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我为书狂_校对版by:天下第一白》-第7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难道,你就比别人聪明吗?

        难道,你就是无所不知吗?

        难道,你所学的知识不是非常有限吗?

        这一棍,将重羽打得差点吐血,胸内只感觉一块石头一直压着他。

        这块石头很重,也很沉,压得他半点也喘不过气来。

        看到这篇文章,他感觉对方就像是一座高山。

        他只不过是高山之下,那一棵很小很小的松树。

        每当太阳升起,他都要不停的仰望,希望能够看到山顶的景色。

        只是,这座山太高太高了,他怎么也看不到顶。

        高山仰止,或许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

        “三人行必有我师。”

        看到这一句话,李洛紫不免苦笑。

        原本的她,只是想劝戒黄一凡,不要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可没想到,当看到他写的应试教育里面这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后,李洛紫不免为自己的反驳感到好笑。

        李洛紫呀李洛紫,你以为黄一凡是像你以前一样的心高气傲吗?

        看看这句话吧,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的人,该是多么的谦虚,谨慎,该是多么的品德高尚呀。

        幸好,之前自己没有说得太多。

        如果说得太多,被这一篇文章给盖了下来,恐怕半年都喘不过气。

        要知道,刚才看了这一篇文章,李洛紫是直接呆了,她只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黄一凡,而是一位威名赫赫的文学【创建和谐家园】。他的任何一句话,都是那么的赋有哲理,令其无从反驳。不,不是无从反驳,是不敢反驳。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了反驳的念头。

        两人之间相差太远太远了,根本没有反驳的必要。

        不过,心里苦笑的同时,李洛紫却是一下子看开了。

        虽然这一篇应试教育将他们这一些攻击的作者直接秒杀,但是,在这一篇文章当中,李洛紫还是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就像上文所说的,己而为知者,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十分要不得。这也让李洛紫更是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这不仅是学习学校里的知识,更多的,还是学习其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种知识哪怕对于考试一点用处也没有,但是,如果这一些知识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眼界,提高学识修养,也就够了。

        嗯,是的,李洛紫这时也觉得,考一个高分或许并不能代表什么。

        就像,此前的黄一凡一样,一直都是那么的普通,但是,铁石口中学又有谁人比得上他?

        ……

        黄一凡用新笔名“秋水”所写的“应试教育”,不只是震住了这一些天才少年,更是震住了那些学子,以及学子的家长。同样,还震住了那一些教育学的老师,专家,学者。

        当一句完整版的“吾生也有涯”出现,这个时候,他们亦是感觉被大方之家教育了一顿。

        这一句话,不仅仅是对那些少年作家所说的。对于他们这一些成人,对于他们这些教育行业的精英,甚至是对于这一些教育行业的专家。这一句话,同样是说得他们面红耳赤。

        回想以前,曾经他们难道就没有所谓的自以为是,难道他们没有所谓的“己而为知”?

        恐怕,越是精英越是专家,他们的自以为是,他们的“己而为知”也越是比普通人更为显著。

        一直自以为是,一直自认为什么都知道,自然无法做到更高境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而这一句话同样让他们感到惭愧。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他们平常的工作生活当中,哪里有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想必是,三人行,我是老师。

        这种自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观念。此前一直没觉得什么,当看到这一篇文章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创建和谐家园】。

      第一百零二章 大学之道

        不过,虽然被教育了一顿,但这一些精英,专家,学者,可不会像那些少年作家一样,直接被秒杀。虽然,他们也感觉单单与对方笔斗的方式,他们恐怕不是秋水的对手。就如那句无比有哲学意味的话,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反驳。还好,他们纵横学术界多年,哪怕在一块地方输给了别人,他们也能找到其他应对的方法。

        比如,秋水所说的应试教育。

        全篇不管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吾生也有涯,更或是高分低能,都是以应试教育为宗旨。

        他们本就是“应试教育”行业的专家,也是应试教育的带头人。

        有人批评应试教育,他们怎会不反击。

        而反击的理由,也有很多。

        应试教育虽然以考试为准则,但却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不堪。

        首先,在华国14亿人口规模之下,应试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他们的教育模式都一样,不存在发达的地方教育模式就更先进,落后的地方教育模式就越落后。哪怕这个模式有缺陷,但却很公平。

        黄师中学金牌教师“邱恩泽”一纸评文,发到了青少年报。

        教育学专家“沈丹阳”同样避开了吾生也有涯这句无比有哲学含义的句子,单独反驳应试教育,在他的评文中,他强调,“中考、高考是中国现行的选拔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参加高一级教育的方式。每年都有众多的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不仅学生竞争压力大,对社会来说也是考验。不实行考试制度就等于为官员【创建和谐家园】‘走后门’埋下种子,全面考察学生的各个方面又费事费力。应试教育考试的好处是,无论报考者有多少,只要调整难度系数,即可以筛选出值得录取的学生。这个过程不需要大量专家的参与,成本很低。”

        沈丹阳是教育学的专家,更是应试教育体制坚定的支持者与维护者。虽然他也知道应试教育在各方面有不少缺陷,但他却认为,这是当今华国最为合适的教育模式。此外,除了应试教育之外,他对于其他的教育模式也同样理解。例如此前几年也同样有专家与学者提过,希望华国改变一考定终生的教育模式,采取更为开放全面考察学子的方式。但这种模式看起来可行,但实行起来基本上不可能。一来没有这么多精力去做,二来,除了通过考试这种模式去挑选学生之外,通过其他的考核都显得很假,而且也存在很多走后门的情况发生。

        另外,学者“李怀素”也对于“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话语,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虽然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模式太过于功利,也太过于为考试而学习。但是,这种模式却并不是那么的不堪。首先,考试一般考的是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知识以内的难题引深。

        学识的积累必需通过广而大量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他在未来工作与生活当中就不可能有更高的成就与悟性发挥。物理学家“钱南”说过,我在物理学方面没有天赋,之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我基础知识学得牢固。而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其实教的也只是这一些基础知识而已。从此可见,应试教育并非猛虎野兽,他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华国国情以及当下环境综合开创出来的产物。

        更有其他教育界人士也发表了评文,他们强调,应试教育不只华国在搞,其他的国家,韩国,日本,欧洲各个国家也都推行。也只有像美国这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才推出了更为全面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是建立在经济水平之上的。没有这个经济水平,你也很难推出更为全面的培养人才的方式。

        青少年报一直以来在教育界有着很深的影响力,秋水的那一篇应试教育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吸引了众多人士的眼光。而在震动他们之余,一系列的反驳与回击也如期而至。

        最新一期的青少年报,直接舍去战斗力不足的少年作家,将这一些金牌名师,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的评论,放在了头版头条。

        一时之间,青少年报推出的“教育模式大讨论”专题,成为了当下新闻热点。

        其他大众型报纸,南方晚报亦在此时跟进,报导了青少年报讨论教育模式的现象。

        青年日报则将秋水的应试教育以及其他专家的回应,推出了一期正反两方的辩论赛。

        电视台华国教育频道,亦在周末的华国教育节目聘请了有关专家对国内教育模式进行解读。

        总之,基本上这一些回应,虽然也或多或少采用了一些秋水文章中的话语,表示对此可以理解。但更多的还是透露出,应试教育利大于弊。

        ……

        “凡尘先生,多谢你此前几期给我们青少年报写的文章,最近几期我们青少年报卖得很火,取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多方对我们青少年报亦是评价,认为我们青少年报推出的教育模式讨论专题很有学术价值。另外,我们青少年报开会决定将你的稿筹标准提到千字1000元。对了,最近我们有计划推出青春文学类型专题,不知道凡尘先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稿子?”

        “青春文学?”

        接到孙在安的信息,黄一凡有一些奇怪,“孙主编,此前的话题结束了?”

        “你说的是应试教育?”

        “是呀,怎么,不是还没有结束吗?”

        “难道,你还想对此做出回应,凡尘先生,没必要讨论了吧。”

        虽然孙在安认为凡尘确实很有才华,但在两方你来我往打了几个回合之后,基本上这个话题也差不多结束。更何况,此前一期各类金牌教师,教育学专家,知名学者……等人,也先后发表了对于应试教育的看法。此外,还有其他报纸,电视台参与。可以说,他们已经对应试教育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再继续讨论下去,也没什么好说的。

        “当然有。”

        黄一凡点点头。

        这一些专家的回击,黄一凡全部看了。

        果然不愧是专家,反击的话说的是滴水不露。

        事实上,黄一凡对于这一些专家所说的话语也没有太多可以反驳的。

        应试教育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当下华国的情况来看,也只能如此。

        哪怕就是拿前世的素质教育与他们PK,但素质教育在前世喊了十几年,一点作用也没有。既然没作用,黄一凡也不想为了争论就此抛出所谓的素质教育。一个搞不好,这个世界就会走前世素质教育的老路。

        只是,这个话题要是这样结束,黄一凡可不接受。

        他还没将话说完呢。

        这样结束,岂不是说,我在这场争斗当中输了?

        自己可是准备在青少年报练马甲升级的,哪能级还没升,就此被KO回去。

        这可不行。

        “孙主编,你稍等我一会,我再写一篇文章。”

        关掉即时通讯器,黄一凡再次打开文档。

        键盘跳动,带起几声轻响。

        文档上面出现一行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第一百零三章 大家之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至前世四书里面的大学。

        这是一篇教导人们修身的散文,而修身的根本,则在于德治。

        于是便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些专家学者虽然说得有道理,应试教育本没有错,他应该要有一个考试。但是,作为学校,他的教育不仅仅只为考试。在学校考察每一位学子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他应该教育更多学子做人的道理,以及修身养性。

        其中修身养性的根本,便在于德。

        大学之道,便是一篇无比深刻强调修德的文章。

        黄一凡并没有将大学完整的默写出来,他只是选了大学开头前两段。

        这也是大学最为经典,也是前世最为流行的经典,也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也是儒家最为经典的理论,内圣外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属于内圣篇,强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外王篇,是君子行为规范及治政之事。

        君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便是内圣外王。

        所以,黄一凡引用大学,便是想告诉全华国所有的学子,学习很重要,但修身养德同样重要。同时在文章末尾黄一凡还强调,华国以法制国,也需以德治国,再一次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一个多小时,黄一凡将这一篇大学之道写完。

        然后,黄一凡将稿子交给孙在安。

        孙在安接过稿子,仅仅只是看了开头第一句话,突然之间,一下子愣在当场。

        如果说此前对于黄一凡所写的吾生也有涯令其一度震惊,那么,这一篇大学之道,便彻底令他失去了评价的冲动。

        不是不想评,而是不敢评,害怕评,甚至是不知道怎么评。

        “孙主编,我这篇稿子写得怎么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0 12: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