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资源大亨》-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么几位要什么主食?我们这里要吃烤鸭主要是荷叶饼。我们店里的饼没有糊点和生白点,客人用手拿起来,对着光线照一下,可以看到饼薄厚均匀,而且卷起鸭子来饼不破裂,还特别的劲道。”

      方明远又点了全聚德传统的炸胗肝、鸭丝烹掐菜、鸭油蛋羹,外加一碗鸭架汤。看得这名女服务员是眼中异彩频现——这小孩子待人处事也太老练了吧!

      “姐姐,京城里烤鸭店这么多,为什么全聚德烤鸭会最有名呢?”方明远摆出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继续问道。被他缠住的女服务员也只能将菜单交给同事,让他先带给厨房。

      她想了想,这才道:“小朋友,全聚德烤鸭之所以成为京城烤鸭的精品代表,驰名中外,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呢,我们店里的鸭子质量有保证。所有的烤鸭都是优质京城填鸭。这种鸭子的体形丰满,肌肉细嫩,脂肪层丰厚,所以口感也好。我们全聚德专门有自己的鸭子房,从外面购进鸭雏后,自己喂养。从而保证鸭子的质量。其次是我们店里的师傅技术精湛!最后是我们店里的烤鸭外观饱满,颜色呈枣红色,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吃起来滋味鲜美,香而不腻。与一般烤鸭店里的烤鸭在口感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别。”

      “姐姐,可是为什么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呢?”方明远这纯粹是没话找话,不让人家走。上一世的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结果早就知道了。

      “嗯?有这事?”方老爷子三人不由得有些诧异,这种老字号店的牌匾上居然还会有错别字?京城里知识分子这么多,怎么可能这么多年都没有人指出吗?白斌还特意走出去看了一眼,果然如方明远所说的那样,牌匾上的德字中间少了一横。

      “小朋友,你观察得真仔细啊。”那女服务员的脸上明显地流露出了惊奇的神色,一般人来全聚德,精神全都放在了这鸭子的身上,很少会有人注意到全聚德的牌匾。更不要说这些小孩子了。

      “其实这个并不是错别字,而是在古文中,这个德字,原本就有时有横,有时无横。这一点,如果说几位中有人从事考古行业的话,可以回头查证一下,北宋真宗年间铸造的‘景德通宝’的‘德’字就没有横,而明朝宣宗年间铸造的‘宣德通宝’的‘德’字就有横。如果说几位中有人精通书法的话,那么也可以从那些书法名家们的墨宝中得到印证。比如说,‘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其所书写过的‘德’字,有的就少这一横。而且京城国子监里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中间的这一横。所以说,这两种写法在古代时,都是正确的。而我们全聚德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是少一横的。”女服务员回答的很快,与方明远前世所知道的答案完全一样。

      “姐姐真聪明,懂得这么多!”方明远拍掌叫好道。

      女服务员的脸上显出了两片晕色道:“其实也没什么了,我叫杨静,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那就是我的曾祖,这些知识都是我父亲教给我的。我这是寒假来店里实习的。”

      方明远立时恍然大悟,他想起来了,原来这是那个全聚德前门店的美女店长!上一世,他们有时来全聚德吃饭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店里挂着的店员照片中,前门店的店长是位美女,方明远还特意地看了一眼她的名字,正是叫杨静,而且听店里的服务员说,她也的确是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的后裔。难怪自己总看着她觉得似乎什么地方见过。

      “姐姐,就凭你这份敬业精神,日后一定会当上这里的店长的!”方明远小声地对杨静道。

      “嘻嘻,那姐姐就借你的吉言了,日后要是真有那一天,姐姐请你吃烤鸭吃个够!”杨静笑嘻嘻地答道。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今天我说了,不想当店长的店员不是好店员。杨姐姐,我相信你会有兑现这一承诺的一天的!”方明远给她鼓气道。

      “这一顿烤鸭我还吃定了!”他心中暗笑道。

      ps:周一打榜,需要大家的支持.这周首页榜第十名,下周怎么也不能比它差吧.

      第三十五章 方老爷子的请求

      这一顿烤鸭四人是吃得尽兴而出,临出门时,杨静还塞给方明远瓶汽水。.

      下午,四人自然就是在这前门周边的景点逛了逛,顺便逛了逛前门大街的这些老字号,买了不少的东西,好在有白斌这个壮劳力在,倒也累不着方家二老。故宫倒是没去,里面太大了,没有个一整天时间,是看不全的。临近下午四点时,四人又回到了全聚德,杨静已经将刚出炉的烤鸭和相应的辅料都准备好了,四人提起就匆匆忙忙地往家赶。这年月里,家里没有微波炉,天气又冷,要是烤鸭凉透了,可就不好吃了。

      临近胡同时,四人恰好与回家的白萍撞到了一起,于是提着大包小包的白斌就先行一步。

      “全聚德烤鸭?又是你这个小子的主意吧?”看到袋里装的两只仍然还有温意的烤鸭,白萍忍不住有些心疼的问道,这小子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全聚德烤鸭可以说是京城的高档食品了,一般的人家一年里都不见得能吃一回,这小子倒好,连吃带拿的,这一顿饭肯定花了不少钱。虽然说知道这小子如今身家不菲,但是过习惯了苦日子的白萍还是有些舍不得。就这两只烤鸭,连带上那些辅料,差不多就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将近一月工资。

      “来京城一次,怎么能不让爷爷、奶奶尝尝全聚德烤鸭的呢。再说了,我们也并不是光为了吃饭。”方明远解释道,“是吧,爷爷。”

      方老爷子爽朗地一笑道:“你就不要苛责小远儿了,这一次我们两个可是算开了眼界,到底是京城最有名的饭馆,就是与众不同。无论是店铺的样子,还是服务员,还有那些菜肴的搭配,以及店里的规章制度,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这些东西咱们在秦西省可是轻易学不到的。这一顿饭,值了!值了!”他的这一番话倒不全是为了包庇方明远,而是发自内腑。这一次前来京城,方老爷子一方面是陪着老伴逛逛祖国的心脏,另一方面就是来开眼界来了。方彬一直想要再上一层楼,在镇子里开个饭馆,但是方明远却一直说什么都不点头,方老爷子虽然一直都站在了方明远的一边,心中却也着实有些不解,不过今天看过了全聚德,他算是对方明远的用意明白了几分。到外面的世界里开阔了眼界之后,哪怕只是学了个形似,也比海庄镇上的那些所谓的饭馆们档次高出不止一筹。要做,就做海庄镇最好的!

      “爸,您也太宠着他了,这日后他在家里还不翻了天!”白萍无奈地苦笑道。这个儿子,如今是越来越难以管教了,就连斥责他两句,都有人拦着。

      “妈,这鸭子买都买回来了,可是没有退货一说的。您要是再说个没完,再让舅舅他们有什么误会,那可就不值当了!”方明远趴在她的耳边小声地道,“这不也是给你在哥哥姐姐的面前长脸吗,再说了,日后,咱家肯定有很多事情要求到舅舅和姨他们头上,先犒劳犒劳他们,日后也好张嘴。”嘿嘿,现在正是舅舅他们最苦的时候,等过了这两年,他们的生活就会逐渐地好起来。到时候,一顿全聚德烤鸭虽然还是比较贵的消费,但是绝不会像现在这样“震憾”人心。锦上添花终究是不如雪中送炭。

      白萍也不是那呆笨之人,立时就醒悟了过来。不错,两只全聚德烤鸭价钱不菲,但是方明远说得也有道理,这东西都买回来了,再让哥哥姐姐他们觉得自己不情不愿的,回头有什么误解,那就麻烦了。她用手捏着方明远的脸蛋,没好气地道:“你这个臭小子,怎么就那么多的鬼主意!以后不准你再这样擅做主张!”

      “妈,我要是臭小子,那生了我的你岂不是也是臭的了?”方明远嘻嘻哈哈地笑道。不准日后擅做主张?嘿嘿,这一条就免了!日后自己擅作主张的时候多的是!

      四人进门的时候,白斌正推着自行车往外走。

      “你干什么去,这一会儿就吃饭了!”白萍连忙问道。鸭子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我爸让我去请三姨他们家!”白斌口中的三姨,就是贺军、贺健他们的母亲,两家之间住得并不远,骑自行车也就一会儿的路程。

      “这都多少口子了,两只烤鸭够吃吗?”方明远算了算,舅舅一家四口,自己家四口,二姨家三口,再加上三姨家四口,这可十五口人了,就算中午吃过烤鸭的这四个人不染指烤鸭,那两只烤鸭十一个人分,这也是僧多肉少。

      “能吃着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够不够吃!”白萍没好气地道,自家这个混小子,这半年来嘴上可刁了不少,要不是因为包子生意和借书店挣了一些钱,就靠她和方胜两人的工资,还真能给自家吃穷了。方明远缩了缩脖,老妈这是余气未消呢,自己犯不上去招惹。

      “伯父,你们真是太客气了!这实在是太贵重了!”白霖听到院里的声音,连忙迎接了出来。白萍扯着方明远去厨房洗手。

      方老爷子笑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好东西吗,应当大家分享,来了这几天,我也看出来了,你们的日子过得也不易,这不距离过年也没多少日子了,让大家吃点好吃的,打打牙祭。”

      “可是这烤鸭实在是太……”白霖搓着手,有些局促不安地道。白萍回来的时候,就带了不少的土特产,现在方老爷子又给买了两只全聚德烤鸭,这人情不能说不丰厚了。

      “你也不必这样,其实呢我也是有事相求!”方老爷子哈哈笑道。

      “有事相求?什么事情,伯父您尽管说,只要我能够做到,绝不推辞。”白霖拍着胸膛道。这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道理,白霖还是很清楚的,如今自己家是又拿人家的,又吃人家的,人家有个事相求,再不痛快点,岂不是把老京城人的面子都丢光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这眼看着再有个几天就要到三十了,我们两个老家伙也该回去了。这京城该玩的也玩了,该看得也看了,家里面只有老大坐镇,我们还有些不放心。所以呢,接下来的时间里,小远儿他们娘俩就托付给你们了,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娘俩过完年平平安安地回去。”方老爷子语重心长地道,“只要你做到这一点,老头子我走得也就放心了。”

      “伯父,这还用您来叮嘱,小萍是我的妹妹,明远是我的外甥,这一点就不用您说,我也会办得妥当。”白霖知道老人担心什么,连忙保证道。

      “那就好,那就好。大家都是亲戚,日后难免会谁求谁的,这一点小事就不必挂在心上了!”方老爷子笑笑道。

      白霖还要再说什么,白斌已经带着贺军、贺健进了院了……

      第三十六章 苏家有请

      在距离年三十还有五天的时候,方老爷子二人踏上了返回秦西省的火车,这边,白萍白霖等人将老人送上车,而在奉元,方明远的二叔会来接车。.二老虽然走了,但是。对孙子的眼光有着充分的信任的方老爷子却给方明远留下了一笔二百元的巨款,只不过这一笔钱,连白萍都不知道

      二老走了,苏爱军却登门了。刚刚从车站回到家的方明远,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屋里与舅妈说话的苏爱军。“咦?苏叔叔,你怎么来了?”

      苏爱军连忙站起身来,和白萍、白霖几人见过礼。白霖几人虽然不认识他,但是听说他是奉元交大的老师,这言语间自然也就亲近了几分——那个时候,大学老师还不像后来那样,连个卖茶鸡蛋都不如。刚刚经过浩劫的人们,对于大学中的知识分子们,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尊重。而苏爱军的气质,看起来也不像个平常人家。

      “小明远,这都回京城多少天了,你也不来叔叔家玩,叔叔就只能来看看你了!”苏爱军笑容可掬道。他和方明远在火车上的谈话,已经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上交给了苏浣东,苏浣东越看越是觉得虽然是童言童语,但是其中却说得很有道理。对于方明远的兴趣,就越发的浓厚。身为铁道部计划发展司司长的他,自然不可能像普通的平民百姓那样,对如今世界的经济形势难以知晓,身为铁道部【创建和谐家园】的他只要稍加关注,自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远有欧洲的法国、德国,近有近邻的日本,都在发展高速铁路,而且还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例如日本的新干线是第一条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于1964年10月1日开始通车营运,也是全世界第一条载客营运高速铁路系统。新干线的稳定运行依靠日本的良好电力技术,列车可以缩短至5分钟的班距运行,是唯一适合大量运输的高速铁路系统。通车多年从未发生过因人为因素导致有人死亡的事故,因此号称为全球最安全的高速铁路之一。而且由于它全面采用动力分布式设计,新干线也是世界上行驶过程最平稳的列车之一,

      从日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到新干线在日本战后的飞速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964年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时开始运行的东海道新干线,不仅需要总额高达数千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而且因为要确保每小时200公里高速运行的安全,为此,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开发。从而极大的促进了日本的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土木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由于新干线可在4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有机地连接起来,人员和物资流通环境大幅度改善,因而大大促进了新干线沿线地带新产业的形成。令当地的国民经济明显地上了不止一个台阶。也正是因此,日本政府在东海道新干线建成之后不久,又开始筹划兴建通向九州的新干线。

      1975年新干线从大阪进一步延伸到九州后,其沿线地区的工业布局迅速发生变化,汽车、机电、家用电器等加工产业和集成电路等尖端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铁、石化等产业,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通向仙台、岩手的东北新干线1982年开始运行后,沿线城市的人口和企业分别增加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四十五,地方财政收入有了十分明显的增加。而且随着新干线交通网的形成,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跃起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比如,住在静冈等地的人要想观看传统艺术“歌舞伎”或“文乐”,须到东京或大阪,过去需要用两天,现在当天就可以来回。

      新干线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日本土木建筑、原材料、机械制造等有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据调查,仅仅东海道新干线和山阳新干线,每年就约有乘客达到两亿人次,仅此而产生的食宿、旅游等的消费支出约为七万亿日元,增加就业近百万人。等等等等,因此而带来的好处一时间简直是难以计数。

      由这些资料中,苏浣东自然不难想到火车若是能够大幅度提速对国家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不仅令可以加快国内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而且也有利于诸多行业的迅速发展。当然了,他也不会忘记在报告中提到,铁路提速后将给国家的军事实力所带来的明显提升。

      1980年,我军进行建国后的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国家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到了1982年9月,我军又进行了第七次大裁军。五十余万人的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有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从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在我军序列中消失。

      而且他还知道,军委还在酝酿着下一次大规模裁军。在军队数量大幅减少的今天,如何在广阔的国土上迅速地调动军队,更好地保卫国家安全,无疑是国家领导层为之操心不已的大事。而提升铁路运输速度,从而加快军队在国土上的调动速度,无疑可以缓解军队数量减少后对于国防的巨大压力。仅仅这一点,相信自己的这份报告就会得到上层的高度重视。

      虽然说,这新干线高速铁路的技术,华夏如今还不掌握,但是既然看到了其的优点,那么集中国家的科研力量,苏浣东坚信一定能够研发出来——原子弹尚且造了出来,何况于它!况且目前并不是要建造高速铁路,而仅仅是对现有铁路进行改造,其投资的金额和研发的难度,岂可同日而语?苏浣东相信,这绝对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而且收益十分丰厚的项目!毕竟与国外的铁路相比起来,华夏目前的铁路时速不过区区的四五十公里,这底数小,提升自然也就容易!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旦国家批准这一研发项目,那么他这个始作蛹者,也必然会进入国家高层领导人的视野,对于他的仕途而言,无异于是一个新的高峰。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他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自从拿到了苏爱军所写的报告后,他就将原本的文稿弃置,重起炉灶。经过了这些天,计划书已经大致成稿。

      但是苏浣东却要精益求精,于是将主意就打到了方明远的头上来。毕竟方明远与苏爱军在火车上不过是闲聊,万一方明远还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没有说到,自己岂不是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所以他命令儿子找上门来,务必要和方明远约定个时间,自己要见见这个孩子。

      苏爱军和方明远闲扯了几句之后,就提出邀请方明远去自己家里玩,白霖和白萍两人是面面相觑,这毕竟相识不久,对方家住哪里,也不知道,家里有什么人,更不知道,就这样让一个七岁的孩子跟着他前去,谁也不放心不是。

      苏爱军自然明白他们的顾虑之处,索性连白霖白萍一并邀请。最终,还是决定由白霖陪同着方明远一起去。

      不过刚出了胡同口,白霖和方明远就吃了一惊!

      ps:早上临时被叫到医院去了,晚饭时才回来,误了更新,大家莫怪.还有一章,估计要到零点后,大家可以明天再看.

      第三十七章 吃惊的苏浣东

      停在眼前的是一辆老式的苏产轿车,八四年的时候,即便在北京,轿车的数量与后世相比起来,也是天差地别。.尤其是此时私家车的数量几近于无,能够使用车的,无不是政府或公司企业的头头脑脑。“苏叔叔,看来你家还是官啊?”上车后,方明远吃惊地问苏爱军道。

      “这是沾我父亲的光,也是沾你的光。”苏爱军从副驾驶位扭回身来,笑眯眯地看着方明远道。经过了火车上的那一番详谈,苏爱军下意识里已经将方明远当成了一个可以平等交谈的对像。

      “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沾你父亲的光,也是沾我的光?”方明远不解地问道。这怎么又扯上了苏爱军的父亲了。

      “其实啊,今天想要见你的是我父亲,他在铁道部工作,对你所说的火车提速一事很感兴趣,所以呢,想和你聊聊。这是家父的公务配车,平时我都不能坐的,所以说是沾家父的光,也是沾你的光。”苏爱军笑嘻嘻地解释道。

      “你父亲要见我?”方明远更是吃了一惊。八四年的京城,可不比后世,能够有公务配车的,这官可小不了。想不到自己在火车上随便和人胡扯八扯几句,居然都和铁道部的官员扯上了关系。这情节也未免太狗血了吧。哪能这么巧?

      白霖更是大吃了一惊,身在京城的他,自然比方明远更明白这份邀请其中的意义。虽然说,也听白萍和方家二老说过,方明远在火车上,将一位奉元交通大学的老师唬得一愣一愣的,当时大家都是当笑话来听,如今看起来,小明远说的那些话,肯定是有道理的,否则又怎么可能让铁道部的【创建和谐家园】想要见他一个七岁的娃娃?

      方明远心念电转,这倒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自己不是前一阵还发愁在体制内缺乏援手吗?这援手就自己跳了出来!虽然说这档次未免有些太高了,一时片刻肯定是用不上了,但是只要与苏家打好关系,日后终究有用得上的一天。铁道部啊,铁老大啊,这可是上一世中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啊。何况自己有什么好怕的,就是说错了什么,他还好意思和七岁的自己较真?一念及此,方明远这心中就有了底——风险小小的,利润大大的,这买卖可做!

      苏爱军此时心中也是暗暗赞叹,这小家伙听到这样的消息,居然还如此的镇定,真是难得。倒是他的舅舅,显得有些紧张。

      很快,车子就开入了铁道部京城局家属大院,停在了苏家的门口。苏老太太闻声前来开门,第一眼就看到了方明远,小孩子长得挺漂亮,也很精神,不由得就多了几分喜欢。

      “妈,这就是方明远,还有他的舅舅白霖同志。白霖同志,小明远,这是我母亲。”苏爱军简明扼要地介绍道。

      “苏奶奶好!”方明远嘴甜,抢先一礼道,“今天来的实在是匆忙,没给奶奶带礼物,实在是太失礼了!不过这得怪苏叔叔,也不提前打招呼!”原本方明远倒是想过在路上买点东西,毕竟空手上门,不大好看。可是突如其来的轿车,彻底地令方明远忘记了此事。等到下车的时候,才反应了过来。可是已经无处去买了。

      苏老太太慈祥地一笑道:“没关系的,不用拿什么礼物的,来了就好。快进来吧。”关于这孩子,这几天来她也没少听丈夫和儿子念叨,今天看来,果然是与一般的孩子不大一样。颇有点小大人的模样。

      将方明远和白霖让到了客厅坐下后,苏老太太给两人送上茶水后,苏爱军到楼上书房去找苏浣东。

      “白霖同志,您是在哪里工作的啊?”苏老太太笑问道。看到白霖似乎还有些紧张,老太太有意地和他多聊几句天。

      “啊?”正在打量着客厅里摆设的白霖愣了一下,这才答道,“啊……我在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工作,小副科一个。”随着谈话,白霖也渐渐地放开了。

      “明远,上来!”苏爱军从楼梯处探出个脑袋道。

      方明远看了看白霖,这在外面,长辈的威严还要是注意的。白霖点了点头,方明远这才走了过去。

      苏爱军将方明远安排到了二楼的小客厅里,这里摆着一溜的沙发,还有不少老式的家具。房子只能说是比较宽敞,但是谈不上奢华。

      正在左右好奇的打量着,屋门又打了开来,走进来一位年纪约在五十五六的老人,个头不低,一头半黑不白的短发,从相貌上看,和苏爱军有几分相似。

      “苏爷爷好!”方明远从沙发上跳了下来,规规矩矩地叫道。

      苏浣东看了看方明远,虽然说衣服很朴素,但是孩子长得倒是很可爱,心理上这就先多了几分好感。“坐下吧,不用那么拘束,有什么想吃的想喝的吗?爱军,去拿瓶汽水来。”

      三人闲聊了一会儿,苏浣东询问了一下方明远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又问了问他们来京城后的见闻。这才慢慢地将话题转向了铁路。这越谈苏浣东越是感到诧异,方明远说得虽然仍然是童言童语,但是却可以看出,对于铁路提速这件事,他有着很多的看法。而这些看法,虽然乍听起来,似乎有些没道理,或者说不搭边,但是仔细地琢磨琢磨,却又有着其合情合理之处。

      “小明远,你觉得这火车提速前,应当做好铁路平交道口改立交道口的工作?”苏浣东沉吟了片刻道,“虽然说从长远来说,我认为你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从近阶段来看,这一笔费用恐怕不好批下来。而且我也不认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这项工作有立即开展的必要。咱们国家现在还很穷啊,每一笔钱都必须花在刀刃上啊!”

      “苏爷爷,我曾经在书中看到过一个名词称为‘路径依赖’,它是类似於物理学中的‘惯性’,也就是说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它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比如说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点八五英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您知道它究竟从何而来的吗?”方明远故做顽皮模样的问道。

      ”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因为美国的铁路最早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这问题可是难不倒苏浣东,在铁道部里沉沉浮浮数十年,积累下来的专业知识可是不少。

      “那么,苏爷爷,为什么英国人要用这个标准呢?”方明远追问道。

      苏浣东皱了皱眉头,沉吟了片刻不确定地道:“我记得这个标准亦是英国电车轨道标准,好像在英国,有轨电车的出现要比铁路早!”

      “苏爷爷英明!”方明远一翘大拇指道,“果然不愧是铁道部的,这您都知道。”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设计的,而这个四点八五英尺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

      “那么电车轨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方明远继续追问道。

      苏浣东不禁卡了壳,这东西他还真的不知道。能够知道并且记住铁轨间的标距就不容易了,谁还去想当初为什么规定这个标准。

      方明远这才揭开了迷底。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他们是用马车的轮宽做标准。那么,不禁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尺寸做为轮距离的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为四点八五英尺。那么新的疑问又产生了,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古罗马人定的,四点八五英尺正是罗马战车的轮距宽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那么为什么罗马人会采用这个标准做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苏浣东也情不自禁的追问道。虽然说这一番话不知道真假,但是从逻辑上来说,倒是很符合情理。不大像是小孩子自己编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的平均宽度!”方明远的回答大出苏浣东的意料之外。但是仔细地想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所以,苏爷爷,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宽度决定了。这就是路径依赖,看起来有几许悖谬与幽默,但却是事实。”方明远郑重其事地道,“铁路平交道口改立交道口,如果说您这位铁路提速方案的始作蛹者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于忽视它,那么其他人就会更不重视。当日后火车速度提升到一百公里、二百公里甚至于三百公里的时候,这些道口就是杀人的陷阱,到了那个时候再想起改,所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上一世里,每年因为道口拥挤的缘故而发生的铁路事故数不胜数,伤亡更是时有发生,每年因此而产生的损失高达数亿元。如今既然有了这样难得的机会,方明远自然要提前给苏浣东打打预防针,若是他能够对此事有着足够的重视,那么后世中的那些惨剧也可以少发生一些。

      苏浣东靠在沙发上,闭目沉思,他不得不承认小家伙说得有道理……

      ps:昨天的临时去医院,造成今天被挤到十三名了,求推荐求收藏,爆了前面的菊花.这一章是补昨天的,晚上还有一章.

      第三十八章 动力分散模式

      “这孩子不简单啊,小小的年纪,怎么会想得这么多?”苏浣东吃惊之余,也不禁对方家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个普通镇子里的家庭,是如何教育出来这样的一个孩子的?虽然说,方明远左一句书上说的,右一句老师讲的,但是苏浣东更看重的是方明远对问题的思考方法,丝毫不受那些框框架架的约束,常常会跳跃性地进行,而恰恰是这些充满了跳跃性的思路,给予了自己诸多的提示。。c有了这些提点,再加手中丰厚的资料,苏浣东有信心写出一篇足以打动铁道部部长和国家高层领导人的报告书来。

      方明远对这个铁路平交道口改立交道口如此的重视,甚至于还以美国的铁路为例绕这么大的一个圈子,说到底不就是希望从自已这个铁路提速的“始作蛹”者开始,就重视这一工作,并且形成范例,那么日后无论是改造哪一条线路,或者说新建线路,建设者都不得不将这一工作考虑在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对于国内这些人的办事作风,苏浣东自然是不会陌生。偷工减料、拖泥带水已经是毫不希奇,如果说自己在报告中,对于此事再重视不足,那么此事很可能就会拖拉很久才会提上办事日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12: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