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我为书狂_校对版by:天下第一白》-第6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是。”

        黄一凡摇头,说道,“只能说是诗歌爱好者吧。”

        “厉害,我也是诗歌爱好者,不过,我感觉古诗词虽然经典,但已经有一些不太适合现代都市化的社会。”

        “也不能这么说,如果能写出经典,还是会得到大家认可的。”

        “当然,经典自然有他独特的魅力。不过,大方向应该没落了。而且,现代都市已经没有古诗产生的土壤。再加上,人们的审美观等等已经明显发生变化。”

        “你说的也不错。”

        黄一凡对此表示认可,倒是与这位叫做孙在安的文学爱好者热聊起来,“所以,现在产生了更为符合现代都市价值审美观的现代诗。”

        “看来黄先生果然对诗歌有很深的研究,只是,我对古诗比较欣赏,但对于现代诗却并不怎么认可。”

        “怎么,是因为现代诗没有产生多少经典的作品吗?”

        “这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现代诗本身太过于自由化了,你觉得呢?”

        现代诗最初发源于清朝末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少学者开始引进西方诗作,并且用白话文的方式翻译书写。但这一些作品发行量并不是很大,在当时所受影响也有限,但将西方诗作翻译成白话文的创新却给了新时代诗坛启发,于是,一种比之古诗更为自由,情感更为直率奔放的现代诗就此产生。

        只是,也正是因为现代诗太过于追求自由,到了最后往往变成了自由成章,语风散漫,感觉就像平铺直述,与写短句子差不多。这种过分直露和明快的毛病不仅使诗作本身缺乏应有的意境,也从整体的构成上丧失了诗歌的美感。

        “我倒不觉得。”

        黄一凡虽然也并不是特别喜欢现代诗,但受前世无数经典现代诗的影响,要他否定现代诗也不可能。对于此,黄一凡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现代诗虽然也称之为自由诗,诗作本身没有格律,创作风格非常自由。但自由并不代表没有规则,自由只是行式上的自由。我始终认为,一首经典的现代诗,不但要求与古诗一样的郎郎顺口,读来韵味十足,同时,更得兼顾古诗体现出来的意境。当然,如果在自由化诗体的时候能兼顾字词组合,那就更好了。”

        “说得很不错,但太过于笼统,而且没有标准。”

        “文学一向没标准,有标准,那就不是艺术,而是技术。而且,我也并不认为现代诗没有标准。哪怕没有一个像数学方程式一样的标准,但他也有一个大概的评价体系。”

        “你说的是,语言,形象,情感,这三个标准?”

        “也可以这么说,但这三个评判标准我觉得还不太完善。我认为评价现代诗,虽然从语言,形像,情感三个方面着手,也能大致分析这一首现代诗的艺术高低,但太过于片面了。要我分析的话,我会从诗歌的物境,情境,意境三个方面着手。”

        “物境?”

        “情境?”

        “意境?”

        “这三个标准是?”

        显然对方对于这三个标准并不熟悉,而且还感到惊讶。

        这并不奇怪。

        物境指的是实物表现的具体现象,而情境则是通过物境表现出来的感情,意境则更为高深,指诗歌表现出来的情调与境界。

        说起来复杂,实则“物境”只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身,“情境”则是不仅看到了事物的本身,他还通过物境表现了自己的情感,而“意境”则是最终悟出来的道理或者是哲理。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

        这是前世著名诗人王昌龄提出的诗有三境。

        这个世界自然没有王昌龄,对方能知道诗有三境,那才有怪。

        简单的向对方解释了诗有三境,黄一凡说道,“其实我所说的三境,不只可以评价现代诗,同样,古诗也可以。或者,不只是古诗,几乎是所有文学作品都可以概括在这三个类型里面。”

        “厉害,厉害,实在是厉害。”

        对方发出了一个惊叹的表情,过了一会,便问道,“请问,黄老师您是哪所大学的中文教授?”

        “呃?”

        看到这个问话,黄一凡泪流满面。什么大学教授,哥还只是初中生呢。

        不过,如果自己说是初中生,指不定对方又是震惊的难于相信,便说道,“哪有这个资格当大学教授,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罢了。”

        “黄老师您太客气了,以您对于古诗词的研究,哪怕是那些大学教授也自叹不如呀。抱歉,黄老师,有点事要下了,改天再向您请教。”

        说完,对方就已下线。这会儿,TT即时通讯也终于清静。黄一凡没什么事,又将念头转到构思第二部网络小说的大纲当中。

        ……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遍河山万朵。

        有才。

        实在是有才。

        不,哪能用有才概括,对方的水平早已经达到了文学【创建和谐家园】的程度。

        电脑的另一边,一位国字脸中年男子激动的大声说道。

        仔细一看,正是青少年报的编辑孙在安。

        之前孙在安本打算叫李洛紫中考之后在他们青少年报发稿,成为他们报纸的专栏作家。只是,对方却拿了一个叫什么黄一凡的来当档箭牌。深表示怀疑的孙在安加了对方为好友,没想到,仅仅只是看了对方的TT信息资料,孙在安就被那一句我有明珠一颗的古诗给吓倒了。

        还好身为编辑的孙在安内心强大,虽然震惊对方写出了一首经典古诗。但也自我安慰地说道,古诗之类的作品往往是灵光一闪,他就出现了,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实力。虽然,他知道,在这一首古诗之前还有一首同样经典的一颗开花的树。

        就在孙在安强忍着被对方吓到的心思再与黄一凡交流时,黄一凡又再度爆出一句“诗有三境”的诗词评判标准。

        这个标准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没觉得什么,只会认为这是对方评论诗词的方法而已。但是,当详细听完对方所说的诗有三境解释之后,孙在安已经被“诗有三境”标准给彻底的征服了。

        诗有三境,别说其他,光是这四个字,他就与古诗一样那么的赋有诗意。

        更为恐怖的是,诗有三境所说的三境,比之孙在安所接触的任何一种诗歌评论更胜一筹,或者说是更高一个境界。他不但更为全面,也更为具体,同时,也更为经典。

        这种水平,绝对达到了文学【创建和谐家园】的境界。

        因为只有文学【创建和谐家园】,才能对诗歌做出如此深刻的评判。

        现代的一些诗人或者是一些作家,研究都太浅显了。

        到了最后,孙在安已经被黄一凡给震得傻了。

        这是小丫头的同学?

        这要是小丫头的同学,我的同学就成孔圣人了。

        孙在安拍了拍脑门,没想到,我孙在安聪明一世,居然被这小丫头给骗了。

        有一些抓狂,郭在安一个信息,再次发到了李洛紫TT上。

      第八十五章 版税

        “洛紫同学,你骗得孙叔叔好苦呀。”

        “啊,孙叔叔,我什么时候骗你了?”

        “你难道没跟我说那个凡尘是你同学?”

        “对呀,怎么了?”

        “洛紫同学,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叔叔一直认为你品学贤良,怎么就喜欢骗人了呢,这可不好。你再确定一下,这个凡尘真是你同学,而不是你认识的大学教授?”

        “大学教授,孙叔叔,你说的是什么,我被你搞糊涂了,凡尘确实是我同学。”

        “你再确定一下?”

        “叔叔,不用确定了,我发誓,发誓,凡尘是与我同年级同班的同学。”

        “好吧,当叔叔刚才问你的话没说。”

        “呃……”

        ……

        半夜谈。

        “主编,凡尘的聊斋已经连载了十几篇,刚才与凡尘聊了一下,他准备再写几篇合成一册,推向出版市场。”

        与黄一凡沟通了之后,编辑董小雨便将黄一凡有意出版的想法在公司例行会议当中就此提出。

        “出版,这个好。”

        想也没想,半夜谈主编周庆便笑着点头,“聊斋可谓是我们半夜谈今年以来引进最为成功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灵异类型最近几年最为成功的作品。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作品,也很有新意,我相信,只要合册成书一定可以大卖。”

        “是呀,主编,我也是这么认为。而且,我也考虑到,我们半夜谈不是有一家合作出版社吗,只要我们签下聊斋的出版权,相信在出版界,我们聊斋也能打出名气。”

        “嗯。”

        周庆点了点头,“聊斋出版可以,你就跟聊斋的作者凡尘说,我们一定会调城动所有力量,彻底包装他的聊斋。”

        只是,话还没落,一边的编辑林浩却是开口。

        “主编,我们不能这么急,好像,我们还没有跟那个凡尘说出版待遇呢。”

        “这倒是,小雨,凡尘那边有没有要求?”

        “暂时他没提,我也不知道。”

        “那好,我们就按以版税9%的抽成与凡尘签订出版合同。”

        一般新人作者出书,版税大都是6个点,7个点,也就是出版小说价格的6%或7%。

        这个版税当然很低,但在全球也都这样。

        一部小说从出版到印刷,再到销售,他要花去大量的成本与精力。

        拿一部20元的小说,首印5000册来说。看上去,5000册小说可以卖了10万元。但事实上,绝对没有这么多。出版社将5000册首印之后,他并不是以20块的价格卖给书店或者是图书馆,而是采用打折的方式批发。工具书之类的打折或许少一些,但小说之类的作品大都可以打到5折,有的实力强大的书店,以超低价4折甚至比之4折更低的价格都可以拿到。

        换算下来,5000册小说的收入也就不是10万元,而是5万元左右。

        这还只是总收入,除去运输费,水电费,人工费,印刷费……等等,5万元收入里面能赚2万块钱,就已经是逆天了。更不用说,在这5万块钱里面,还得拿出6%或7%的版税。

        注意,这个版税不是按打折的小说价格来算,而是以销售图书定价的价格。然后,又得扣除6000元至7000元的稿费。

        这里扣一些,那些算一些,零零总总算起来,5000册小说最多只能赚一万多块。

        也因此,大凡新人作者的版税都是6%与7%,虽然很低,但却是商业规则,再高的话,商家也就没有太多利润,自然不会选择出版。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作者都是6%或7%的抽成,对于一些知名作者,版税可以提高至8%-9%。虽然这对于出版社来说多支付了版税,但因为知名作者大都小说销售有保证,所以,多让出一些版税也是可以的。

        凡是第一次出版,周庆便给出了一个9%的版税,已经将凡尘当成是知名作者了。

        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凡尘仍然是一个新人,特别是在出版界,凡尘更是新的不能再新。

        不过,对于周庆提出来的9%的版税,林浩却是不同意,“主编,这个版税是不是太高了。”

        “林浩,你什么意思,你觉得我们应该给凡尘6%或7%的版税抽成吗?你要知道,凡尘虽然是新人作者,但他的聊斋已经在我们杂志上得到了验证。哪怕出版与杂志的用户不一样,但已经可以证明,聊斋有可能大卖。”

        “小雨说的不错,我也认为聊斋有可能大卖,9%的版税虽然比新人作者多,但我们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自从上次将三月赶出半夜谈,周庆就没有给林浩好脸色。不过,毕竟林浩与总公司关系非浅,在林浩没有特别过错之前,他也不会没事找林浩麻烦。没想到,刚安静几天,这个林浩又来惹事。心下里,周庆就准备找个时间与公司上层说下林浩,建议将林浩给开了。

        “主编,您误会我了。”

        看到主编隐隐有生气的迹像,林浩连忙说道,“正是因为聊斋有可能大卖,所以,为了我们的利益,我们才不能给这么高的版税。”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8 0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