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奢望。李家明非常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四哥那种天才,有六七年的学习时间,考个名牌大学问题不大,但想要象四哥那样考清华、北大,那根本是不现实的!
赣省虽然不是江浙湘那样‘学生把自己当牲口,老师把学生当人’的高考地狱,可也是‘他们两年上完三年课,剩下一年来玩命’的高考噩梦省份。
现在附近三个屋场将自己吹得天花乱坠,还将自己与妖怪样的四哥比,这不是无限拔高父亲与小妹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吗?人是种很奇怪的动物,困境中只要有一点希望,他就能坚持下去;可若是最后的结果比他盼望中的低,哪怕是没低太多,也难免失望;若是那种盼望是多年的、最为渴望的,失望就会变成幻灭式的失魂落魄。
“完了,完了,完了”
“什么完了?”
四哥在背后悄无声息地出现,吓了李家明一跳,没好气地脱口而出道:“被你跟三哥害死了!”
“什么?”
李家明被四哥一问,突然福至心灵,撒了一个谎。
“四哥,我跟三哥讨论的那些题目,其实都是王老师已经教会了我,我虚荣才说是自己想出来的。四哥,我真的没有你们聪明!”
正倒茶的四哥皱起了眉头,疑惑道:“你为什么要骗我们?”
“我虚荣啊,现在外面都说我比三哥聪明,跟你差不多了!”
“哦”,四哥将喝完的茶碗放在茶盘里,不紧不慢道:“明伢,撒谎也要撒出水平来,不要让人一听就知道假。”
“我说的是真的,我誓!”
“是嘛?”
誓这东西,对于李家明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立即以观音菩萨的名义,拿自己嘴上会不会长疮了个誓。
“嗯,要是观音菩萨有灵的话,你嘴巴上肯定会长疮,而且是碗大的疮。”
李家明无奈之下,只好又了个重誓,反正这东西他也不信。
“真的,四哥,我骗你,我就不得好死!”
平时象个锯嘴葫芦样的四哥,脸上难得露出戏耍之色,嘲弄道:“还记得你半个月自学完五年级课程,一个月学完初一的语文数学吗?我跟你说,我当初也就只能做到这一点,你不是和我一样聪明,你如何做得到?”
李家明让这妖怪打败了,无语地看着他,坑人也不是这样坑的。自己可是他嫡亲的堂弟,好歹给点面子好不好?
“为什么要撒谎?”
“我“,李家明没招了,只好老老实实道:“四哥,耶耶(爸爸)说过年有肉吃,我就会盼着过年,要是过年不让我吃够肉,我就会很难过。要是他知道我很聪明,就会盼着我跟你一样,以后能考大学,而且是清华、北大那样的大学。要是我以后考不上,哪怕是考得差一点,他也会难过的。”
四哥愣住了,这些事他都没去想过。现在想起来,自己已经是比第二名高出近百分的全校第一,还这么用功读书,除了喜欢读之外,或许还有想让父母高兴、自豪的成分在里面,而且还占了很大的比例。
站在那沉默许久,其实还是半大孩子四哥,突然象大人样叹了口气,摸了摸李家明的头,幽幽道:“家明,晓得我平时吃什么吗?一家人都吃薯丝饭,就我一个吃白米饭,每日还有个蛋。即使在学堂里读书,也是三哥吃薯丝饭,我吃白米饭加蒸蛋。
我让同学说过一次,就想跟三哥一样的吃,晓得三哥怎么说的吗?
‘家德,你以后是要考清华、北大的,莫说吃薯丝饭,就是吃光薯丝我也愿意。’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啊!
家明,其实家里人并不指望,我们以后能帮家里多少;而是希望我们争气,能让他们脸上有光,能挺直腰来做人。你聪明,那就用心读,只要你是真正认真读了,三叔就不会怪你,你自己也就问心无愧了。”
李家明无语,只是已惘然。
第三十三章 选择与成本
成年人的想法与孩子是不同的,孩子的想法与半大孩子又不同,就如小妹为有李家明这样的哥哥而自豪,而李家明却战战兢兢,生怕给了家人一个书迷楼www.shumilou.co
四哥说得没错,只要自己努了力,不管结果如何都问心无愧,可李家明想要的不仅是问心无愧而是更多。因此,李家明不再显露自己的‘天才’了,王老师搜集来的试卷,他做的时候开始出现不会做的、或是考虑不周做错了,而且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
李家明的书房,历来是个孩子们的聚集地,除了三个小不点要来读书外,毛砣那个大嘴巴也天天来求他检查作业。听得四哥判李家明错的多,或是教他做的多了,再通过毛砣一宣传,关于李家明跟李家德一样聪明、比李家道更聪明的传言,也就在宣传的作用下渐渐消散,变成了李家明很聪明,但比他那天才四哥还是差远了。
另一个传言中的当事人,李家明的三哥暗松了口气,做五年级的竞赛题目没有他说的那么有意思。只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居然做不赢一个刚读五年级的弟弟,这让他这个乡中学全年级第一的面子往哪搁?这下好了,小堂弟开始犯错了、不会做了,也就轮到自己这个三哥来教教了。
小妹很失望,不过二婶、四叔他们倒不是很失望,毕竟能有个李家德那样的天才侄子,已经是祖坟冒青烟,家明稍差一些就差一些,好歹也是小天才不是?何况这个小天才侄子虽然倔了点,可为人活络、嘴巴又甜,还非常有良心、懂事,能带着妹妹们一起读书。人有时候是不能太贪心的,天分这东西是上天给的,上天能给自家小侄子这么多,已经够慷慨了、大家也该知足了。
当然,李家明的小伎俩,能瞒得过大家,却瞒不过他四哥。只是听完他的苦衷,性格内向的四哥虽然觉得他杞人忧天,可也听之任之。跟四哥这种思想纯粹的人打交道就是好,只要你能说出道理来,即使他并不认可,也会充分尊重你的想法。
不过,李家明没有他四哥聪明的事实,却给了满妹那个小不点暗地造反的机会。这个小家伙被李家明打怕了,既然五哥没四哥厉害,那自己干嘛不让四哥教?四哥可不【创建和谐家园】的,连生气都不会,自己还知道哭、知道不理人,他连不理人都不会。
满妹也聪明,怕自己一个人这样,被五哥知道了又挨打,想拉着金妹一起去说。六岁的小不点,怎么可能支使得了七岁的小家伙?再说,满妹觉得四哥更亲近,金妹还觉得五哥哥最好呢,只比自己亲大哥军伢哥哥差一点。
“要去你去,我可不去!五哥哥有两个蛋都分一个给我吃,你四哥天天有蛋吃,可从来不分给你三哥的!”
金妹这么一说,满妹也纠结了,五哥虽然【创建和谐家园】,可有好东西吃总是紧着文妹和自己吃;四哥虽然不【创建和谐家园】,可他一个人吃白米饭、蛋糊糊,别人都没份的。
“蠢牯(笨蛋)!你这两个星期,挨过打吗?”
“没有啊,怎么了?”
只大一岁的金妹恨铁不成钢道:“又想挨打了是吧?只要好好学,好好做作业,五哥吃饱了没事打你玩啊?你蠢我可不蠢,只要我读书认真就不会挨打,五哥还会给我好吃的,跟你四哥有什么好?除了不挨打外,什么好吃的都没有,还要看你大婶的脸色。”
“对哦”,一想起大婶那张可恶的脸,满妹立即改变主意,继续跟五哥读书。
“你不准告诉别人,否则以后不跟你玩了!”
“我稀罕跟你玩啊?”
“我给你糖子吃!”
“拿来!”
泥巴房子不隔音,隔壁的李家明听得只偷笑,他一点也不生气,而且为满妹的小聪明而高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血缘关系没办法选择之外,其他的都是选择关系。男女可以选择相爱、夫妻可以选择离婚,学生自然也可以选择老师喽。只是选择的时候自己要清楚,既然你作了选择,那就得承担选择的后果。
李家明选择了父亲不在时,他自己撑门顶户,那就要承担这个独立撑门户的责任,比如田里的稻子熟了、地里的蕃薯熟了,他就得去请人收割稻子、脱粒晒干、去挖蕃薯、晒薯丝;比如村上通知,下个月要交公粮、提留统筹粮,也得他去请人张罗。这些重体力活,即使你李家明再倔强,也不是一个十二岁伢子有能力完成的。
“家明,你是个有志气的伢子,我看田里、土地里肯定不要我当叔叔的帮忙。”
手里分明拿着镰刀、挑着箩筐上门的四叔笑吟吟,刚教完满妹她们古诗的李家明也不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