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强国崛起》-第3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由于经验缺乏,组装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按计划两天就能装配好,但中国师傅们却用了一个星期。原因很简单:所有零部件都堆在一起,找一个小零件,常常要花很长时间。1983年,第一台组装桑特纳终于顺利下线。当第一辆桑特纳轿车组装成功时,参与组装的工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外汽车工业的差距。”

      看到了吗?这实际上只是一辆拼凑出来的车而已,即使是拼凑,也让工人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有此可以看出国家制造业之间的巨大的差距。

      这件事给国家的领导人很大的震动,尤其是邓老,一个诺大的国家竟然连拼凑汽车都做不好,还谈什么大国强国?于是他下了命令,要在七年内把这种车的国产化程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并提出了要拿市场换技术的口号。

      为了这百分之八十,整个国家都动员了起来,提升铸造业的提升铸造业;提高精度的提高精度,国内的制造业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以刘琅重生者的眼界来看,以市场换技术不过是国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没错,引进德国人的汽车对于带动国家的制造业的确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但这只是在最基础的冶炼、锻造等方面,而最为核心的发动机制造,国家依旧是没有获得多少值得称道的成绩。

      并非是国人不懂得发动机的重要性,国人也想得到这些核心技术,可是对方允许吗?这根本就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德国五个支柱产业,四个和汽车相关,汽车产业已然成了大国的立国之本,核心技术的进步永远不要期望别人会给我们,这就如两个国家一样,即便关系再好,一个国家的核心也绝不会让对方彻底知晓,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无数国民的利益。

      所以说,即便在八三年国家就引入了德国人的汽车生产线,即便在三十多年之后,合资车遍地都是,但其中最核心的技术还是无法获得,国家在发动机领域的制造生产始终没有获得突破,有些人因此还觉得很纳闷,难道国人都是傻子不成?

      从某种方面来说,国人的确都是“傻子”,妄想通过合资方式得到对方的核心技术,但对方不是傻子:我要是给你,我们怎么活?

      前世的刘琅就认为,“市场换技术”这种说法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觉,进而影响了自主研发的动力。

      所以,核心技术的研发没有捷径,必须靠自己经历数十年的艰苦奋斗才能掌握,把技术进步寄托在别人身上实在是太幼稚,死了心吧,那是“偷”都偷不来,“抢”都抢不了的。

      刘琅这一世要做的就是制造出国家自己的核心技术,要赶上那些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他们,让祖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纵然这一路上有着无数荆棘,他也要披荆斩棘………。

      好吧,说这些还是太早,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即便是能如哪吒那般大闹龙宫,到头来也会是落个“身死道消”,他现在要做的只是等待国家的“召唤”,踏上他走向未来的第一步。

      第六十四章 国家教委的文件(修)

      就在刘琅从沈城回来的一个月后,市里接到了一份文件,这份文件的内容如同一枚炸弹引爆,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刘琅身上。

      “什么?国家教委发文至省教委,让咱们阜城一个叫做刘琅的人前往首都?这个刘琅是谁?干什么的?”

      市【创建和谐家园】和市长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份经过加密的密电都是吓了一跳。

      结果两位主官的秘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头雾水不得而知。

      “领导,这密电上还写着让王抗日陪同前往,把他叫过来问问不就知道了?”

      一位秘书眼尖,看到了王抗日的名字。

      “对,把这个王抗日叫过来,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我们两人都不知道,倒地是怎么一回事?”

      很快,王抗日来市政府。

      “王抗日,这份文件倒地是怎么回事?”

      市【创建和谐家园】张洪光把密电甩到了对方面前。

      “什么密电?”

      王抗日拿过来一看立刻明白了。

      “书记,市长,是这么一回事………!”

      王抗日赶忙把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对方。

      “什么?这个刘琅才三岁?是个神童?连国家都知道了?”

      两个人听了都是一惊。

      “没错,这刘琅的确是神童,而且省正协的肖南光副主席都亲自到阜城看过他,想必这件事就是肖副主席推荐上去的。”

      王抗日急忙把事情往肖南光身上推。

      “呵呵,好你个王抗日呀!你可真是鬼道,发现了一个神童竟然不告诉我们两个人,肖副主席来阜城,你也不告诉我们一声,我看你的野心不小,是不是想当书记市长?”

      既然是个好事,两人心中都是一松,可对方瞒着他们上报,那就让二人不爽了。

      “两位大人呀!这可不怨我,当初我发现刘琅的时候,只是觉得他非常聪明,按照省里的要求就报了上去,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吧,我哪里敢惊动两位?后来肖老知道后就偷偷到了阜城,他特意让我不能外传,就怕打扰了你们的工作,至于后来上报国家的事情,我也就不知道了。”

      王抗日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有野心了,所以把所有事情都推到了肖南光身上,反正你们两个不会去和肖老对峙。

      “你呀!你呀!这一下你王抗日可出名了,以后要是当了大领导,可别忘了提携我们两个小民呀!”

      都是在官场混了数十年的老油条,谁不知道谁?他们也知道,这一次王抗日恐怕被提拔了,自己不会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去埋怨对方。

      “哦,对了,我记得前些天有位叫做刘东来的同志帮助轴承厂买到了一百吨钢材,他就是找的肖南光副主席吧,这个刘东来跟刘琅是什么关系?”

      市长开口问道。

      “对,李东来就是刘琅的父亲,当初是他们两个人一齐去的沈城。”

      王抗日回答。

      “一个副省级领导能帮一个工人这么大的忙,看来这个刘琅小朋友的确有不凡之处呀!王抗日,你马上坐我的车,把刘东来父子接过来,我们要亲眼看看这个小神童!”

      市长一声令下,王抗日毫不犹豫,马上坐上一辆拉达汽车,先是到了人事局找到刘东来,不由分说拉上他,然后又去了刘琅的家,把刘琅也接上了车。

      “什么?国家教委下了文件要刘琅到首都?”

      这个消息让刘东来大为震惊。

      “没错没错,红头大印清清楚楚,我都是第一次看到国家教委的印章,都是因为你家刘琅呀!”

      王抗日高兴地说道。

      “去首都!”

      刘东来虽然心中高兴,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不由得又担心了起来。

      “东来你放心,文件上写的清清楚楚,因为刘琅年纪还小,国家允许你们一家人一同前往,所有费用都由国家出,不用你们花一分钱,嘿嘿,我也跟着沾光,为你们带路。”

      “我们也能去首都?”

      刘东来一愣。

      “文件上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差旅费全免,还要按出差给予补助。”

      对方回答。

      “给补助?什么补助?”

      对于刘东来来说,补助这个词还从没有听过。

      “哎呀,东来你就别说那么多废话了,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不能让你们赔钱就是,你们有一个刘琅这样的神童,还会在乎这点钱?没眼界,没眼界!”

      几个很快就来到了市政府,见到了阜城市两位最大的官员。

      “哈哈,你就是东来同志吧,我是王洪光,这位是卢建设,你的大名我们可早就听说了,最近工作忙,直到今天总算见到你这位好同志了,来,请坐!”

      刘东来从报纸上看过这两个人,急忙伸出手他两人握手,如今的他见到两位市级领导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唯唯诺诺,毕竟是和副省级【创建和谐家园】一桌吃过饭,见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呵呵,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刘琅小神童吧,来吧,咱们也握握手!”

      “两位领导好!”

      刘琅非常大方的伸出手。

      “呵呵,果然是神童,一点都不怯场!来,小朋友也坐嘛……小杜,去给倒两杯水!”

      秘书立刻倒了两杯水过来。

      这位书记询问了刘东来的工作情况,又问了刘琅一些小问题,比如喜欢看什么书了!平时吃多少饭了等等,在大人眼中刘琅始终是个孩子。

      刘东来回答的很谨慎,刘琅则没什么顾忌的,说自己喜欢外语,还随口用俄语念了一段诗歌,把外场的人震的一愣一愣,反正他是孩子,谁也不会把他怎样。

      “真是个神童呀!我看比那位宁柏都强,宁柏可不会外语吧!”

      “书记说得没错,刘琅不光会俄语,还会英语。”

      王抗日在一旁说道。

      “我们阜城出了一位神童,整个阜城人民都感到光荣,这件事要大大的宣传,要让阜城人民知道!”

      “书记您放心,这件事我马上通知侯部长,明天阜城日报的头版头条就会把刘琅的事迹刊登出来!”

      一位秘书马上接口道。

      “不是头版头条,正是正版刊登,这是我们阜城的一件大事。”

      一旁的市长也接口道。

      “老王,刘琅现在被教委点名,我们一定要配合好上面的工作,别的做不了,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还是没问题的,刘琅还小,首都又远,他们一家三口都去,王抗日陪同,一切经费由市里面拿,另外通知刘琅母亲的工厂,让他们无条件的配合工作,要是谁敢难为,就让他来找我!”

      卢书记对着王市长下达了指示。

      “卢书记放心,刘琅母亲在机床厂工作,我一会儿就让办公室下个红头文件,让他们配合。”

      对方点头道。

      “东来同志,你看我们这么做怎么样?”

      卢建设笑着看向刘东来。

      还没等刘东来说话,一旁的刘琅先开口了。

      “谢谢两位爷爷,要是让肖爷爷知道了,他也会感谢你们的!”

      “肖爷爷?”

      对方愣了一下。

      “书记,就是肖老,现在肖老对刘琅可是视同己出呀!”

      王抗日解释道。

      “哈哈,好,刘琅小朋友咱们可要说话算数呀!”

      对方等的就是这句话。

      第六十五章 到首都

      果然,一天之后阜城日报正版刊登了刘琅的事迹,说他三个月就会说话,五个月便会写字,一岁时就能背诵唐诗,两岁还学了外语,现在被国家发现,马上就要到首都上大学。

      最后报纸上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向神童刘琅学习………。

      好吧,刘琅看到这篇文章后差点被气的从炕上摔下来。

      “向我学习?学习什么?谁能学习?真是胡闹!”

      好在这阜城日报没什么读者,都是政府和工厂统一订阅,政府的工作人员还能看看,至于工厂里的工人,他们天天工作哪里有时间看报纸?

      首都是国人最向往的地方,刘琅的父母长这么大也没有去过,这一次听说可以去首都,两人都觉得有些紧张。

      听说自己的小孙子要出门,最悲伤的就是刘琅的太奶,她拉着刘琅的手不愿意放开。

      “太奶,我就出去几天,你在家里可得听话,晚上早点睡觉呀!”

      刘琅也舍不得太奶。

      “嗯,嗯,那你得早点回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5: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