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片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唐秋离摇摇头笑了,打脚步声就听得出来,是山虎这个急性子,后面还有一个,那肯定是巴特尔,这俩家伙自打担任指挥长直属卫队正副队长后,那天都形影不离,好的就像一个妈生的似的,也不知道他俩咋那么对脾气,都是力气惊人、外表粗犷、内心细腻、豪爽奔放、重情重义、反应敏捷的人,一搭档,就特别对路,

      自打组建卫队之后,他俩把卫队的战士们训练得叫苦连天,直说比指挥长还变态,什么长短枪射击,各种火炮的使用,冷兵器的招数,内力、武功的锻炼等等,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还别说,卫队的二十名战士,真是让他俩给训练成了整个部队的精锐,他俩还时不时的把队伍拉出去,同各个部队的战士搞对抗演习,几轮下来,也只有秋泉的特战队,能和直属卫队打个平手,搞得直属卫队名声大振,风头正盛!

      巴特尔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对于这个异性兄弟,唐秋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爱,特意放在自己身边,等机会成熟了,在放到作战部队。

      他俩进来以后,紧接着刘铁汉就进来了,得,又是一个急性子,其实,刘铁汉内心憋着一股劲儿,部队已经憋得嗷嗷叫,指挥长咋还不下达作战任务呢?他也侧面向唐秋离打听过几回,指挥长总是以等待实机来回答他,弄的他毕竟郁闷,这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不在战场上冲杀,让他浑身骨头直发酸。

      今天一头有重要作战任务,抬腿就往作战室跑,一进门儿发现,还有比他更着急的,直属卫队的哼哈二将,已经在这里了。

      很快,人员都到齐了,唐秋离首先分析了周边的敌情,就目前形势来看,我们的力量,还处于绝对弱势,不能和鬼子硬碰硬的较量,三岔河和鹰嘴岭之战,是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便宜,加上鬼子的狂妄自大,才取得了胜利,现在,本地区以无大量歼敌之可能,以隐蔽待机,训练队伍为上策。

      听到指挥长这么说,大家心里都凉半截儿,没仗打,你急三火四的把大伙儿叫过来干啥?还说有重要作战任务!

      唐秋离把大家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他感到非常满意,部队吗,就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这种积极求战的状态,是保持部队高昂斗志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各级指挥官。

      我们在本地区无歼敌的可能,那么,是否应该走出去寻找战机,他说着,把手放在地图上长白山的位置,我们长途远征,奔袭长白山地区,出其不意,大量消灭鬼子,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解抗联第一路军之围为本次作战的目标。

      他接着说道:“下面,大家就以这次作战目的为中心,讨论一下具体行动细节,会后,冯参谋长拟定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

      唐秋离的话音刚落,作战室里马上失去了平静,先是李洪刚激动得满脸通红,猛地站起来,用不敢置信的神态问到:“指挥长,这是真的吗?”话一说完,才发觉自己的失态,连忙说对不起。

      唐秋离冲他坚定的点点头。

      他刚一坐下,那些红军干部,显得异常激动,有的甚至眼角带着泪光,朱静竟然当场落下泪来。

      唐秋离深深理解他们的心情,抗联和工农红军,都是**领导的队伍,在这个组织里,对待每一支部队,不像其他军阀那样,有嫡系、亲疏之分,自己的这一决定,已经深深感动了他们。

      其实,李洪刚和朱静他们这几天内心很不平静,血手团的情报,对于这些高级指挥员并不保密,抗联第一路军遭受大量日伪军围攻的消息,他们也早已知道,并且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在抗联工作、战斗过,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想过带领部队去,可是,部队掌握在指挥长手中,也想过劝说指挥长出兵,可又考虑到指挥长是否会起疑心,影响自己以后再这支部队的工作?那毕竟是去面对优势兵力的敌人,而且是长途远征,从这里到长白山地区,怕是得有近一千里地。

      正当他们彷徨无计、忧心如焚的时候,指挥长做出了这个决定,他们能不激动吗?那可是去解救自己的战友和同志啊!

      刘铁汉和冯继武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他们没有和抗联打过交道,但是,对于抗联坚决抗日的行为,却是很敬佩,毕竟,大家都是中**人,保家卫国那是军人的本分,

      李洪刚和朱静他们的表现却触动了他俩的内心,他俩知道,这些来自红军的指挥官和抗联是一家,都属于**,一听说去为抗联解围就如此激动,甚至流下眼泪,这让他俩很诧异,在过去的部队,一听说去干这吃力不讨好,还有危险的任务,那个部队指挥官不是推三阻四,找种种借口推脱,保存实力,现在,他俩被这种场面震撼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悄悄融动他俩早已定型的内心。

      很快,东征作战计划就确定下来,七天后的早上,三个作战大队两千四百人,齐装满员,正式出发,先由一大队派出一个中队,做为大部队的前卫,提前一天出发,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

      接下来,部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两千多人的队伍,弹药、给养就不是个小数目,尤其是指挥长强调火力密度,弹药就得带的更多,这次是长途作战,无后方补给,打一点儿,就消耗一点儿,能多带就尽量多带。

      唐秋离抽时间去了一趟兵工厂,在这之前,他让王旭想办法减轻九二式步兵炮的总体重量,更便于部队携带,到了这一看,还真让兵工厂的技师给解决了,原来需要五六个人分开携带的大炮,现在只需要两三人就轻松携带,唐秋离看来非常高兴,直嚷着要给兵工厂的全体人员记大功,发奖金,说是解决了部队的大问题。

      另外,厂里的几个技师通力合作,专门给山虎设计了一个不间断供弹的超长弹链和子弹箱,可以连续发射三千发子弹不用换弹夹,要不是考虑到长时间射击,枪管受不了,还想给设计成五千发供弹的设备,又给山虎的手提重机枪安上了风冷装置,局部做了小小改动。

      山虎拿过来一试验,乐得直蹦高儿,说是比以前更好用、更合手了,这家伙一激动,当场给一位师傅来个热情的熊抱,好吗,这位师傅差点背过气去,肋条骨好悬被这变态的家伙给勒折喽!据说,打这以后,他见了山虎就离得远远的,不敢让山虎近身,不过,两人倒是成了好朋友,每回山虎打战场上弄回新玩意儿,先送到他这儿,接着,俩人儿就拆开来装上,装上又拆开,在那一通折腾,倒是开发出好几种新武器。

      唐秋离看见山虎背后那超大型弹药背包,里面应该装着不下一万发子弹,身上还挂着一圈儿手雷,手里提着一挺重机枪,活脱脱的一个变形金刚!当时无语,一阵郁闷!

      紧张的忙碌,让日子过得飞快,明天就是部队出发的时候了。

      唐秋离在这天早早醒来,没有惊动身边,依然如可爱的小猫一样熟睡的小玲,悄悄走出两人的爱巢,整个基地静悄悄的,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温润的暖风,轻抚面颊,鸟儿尚未离巢,只有忠于职守的哨兵巡逻时的脚步声。

      他静静伫立在暗夜之中,等待着东方那颗启明星的升起。

      身后传来脚步声,一个柔软的身体,轻轻靠在他身上,小玲还是醒了。

      这次小玲没有随队出发,医院正在紧张的施工中,她脱离不开,有另外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带队,组成一支医疗小分队,随部队出发,面对即将离开的唐秋离,小玲心里非常的失落。

      她是个聪明的女孩儿,知道在恋人走上战场之时,给他的只能是鼓励和安慰,所以,对于这次没有跟随唐秋离出征,她表现得非常理解,这确实让唐秋离心里放下不少。

      背地里,小玲找到山虎和巴特尔,一再叮嘱他俩,在战场上绝对要保护好指挥长,直到这两人拍着胸脯保证,她才稍微放点儿心。

      唐秋离轻轻的搂着小玲柔软的腰肢,小玲把头靠在他的肩上,顿时,一股沁人心脾的发香深深浸润了唐秋离的身心,他不由得把小玲搂的更紧。

      东方天际,一颗闪亮的星星冉冉出现,启明星升起,新的一天就要到来

      第六十七章 山河欲裂征马嘶

      第六十七章 山河欲裂征马嘶

      朝阳升起,整个基地从沉睡之中醒来,战士们忙着整理装备,后勤部门忙着清点物资,到处是一片朝气勃勃,斗志旺盛的景象。

      唐秋离和小玲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七点整,部队【创建和谐家园】在操场上,朝阳映红了战士们激动的脸庞,操场上战士的方队,如一片立体的雪墙,在青草绿树映衬下,格外庄严肃穆,这是唐秋离为战士们设计的冬季作战服,以纯白色为主,和现下的关东大地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更利于部队隐蔽。

      唐秋离做了战前动员,【创建和谐家园】澎湃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表达,点燃了战士们的【创建和谐家园】。

      和留守在基地的秋生、王旭、张全、小玲告别后,部队按照一、二、三大队的行军序列,后面是郑勇的炮兵大队和有二百多匹马组成的辎重大队,浩浩荡荡的开出基地,踏上征程。

      这次,秋生没有随队出征,而是留下来负责整个情报工作,这是唐秋离特别安排的,大部队长途远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作战,没有情报支持,就跟瞎子差不多。

      为此,部队携带了十多部电台,配备到每个中队,前方和基地情报中心保持密切联系,随时通报相关情报,保证作战部队信息畅通,情报及时,掌握最新情况。

      这功夫,最美气的还得说是郑勇,啥时候这么阔气过?迫击炮不算,光九二式步兵炮就带了三十五门,炮弹更是带了两万多发,把郑勇乐得,跑前跑后,不停的叮嘱自己大队的战士,可看好装备,那个丢了一个零件儿,回来就关他禁闭,严肃处理。

      也难怪郑勇乐得找不着北,在红军和抗联那会,一个团有几门迫击炮就不得了,自打干上炮兵这一行儿,头一回见过这么多的炮,指挥这么多的炮,连迫击炮都算上,得超过一百多门,还是指挥长出手大方,这家伙要是一个齐射,得有多少小鬼子够塞牙缝的?而且,炮弹还不【创建和谐家园】。

      按照唐秋离的想法,把那几门野炮也带上,让小鬼子好好尝尝厉害,知道啥叫火力打击,不过,山地行军,这家伙个大体沉,实在不方便,只好作罢,他心里多少有点儿遗憾。

      部队沿着前卫中队留下的路标,飞速前进,艳艳的阳光映照下的莽莽雪原上,一支部队浩浩荡荡行军,阵势蔚为壮观,在墨绿色的松林之间,一条雪龙矫健若飞,翻山越岭,向着目标奔去。

      部队一路行军非常顺利,前卫部队已经扫除了障碍,傍晚时分,部队到达了预定的宿营地,这一天,部队前进了有一百多里路,这还是在等辎重大队,要不,比这还快。

      唐秋离带领指挥部成员进入这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屯子时,一大队大队长李洪刚已经在村口迎接他们了。

      在决定东征以后,各大队的指挥官就做了调整,一大队大队长由李洪刚担任,二大队大队长由跟随刘铁汉和冯继武在金矿参加部队的原东北军营长苏景峰担任,三大队大队大队长由在三岔河加人部队的红军干部韩铁担任,辎重大队大队长也是由红军干部后勤部副部长周玉山兼任,加上炮兵大队大队长郑勇,在部队大队长已经的指挥官中,原来红军的干部占了绝大多数。

      确定出兵后,李洪刚和朱静建议和**满洲省委取得联系,唐秋离大表赞同,毕竟是两支部队要协同作战,并且,满洲省委也有他们自己的情报系统,就在部队出发的前两天,他们派去联络的人回来了,告诉唐秋离,已经和省委取得联系,并且带回了一封省委书记的亲笔信,信中,对唐秋离的举动大大表示感谢和赞扬,说是打这以后,两家就是互相合作的关系了,愿并肩战斗,打击鬼子!

      其实,联络员还带回了一封绝密的信件,那是**中央局派到满洲省委的特派员写给李洪刚和朱静的,在信中,这位特派员一再强调,必须把这支武装牢牢的抓在党的手中,抓紧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吸收大量的基层官兵加人党组织,逐渐改变部队的政治成分,对于唐秋离,特派员还着重强调,如果他能加人党组织更好,如果他拒绝,并且不接受党的领导,对于这样拥兵自重的军阀,在条件成熟时,李洪刚和朱静他们可以采取断然措施,武力解决唐秋离,把部队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看到省委书记那封信之后,这些党员心里特别温暖,因为在信中,书记对他们的工作相当满意,并且告诉他们,安心在这里工作,不要强行改变部队,在当前的形式下,只有是认真抗日的队伍,就都是我们的同志,当看到特派员的信之后,这些党员心里一阵发冷,这位特派员也太那个了,当然,也没有敢让指挥长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其实他们对这位特派员的做法,很是有意见,不过,党性使然,也不好多说什么,反正不照办就是了。

      李洪刚见到唐秋离之后,神秘又兴奋的对他说,“指挥长,这个屯子里有两户地主,我派兵包围了他们住的院子,只等您来之后,就采取行动,把他们家没收了!”

      唐秋离一听就知道,这位出身红军的大队长,又勾起打土豪分田地的瘾,把东北这的地主和南方的地主混为一谈了,有点儿哭笑不得,其实,在关东这个地方,除了极少数的恶霸地主之外,大多数是普通农民,在这块土地上落脚最多也不过三代人,平时勤劳肯干,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再加上会过日子,家境逐渐好了起来,买房子置地,拴起车马,也就成了屯子里的富户,平时也不脱离劳动,只是在农忙时雇一些短工,家里用长工的都很少(笔者在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人们唠起当时的情况,在大户家打短工的时候,吃的并不差,粘豆包吃的都烧心,晚上还有酒有肉,一有钱就变坏,在当时不是主流)。

      唐秋离瞪了李洪刚一眼,没说什么,弄的李洪刚有点莫名其妙。

      等后面的辎重大队跟上来之后,部队全部进入屯子里休息,严密【创建和谐家园】息,许进不许出,并且把警戒哨兵放到离屯子三里地之外。

      恰好给指挥部安排休息的人家,是一户李洪刚说的地主。

      唐秋离带着指挥部人员,往休息的地方走去,特意把李洪刚也叫上,等到了地方,唐秋离一搭眼就看出来这是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挺大的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一溜正房、厢房不少间。

      外面被自己的兵围得溜严,他忙叫把兵撤了,该干嘛干嘛去!

      尽到了屋里,户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儿,姓李,吓得浑身发抖,唐秋离紧忙解释、安慰,说明来意,随后就闲唠起来,果然如唐秋离判断的那样,等老人家说完了,唐秋离看了李洪刚一眼。

      这边李洪刚闹个面红耳赤,敢情,关东这地方的地主和南方的确实不一样,自己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赶紧给老人家道歉。

      误会解除,老李头也放下心来,再看部队的表现,确实和国兵、胡子不一样,转头冲着里屋喊道:“三儿,出来吧!这都是好人,见见各位长官!”

      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打里屋出来,身板结实,神态淳朴,一身猎户打扮,原来,见有队伍进屯子,老孙头的三儿子,叫孙德福,怕抓丁抓夫,躲起来了。

      吃饭的时候,孙德福聊到一个情况,下午他进山下套子的时候,在离屯子有五六十里地的地方,偶然见到一队鬼子在那宿营,大概有二百来人,吓得他赶紧跑回来了。

      唐秋离对这个情况大感兴趣,又详细问了他知道的东西,干他一家伙,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这一小股鬼子吃掉,当是热身了!最后问道,要是现在去,你能不能找着地方?

      孙德福非常肯定说能,因为长年进山打猎,这方圆百八十里的沟沟岔岔,大道、小道没有他不熟悉的,要是不熟悉地理,打鬼子宿营那疙瘩到屯子,没有个十多天摸不到这。

      晚饭后,唐秋离【创建和谐家园】部队,下达了作战任务,因为鬼子只有一个中队,所以,就带领三大队的两个中队,再加上一个炮兵中队,携带十门迫击炮去执行这次任务。

      各大队一听说有仗打,纷纷请战,争得面红耳赤,见指挥长已经挑选了队伍,落选的都羡慕带嫉妒的看着三大队大队长韩铁和炮兵大队长郑勇,这俩人也梗着个脖儿,一脸的洋洋得意,这一下,更把其他大队的指挥官气得牙根痒痒,牛气冲天那!瞧把这俩家伙得瑟的,直埋怨指挥长偏心眼!

      唐秋离笑眯眯的告诉他们,都有机会,以后不愁捞不着仗打,就怕到时候你们嫌累得慌!说完心狠,不给你们歇气儿的机会!

      由他和山虎、巴特尔带着部队去,作战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刘铁汉带着大部队明天正常开拔,自己随后追赶,一定要放上后卫部队,至少一个中队的兵力。

      下半夜三点多种,在孙德福的带领下,部队到了鬼子宿营的地方,在山坡上往下看去,鬼子宿营的地方正好在一个山窝子里,那地方背风儿,只有堵住正面的出口,爬到后面的悬崖上,两下一夹攻,小鬼子一个都别想跑!

      他马上叫孙德福带着一个排的战士,多带手雷,绕到鬼子宿营地后面的悬崖上,听到正面枪声一响,就可劲儿往下甩手雷。

      其余的部队悄悄靠近鬼子宿营地正面的山坡上,利用天然地形隐蔽好,四十多挺捷克式轻机枪,五挺重机枪一字排开,黑洞洞的枪口对着鬼子宿营地,后面,十门迫击炮定好坐标,炮手拿着炮弹,单膝跪在旁边,就等开炮的命令,好把这要命的家伙砸到鬼子头上。

      山窝子里,几大堆篝火烧得正旺,把鬼子的一举一动完全暴露在战士们的眼前,几十顶帐篷,密密麻麻的扎堆在一起,这么易受攻击的地形,偌大个营地,小鬼子竟然只放了两个游动哨,狂妄的没边儿,真是“寿星老上吊,嫌命长了!”不知道有一帮中国大爷来收命了,还在那高枕无忧那!

      计算着时间,静静地等待着抄后路的部队到位,帐篷里,小鬼子猪一样的鼾声,清晰的传到战士们的耳边,那两个鬼子哨兵,懒洋洋的端着大枪,漫不经心的来回踱步,在这俩家伙看来,连放哨都多余,还没有中国人敢来袭击大日本皇军!冒犯皇军的虎威!

      约定的暗号传来,后面的部队已经到位,唐秋离一摆手,付家哥俩的枪声响了,子弹准确击中目标,那两个鬼子哨兵脑袋开花,仰面栽倒,枪声打破了沉静,也打碎了鬼子的好梦

      第六十八章 没有俘虏

      第六十八章 没有俘虏

      枪声就是命令,刚才还寂静无声的雪原,平地刮起一股金属风暴,四十多挺轻重机枪喷出伤人夺命的火舌,枪口喷出的桔红火焰,有一尺来长,在夜色中夺人眼目,一片金属弹雨,铺天盖地朝着鬼子头上砸去。

      这还不算完,背后的悬崖上,又落下一阵手雷,破碎的弹片尖啸着四下横飞,也不知道那个战士手雷扔地那么准,正好扔到火堆上,把燃烧的木柴炸的漫天飞舞,把鬼子的帐篷又给引着了。

      震耳欲聋的轻重机枪声,“轰隆隆”的手雷爆炸声,鬼子的惨叫声,燃起的大火,把这片寂静的山林,搅得地覆天翻,偶尔还可以听到“啪啪”的步枪击发声,那是射手们在射杀有反抗企图的鬼子。

      这么多的轻重机枪一齐射击,别说就这二百来个鬼子,就是再多上十倍、二十倍也不够这么折腾,凶猛的火力,把一块不大的山窝子反复犁了好几遍,子弹溅起的积雪有好几尺高!

      战斗毫无悬念,十分钟后,唐秋离命令停止射击,喧嚣的山谷当时沉静下来,灼热的弹壳,融化了战士们身下的积雪,只有还在燃烧的火焰,发出轻微“噼啪”声,却显得更加寂静,与刚才如火山爆发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

      再也没有一个可以站起来的鬼子,遍地都是鬼子的残肢断体,如果不是看到眼前的情景,战士们甚至都怀疑刚才是否进行过激烈的战斗,这简直就是单方面屠杀!

      后面的炮兵中队长那叫个郁闷,炮弹在手里都捂热了,眼睛都等直了,就是没等到开炮的命令,眨眼功夫,活儿干完了,这边儿一颗炮弹没打出去,光看轻重机枪射击表演了,这算咋回事吗?指挥长咋想的?中队长在那生闷气儿,一抬头,见到自己中队的战士也是蔫头耷脑,无精打采的,更郁闷了,来回百十来里地,愣是一炮没放,回去咋跟郑大队长汇报?

      打扫战场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打扫的必要了,只是两个中队的中队长是红军出身,紧日子过惯了,可是,让他俩比较失望,实在是没啥好打扫的,连几支完整的枪都找不着,这俩中队长一边带领部下打扫战场,一边吐着舌头,震撼那!我的妈呀,那见过这么打仗的,一阵机枪、手雷劈头盖脑打过去,二百来鬼子没了,不用冲锋,战士们连一根汗毛都没伤着,齐活了,这活儿干的也忒地道了!

      也难怪这俩中队长吃惊,在红军那会儿,习惯了三排枪声响过之后就冲锋,哪像在这儿,子弹就像不要钱白来似的,鬼子连拼刺刀的机会都没有,更多的是在梦中就去见天照大神了,跟着这样的领导打仗,就是过瘾!

      枪支弹药没拣着,倒是发现了七八个鬼子伤兵,要说这几个小鬼子的命可够大的,这么密集的火力打击之下,竟然还捡了一条命,也不知道他家祖坟冒那股青烟了!不过,命暂时没丢,缺胳膊少腿那是避免不了,一个个躺在血窝里拼命挣扎,拒绝战士们的救护,嘴里还不停的骂着鸟语,

      一个中队长见指挥长来到了战斗现场,忙上前报告:“报告指挥长,三大队二中队正在打扫战场,包扎俘虏伤兵!”

      唐秋离看了他一眼,没搭腔儿,这位中队长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指挥长这是咋的了?我那个地方做的不对吗?

      唐秋离眼角的余光看到一个断了一条腿的鬼子,往一颗手雷那爬去,那意思是想玩点儿武士道啥的,和这帮该死的中国人同归于尽,大日本皇军的勇士是不怕死的!

      唐秋离和身旁的巴特尔一碰眼神,巴特尔马上就明白该咋做了,两步窜上前去,一脚把这个死硬的鬼子踢个仰面朝天,这鬼子不知打那划拉个半拉儿枪托,在那比比划划的,巴特尔伸手抽出一把雪亮的大砍刀,一刀就把这个小鬼子的脑袋给剁下来,完了就像没事儿人似的,在鬼子的衣服上擦了擦刀上的血,若无其事的回到唐秋离身边站好,山虎冲他一伸大拇指。

      把这俩中队长看得一缩脖儿,这孩子上辈子是刽子手托生的吧?手法干净利落,尤其是在砍完小鬼子脑袋之后那种波澜不惊、镇定自若的神态,看着就让人心寒,就是杀只鸡也得费点儿手脚吧?这还是个只有十五岁的孩子吗?整个一杀神转世啊!

      指挥长身边这俩怪物,瞧那位,楞把重机枪当【创建和谐家园】用,背着上万发子弹,看着都累,人家没事儿!行走自如,爬坡过坎儿比咱们还利索,瞧这位,浑身四大件儿,一支三八枪,两把驳壳枪,腰里一圈手雷,背着几百发子弹,挎着一把大砍刀,就像是个武器库!剁脑袋就像切西瓜,这俩人儿,还是少惹!

      巴特尔的这身装备,是他自己琢磨的,重机枪玩儿不惯,轻机枪嫌太长,琢磨来琢磨去,就这样装备上了,步枪打远距离目标,驳壳枪当冲锋枪用,手雷扔准了,就是掷弹筒,大刀在肉搏战的时候,就是利器,他对自己的装备很满意,全方位考虑到了。

      唐秋离试过这把刀,削铁如泥,锋利无比,小鬼子的武士刀,在它跟前儿,就像木头片子似的,碰上就折,在打下三岔河后,巴特尔管他要五百块大洋,说是要买一把刀,当时他也没太在意,自己的弟弟喜欢,买就是了,现在看来,淘换到宝贝了!

      这时候唐秋离才说话,对着两个已经半石化的中队长说道:“以后记住,血手团没有俘虏,我没有多余的粮食和药品来养活和治疗畜生,中国人除外!”血手团的老战士早就知道该咋干,轻车熟路,几个人上去给在那死命挣扎的小鬼子身上,利索的补上几刺刀,连子弹都不浪费一颗,也是帮鬼子超度,见他们的狗屁大神去了!

      这俩中队长这才恍然大悟,难怪部队执行的三大纪律七项注意之中没有不许虐待俘虏这一条,自己还纳闷儿呢,敢情,这儿根本不要俘虏,想虐待都没有机会,

      这时候,天色已经放亮了,孙德福领着部队沿着来时的山路,急急忙忙往回赶,去追赶大部队,不用担心暴露行踪,一场大风,就刮得啥也看不着了,要是再来一场雪,神仙也摸不着影儿!

      到了部队宿营的屯子,已经接近晌午了,前面大部队已经出发,屯子里只有辎重大队和后卫中队在等着他们。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23: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