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资源大亨》-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方明远对这个铁路平交道口改立交道口如此的重视,甚至于还以美国的铁路为例绕这么大的一个圈子,说到底不就是希望从自已这个铁路提速的“始作蛹”者开始,就重视这一工作,并且形成范例,那么日后无论是改造哪一条线路,或者说新建线路,建设者都不得不将这一工作考虑在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对于国内这些人的办事作风,苏浣东自然是不会陌生。偷工减料、拖泥带水已经是毫不希奇,如果说自己在报告中,对于此事再重视不足,那么此事很可能就会拖拉很久才会提上办事日程。

      罢了罢了,自己也算是得了这孩子的好处,他的这一点点要求,自己又怎么好意思拒绝。

      “而且,苏爷爷,为什么我们的火车都只能靠火车头拉动呢?如果说每一辆车厢都能够提供动力的话,那样车速就容易提升上去的。我知道蒸汽机车想要做到这一点恐怕很难,但是电力机车呢?每一辆车厢都安置一台电动机的话,似乎并不是很难吧?”方明远咬着手指头,故作天真地问道。

      上一世里,他曾经看过关于新干线的一些资料,上面就曾经提到过,新干线机车用的就是动力分散的运行方式,而不是用最常见的机车牵引。最常见的机车牵引方式就是需要依靠火车头的动力来拉动整列火车,可以说是以较少的驱动轮来带动整列列车行驶,而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机车的牵引功率和防止轮子空转,就需要在机车上加上很大的重量,从而加大了对轨面的压力,增加铁路的建设和维修成本。

      而所谓动力分散模式,就是说在整列火车的每一节车厢的车轮上都安装了驱动装置——一般是电动机,从而可以将列车的动力分散到每一节车厢。这样一来,就可以以每节车厢的车轴作为驱动,不再需要沉重的机车,由此车厢的重量便可以大大地减轻,不仅易于列车行驶中的加减速和在大坡度线路上的平稳行驶,同时也可以降低了噪音和振动,大大提高了旅行舒适性,同时,由于降低了对铁轨轨面的压力,又降低了建设成本,还提高了经济效益。甚至于可以在制动时,将列车运行的动能重新转化为电能,可以节省能源。

      苏浣东不由得更是动容,这一项技术,他也是在获知了方明远和苏爱军谈话内容后,在部里查找最新的相关资料时注意到的。方明远所说的动力分散模式,正是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所采用的动力模式。正是因为这一模式,所以日本的新干线列车不但加减速反应十分地灵敏,可以保证五分钟的班距运行而不担心发生撞车事故,而且车厢的重量比起国内的来,反而还要轻上一成。反观法国同时期的**v高速列车,由于采最前端和最尾端的机车驱动的动力集中式设计,列车行进过程中摇晃较大、中途加减速较慢,因而无法像日本新干线列车那样以仅有5分钟的班距运行。

      “那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苏浣东笑眯眯地问道。

      “这个有什么好奇怪的吗?”方明远心念电转,眨眼间已经有了主意,“苏爷爷,我听老师说过,好像很多军用吉普车它们都是四个车轮都可以提供动力的吧?”

      苏浣东点了点头,吉普车是四轮驱动的,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二战期间美军的吉普就已经是这样的了。可是这跟动力分散模式有什么关系?

      “老师说过,一般的汽车都是后轮提供动力的,吉普车比一般的汽车要更适合在野外行驶,而且它的加速转弯都要比普通车迅速敏捷,载重能力也高,这都是因为它的四个车轮都可以提供动力。我就想,火车那么多个轮子,要是也像吉普车一样,每个车轮都能够提供动力的话,那车速肯定就会快了不是?”方明远眨着眼睛道。

      “……”苏浣东和苏爱军两人面面相觑,半晌无语,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解释动力分散模式出现的灵感。

      这时,客厅的门突然看了,一个女孩子探进头来道:”爷爷,奶奶要我上来叫你们下去吃饭!”

      ps:很多朋友都在问,既然是资源大亨,那么资源在哪里,近十万字资源怎么还不出现。而且有的朋友提的也比较尖锐,认为在华夏想要成为资源大亨那是找死。我只能说,诸位将资源和能源的意思搞混了。

      资源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资源。

      而能源呢?能源的定义,目前约有20种。例如:《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所以说,资源包括能源,能源只是资源的一部分。

      主角虽然是上一世是地质勘探行业中人,对于国内的矿藏分布肯定比较熟悉,自然也会知道很多后世才发现的矿藏。但是目前他才七岁,手头什么都没有,无权,无钱,无势,现在染指能源,那是真找死,就是yy也找不出逻辑来,这样的东西大家愿意看?而且确实如有的朋友所说的,在国内还是轻易不要沾手能源为好。所以我只能说,矿藏肯定是要占有一席之地的,但是绝不是现在。而且为什么一定要局限在国内呢?

      而资源吗,其实主角已经在利用资源了,因为信息也是资源。因为他经历了前世,所以他知道八三年会严打,猴票会涨钱,火车会提速,房子会涨价,最初买股票的都是大款,上大学要收费!

      今天总算是赶上二更了,要票票,要收藏。后面的主追得太紧了!

      第三十九章 新的投资方向

      晚上,当苏爱军将白霖舅甥二人送回琉璃寺胡同时,白霖仍然是有些晕晕乎乎,如在梦中。.他已经打听到了,苏爱军的父亲苏浣东,是铁道部计划发展司的司长,这可是再上一步,就可能成为铁道部部长的副部级或者说正厅级官员。尤其还是铁道部这样的大部,实权可想而知。虽然说,大家都说京城的官多,站在大街上随便丢个砖头就能够砸着一两个,但是副部级或者说正厅级的官员,又岂是随随便便可以碰到的。自己这个小小的科级职员,居然在他家吃了饭,还和苏司长聊了聊天,这要是让公司里的同事们知道,还不羡慕死自己?

      不过白霖心中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苏司长家里登堂入室,完全就是占了自己的这个小外甥的光,否则,苏浣东哪有那个闲功夫来搭理一个不入流的小科长,更不可能说还能在苏家吃饭!

      可是自己的这个小外甥到底是有什么能力,居然能够引起苏司长这般的关注,就是为了他和苏爱军在火车上的那一番谈话吗?白霖有些糊涂。之前,虽然说方家二老和白萍都多多少少地说过一些方明远在海庄镇里的逸事,但是由于没有涉及到一些关键事,所以在白霖的脑海里,自己这个小外甥就是比同龄的孩子聪明机智,看得书多,说起话来像个小大人,常常会冒出几句比较雷人的话来,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

      方明远走在前面,回头看到白霖若有所思地模样,知道他还沉浸于方才的震憾中。不过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在这个年代里,一个小科长见到了至少正厅级的官员,其压力可想而知了。反而不如方明远,虽然说心里同样震憾,但是上一世怎么也和京城的检察院副院长一起喝过酒、抽过烟了,加上他现在毕竟还有着正太的外壳,那种压力感比起白霖来就小得多了。

      站在小院的门口,方明远突然转过头来道:“舅舅,我听人说过,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说罢,也不等白霖说话,就钻进了院门里。只留下了白霖站在了院门口若有所思。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方明远每天就是在东游西逛中渡过的,在这个年代里,还有着太多太多未被后世野蛮【创建和谐家园】所毁坏掉的文化古迹,也有着后世繁华京城所淡漠了的文化气息。随着年三十的临近,街头巷尾的鞭炮声也越发地密集起来。

      年三十的时候,天公做美,一早天空就开始飘着雪花,待到了中午,如同鹅毛般的大雪花就随着微风飘落了下来,很快院子里就开始出现了积雪。等到了晚上,古都京城就已经是一片洁白。院子里的积雪,已经足有棉鞋的鞋底那么厚。孩子们兴奋地冒雪在院子里打闹着,其中就有方明远的那个同龄的外甥女和他的几个表哥。

      “瑞雪兆丰年,看来今年农民们会有一个好收成!小远,你怎么不去玩啊?”说话的是徐姨夫,他是从岭南省到京城读大学,后来留在了京城。虽然在京城已经呆了十余年,但是说起京城话来,仍然带着很浓的南方味。一般人听他说话会很吃力。但是方明远却没有这个问题——上一世里,他在许姨夫家里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许姨夫的这种南味京城话,早就听习惯了。不过,对于白霖和徐祥他们这些人来说,无异又是一个惊奇。

      这些天以来,方明远没事的时候,就扯着徐祥学习岭南话,一开始的时候,徐祥还以为方明远是三分钟的热劲,可是后来才发现,方明远很认真地在学,这才多了几分兴趣。不过接下来的结果,就令徐祥感到有些震惊了,仅仅五六天的时间,方明远就可以说一些常见的岭南话了,虽然还有些结巴,也有些怪腔调,但是至少是岭南话。这样的语言天赋,不由得徐祥有些汗颜——他在京城已经定居了近二十年,这普通话说得仍然不地道。其实他又哪里知道,方明远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是与他前世里听过太多的岭南语的歌曲,以及徐祥自己的熏陶所至。

      “雪太小了,没**!”正在琢磨着如何将那二百元钱投资掉的方明远随口地答道。八四年的京城,这二百元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于古玩玉器这一类的东西,方明远是七窍通了六窍,所以也不想稀里糊涂地涉足其间,虽然说他知道,这个时候淘宝的成功率要远大于后世。

      “啊?”徐祥咧了咧嘴,看了看外面飘飞的雪花,一时无语。出身岭南省的他自然不会理解曾经在东北呆过的方明远对于雪的标准。

      八四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说是方明远历年春晚中比较欣赏的一届,没有那些华美的服装,没有亮丽的舞台,也没有那么多的隐性广告,更没有那些让人看着眼晕的数以百计的伴舞,没有令人们深恶痛绝的假唱,平平淡淡朴实无华,却又一个个节目深入人心。在这一届春晚中,有李谷一的《难忘今霄》成为了春晚每届的保留节目,有陈小二和朱老茂这样日后的黄金搭档,最经典的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他的独特鼻音毫不夸张地说是打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当年如此,二十三年后亦如此。这对于后世那些依靠着一脱成名或者一赛成名的艺人来说,是不可企及的颠峰。

      重温经典的方明远,看着舅舅家那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脑子里仍然在思量着,过了年,没多久他就要跟母亲一起回秦西省了,这一次来京城,虽然有了苏家的这个意外惊喜,但是其他方面的收获却并不令方明远感到满意。他仍然在琢磨着,怎么样能够在这余下的几天里,找到新的潜力股,为日后自己进京打好基础。

      “小远啊,这么好的小品你怎么都不乐啊?”被《吃面条》逗得前仰后合险些笑出眼泪来的表哥徐宁一拍方明远的肩膀,令他从沉思中清醒了过来。

      电视上的陈小二那贼亮的光头立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突然心底泛起了一个念头,既然一时间在京城找不到合适的花钱点子,那么投资人怎么样?

      像陈小二这样的娱乐界、文艺圈里明星,在日后的社会里,其影响力也是不可以忽视的。而且这广告费也是年年水涨船高的,搞不好有钱还拉不到合适的人选。自己若是能够从现在起就与这些还未大红大火的明星们拉好关系,日后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可是数不胜数!

      一想到这里,方明远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无数的念头就如同喷发的油井一样冒了出来。他也没有心思再接着看下去了……

      第四十章 抢购风隐现(求推荐和收藏)

      方明远的第一期稿费并没有让宫本折一带来,因为私人大量地持有外币,在八八年还是不允许的,而投资的话,这一笔钱放在海外,自然是更有价值。。所以方明远要宫本折一帮他在日本开了个户头,这些稿费都暂存在了其中。随着自己与《少年周刊》、艾尼克斯株式会社的合作越发的紧密,这笔资金还会不断地水涨船高。只可惜国家对于漫画、动画和游戏产业一直都管制极严,国内的这三个产业,就是到了下一个世纪,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起色。

      方明远琢磨着什么时候在日本找一个放心的代理人,替自己打点海外的产业。

      “明远,你现在也是个有钱人了!今天晚上是不是出点血,请请客?咱们也要分分土豪,均均财产吗。”苏爱军一只手搂着方明远的肩膀,挤眉弄眼地道。经过了这些年,对于方明远,苏爱军已经越来越拿他当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了。这言语之间,自然也就如同和同龄人说话一样。但是心里对于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却如同自家的小辈一样。

      “就是,现在他一个人的月收入就顶我在饭馆里累死累活地干好几个月,老苏,你说这岂不是令我这个当叔的特没面子!”方彬也在一旁随口起哄道。

      “得了吧,我看你没觉得没面子,反而倒是以此为荣!”苏爱军毫不客气地揭发道,“方才宫本折一说话的时候,你乐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老苏,咱们熟归熟,你要是胡说我一样要告你诽谤啊!”方彬与方明远呆久了,这些后世的经典词语也是随口就来。

      “嘿,没看出来啊,方彬,你这嘴皮子有长进啊?看来这两年的掌柜没白当。”苏爱军哑然失笑道。

      “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守着明远,还能没有长进?”方彬得意地道。能够得到苏爱军这位大学系主任的夸奖,令他倍感脸上有光。

      “苏叔叔,叫上婶子,咱们今天下饭馆,也尝尝奉元的餐饮水平。回头再叫上我大叔,咱们几个好好地聚聚!”这几年来没少麻烦苏爱军,这一次方家饭馆平安渡过,也多亏了苏爱军与李东星打招呼的缘故。

      苏爱军笑了笑,揉了揉方明远的头发道:“算了,我也就是说说。你钱争得倒是不少,但是你家里人也多,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给你小子攒着娶媳妇用吧。我可是听说了,你小子的娃娃亲就有好几个呢。”方明远不由得有些尴尬的挠挠头,这事怎么都传到苏爱军的耳朵里去了。

      “那是,我家明远如今在厂家属里可是香饽饽,那些家里有适龄女孩子的,总往我哥我嫂子那里凑。这一次,要是能够扳倒了那个成功成副镇长,嘿嘿,上门的人会更多!”方彬得意洋洋地道。这一次方家可是在镇子里出了个大风头,相信之后,不会有哪个不开眼的家伙再敢对方家动什么歪主意了。

      苏爱军点了点头,轻声地对方明远道:“多和李东星联系,他的老上司与我父亲关系不错,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肯定欢迎你去。他要是有什么要求,只要不过份,不扯及私人利益,你也不妨替他传个话。至于届时结果如何,那就不是你的责任了。”

      方明远感激地点了点头,有了苏爱军这句话,李东星肯定是待自己如同上宾。苏浣东如今是稳拿把抓的铁道部下任部长,对于地方政府的影响力颇大,要是他开口,只要不过份,秦西省的领导们肯定会给这个面子,这对于李东星的仕途的助力可是非同小可。

      “苏叔,李东星这个人怎么样?”方明远也同样轻声地问道。仅仅从履历上是看不出一个人的性格禀性的,方明远现在需要更多关于他的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这位新任县长的作风和脾气。

      “嗯,算是个正直之人吧,没有什么大的劣迹,就是脾气比较暴躁,有时候会压不住火气。作起事来倒是雷厉风行的,有几分闯劲。在秦西铁道系统里也算是小有名气。哈哈,你小子是不是又能想动什么心眼了?”苏爱军拍着方明远的肩膀笑道。

      “苏叔叔明察秋毫,慧眼如电,我这点小心思怎么能够瞒得过您呢。”方明远苦笑道。苏爱军的手劲可是不小,拍得肩膀有些生疼。

      “小家伙长大了,知道要构建自己的关系网了。”苏爱军一脸欣慰地道,“嗯,我觉得此人你倒是可以和他多交往交往。等你年纪再大一些……”苏爱军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方明远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两人心领神会地一笑。既然李东星这个人不是什么贪官污吏之辈,方明远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与他交往了,有了一位县长的支持,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走吧,去农贸市场买些好菜,咱们回家自己做。唉,最近奉元市里这物价可是有着上涨的势头,这鸡蛋、猪肉都涨了一毛钱了。”苏爱军颇有感慨地道。这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结了婚才知道,原来自己实在是大手大脚。

      方明远心中一凛,他突然间想起来了,八八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国家决定逐步放开商品价格!

      他记得自己曾经看过一份资料,八八年国家进行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除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以转换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要求。国家对工资改革总的要求是,在价格改革过程中,通过提高和调整工资、适当增加补贴,保证大多数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并随着生产发展而有所改善,同时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解决工资分配中一些突出不合理的问题。但是即将进行价格改革的消息一经传开,全国各地的群众以为新一**幅度涨价即将开始,在各地的城镇立即出现抢购风潮,甚至出现挤兑未到期的定期存款以抢购商品的情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方明远甚至于记得当时自己家也是一口气买回了能够用一年都不止的各种家用品,光酱油就买了不下十瓶。要不是当时海庄镇上的商店全部都是货架空空如也,老爸老妈肯定还会接着大肆采购。

      “那是几月份的事来着?”方明远微微地皱起了眉头。

      第四十一章 抢购风隐现(下)

      “怎么了?”苏爱军留意到了方明远情绪上的变化。

      “苏叔叔,现在上面是不是在酝酿着价格改革方案?是不是打算将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交给市场决定?”方明远以极低的声音道。

      苏爱军略有诧异地看了一眼方明远,这小子的思维属兔子的啊,自己不过说了一句鸡蛋和猪肉涨价了,他怎么就想到了国家政策上去了。“有这个传言,但是方案到现在应当还没有定稿,你怎么操心起这个来了?”

      方明远轻叹了一口气,不经历过抢购风潮的人,是无法想像得到,当时的疯狂景象的,人们对商店里的一切,都仿佛不要钱一般疯狂向家里搬,不管用得上还是用不上,只要看到的,就买下来。那种疯狂,就如同宗教信徒一般。人们穷得太久了,对于任何一点点价格上的波动,都会引起他们过大的反应。而这一点,却是那些制定政策的人们所忽略的。那一场风潮,如果说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延续了数十天之久,所带来的冲击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为此,国家不得不再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稳定物价,保证供应。

      方明远找了个借口,将方彬支去买菜,自己却拉着苏爱军在马路边找地坐了下来。

      苏爱军有些不明所以然,但是也看出了方明远似乎有事要说。

      “苏叔叔,你家里现在一个月的月收入有多少?我的意思是全算上!每个月能有余钱吗?”方明远轻声地道。

      苏爱军微微地一怔,笑道:“怎么着,打算赞助我一些?那我可没有意见,你小子现在一个月的收入顶我好几年呢。”

      “苏叔叔,我不是在和您开玩笑,正事!”方明远正色道。

      苏爱军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低声地道:“我和你婶子两人加一起,六百左右吧。大概每个月能有个百八十的存款吧。这还是你婶婶会过日子,要是我一个,恐怕就什么都留不下了。”

      “原来苏叔叔是月光族啊。”方明远轻笑了起来,苏爱军的这个答案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月光族?什么意思?”苏爱军奇怪地问道,“你小子怎么时不时地就蹦出个新名词来。”

      “月光族是指将每月赚的钱都用光、花光的人,同时,也用来形容赚钱不多,每月收入仅可以维持每月基本开销的一类人。月光族是相对于努力攒点钱的一类人而言的。你们的口号就是挣多少花多少!吃光用光,身体健康!”方明远窃笑道。

      苏爱军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随手拍了方明远后脑一记道:“你小子,就知道编排你苏叔,我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吗?”

      “不不不,我可没有那个意思。月光族对于国家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贡献,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加速货币流通。而且他们对于每个月的固定一天,有殷切的企盼,生活有明确的目标、生命有十足的动力。而且在一个固定的周期内——一般为30天,他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从腰缠万贯、到身无分文、再到负债累累的生活,从而对大大增强他们心理素质以及对待不同水准生活灵活应变的生活方式。而且由于他们具有众多的债主,所以一向是人际关系广泛。所以月光一族是商家最喜欢的消费者,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消费**,会花钱;而且他们也有很强的赚钱**,从而有钱可花。富,富不过30天;穷,穷不了一个月!这是他们最生动的写照!”方明远一本正经地道。

      “等等,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方明远侧身避过了苏爱军的巴掌,大叫道,“这种生活方式极其有利于巩固家庭的安定团结,当月光一族撒手西去时,因为一分一毫的遗产,所以制止了一切财产【创建和谐家园】的产生!”

      苏爱军又气又好笑,这个小子,居然还是一套一套的,而且这话听起来是似是而非,可是仔细一琢磨,这简直是骂人不带脏字啊。这手头要没有一些积蓄的话,有个天灾**的时候可怎么办?一点小钱、生活费借到不难,要是数额巨大的话,那岂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两人打闹了片刻,苏爱军将方明远揪到了跟前,肃容道:“明远,你到底想要说明什么?”

      “苏叔叔,我希望您能够将这话转给苏爷爷,价格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但是要注意防止因为价格改革所带来的市场动荡。大家都穷啊,一个月抠抠缩缩地不过能省下来几十元钱,一年能攒个几百元钱,那都是家庭收入不错的了。对于那些家庭收入较差,一年没几十元节余的家庭来说,任何一点点价格的上涨,对于他们来说,都会对生活造成直接的冲击。比如像您来说,鸡蛋和猪肉涨价,那不过是一个月少存几元钱,或者说少吃一两口的问题,但是对于那些原本一个月里就吃不上两顿肉的家庭,这上涨的一两毛钱,可能就是让他们彻底地与肉无缘了!苏叔叔,你想过没有,这样的家庭在全国有多少?而且这肉可以省,可是还有很多东西是根本省不了的,比如粮食!比如食盐!比如蔬菜!比如食用油!”方明远郑重其事地道,“苏叔叔想过没有,如果说一旦价格放开的消息传将出来,民众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苏爱军沉吟了片刻,脸色也不由得为之微变。“明远,你是说可能会发生抢购?”

      “不仅仅是抢购,甚至于可能会发生挤兑风潮,大家会将银行里的存款都提出来,换成商品。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财产不缩水!”方明远斩钉截铁地道。

      苏爱军这才真的为之色变,仅仅一个抢购,苏爱军还并不认为有多么的严重,但是要发生挤兑风潮,那无疑就是件大事了!这可是会影响到国家金融秩序的!

      “明远,这种事上可开不得玩笑?”苏爱军紧盯着方明远的双眼,沉声问道。

      “苏叔叔,这种事上我又怎么可能会和你开玩笑?”方明远故意做出一副委屈的模样道,“您只要仔细地想一想,如果说所有的家用品都涨价百分之十的话,对于那些拖家带口的月光族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您就明白了!”

      苏爱军立时站起身来,在方明远的面前不停地转着圈子,从感情上说,他希望方明远所说的夸大其词,但是从理智上来说,他又觉得方明远绝不是在虚张声势!

      方明远也不多话,只是看着苏爱军的身影,这一条消息,对于苏浣东来说,应当是极其有用的,只要他意识到这其中的巨大风险,并将此形成报告,提交高层,那么无论抢购风潮和挤兑风潮是否发生,对于苏浣东来说,都足以赚取足够的政治分了。这样,对于苏浣东日后的进一步高升,无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第四十二章 参股

      当天的夜里,苏爱军与宫本折一都是辗转难眠。。

      苏爱军已经将方明远和他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老爹苏浣东,至于需要怎么做,这就不用他再去操心了,久经官场的苏浣东会比他所能想到的结果还要做得完美。他更在意的是,如果说真的如方明远所说的那样的话,家里那点微薄的存款岂不是又要缩水?苏爱军是一个独立的人,自从离开家里,他就没有再向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虽然说家里每个月的日常生活开销全部都由国家承担了,老爹老妈的工资根本就不用动,留下来全是分给他们三兄弟的。但是苏爱军却觉得,一个独立的人,是不应当在工作后还向家里伸手的。

      这几年来,他虽然挣得不少,但是花得也不少,结婚的时候,由于手头拮据,和妻子只是到京城里看望了一下父母,逛了逛京城也就算了。如今妻子已经有孕,家里的存款却不过区区两千多元,如果说真的如方明远所说的那样,价格改革会引发抢购风,商品会因此而变得紧缺的话,那岂不是苦了妻儿?

      “爱军,你今天到底怎么了?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妻子刘岚翻了一个身,轻声地问道,“是明远的事又有什么变故了?”对于方明远,刘岚也是格外的喜欢,常常私下里说,要是自己的儿子也能像方明远那样聪明能干就好了。还只是个少年人,就已经能够挣钱补贴家用了。

      苏爱军摇了摇头,将今天方明远和他所说的一切都转告了妻子,妻子不是那种喜好八卦和东家长西家短的女人,倒是不用担心她将事情泄露出去。

      “他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刘岚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丈夫,一个少年人却与丈夫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谈论这些,实在是令人听着有些诡异。回想一下自己十三四岁的时候,似乎还在忙于玩耍和学习,国家大事,对于自己来说,简直遥远地像另一个世界。

      苏爱军侧了侧身,搂住妻子的腰道:“所以我才说这小子的思维是属兔子的,他却说这叫跳跃性思维,说明他脑袋转得快,思路广阔!”刘岚不禁笑了起来,自己的丈夫见了方明远,总喜欢和他斗斗口,但是面对方明远口中的那些层出不穷的新名词,却是每每都无功而返。

      “那你告诉没告诉爸爸?”

      “当然要告诉了,这小子说得这么郑重其事地,我能不说吗?”苏爱军耸耸肩道。这几年来,方明远时而会和苏爱军谈论一些国事,虽然苏爱军觉得他说得有些匪夷所思,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成为现实的倒已经过半。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苏爱军和苏浣东,对于方明远的话,一向是比较重视。从不认为那只是异想天开的童言童语。

      “那爸爸是怎么说的?”刘岚好奇地问道。

      “爸爸什么都没说,只是反复地让我说了三遍,确保没有说错的地方,还要我再写一份书面报告,明天传到他办公室去。”苏爱军亲了亲妻子的唇,轻叹了一口气道,“说实话,这事我回来越琢磨越觉得可能。明远说得不错,大家都穷啊,每个月的那点工资,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就余不下多少。像那家里孩子再多点的,就是每年的学费,都有付不起的。如果说突然下发一道文件,决定放开价格,允许价格浮动,大家肯定会担心因为提价而造成家里的存款缩水。虽然还是那么多的钱,但是却买不到同样多的东西了。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冲击。就是咱们,恐怕也要大肆采购一些日常用品,以备不需。这小子的脑瓜到底是怎么长的,居然能够想得这么长远!”

      “爱军,我倒是觉得与此将那些钱投入到采购里去,不如交给明远来投资。”刘岚小心翼翼地看了丈夫一眼,关于这个话题,夫妻二人也不是头一回讨论了。但是以前苏爱军总是避而不谈。刘岚倒是觉得既然夫妻二人都不善于理财,而方明远如今又玩得风生水起,晚上听他们说话,似乎方家饭馆要开到平川县里去了,方彬更是叫嚣着要开到省城里来,显然生意红红火火地。而且听方明远的意思,似乎还要再开一家超市,如果能够将这笔钱算做投资,投到方家的产业里,至少不用担心它贬值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14: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