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可这招儿对唐秋离没用,他早就被小玲训练的具有高度免疫力,小玲的比她好多了,他问这个女人,知不知道苟会长藏在哪了,这个女人连连摇头,说是她平时就受虐待,苟老头对她新鲜一阵子,就玩儿腻了,把她打发到偏院儿,冷落起来,苟家的一切都不清楚,今天听到外面又是枪又是炮的,就偷偷拿了些金银财宝,还拿了一只【创建和谐家园】防身,想趁乱逃出这个魔窟,因为不清楚外面来的是啥人,就藏在那所屋子里,后来就到了这儿了。
这个女人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悲悲切切,战士们都露出同情的神色。
可是,唐秋离总感觉那里有点儿不对劲,这个女人也太自然了,搁在别的女人身上,这场面,一帮人荷枪实弹,杀气腾腾,还不吓得筛糠,尤其是她说话的语调,太正宗了,标准的普通话,按理说,东北人多少都有些方言,可在这个女人嘴里感觉不出来,并且在询问的过程中,这个女人的眼睛里不时闪过一丝狡黠,虽说是一闪而过,还是被唐秋离给敏锐的捕捉到了。
他忽然想到一种可能,挥手让战士把她带下去,就在这个女人转身往外走时,唐秋离用日语大声说道:“你说东京人吗?”她的脚步略微停顿了一些,肩膀一抖,一切都明白了,唐秋离命令把她带回来,颇有意味的看着她。
这个女人见再也瞒不过去,收起了伪装的柔弱,不知怎么手上多了一把小巧的匕首,朝着唐秋离疯狂扑了过来,被战士一脚踢翻,这个女人象头受伤的母兽,用日语疯狂的大喊大叫。
唐秋离再一次问她苟会长的下落,这个日本女人,也是个日本特务,根本拒绝回答,反而破口大骂,唐秋离邹邹眉头,命令战士,三分钟之内,叫她说实话,至于用什么方式不管,他只要结果。
马上过来几名战士,都是在金矿招收的原东北军队员,把这个日本特务拖了出去,不一会儿,传来女人不是人动静的惨叫声,一名队员进来报告说,这个女人招了,唐秋离注意到,这名队员的手里拿着一把钳子,钳子上还夹着一根女人的长指甲,看来是来是连根儿拔下来的,鲜血淋漓,这帮家伙,还会这招儿,他暗暗的想。
押着这个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日本特务,找到了一个隐秘的暗道口,顺着台阶走下去,一道铁门挡在前面,让这个特务叫开了门,两个持枪保镖没等反应过来,就被战士撂倒了,果然,苟老汉奸缩在洞里的一个角落,浑身颤抖,唐秋离叫几名战士把老汉奸和女特务押到秋生哪里,马上对这个密洞进行搜查。
这一搜查,可把唐秋离乐坏了,为啥?这老家伙的家底儿都在这儿呢,光金条和金砖就有一百多块,还有什么金戒子、金项链、金镯子等等,箱子里面放着包裹得整整齐齐的现大洋,得有十多万块,老家伙这么多年搜刮的家当,叫唐秋离一锅端了。
密洞紧里头苫布蒙着一跺箱子,打开一看,哦!是崭新的枪支,二百支驳壳枪,烤漆瓦蓝,还没拆封,长木箱子里面是二十挺捷克式轻机枪,外面包的油纸都没打开,嘎嘎新,这还不算,这两种枪用的子弹,得有二十多万发,发财了,发的直冒泡,飞来横财,唐秋离乐得走道儿脚底下都发飘,统统运走,三光!
安排完运走这些东西,天色已经大亮,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喷薄的阳光,照在古老的关东大地,洁白的雪地泛起点点金光,唐秋离哼着小调儿,往鬼子兵站那走去,人逢喜事精神爽,阳光暖暖,北风软软,天空冰蓝,心情那叫一个好!
等到了鬼子兵站那,唐秋离又是大惊大喜,这小鬼子也太大方了吧,给唐少准备了这么多的好东西。
米面垛成山,最让他高兴的是,有几万斤食盐,南满这地方不产盐,所以,食盐是鬼子控制的战略物资,这下可好,够部队吃上个十年八年的。
武器弹药,轻重机枪,军用物资,服装帐篷,多的吓人,更让他感兴趣的是,还有十门九二式步兵炮,小巧可人的摆放在那,唐秋离对日本鬼子的武器实在是不感冒,唯独对这九二式步兵炮由衷的喜欢,为啥?这九二式步兵炮,轻巧灵便,五六个人拆开来,扛起就能走,精度和射程也不孬,部队行军不拖累,另外有五门野炮,就显得傻大黑粗,不过,也不能给小鬼子留下,连炮带炮弹,统统运进基地。
看来,这里是小鬼子的一个重要物资转运地。
在忙碌的人群之中,唐秋离见到了他爸和他二叔、三叔,爷几个见面格外激动,是啊,离开家里,眨眼已经好几个月了,在他们眼里,唐秋离又长高了,有着不同于在家时的成熟与稳重,还有那股掩盖不住铁血味道,唐秋离详细询问了母亲的情况,得知家里一切都好,也就放心了,二叔用他那招牌似的大巴掌,用力的拍着他的肩膀,“秋儿,行!老唐家出了个英雄,二叔服你了,以后,有用得着二叔的地方,你尽管吱声!”
爷三个唠的正欢,张大爷打旁边挤过来,急急的问道:“小秋,咋没看见小玲呢?”唐秋离一拍脑门儿,呦,把这茬给忘了,这可是未来的岳父大人啊,紧忙叫通讯员去叫小玲。
不一会儿,小玲急火火地打外面跑进来,离老远儿,就喊着“爹”的哦啊了近前,张大爷一看小玲胳膊上的纱布,心疼得脸都白了,这可是老姑娘,宝贝疙瘩心头肉,打小就没受过罪,等知道小玲没啥大事儿,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见大家伙都在,张大爷说道:“正好都在,有个事儿跟你们父子爷们儿说说,小秋和小玲这俩孩子的心事,咱们做老人的都明白,也不藏着掖着,你们俩在山上打鬼子,早晚在一块儿,就住到一起吧,也好有个照应,赶明个儿太平了,回家补办个喜事儿,这乱世,也别太讲究礼数,你说那,亲家!”张大爷说完,把脸扭向唐秋离的父亲,这么好的事,打着灯笼没处找,唐秋离的老爸乐得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还有不同意的道理!再说了,小玲这丫头,俺们家早就中意了!
俩年轻人听得面红耳赤,可心里那个高兴,暗暗笑道,早就住到一个被窝了,就是没敢告诉你们。
唐秋离更高兴,岳父大人终于开恩,给发驾驶执照了,原来还有的心虚,好像把人家黄花大闺女给骗上山去似的,这回可以光明正大的住在一起了,等有时间,把小玲给正法喽,今天那个日本女特务的胸脯就是没有小玲的好看,想着想着,有点得意的笑出声来,小玲看他这副猪哥模样,哪能不知道他在想些个啥,知道这个小坏蛋在动歪心思,气得偷偷的狠狠掐了他大腿一把,唐秋离一咧嘴,总算没叫出动静来,冲着小玲偷偷做个鬼脸,那一声是说,早晚是我嘴里的肉!小玲狠狠白了他大有深意的一眼。
唐秋离收回心神,这才注意到,来帮助晕东西的乡亲足有两千来号人,光马爬犁就有四百多架,他知道唐家窝铺的情况,说啥也来不了这么多人啊?
他询问大人们是咋回事,他二叔告诉他,这回来的不但是唐家窝铺的人,还有外屯子的。
唐秋离听完面色一紧,他担心基地的保密问题,他爸看出他的心思,忙告诉他说,外屯子来的都是实在亲戚,都是舅舅姨夫啥的,没外人,他这才放下心来。
可他看到这些物资,又发愁了,尽管来了这么多人,已经小半天儿了,可这里的东西。才运走将近十分之一,时间紧迫啊。
他正想召集各队指挥官开个紧急会议,见去伪警察局的秋生哥,抄日本人家的刘铁汉、冯继武他们都回来了,尤其是王旭和张全,俩人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他俩身后,各跟着一大帮人,可不是战士们,明显都是些陌生的面孔!
看着他俩的高兴劲儿,满面红光,昂首挺胸,又带着一帮人,又有啥好事儿了?
第六十一章 激战鹰嘴岭一
第六十一章 激战鹰嘴岭(一)
唐秋离正好想把各级指挥官召集到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鬼子松田联队的事情,见他们都来了,忙着向父亲、二叔、三叔和张大爷他们告别,并且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保密,可不能让任何不可靠的外人知道,唐家窝铺的乡亲们帮着血手团运送物资的事情,防止鬼子疯狂的报复。
他不能不多加小心,唐家窝铺可是他的根,是他心之所在,如果出了事儿,就算他打了无数的胜仗,消灭了无数的鬼子,也不能弥补这样的损失,那会成为他心中永久的痛!
血手团的指挥官们聚到一起,在一间空屋子里召开了,占领三岔河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先是秋生汇报了他哪里的情况,别的没啥,最大的收获是,打开监狱后,放出了两千多名犯人,除了一部分普通百姓,已经拿了部队给的路费各自回家之外,还有一千六百多人,非要跟着部队走,大多数是原来东北军的士兵和不少学生、外地人,其中还有四十多个胡子,说是因为打鬼子被抓进来的。
最让唐秋离感兴趣的是,竟然还有二十多个政治犯,说是什么**,秋生也不知道**是咋回事,不过,就这些个政治犯看管的最严,受刑也最严重。
秋生不知道,可唐秋离心里清楚啊,这个时代的**员,个顶个是好样的,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崇高的理想,没有【创建和谐家园】厚禄,威风八面,脑袋别在裤腰上干革命,每个人都是火种,有点儿干柴就能燃烧,捡到宝贝了。
刘铁汉和冯继武也这边儿的收获,可算得上是满载而归,日本人商店、家里、铺面儿的东西,甭管什么油盐酱醋、烟酒糖茶、日用百货、生活必须品等等,完全贯彻了指挥长的意图,彻底来个“三光”,直接把来到中国地面儿后,靠强取豪夺、欺行霸市发了横财的日本商人,给弄到绝对赤贫状态,真是除了身上穿的裤衩子和嘴里的假牙,当然,假牙是金的也要,啥也没剩下。
这俩人汇报完,又有点儿犯愁,这么多东西,可咋运回山里啊?
这边儿张全早就憋不住了,四十多岁的人,乐得脸上的皱纹都开了,真是干哪行钻哪行,他主要是划拉各方面的人,什么裁缝、开豆腐坊的都要,还把一家儿中国人开的医院,连院长、医生带护士,给整体动员过来了,至于药品、医疗器械啥的,甭管中药、西药,统统收走或是买走,还得意洋洋的说,这回后勤摊子总算支起来了!
王旭相对比较冷静,可也高兴的不停擦眼镜,他最大的收获是,这里有鬼子的一个小型兵工厂,部队占领之后,除了鬼子厂长和几个鬼子技师负隅顽抗被击毙之外,剩下的都是中国人,细一询问,竟然是奉天兵工厂的工人,被迫到了这里,经王旭这么一动员,全部没二话,都要跟着队伍走,现在正忙着拆机器、装设备,说是连一个螺丝钉都不给小鬼子留下。
除了这些,王旭也是个细心人,凡是基地用得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能拿的都拿走,还真让他找到了一套小型水利发电设备,也不知道鬼子弄到这儿来干啥用?反正是基地用得上。
他和刘铁汉一样有点儿发愁,这么多的机器、设备,可咋运回山里,尤其是那几套大型机床,一张爬犁根本装不下,这不,他向大伙儿讨主意来了!
大家马上围绕着运输这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
还别说,办法很快想出来了,马上征调镇内所有的牲口和爬犁,加上缴获的,全部用来运送物资,正好有一千六百多刚放出来的人,立即加入运输队伍,由秋生、王旭、张全、小玲四个人组成运输指挥部,全权负责有关运输问题,指挥长不再过问,至于那几套大型机床也好办,八张大爬犁分别固定在机床下面,不就成了一张超大型爬犁,用四匹健马拉着,还能捎带装点儿其它东西。
唐秋离暗暗估算了一下,就算这样,把全部物资运走,最快也得在今晚十二点钟左右才能运完,现在时间是最关键的,不知道鬼子松田联队在啥时候能赶到。
琢磨完这些,唐秋离又盘算起这次的收获来,凭着这次的收获,能够支撑一支五千人左右的队伍两年以内的消耗,现在的部队,连新加入的,满打满算也不到三千人,这一仗打的,太过瘾了,他心里暗笑,经过自己这一番搜刮,三岔河的经济基础,起码倒退十年,让小鬼子闹心去吧!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大家要分头行动的时候,一个侦察员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趴在秋泉耳边小声的说着什么?
片刻,秋泉告诉大家,留在松江城里监视鬼子松田联队的侦察员传来准确消息,鬼子松田联队三千多人,在今天上午倾巢而出,奔三岔河而来,全部骡马化行军,还有两辆坦克和四辆装甲车,现在已经出城一个多小时了。
听秋泉通报完敌情,唐秋离松了一口气,知道鬼子的行动就好,要不然,心总提溜着。
接下来,会议的重点转移到如何应战鬼子松田联队上来。
这可是抗日血手团自打成立以来,第一次正面和鬼子大部队交手,而且是硬碰硬的仗,大意不得,有一个环节考虑不到,部队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的危险都有。
唐秋离立即做出具体部署。
兵工厂、医院和后勤人员,马上跟随这次运输队伍回到基地,抽调二百名队员,负责护送和警戒。
秋泉带领临时配属的队员和侦察队全部,共一百五十人,马上出发,前出至松江城到三岔河的必经之路,沿途袭扰鬼子,迟滞鬼子的行军速度,多带**和射程远的武器,多配神【创建和谐家园】,不可硬拼,必要时,掩护主力安全撤退。
运输指挥部,必须在今晚十一点钟之前,把所有物资全部运进山里,可以采用分段运输的方式,加快运输节奏,实在运不走的物资,可以炸毁,具体由运输指挥部成员决定,指挥部成员随最后一批运输队伍撤离三岔河。
唐秋离、刘铁汉、冯继武、山虎,带着精壮的三百名战士,负责阻击鬼子,部队全部装备自动武器,保持火力的大家密度,另外,二十名神【创建和谐家园】跟随部队行动,主要是狙击鬼子指挥官。
这时,小玲有些犹豫,欲言又止,不住的用漂亮的大眼睛瞅着他,唐秋离明白这丫头的想法,她是想和自己一起留下,这那成!先不说她胳膊上的伤,就是这次阻击战,残酷程度可想而知,面对的是一个鬼子野战联队,闹着玩儿呢?
他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了小玲的想法,并且告诉她,运输同样重要,管好自己负责的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小玲听了,只好打消这个念头,这丫头心里也明白,这个时候,尽量不要给秋离添乱,临别前那深情的一吻,眼里的担忧和关切,让唐秋离的心,为之颤抖,大家也都明白小玲的心事,找借口纷纷离开,给这对恋人留下了空间。
安排完这些之后,已经是上午九点钟了,唐秋离来不及和父亲他们告别,就带着部队出发了。
鹰嘴岭,位于三岔河正南十五里,是进出三岔河的必经之路,当然还有另外一条路,不过要比走鹰嘴岭多两天的路程,所以,松田联队为了尽快赶到三岔河,必然要走这条路。
鹰嘴岭地势险要,上岭十里、下岭十里,一条大车道,打岭上蜿蜒穿过,两边山崖耸立,松林茂密,矮树丛丛,远看就像老鹰张开的嘴,所以,当地人就取名鹰嘴岭,易守难攻,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唐秋离带着部队到了这个地方后,马上布置兵力,两侧悬崖上各安排五十名队员,并且严令,正面主阵地没有开火之前,绝不暴露,允许准备大量**和手雷,并且每侧安排三挺重机枪,至于轻机枪那几乎是人手一挺,反正鬼子兵站里有的是,不用白不用。
剩下的二百名队员,全部安排在岭上的最高点,像一扇大门,牢牢的掐断大车道,唐秋离把全部的迫击炮都安排在正面阵地上,在主阵地后方,建立炮兵阵地,弹药充足,够鬼子喝一壶的。
可是在构筑正面阻击阵地时,战士们遇到了难题,冰天雪地,地面冻的比石头还硬,刨开积雪,一镐头下去,战士们手震得发麻,就留下一个白点儿!可把战士们为难坏了,修不成阵地,面对鬼子凶猛的火力,那是干吃亏啊!咋办呢?
唐秋离也感到为难,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叫队员捡来大量的木材,在阵地上烧,把冻土烧开了,化一层,往下挖一层,挖出的土,堆在战壕前面,做胸墙,支起几口大锅,把雪融化了,等雪水凉了以后,再浇到堆起的雪和土上,就关东的天儿,随浇随冻,保管比钢筋水泥还结实。
战士们忙活起来,都知道这是保命的营生,一会儿,就凭这儿来抗住鬼子的炮弹呢,那还敢不尽力,别说,这招儿真好使,进度大大加快了,战士们都暗暗称赞指挥长就是聪明,有智慧!
趁着兴头儿,又挖了几个掩蔽部,上面用挺老粗的松木篷上,盖上树枝,倒上雪,然后浇上水,一层一层,就是飞机炸弹也能扛得住。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一个完整的阻击阵地构筑完成,交通壕连着主阵地,战壕内侧挖了不少防炮洞,阵地前面的一段道路,被战士们泼上水,滑的就像个溜冰场,胸墙呈一定的坡度,主要是为了消灭鬼子的装甲车辆,连悬崖上的阵地都修了防炮洞。
针对鬼子的坦克和装甲车,唐秋离特意叫战士们装了许多燃烧瓶,就是弄一个空酒瓶子,装上汽油,留个捻子在外面,这玩意儿对付坦克和装甲车可是效果非凡,唐秋离是受到了二战期间,苏德战场中经典战例的启发,才想出这么个主意。
一切准备妥当,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张全安排人送来丰盛的晚饭,大鱼大肉管够儿,还给每位战士准备了三天的干粮。
对于这一点,唐秋离都暗暗吃惊,自己咋没想到呢,张全考虑问题够全面的,自己带领的这支队伍,说不定在以后的几天里,要和鬼子玩儿山林游击战呢,自己部队里的这些负责人,都不简单啊!
战士们吃饱喝足之后,纷纷裹着皮大衣,躲在防炮洞打盹儿,一会儿,指不定战斗咋激烈呢,抓紧时间迷愣一会儿,养足精神,好狠狠揍日本鬼子。
这功夫儿,几个指挥员发生了争执,刘铁汉和冯继武都是久经战阵的老行伍,明白这种阵地战的打法,也清楚那是最危险的地方,都要带队做正面阻击的指挥员,一句话,让指挥长上两侧的悬崖,理由是,指挥长是最高指挥官,容不得出半点儿差错,唐秋离明白他们的好心,可最危险的地方能留给自己的战友吗?
争执的结果是,刘铁汉和冯继武分别去两侧的悬崖上指挥战斗,他和山虎留在正面阻击阵地负责指挥,按照山虎的意见,只留他一个人就行,指挥长也不用留在正面,唐秋离当然不能答应,怎舍得让自己的好兄弟一个人承担危险,最后还是按照唐秋离的部署,各自到了指挥岗位。
太阳已经落山了,暮色开始笼罩大地,唐秋离站在制高点,手拿望远镜,仔细的观察对面的大车道,看了一会儿,没啥动静,他又把目光投向背后的三岔河。
镇内依然灯火点点,一条灯光组成的长龙,蜿蜒往山里延伸,秋生他们正在紧张的抢运物资呢。
夜色渐浓,起风了,松涛阵阵,刺骨的寒气打地面泛起,蓦的,唐秋离敏锐的灵识扑捉到一丝异动,若隐若现的打对面传来。
他用望远镜紧紧盯着异动传来的方向,山虎忙趴到地上,把耳朵紧紧的贴在地面上,仔细的聆听,片刻,他迅速爬起来,对着唐秋离说:“指挥长,来了!”
在山虎刚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隐隐传来。
又过了一会儿,发动机的声音更加清晰,在唐秋离的望远镜镜头里,出现了一点灯光,紧接着,一点、两点。,灯光逐渐连成一趟,就像一条毒蛇,蜿蜒着朝这边游来,紧接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清晰的传进全体队员的耳朵。
松田联队,你终于来了,全体做好战斗准备,唐秋离下达了命令。
战士们死死盯着这条张牙舞爪的毒蛇,紧紧抓着手中的枪。
第六十二章 激战鹰嘴岭二
第六十二章 激战鹰嘴岭(二)
唐秋离看了看表,鬼子比估算的时间,要晚到了将近两个小时,看来,一路上秋泉他们对鬼子的照顾,迟滞了鬼子行军速度,为运输物资,争取了时间,估计,现在他们正尾随着鬼子呢。
松田这一路上,很是窝火,明说,就是很闹心!
他在接到三岔河鬼子宪兵大队的紧急报告后,有点儿不敢相信,哪里冒出来的大批武装,竟然敢对重兵把守的三岔河展开进攻,在松田看来,三岔河的防守兵力,在南满这块儿,已经是重兵了,不过,他打步话机里听到的激烈枪声,判断出这回有麻烦了,不敢耽搁,急忙带队出发,三岔河是重要武器装备、物资囤积地,出了岔子,担待不起。
可部队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了麻烦,先是不断的爆炸声,打行军队列里传来,一会儿崩飞一张爬犁,一会儿又炸死几匹马,接着,道路两旁,不断的射出子弹,枪声虽然不密集,可是,准确度非常高,每声儿枪响,都有一个皇军士兵送掉性命。
一开始,枪声一响,部队就摆开阵势,枪炮齐鸣,大打出手,可是,打了一阵儿,冲上对方阵地,连个人毛儿都没看着,走走停停,这得啥时候才能到三岔河?
后来,松田干脆不和小股武装纠缠了,每次听到枪声响起,就派两个小队去清剿,大队赶紧脱离战斗,部队的行军速度大大加快,尽管这样,这一路上,洒满了皇军士兵的鲜血,还没等到目的地呢,就有一个多中队的士兵永远也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了,受伤几十号儿人的还不算。
中国人,大大的可恶,大大的狡猾,还没等到地方那,就有这么多的皇军士兵报销了,松田气得快要疯了,自从来到满洲之后,啥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
必须加快行军速度,赶在天黑之前通过鹰嘴岭,老鬼子松田也明白,鹰嘴岭这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是该死的中国武装分子,在那埋伏,给皇军来一下,皇军可是要吃大亏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没大错!
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小股武装的纠缠,自己的部队,连四个蹄子都用上了,连滚带爬,跟头把式的紧赶慢赶,可还是在天完全黑透的情况下,才赶到鹰嘴岭。
松田这个郁闷那,心情不好,有一种想宰人的冲动。
这不,一个鬼子参谋触到霉头了,被松田一阵“山滨的给”打得脸像猪头一样,打完这个倒霉的鬼子,松田心里的气消了不少。
揉了揉胀痛的手掌,一挥手,行军队列停下来,他把望远镜对准岭上,转到着褐黄的眼珠子,仔细观察鹰嘴岭上的情况,可黑漆漆、沉静静,啥也看不着。
松田也是经过战阵的老鬼子,摸着下巴上的短胡茬子,在那琢磨,咋感觉这地方渗得慌呢?心里没底,招手叫过来一个小队长,如此这般吩咐一阵。
一个小队的鬼子,很快离开大队,朝着黑漆漆的鹰嘴岭上,搜索前进,一个个小心翼翼,如临大敌。
松田这些把戏,唐秋离在鹰嘴岭上看得一清二楚,不是有鬼子雪亮的车灯晃着吗!他也乐得鬼子在这儿蘑菇,时间越久越好,最好在鹰嘴岭下宿营,不等天亮,老子早没影儿了!
这会儿见到一个小队的鬼子,打着手电,一步一滑的往岭上走来,忙布置下去,解决这队鬼子,不许开一枪,一律弓箭、****的侍候!
一队战士悄悄的往路两侧的黑暗之中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