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东来,最近要注意点………还有你们,平时小偷小摸不要紧,现在要是还敢来这套,听到外面的喇叭声了吗?别到时候被拉出去游街最后吃了枪子!”
“是,是,厂长您放心,我们一定注意,一定注意!”
众人呼啦一下全部散开。
刘琅听着外面逐渐远去的喇叭声若有所思,然后低下头看着手中的报纸。
“按照中央《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按照依法“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精神,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
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严打”开始了。
在八三年国家发动的这一场整治社会治安的专项行动,被后来的人称之为“八三严打”,这场严打规模之大、惩治之严、影响之深,绝对可以在国家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刘琅前世对这次严打行动没有多少记忆,毕竟他当时只有三岁,家人也没有受到波及,但后来通过很多当时的书籍了解了很多,很多记录都让他记忆深刻。
这场“严打”的特点就是从重从快,本该判一年的判三年,该判五年的判十年,判十年的判无期甚至直接【创建和谐家园】。
这场“严打”从八三年开始,一直到八六年,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8月至1984年7月,第二阶段1984年8月至1985年12月,第三阶段从1986年4月上旬到国庆节,总共历时3年零5个月。
据后来统计,在此期间,共查获各种犯罪团伙197万个,团伙成员876万人,全国共逮捕1772万人,判刑1747万人,劳动教养321万人,其中,光是第一阶段就逮捕1027万人,判【创建和谐家园】的24万人。
第四十五章 暴风骤雨(修)
刘琅前世没有看到这“壮观”的场面,今世自然不能错过,这些天来,每天都有数辆绿色的解放卡车在街上飞驰而过,车厢里犯人被捆的五花大绑,低着头,后背上还立着一块木牌,两旁各站立一名警察,神色肃穆威严至极,车上的喇叭上播放着这些犯人的恶事,走一路放一路。
那些犯人先是在市中心的街心广场伟人雕像下面接受公审,当场宣判【创建和谐家园】,然后直接拉到刑场行刑,但在此之前还须经过游街示众。
这游街的场面让刘琅可是记忆深刻。
前面由鸣着警笛的警车开道,后面紧跟着一辆辆解放牌大卡车,每辆卡车上站着一名将要被执行【创建和谐家园】的犯人。
犯人被五花大绑,由于将临的死亡和游街的耻辱而面如土色。
他们胸前挂着木牌,上面写有名字、性别、年龄及罪行等,在他们的名字上面还画着黑色的大“x”。
行刑车沿途播放广播,宣传“严打”斗争,控诉犯人罪行。路过的大街小巷,引来无数百姓围观,公安人员在旁边维持秩序疏导交通。
车上的犯人一个个面如死灰,车下的百姓们也是吓得不轻,各个脸色苍白,
如此“壮观”的场面恐怕在此以后就绝无仅有了。
同时各地的校园还经常张贴审判犯人、游街示众、刑场行刑的实景照片,张贴这些照片的本意,与游街示众一样,意在教育民众遵纪守法,希望祖国的花朵从小见证残酷的行刑场面,长大后不会重蹈覆辙。
对“生”才刚刚有些朦胧体味的孩子,面对“【创建和谐家园】”这两个字眼,心中必定是生出恐惧。尤其是血肉模糊的【创建和谐家园】场景印在幼小孩子们脑海里,成为成长记忆里长久挥不去的一抹阴影,别说是这帮小孩子,就是刘琅父母这样的大人看到也是双腿发麻,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千万别犯事。
刘琅还记得“八三严打”时有这样一句口号:“可抓可不抓的,坚决抓;可判可不判的,坚决判;可杀可不杀的,坚决杀。
这么做好不好?就算是三十多年后,很多人都在争论,有人说“严打”践踏了法律,让很多无辜的人也遭受了磨难;也有人说“严打”打击了许多违法犯罪分子,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生活安定,收效明显。
总之是各有各的道理。
在刘琅看来,“严打”势在必行,没有“严打”,还真的无法遏制社会上越演越烈的刑事案件。
但社会上出现如此多的刑事案件,究其根本还是在法律不健全的原因,十年浩劫之下,法制的建设根本没有,人们也不在乎法制,没有贫富差距的情况下自然无话可说,可一旦有人赚了钱,其他人立刻眼红起来,对金钱的贪婪加上法制的缺失,别说是中国这种落后国家,就是发达国家,社会必然出现混乱。
而法律的健全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撮而就便能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尽快的打击犯罪,“严打”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严打”降临,每天大街上都有解放卡车载着“罪犯”飞驰而过,刘琅从父母的嘴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谁谁被抓了起来,爷爷也时常告诉家人,尤其是刘琅的二叔,让他不要惹事,可以说,在这时候每个家庭都是人人自危,以至于王抗日都跑来了两次,看看刘家是否惹了麻烦,看到他们无事才放下心来,临走时还不停嘱咐。
总之一句话,不该做的别做,不该说的别说,有人骂你有人打你不要还口还手,只要告诉民警,自然帮你出气。
“严打”就如暴风骤雨,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吹的七零八落,社会秩序也很快恢复过来。
算起来,“严打”对阜城这样的小城市影响还不算大,毕竟阜城这样以工业为主的城市“闲散”人员不是很多,一个多月的时间,刘琅在大街上也只看到有六七十人被“游街示众”,这意味这整个阜城被枪毙的“罪犯”也就这么多了,跟那些动辄几百数千被判【创建和谐家园】的大城市是无法相比的。
别说是首都沪市这样的大城市了,即使是辽北省的省会沈城,短短几个月内就抓了近万人,被判【创建和谐家园】的“罪犯”多达一千多,剩下的人都关进了监狱,一时间沈城的监狱都人满为患,有些“重刑犯”还直接被送到遥远的北疆,半辈子都要在无尽的沙漠中生活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一名亲人被判了刑,那对这一家人来说就如天塌下来一样,但是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这一场“严打”不过是为了改革“保驾护航”的运动而已,帝国主义不好对付,这些“歹徒罪犯”还不好对付?在英明神武的人民警察面前犯罪份子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现在国家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全社会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国家的首长亲自来到了辽北省,亲自过问今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省里的领导悉数参加,连肖南光也被找了过来,不过在这个会议现场他不是主角,主角是国家的首长和辽北省的父母官。
“老丁呀!今年国家给我们辽北下的指标有点高呀!比去年增长二成,我们第一季度加班加点的干,也不过增长了半成,你看国家的指标能不能下调一些呀!”
辽北省的第一书记胡卫国笑着对旁边的一位老者说道,而对方则是国家的副总理丁惠中。
“哈哈,老胡呀!辽北省的实力谁不知道?除了首都和沪市外,就是你们省了,整个国家都要指望你们,你现在还跟我撂挑子,那我连哭的地方都没有了。”
对方也是笑着回答。
“老丁,你不要给我戴高帽了,我“胡大敢干”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对国家和首长的要求从没有提出过异议,如果说让我们增产一成,我都不和你废话,保证完成,但是增加两成,谁敢保证?”
胡卫国摆了摆手说道。
第四十六章 增产两成
“老胡,上面就是因为知道你“胡大敢干”的名号才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辽北,你们可是咱们新中国的长子,现在老子有困难,你第一个就得跳出来,要不然养活你这个大儿子干什么?”
“哈哈,还大儿子,自古大儿子就不讨好,赚了钱都要给小儿子和孙子们花,现在深市搞什么特区,连土地都买给了资本家,让那帮人大发横财,有能耐让他们这帮家伙去搞煤炭搞石油,怎么反过来还让我们倒贴他们了,这笔账反正我是算不明白,你们谁能算明白了告诉我,也让我学习学习。”
胡卫国撇了撇嘴说道。
“老胡,你这话就有些偏颇了,那深市是特区,可以自己搞一套,这是试验田嘛,改革开放谁也不知道怎么搞,那他们先试验试验,现在看来还是有些经验可以借鉴的,只要有能借鉴的经验,我们就要支持,你们辽北也要支持,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借鉴?怎么借鉴?我辽北省也把土地买给资本家?那我胡卫国不成了大汉奸了吗?这事咱可做不出来。”
“哎,老胡,你多想了,土地这个问题只是个特例而已,既然是试验嘛,就有好有坏,总不能一开始就全是好处吧,你要把眼光放在别的方面。”
“别的方面?好,我举个例子,去年我到首都开会,在一家宾馆里住,结果喝到了一种叫做什么………可乐的东西,说是美国人的一种商品,那味道呀!简直比药汤子还难喝,跟红茶想必都差的十万八千里,更不必说茅台酒了,把这种东西引进来就是改革开放了?我想不明白!”
“胡书记说得没错,那种饮料还有个毛病,喝完了肚子里都是气,憋得人好难受,也不解渴,简直是一无是处。”
坐在胡卫国身旁的一个人接口道,他叫陈铁龙,是辽北省的【创建和谐家园】。
两人这么一说,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哈哈大笑,这种在首都内部流行的美国饮料不少人都喝过,的确是有股怪味,跟药汤子没什么区别。
“别说你们了,就是我喝那东西也喝不惯,不过年轻人倒是很喜欢。”
丁惠中笑道。
“老丁呀!你说年轻人喜欢,就是问题了,改革开放我们都不反对,国家要富强嘛,谁都想吃得好穿得好,但是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不会无条件的帮助我们的,他们卖我们这种饮料有着什么打算?我看没有好打算,都是坏算计,就是想腐蚀我们的下一代,以达到他们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咱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上当受骗,要是等我们这帮老家伙都死了,那些喝着这些饮料的人执掌国家,这可怎么得了?”
胡卫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安,这也是在场很多人心中的忧虑。
“老胡,老陈,你们疑虑是对的,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嘛,现在首长们也在探讨,这改革到底怎么进行,土地问题也只有深市一家弄,其他地方是不会搞的………再说,现在也有好的一方面,沪市已经和西德合作,准备开始制造汽车,西德会给我们国家带来数亿的投资,还会增加就业,你们看,这不是改革的好处嘛!”
丁惠中说道。
“不就是造汽车吗?四个轱辘一个车厢,有什么困难的,把我们的大卡车给他缩小两号就成了,还用跟西德人合作?”
胡卫国答道。
“哈哈,老胡呀!这造汽车可不是你说的那么容易,跟德国人谈判我也参加了,对方那种要求真是苛刻的要命,一个螺丝都要按照他们的图纸设计,你辽北省是工业大省,全国工业最发达,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是你们也造不成这种零件。”
“有什么造不成的?主席说过人定胜天,我就不信一个破零件就能难倒我们数万工程师,我看就是德国人故意为难我们。”
胡卫国不以为然地说道。
“好好好,你说得都有道理,咱们先不谈这个问题,你就说国家给你们下达计划能否完成吧,只要你表态,等下次去首都我就请你喝酒,不,喝那种可乐,让你尝尝“受气”的滋味。”
“受气”的滋味?我现在就在受气,还用等到去首都?”
胡卫国马上接口道。
“哈哈,好,那就不受气,我家里有两瓶三五年的茅台,这现在可是珍品了,全国上下也没有几瓶,怎么样?只要你表态,等下次去我家,我就打开一瓶给你喝!”
丁惠中许诺道。
“老丁呀!我辽北省增产两成就值你一瓶茅台?这么得吧!一瓶咱俩喝,另外一瓶我拿走,要没有这个条件,那你还是回去吧,不管谁能完成,反正我是完成不了。”
“嘿嘿,你老胡倒开始占我的便宜了,好,咱们一言为定,你完成今年上面下达的指标,我就让你连喝带拿。”
“等等,等等,你们两个决定了,那我呢?把我扔一边了我可不干,那你们两个老家伙去做吧!”
一旁的陈铁龙可“不干”了。
“哈哈,老陈我怎么能忘了你,到时候我也给你一瓶!”
丁惠中说道。
“你看看,老丁你不实在呀!刚才还说只有两瓶,现在又出来一瓶,难不成你家是开酒铺的吧,我看在座的所有人都给一瓶算了!”
胡卫国开玩笑地说道。
“你们可别误会我,我家里只有两瓶,剩下的那一瓶就交给为民吧,他和我一起负责督导你们………为民同志,我替你决定没意见吧!”
丁惠中看着自己下手边的一个人问道。
“没问题,没问题,我就算没有,也要打着丁总理的旗号给你从别的地方淘来,老陈你放心吧!”
“哈哈………!”
这句话把在场所有人都给逗笑了。
“好了,老胡老陈,这酒的下落没有问题了,那咱们就一言为定?”
丁惠中看着胡卫国问道。
“你们看看吧,现在老丁都会那茅台贿赂我们了,不过我这个人接受你的贿赂,你们回家就把酒准备好等着送礼吧!”
在座的人都明白,国家下得命令,胡卫国和陈铁龙两个人再怎么有怨言,那也只能照做?他们二人只是借此机会发发牢骚,再讨些好处而已。
“好了,既然你们两位父母官都答应了,那我和为民的任务就完成了,等回去我会向首长们好好给你们请功!”
丁惠中听了对方的回答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甩开膀子抓紧工作,好给你这位首长脸上增光!”
“哈哈,你老胡现在是越来越油嘴滑舌了!”
两人的手此刻紧紧握在了一起。
第四十七章 加大生产
肖南光跟着众人走了出来,心里也在不停的盘算,胡卫国这个人他很了解,都是当年打过仗的老军人,对国家的忠诚那是没话说,国家让他去死也不会有半点迟疑,但是思想上就有些保守了。
国家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不就是计划经济无法实行下去,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困难不得已而为之吗?所以改革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改革开放呢?就是要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让自己走出去,了解世界接受世界,在肖南光眼里就是要打破陈规放手一搏。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改革开放,这个问题整个国家都没有人完全能够说得明白,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用自己的脚趟出一条路来。
现在的改革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遇到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现在就瞻前顾后,迟疑不定,这么下去怎么实现国家的富强梦想?
国家现在要辽北省扩大产能,虽然一下子提高二成有些超出辽北省的能力范围,但起码说明南方的需求增大了,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了,这就是个好现象,你胡卫国做为一省之最高的领导,就要坚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怎么能当面发起牢骚呢?
有些不妥,有些不妥呀!
肖南光心中暗道,但是他也知道胡卫国当着一位首长的面“放炮”绝不是无的放矢,他的主张在高层那里是有很大基础的,改革开放是那位大人物在一手主导的,但那位大人物绝不是一言九鼎,很多老人对这种提议都有不同意见,只是他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只能先进行改革开放尝试一下。
现在看来,改革绝对是利大于弊,而且还是远远大于,看看现在沈城的老百姓身上都穿上了“的确良”,“的确良”这种材料可就是从国外进口的纺织机制造出来的,很多人还买了电视机和收音机,短短两三年就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些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