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兴奋中的白萍这才意识到,自己现在还在车上,旁边还有方老爷子夫妻二人。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都高兴地糊涂了!爸,妈,咱们赶紧下车吧。”
“没关系,这也是人之常情吗!”方老爷子微笑道,儿媳妇已经有五年没有回过京城探望过亲人了,这种心情谁都可以理解。
一行人下了车,白萍为双方介绍了下。当年白萍结婚,由于两地相隔太远,只有方明远的舅舅曾经借着出差的机会,当海庄镇呆了一天,与方老爷子他们也算是认识。但是方明远的这几个表哥,与方老爷子他们却是首次见面。
“你们几个,上一次见面的时候,还都是学生,想不到现在也都工作了!这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白萍忍不住感慨道。
“小明远,还记得我是谁吗?”舅舅白霖蹲下身来,笑眯眯地问道。他倒是曾经见过方明远,不过方明远那时候还小,也就三岁。
“你是舅舅!”方明远扑进他的怀里用清脆的童音叫道。能不认识吗,上一世里他回北京后可是在舅舅家借住过一年呢。舅舅可是很疼爱自己的。不过那时候的舅舅可是相当地胖了,现在……还不错,还勉强算是标准体形。自己可得给他提提醒,打打预防针。日后舅舅可是二百斤的胖子,走几路都喘。还做过心脏支架手术!
白霖乐得眉开眼笑,白萍是他最小的妹妹,由于父母早亡,白萍可以说是他一手拉扯大的。这年纪大了些,就赶上了上山下乡,被送到了秦西省,好几年都见不到一次面,这当哥哥的心理怎么能不挂念。爱屋及乌下,对方明远这个很少见面的小外甥自然也是另眼相看。
“舅舅你有些胖了!人太胖了可不好,容易得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对心脏也不好!这样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高血压还容易引发脑出血,脑血栓!严重了甚至于会导至瘫痪。为了日后舅妈和哥哥姐姐的幸福,舅舅你也得减肥了!”方明远拍着舅舅的肚子一脸的不满道。
什么叫一语惊人?这就是一语惊人!白霖等人可是被雷得不轻,这哪是八四年的七岁孩子所能够说出来的话啊!听听,高血压、高血脂、脑出血、脑血栓,这一连串的医学名词,就将这几位震得是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倒是方老爷子他们,这半年以来,已经被方明远不时地蹦出的新词雷麻木了,还能保持着正常的神态。
按理说,一般人见面,就说这个肯定是不招人喜欢,但是谁又能够和一个七岁的孩子较这真,童言无忌吗!何况孩子显然是在关心长辈的身体,这就更难得了。一般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只会想着要长辈带自己出去玩,讨要什么礼物的,哪里会想得到要关怀长辈的身体。
“小萍,这些词都是你教的?”白霖半晌才醒过味来,看了看白萍道。
“我可没有那本事,这小子一天到晚乱翻书,什么书都拿来翻几眼,八成又是从哪本医书上看到的吧。”白萍将方明远扯了回来道,“明远,哪有一见舅舅就说这的,懂不懂礼貌?”
“这样舅舅才印象深刻吗!”方明远故意做出一脸委屈地模样道,“要是换个时候说,舅舅他肯定会忘记的。这样的话,日后舅舅一想起我,就会想起来要控制体重的!”
“好好好!”白霖一把将方明远抱了起来,大笑道,“小明远说得好,舅舅一想起小明远来,就肯定会想起来小明远要舅舅减肥的!”这样聪明机智的小家伙,谁不喜欢?
“白斌哥好,贺军哥好,贺健哥好!”在白霖的怀里,方明远仍然不忘记和三个表哥打招呼。
“嘿,瞧瞧,小家伙真聪明,只说了一遍就把你们都记住了!”白霖更是高兴,扭头对三人道。三人也是感到有些惊奇。
“废话!后世里每年都要见个十几面的主,怎么可能记不住名字!那我岂不是成废柴了吗?”方明远心中暗笑。
第三十一章 千里送鹅毛(求推荐和收藏)
舅舅家在京城东城区靠近鼓楼大街的琉璃寺胡同,在这里居住着的还有方明远的二姨,也就是白萍的二姐,今年已经近六十岁了。她的女儿和白萍岁数相差一岁,而她的外孙女和方明远也是相差一年。在上一世里,方明远后来常听家里人说,自己在小时候,常常和自己的这个小外甥女抢东西,而且有时候,叫着叫着就叫混了,管二姨也叫姥姥了。这些事情后来就成为了家里长辈们打趣自己的利器,直到三十岁的时候,偶然间还会听到。不过这一世里,方明远肯定是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有了三个表哥帮忙,白萍那大大小小的行李顺顺利利地被送回了家,至于方家二老,自然也是先跟着他们一齐回到了胡同里,然后打算再在附近找家招待所住下。从白萍一进入琉璃寺胡同,这路上打招呼的人就是络绎不绝。对于方明远来说,其中也有不少人认识,当然了,这都是上一世的记忆了。
进了家门,三个表哥将大包小包堆在了一起,这才擦了擦汗道:“小姨,你怎么带了这么多的东西啊,怪不得舅舅非要扯上我们三个,闹了半天是去当长工啊。”
白萍伸手一个给了一个爆栗,笑骂道:“给你们带东西,你们自己倒还嫌沉!贺军,你去翻翻,把给你家的东西拿走。”
贺军在行李堆里找到了标有自家姓名的行李,打开了一眼,就不禁有点傻眼,里面满满地全是秦西的土特产,居然还有几包酱好的牛羊肉,他也是参加工作的人了,心中暗自估算了一下,这一包东西,没个二三十元钱买不下来。再看看其他的几个包,如果说都是这个标准的话,白萍这一次回家,仅仅给亲戚们带的东西,就得值一百多元钱。在八四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普通家庭,省吃俭用的,一年也不见得能够攒下这些钱来。
“小姨,这一包全是我家的?”贺军吞吞吐吐地问道,这可别拿错了,到时候小姨肯定也不好意思要,又得多花钱去购置礼物。如今这时候,家家手头都不宽裕不是。
“拿走拿走!全是你家的!”忙着安排二老的白萍头都没回地摆了摆手道。
“怎么了?”贺健有些奇怪地凑过头来问道。贺军将包拉开,让他看了两眼,贺健的脸色也不由得微微一变。小姨的这份礼可是够丰厚的。
方明远有些好笑地坐一旁的椅子上看着他们,这两个表哥,后来混得都很不错。贺军,就是上一世里最后他想打电话找的那位京城市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其实他是有机会进入最高检的,但是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他自己拒绝了。而贺健,后来从体制里跳了出来,路子野得很,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这两个表哥,也是他这一次来京城,想要笼络住的两个关键人物。上一世里,他们两个的母亲,和方家走得很近,对方明远也是极为照顾,但是贺军、贺健两人,却因为和方明远的岁数相差太大,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只能算得上是点头之交。这一世,方明远可不会再重蹈覆辙,一定要从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两人。
“不能拿这么多,给小姨留些,不然回去了,咱妈肯定会不高兴的!”贺健小声地道,“小姨他们家也不容易,来京城一趟肯定要花不少钱的。能帮着省点算点。”
“贺健哥,你们拿走吧,这都是我们来之前就算计好的,每一家都有!”方明远笑道,“姨和我妈是亲姐妹,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不过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两位哥哥就将就着拿走吧。”
先是被突然插话的方明远吓了一跳的贺军、贺健,接着又被他这番话雷着了。二十多元钱的礼,还将就着拿走,这孩子还真敢说,口气不小。
“这孩子真聪明啊,居然还知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舅妈在一旁吃惊地笑道,“那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
“我当然知道,老师说过,读书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方明远有心在众人面前卖弄一下,这样无疑可以抬高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传说在唐朝贞观年间,云南土司缅氏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尊敬,特派部属缅伯高带着一批宝物和一只长得十分可爱的白天鹅,去京城朝见唐太宗。这一路上,缅伯高对白天鹅精心照料。可是到了一个沔阳湖的湖边时,他见白天鹅非常口渴,便放它到湖边去饮水。谁知白天鹅饮足水后就展翅高飞而去。吓坏了的缅伯高赶紧扑上去,却只抓住了一根鹅毛。这可把缅伯高急坏了,放声在湖边嚎啕大哭。可是哭也不解决问题啊,他要是不去长安,唐太宗怪罪下来,土司也饶不了他。最后他想来想去,实在无计可施,只好把这根鹅毛用锦缎包好,并写了一首诗,去见唐太宗。全诗八句,‘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看了这首诗后,不但没有责怪缅伯高,反而高兴地收下礼物,并回赠丝绸、茶叶、玉器等中原特产,还留缅伯高住了一段时间。缅伯高深为感动,回云南后大赞朝廷盛情。后人就用这句话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方明远的这一番话说完了之后,屋子里一片寂静,除了方家二老和白萍看方明远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心理有所准备外,其余人全都被震住了。虽然说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懂,也常用,但是具体的出处,却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尤其是像方明远这样,连里面的年代、人物、情节、诗句都说得一清二楚的,简直是少而又少。白霖等人面面相觑,对于方明远的这个答案,他们也不知道是否正确,舅妈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并没有指望从方明远这里得到什么确切的答案。但是这听起来,却是像模像样,似有其事似的。就算是假的,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够编出来这样一个故事,那也是足以令人为之震惊的。
看着哥哥、嫂子和几个外甥一脸吃惊的模样,白萍心中别提多高兴了。虽然早就想到了儿子在京城也不会老老实实的扮个乖小孩,但是刚到京城,就连着给家里人两次惊喜,着实是给自己长脸。
“小萍啊,这孩子你们怎么教育的,怎么懂得这么多?”白霖欢喜地将方明远抱在膝上,又将他刚才在火车站上所说的那番话复述了一遍,舅妈更是吃惊得不得了,连连赞叹不已。方家二老和白萍三人自然是高兴地抬头纹都开了。
方明远心中暗乐:“怎么教育的?当然是无所不知的百度大神了!看来偶这来京的第一炮,算是打响了!”
ps:今天去医院看护病人,估计要到晚上九点以后才能回来.只有一更了
第三十二章 苏司长
此时的苏爱军也已经来到铁道部京城局的家属大院外,顺着熟悉的小路踏入了自家的家门。苏爱军的父亲苏浣东是华夏铁道部发展计划司的司长,在担任这一职务之前,他是京城局的常务副局长,虽然已经上调到铁道部,但是苏浣东并没有搬家,还留在了京城局的家属大院里。
“老头子,老头子,快出来,爱军回来了!”看到苏爱军进门,惊喜交加的老太太一连串地叫道。
“总算是想起来回家了,还真是不易啊?”苏浣东从书房里走了出来,看着苏爱军笑道,“我听说你这小子在奉元交大混得不错,都乐不思蜀了!”他今天并没有去部里,而是留在家中构思一个文件,这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完年就要布置开展八四年的工作计划,他这个发展计划司的司长,肩膀上的压力可是不轻。苏爱军是他的小儿子,当初也赶上了上山下乡,去了奉元。后来,又进入了奉元交大工作。苏浣东一直想把他调回京城,一家团聚。可是苏爱军却一直没有松口,不愿意回到京城。
“爸,您这话说的,好像我有多不孝似的!”苏爱军接过老太太递来的毛巾,擦了擦脸道,“这不还有大哥和二姐在您二老的身边吗?而且您和妈正是春秋鼎盛,身边也不差多个我。等您二老退休了,我肯定乖乖地回来侍奉二老。我这不是乘着还年轻,出去闯荡闯荡吗。”
“还年轻?三十好几的人,还不赶紧结婚,你大哥二姐的娃都要上中学了!再看看你的同龄人,孩子都可以上小学了!”老太太没好气地给他拍打着身上的灰尘,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道,“我可是等着抱小孙子呢!”
“妈,怎么每次我一回家,您提起的第一件事准是这个!”苏爱军有些哭笑不得地道,“我这不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吗,要是有合适的,我立马结婚,绝不拖泥带水,这总可以了吧?”
“没有合适的,没有合适的,每次都是这么说!”老太太听着更有点恼火,这手上不由得又加了两分力气。
“哎哟,我说妈啊,您这是帮我拍灰呢,还是看我不顺眼,顺手揍我呢?”苏爱军连退了两步,躲了开来,还别说,老太太这手头还真有劲。
“臭小子,我看你就是欠揍!”苏浣东笑骂道。这小儿子回来了,今年的春节就可以一家人团聚了,他这心情立时好了许多。就连那挠头的文件,也暂且丢到了一旁。
“吃饭了吗?我这就给你下面条去!”老太太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儿子,眼睛里满是喜悦之情。
“不了,妈,我还不饿!”苏爱军连忙拉住老太太道。
“不饿?那好啊!”苏浣东勾勾手道,“过来,给你老爹我汇报汇报你这些日子的工作情况。我倒是要看看,非要留在奉元交大的你,有什么成绩?不是在大学里混吃等死呢吧?”
“老头子,孩子这刚回来,气还没喘匀溜呢,你就叫过去汇报什么工作!这是家里,不是部里!少摆你那司长的威风!”老太太立时不干了。这小儿子一被叫进去,没个三两小时出不来,老太太还没看够儿子呢,哪能就这样被老头子叫走。
苏爱军连忙安抚老太太,苏浣东倒也不生气,儿子是娘的心头肉,小儿子这一走就是一年半年的见不着影,妻子的心情他也可以理解。
一直到了临近晚间,老太太要去准备晚饭,苏爱军这才踏入了苏浣东的书房。
将自己这些时日来的工作简明扼要地汇报后,苏浣东微微地点了点头,听得出来,苏爱军在奉元交大里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谈不上有多么灿烂,但却是苏爱军自己闯荡出来的,也算是难得。相比之下,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女儿,在同龄时,还没有他这样的成绩。
“哎,对了,爸,这一次我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小孩子。”于是苏爱军就将车上与方明远相遇的事情说了一遍。
“磁悬浮列车?”苏浣东也不禁为之动容,他仔细地想了想,“这个理论应当不是他首创的,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这个理论最先出自欧洲。欧洲人和美国人好像都有过研究,至今还没有成果。不过这个名字起得好,很形象!”
“爸,就算这个理论不是他首创的,但是您想想,他才多大啊?而且他家是在秦西省平川县底下的一个镇子里。一个镇子里的孩子,居然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想到这个理论,这孩子了不得啊。”苏爱军不由得为方明远鸣不平道,“我这个交大的老师,都不知道的东西,他一个小孩子又是从哪里获知的?”
苏浣东不由得哑然失笑道:“看来你对这个孩子的印象很好,我并没有说他抄袭的意思。能够独立的想到这一点,而且能够将它表述清楚。这个孩子果然是很聪明。而且他所提到的关于铁路提速这个问题,也很有建设意义。其实,在司里,对于火车提速这一问题上,也有很多人提出了意见。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但是铁路的底子却十分薄弱。建国初期,全国的铁路里程不过2.18万公里。到1980年底中国铁路只有不到五万公里。30年里铁路里程只增长了不到三万公里,人均还不足一根烟长!未来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啊。铁路提速好,这大家都明白,这就意味着现有的铁路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和乘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那孩子还说了,铁路提速,对经济格局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意味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这些华夏经济增长极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沿海地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有我国的中西部落后地区间的互动成本更低,区域间分工合作的空间瓶颈再一次被突破,让区域间货物流通更加顺畅。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无异于虎生双翼!”苏爱军兴奋地道。
苏浣东不禁更是动容,这话说得太好了,简明扼要的几句话,就将铁路提速这件事提高了华夏经济格局的高度上!身为铁路部计划发展司司长的他,怎么能不明白,如今国家最重视的就是经济发展,铁路的加快建设已经被领导人们在各种场合不断地提起。如果说,铁路提速这件事真得能够打动国家领导人,那么铁道部在未来的几年里,将受到国家更大的重视和政策面上的倾斜。成为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苏浣东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地走了几圈,郑重其事地问道:“这也是那孩子说的?”
苏爱军也不由得有些紧张起来,他很少见到父亲如此地郑重。“原话当然不是这样了,这是我后来自己总结的。”
“爱军,你晚上将你和那孩子的谈话给我写一份书面的报告,我可能有用!”苏浣东沉吟了片刻道。
“是!我明白!”看到父亲这样的重视,能够帮上父亲的苏爱军心中也很高兴。
“要事无俱细地写清楚,和铁路有关的事情,一字都不要拉下!”苏浣东又叮嘱道。
苏爱军退了出去,坐在写字台后的苏浣东看着写字台上尚未写完的报告,对于苏爱军口中的这个孩子,突然多出了几分兴趣……
ps:我已经说过了,这是似是而非的“历史”,所以诸位对于这其中的一些细节,就不必深究了。比如,八四年,铁道部有没有计划发展司这个部门之类的。我想有着类似职权的部门肯定有,但是不会叫这个名字。咱们国家的政府机关部门的设立、削减太快,而且名称也是翻来覆去的变,如果说一切都要尊循现实,仅仅这些名字就够我花很长时间去找,并且核实了。实在是花不起这个时间。所以请熟悉铁路部门的书友高抬贵手。
第三十三章 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方明远自然不知道自己在火车偶然相遇的苏爱军,居然将自己的那番言论捅到了铁道部计划发展司司长苏浣东的耳朵里去了。。更不知道,这位也算得上是铁路部【创建和谐家园】的苏浣东已经对自己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此时的他,正在和方家二老在白家人的陪伴下,重温着京城的风光。在方明远的记忆中,上一世他来京城已是八八年的冬季,四年的时光,已经令京城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这几天的时间里,方明远在海庄镇的“丰功伟绩”已经在白家人中广为流传。而他那些雷人的语句在引来了大家一次次的哄堂大笑后,也在那些表哥表姐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舅舅和几个姨、姨夫对于这个最小的、也是嘴虽甜的、也似乎是同龄人中最聪明的外甥是格外的喜欢,每个人来,都会带着最好吃的东西、最好玩的玩具来。
由于方家二老并不打算在京城多呆,在春节前,就打算返回海庄镇过年,所以这几天来,接待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陪同着二老游遍京城,方明远自然是一路跟随。但是对于久居京城的白家人来说,却很奇怪地发现,方明远似乎对北京四城区的景点都很熟悉,一说起来,就知道具体的方位。而且在逛这些景点的时候,有时候看起来似乎更像是有些腻烦的模样。就连北海、景山、故宫、颐和园这样的地方也不例外。
在说起此事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应当是一种错觉。也许是小孩子对这些景点还没有什么兴趣,他们更喜欢的,应当是动物园。八四年的时候,京城还没有一家像样的游乐园。著名的京城游乐园今年才会动工,两年后才会对外开放。而在春节前,恐怕动工的消息还没有多少人知道。
其实这不是他们的错觉,上一世里从**年回到京城,方明远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了近二十年,也许说对于那些胡同啊,街道啊,一向不怎么留意的他也许会有些地方记不得,但是四城区的这些景点,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初高中的春游,上大学后陪着女友,还有日后陪同年纪大的姨出来散心,对市区内的这些景点们都是转了再转,对园子里的一切早就烂熟于心了。虽然说,他尽力地掩饰了自己的表现,但是偶然间的回忆陷入,则令他的努力时面出现一些纰漏。
“这里日后会进行改建,盖起一处亭子,前面的池子里会种满了荷花……”
“那一年的一月一日,我们曾经在这里一起等待着新一年的太阳升起……”
“这里日后会有一座旋转木马,会是女孩子和儿童的最受,只是……”只是那个曾经的女孩子现在应当还不在京城里,此时的她应当还在东北。想起自己上一世那一段无结而终的恋情,方明远心中升起了一股酸楚,眼前似乎有些恍惚。
“小远儿?”方老爷子也察觉到了孙子的异常,轻声问道,“累了?”
方明远摇了摇头,借着扭头的机会,将心中的记忆暂且地丢开。“爷爷,没事。不过,奶奶走了这么多路,肯定是累了,现在马上中午了,咱们还是出去找地吃饭吧。这种景点里的餐厅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味道也不怎么样。”
“想吃什么了?”方老爷子虽然不明白孙子为什么在刚才的那一瞬间,显得心情格外的低沉,但是他却知道,这个孩子的心智已经相当地成熟,他想说的他会说,他不想说的,你问也问不出来。套话更像是个笑话,到时候谁套谁的话还尚未可知。所以他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去关心他,为他的未来尽最大努力去铺路,方家的未来就在他的手中,只要他能够展翅翱翔,方家的所有人也会随之一起踏上富贵的光明道路。
“前门大街的全聚德烤鸭!”方明远毫不迟疑地道。既然来了一次京城,那么就得尝尝京城最有名的烤鸭,而烤鸭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全聚德烤鸭了。
“你这小子,还真是什么好吃奔什么去!不过我可先跟你说,全聚德烤鸭可是很贵的,咱们四个人,这一顿就得小二十元。那可是能够顶得上小姨他们大半个月的工钱了。你舍得吗?”今天陪着他们出来的是舅舅的儿子白斌,忍不住笑道,这个小家伙,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的京城的那些老字号美食,这些天来,他们可是着实地饱了口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方明远昂着头反驳道,“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挣钱就是为了花钱,光挣钱不花钱是守财奴,光花钱不挣钱是败家子。不舍得花钱,就不会挣钱!虽然说这一顿饭比较贵,但是我相信我自己日后能够挣到更多的钱。”
“老头子,小远儿说得真好!咱们就去吃那个什么全聚德烤鸭。”奶奶第一个鼓掌叫好道。既然奶奶都叫好了,那么大家就再也没有异议了。
前门大街是京城著名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朝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大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民众俗称前门大街。明代前门大街是正东坊和正西坊的分界线,以街中心分界,东属正东坊,西属正西坊。又因正阳门是京师正门,故前门大街一带比其他城门大街宽。
前门大街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的许多中华老字号,如六必居酱园、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长春堂药店、内联升鞋店、张一元茶庄,还有月盛斋的酱肉店、都一处的烧卖店等诸多的老字号分列道路两侧。整条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不过方明远心里很清楚,再过几年,这条原本京城中著名的商业街就会沦落为外地人的购物中心,老京城人来这里购物的越来越少,而这里的商品档次也是越来越低,甚至于地摊货横行。2000年之后的前门商业街改造,更是将这里搞得中不中,洋不洋的,令京城人对这里更是失去了兴趣。
不过,如今的这里,还是京城中有名的商业区。四人走在这大街上,看着道路两旁的一家家还保有着本来模样的老字号商店,方明远不由得心情好了很多,自己既然已经重生,上天给予了自己这样一次珍贵的机会,那么自己就要好好的把握!
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而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将未来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三十四章 你肯定会当店长的(第二更)
时已近午,全聚德烤鸭店里的宾客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国人们,来到了京城,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就不免想要尝尝就连国家领导人们也赞不绝口的全聚德烤鸭。.
四人在门口等待了十几分钟,这才有一名女服务员出来将四人带了进去。她看起来岁数并不大,最多也就十六七岁的模样,俏丽的瓜子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的味道,嘴唇的右上角上有一颗明显的美人痣,更是倍显妩媚。也算得上是个少有的美人了。方明远看着她不由得就觉得有几分眼熟,似乎好像大概是在什么地方见过。
服务员将四人带到了店里靠窗的一角,笑问道:“几位是来吃鸭子的吧,打算要几只?我们这里只提供整鸭,不分开卖的。而且鸭子需要等一些时间。”
白斌看了看方老爷子夫妻,方老爷子两人又看了看方明远。这几天下来,大家都已经有了默契,掏钱结账的肯定是方老爷子,但是决定吃什么,怎么吃的却是方明远。方明远越看她越觉得自己似乎是见过她,可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他决定多套套磁,也许什么地方就能够提醒自己。“姐姐,我们从外地慕名而来,当然是要吃你们全聚德的烤鸭了。姐姐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烤鸭吗?”
服务员更是笑得甜美,“那你们几位可是来对了时候了,我们全聚德的烤鸭冬春时节的时候鸭肉最为肥嫩。现片现吃,吃到嘴里,皮是酥的,肉是嫩的,最为鲜美。而且我们的鸭子在片鸭时有三种方法。最传统的呢,就是将鸭子片成杏仁状。另一种呢是片成柳叶条,还有一种则是皮肉分吃,鸭皮又酥又脆又香,鸭肉薄而不碎,裹在饼里,吃起来是酥香鲜嫩,保证你们吃完一次还想吃第二次。”
“那你们这里现在提供外卖吗?我们可不可以预约?”方明远接着问道。这么好吃的东西,仅仅四个人分享,未免有些小家子气了,他打算带两只回去,让舅舅和姨他们也开开荤。别看他们就在京城里,这全聚德烤鸭也不是轻易就能够吃到的。
女服务员略有诧异地看了方老爷子三人一眼,这才回答道:“可以外卖,也可以预约。不过你们现在预约的话,最快也要到下午四五点才能够取走的。”
“爷爷,咱们四个人,您、我、奶奶,都不是那能吃的人,咱们就要一只鸭子好不好?再点两个菜,应当也就够了。咱们再预约两只烤鸭,晚上带回去给我妈妈和舅舅他们吃,好不好?”方明远询问方老爷子的意见道。这样孝顺的想法,方老爷子自然不会驳回了。白斌也脸上露出了喜色。这种的好东西,一般家庭里,就是过年过节也不见得舍得吃,更不要说是全聚德烤鸭了。
“那几位要什么佐料儿?我们这里有三种佐料,一种为甜面酱加葱条,可配黄瓜条,萝卜条等;一种是蒜泥加酱油,也可配萝卜条等。烤鸭蘸着蒜泥吃,在鲜香之中,更增添了一丝辣意,有不少顾客特别偏爱这种佐料儿;第三种是加白糖,这种吃法适合女士和儿童。”女服务员继续问道。
“我不要加白糖的,我要第一种!”方明远立刻表明了自己的选择。
“那么几位要什么主食?我们这里要吃烤鸭主要是荷叶饼。我们店里的饼没有糊点和生白点,客人用手拿起来,对着光线照一下,可以看到饼薄厚均匀,而且卷起鸭子来饼不破裂,还特别的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