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凭刘琅现在的知识储备,当然用不着来学习这个时代的知识,他本身就对这个时代有着很深的研究,未来近四十年内所有的大事件都牢记于心,想要成为亿万富豪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毕竟自己现在回到了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纵然自己被家人当成了天才,但是天才也不能不学就会吧,他要展现出来的是一个一学就会的天才,而不是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神棍”,所以假装学习飞快发展就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儿子,你这些字都会了?”
只是一天的时间,刘琅就把三本书中的生字都写在了一张纸上,以至于父母回家的时候被吓的不轻。
“嗯,我都会了!”
刘琅用那天真无邪的眼神看着父母点了点头。
五个月大的他已经可以没有障碍的和父母交流,但五个月大的他能在一天之内把基本语文书上的生字都写下来,还是让父母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字怎么念?”
父亲指着一个“圣”字问道。
“嗯,是圣彼得堡的圣字……爸爸,圣彼得堡是什么?”
刘琅反问道。
“唉呀妈呀!神了,我儿子神了!”
父亲抱起刘琅一蹦三尺高,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圣彼得堡是苏联的大城市!”
母亲在一旁回答。
“苏联是什么?”
刘琅既然要装就要装的像点。
“苏联可是个大国,是我们的老大哥,可厉害了。”
父亲回答。
“厉害?再过几年这个厉害的国家就解体完蛋了。”
刘琅心中暗道。
“爸爸妈妈,还没有其他书,我要看!”
刘琅说道。
“好,好,我给你找!”
父亲说完就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找出了一个两尺见方的纸箱子,打开箱子后里面满满放着整整齐齐的书,足有数十本。
刘琅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箱子小人书。
小人书又叫做连环画,每一本都不大,只有巴掌大小,一页页都是图画,图画下面写着简单的文字,图画简单明了,即便是不识字的文盲也能看得懂,这种连环画在这个闭塞的时代非常盛行,每一个小孩子都会看,可以说是数十年后漫画的祖师爷了。
刘琅翻了翻这厚厚一摞子的连环画,有历史故事什么三国演义里的“战官渡”,“姜维献书”,“瓦岗寨”“铁桥三传奇”等等,最多的还是革命故事,什么“巧计过敌卡”,“前沿小炮兵”,“深山猎狐”,“夜袭敌兵站”,“平原作战”,“金绣娘”等等。
有很多连环画连刘琅都没看过,这些书刘琅小时候看过一些,但十年后搬家的时候就丢失了,到了三十多年后社会上种种收藏热,其中就有这种七八十代的小人书,据说某些成套的连环画都卖出了天价,不知道父亲这些书里有没有在几十年后值钱一些的。
“儿子,这些书可是爸爸小时候攒下的,差不多花了十块钱呀,不过爸爸还有不少小人书,可惜被你二叔小时候都给弄坏了,尤其是一套水浒传,二十多本,全让那小子给送人了,就剩下了两本,都给你吧。”
刘琅的父亲把这一箱子书都推到了刘琅面前。
“水浒传?”
刘琅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这是他在二十多岁时偶然在网上看到的,说是这个时代的一套新的水浒传买到十万块钱,当时父亲知道后就“顿足捶胸”,说起了这件往事。
刘琅把那仅存的两本水浒传拿了起来,后面是一九六二年的版本,他隐隐记得就是这个版本最值钱,看来父亲说的没错,比给自己起名字的事情想得牢靠。
“看来每一家都有几个败家子呀!”
刘琅心中对那个二叔不住的腹诽。
“嗯,我喜欢这些书!”
刘琅不住的点头。
两天后,刘琅就把这一箱子小人书都看完了,这一次不光是父母,连爷爷奶奶其他人都跑了过来。
第十七章 未来的打算
“什么?儿子你把这些书都看完了?”
父亲把眼睛瞪的比牛还大,嘴巴张开久久都合不拢。
“嗯,看完了!”
刘琅点着头。
不是刘琅敷衍他们,而是他的确看完了。
或许是自己大脑发育过早的原因,刘琅发觉自己的记忆力要远远强于前世,前世的他智力也就稍稍强于普通人,曾经他测过智商,大概是一百二十左右,比平均水平一百零几要高一些,而在今世,他的记忆力要远强过前世,这些小人书他看了一遍后每一副图每一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
“爷爷考考你!”
刘琅的爷爷拿起一本书。
“大孙子,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意思?”
刘琅抬头看了一眼。
“这是官渡之战,写的是曹操和袁绍打仗,曹操虽然兵少,但是足智多谋,袁绍虽然兵多,但是骄傲自大,结果被曹操杀的打败。”
“这本呢?”
爷爷又拿起一本平原作战。
“这本是抗日战争的故事,写的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带领着部队保护老百姓,把鬼子打的屁滚尿流。”
“这本呢?这本呢?”
刘琅的爷爷又拿起几本,结果刘琅都讲的清清楚楚丝毫不差。
“哈哈,神了,真神了,我的大孙子就是神童呀!”
爷爷高兴的把刘琅抱了起来大笑道。
“咯咯咯!”
刘琅在爷爷的怀里也笑个不停。
“哎呀,我这个大孙子是个神童,咱们可要好好的教育培养,东来,文秀,从现在开始,我大孙子要看什么书,你们就给他买什么书,嗯,等以后他肯定能考上首都大学,为我们刘家光宗耀祖。”
这个时代毕竟还封闭的很,刘琅的爷爷能想到的最好培养孩子的方法就是让他看书,然后考上国家的最高学府,要是放到二十多年后,一个人家里要是出现一个五个月大就会看书的孩子,恐怕一下子就会被媒体知道,然后就会被冠上天才的名号,不知有多少媒体上门来采访。
刘琅的性格是喜欢低调,他可不喜欢自己穿着开裆裤去接受采访,好在这个时代没有炒作这个概念,就算是自己稍稍地展露一下也不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我儿子以后会上首都大学,成为一个大学生,哈哈,那咱家可就祖坟冒青烟了!”
即便在这个时代,首都大学的名声也是天下闻名,在普通人眼里能到那里上学的人都是状元一样的人物,毕业后必定会成为有名的人,当个厂长都不在话下,或许努力努力还能当上市长【创建和谐家园】这样的大人物,对于刘家这个只出过中专生的人家来说简直是高不可攀,现在刘琅被认定为能到这种大学上学的人,一下子就成了家里的宝贝,一家人几乎都要把他供起来了。
“唉,我的爷爷爸爸呀!你们的眼界能不能高一点,成为一个大学生就把你们乐成这样?未来你们的孙子和儿子可是要改变国家的人物,到那时不知你们想起今天的事情会怎样。”
刘琅偷偷想着。
刘琅开始读书了,而且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学习着各种知识,老叔和姑姑他们的书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被他看完,当然,这是刘琅给父母家人看呢,因为这些书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用。
半个月后,家里人凑到了一起在讨论刘琅什么时候去上学。
在爷爷看来,自己孙子现在的知识水平应该不亚于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水平,要不去上学恐怕会耽误了他的学业,刘琅的父母有些拿不准,倒不是因为刘琅的能力,而是他现在毕竟是个六个月大的孩子,算起来还是婴儿,虽然刘琅的身体长的很快,但也就相当于一岁多一点孩子的身体,让一个婴儿去上学?他们可舍不得。
“我先不去上学!”
刘琅坐在炕上突然说道。
“不去上学?”
爷爷一愣。
“爷爷,我准备三四岁时再去上学,现在嘛,家里不是有很多书吗,我先看完了再说。”
“大孙子,那些书对你不都是看完了吗?而且学的很好。”
在爷爷眼里,现在这个刚刚六个月大的孙子已经和自己这样的大人正常对话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嗯,姑姑叔叔他们的书我都会了,爷爷,你上学时不是还也有书吗?都给我,我都看。”
“什么?我的书你也看?你看得懂吗?”
爷爷吓了一跳。
爷爷上学时学的是化工专业,有的都是专业类的书籍,自己这个孙子再厉害也看不懂这种书吧。
“没事,我就是看看,爷爷你把你的书都给我看吧!”
刘琅可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算起来他的知识足够他在这近四十年里“叱咤江湖”了,但既然他重生在这一世,可不只是想赚钱而已,他有他自己的情怀。
刘琅的情怀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要让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城市变得更加富裕。
刘琅前世在阜城的发改委工作,负责的是制定规划,什么每年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八,什么年人均收入增长百分之七,这样的数据不知写过多少遍,事实上呢,很多都是虚假的,甚至是编造出来的,都是为了上面的政绩罢了。
一个市、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好与坏,根本的是看其产业是否健康。
就如八零年的阜城来说,每年今千万吨煤炭的产出,纵然大多数都给了国家,但是也给整座城市带来很大的财富,矿工们的工资超出普通人三成还多,工资收入多就具有更大的购买力,更多的资金进入流通渠道就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
但在二十年后,阜城的煤矿全部破产归了个人,十几万矿工丢掉了工作,整个城市的经济一落千丈,从全省前五名的位置一下子成了地级市中最后一名,虽然阜城也提出了转型,但积重难返,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想要翻身淡何容易?别说是阜城了,就是被誉为新中国长子的辽北省,在经历了建国初的辉煌后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飞速衰败,二十年后也成为了国家的一个沉重负担。
在三十年后,国家提出了重整东北的大战略,很多所谓的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的说是原有的计划经济让东北的行政体系太过官僚,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到了经济发展;有的说东北人太过守旧,没有创新的思维;更有甚者说东北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等。
总之专家们给出了各种论断,可是到最后也没有一个找对了方向。
刘琅对此做过研究,这些说法每一种都有些道理,可是每一个又都没说到根本,那根本是什么呢?刘琅觉得就是国家错过了一次重要的产业升级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本就应该属于东北的。
在二三十年后,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技术也层出不穷,什么互联网技术、航天科技等等,都足以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媲美,但是转过来看一看,国家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跟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一个偌大的国家,竟然连一台自主的汽车发动机都造不出来,满大街跑的都是欧美日韩的汽车,纵然有自主的国产车,可也只能在低端徘徊,汽车发动机如此,更不用说更高端的飞机发动机了,从客机到战斗机,清一色的外国货。
什么样的国家才叫强国?刘琅觉得,一个强国必须要有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农业体系,当你的敌人封锁主你之后,你不需要多少援助就能让国民吃的上饭,能制造出自己的武器打击敌人,这才是一个强国应该有的特质。
按照刘琅的标准,三十多年后,国家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国已经当之无愧,但是要想成为强国,那还不够,还有着巨大的欠缺,这就是工业体系的缺乏。
作为工业大省的辽北省本应该担负起振兴国家工业的担子,也能够担负起这个重任,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辽北省失去了这个机会,也没有其他地方担当起这个责任,结果后来东北的经济陷入泥潭,国家的工业也没有取得突破。
认识到了这一点,刘琅这一世要做的就是把国家的工业振兴起来,这也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如何做好呢?刘琅已经初步有了打算,当官什么的就不用了,自己在政府部门工作那么多年,对其中的运行程序非常熟悉,僵化、守成,在这个时代或许还能发挥作用,但在未来,生产力的提升和发展只能依靠市场经济来推行,刘琅天的前世,不管是互联网技术还是人工智能技术,其实都是那几家大公司在不断得到突破。
所以,刘琅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建立一家自己的企业,以企业为根基发展技术,再把技术推广到市场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至于说建立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刘琅也早有了打算,那就是制造发动机的企业,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
要想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谈何容易,刘琅还需要学习,从外国人那里学习………当然,这都是后话。
第十八章 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