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嘿,这小孩子跟大人一样,好聪明呀!”
不光是那位工作人员,就是其他人看到刘琅的举动也纷纷称奇。
“我看他好像不是一岁小孩,应该有两三岁了,他不应该放在这一组。”
被刘琅撞倒那名孩子的家长显然有些不高兴,提出了质疑。
“我儿子是八零年三月份出生,现在当然只有一周岁。”
刘琅的父亲当然不高兴了,每个孩子报名的时候可都是写明了出生日期。
“一岁多的孩子有这么懂事?我是没看过。”
对方家长反驳。
“哼,我看你家孩子就是到了三四岁也比不上人家现在,这是人家聪明,普通人比得了吗?”
洪玉的母亲当然站在刘琅一旁,她的女儿刚才可是被对方的孩子撞倒,一肚子气还没发呢。
“别吵别吵,这个孩子叫做刘琅,生日是八零年三月三十日,错不了,好了好了,都散开,别耽误别人比赛,你们两家到后台去领取奖状。”
一旁的工作人员看到三家的家长要吵起来赶紧上来调解。
刘琅的父母领着刘琅,洪玉的父母领着洪玉,两家人走向了后台,四名家长有说有笑,他们四个人提前二十多年就认识了。
“你家孩子可真聪明,跟大孩子一样,要是没有他,我家洪玉这一次可被那小孩给欺负了,我们可不能再要这玩具了。”
洪玉的母亲把一盒积木塞到了刘琅母亲的怀里。
“这件也给小姐姐吧,我不玩这积木。”
刘琅随口说道。
“我家刘琅从小就聪明,这积木他用不上,还是给你们吧。”
刘琅的父亲得意的说道。
“这………!”
洪玉的父母有些不好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中年人迎面走了过来。
“这个孩子的家长先等等。”
其中一个中年人指着刘琅的父母喊道。
“你们是?”
刘琅的父亲问道。
“我们是教育局的,你家孩子真的只有一周岁?”
两个来到近前,其中一个人还蹲了下来看着刘琅不住的看着。
“对呀,户口本上都写着呢!”
刘琅的父亲回答。
“真是厉害,一周岁就谈吐清晰,还能帮助别的小孩子,天才,就是个天才呀!”
两人相视看来一眼,眼里露出了惊喜。
“你们一家人跟我们到后面去,我们有话跟你们说。”
一个年纪稍大些的人似乎是个领导,对着刘琅的父母说道。
“我和洪玉要一起照个相,照完了再去。”
刘琅马上说道。
“嘿嘿,这个小孩子可真厉害,好,赶紧给他们合个影!”
那中年人笑着立刻吩咐工作人员,其他的人对他的话言听计从,立刻开始支起照相机。
刘琅和洪玉二人站在照相机前,周围都是明晃晃的灯,照的洪玉有些害怕,不过刘琅拉起她的手,洪玉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来来来,小朋友看我这里!”
照相的人对着两个小孩喊道,随之按下了快门。
前一世,这张照片里只有刘琅一人,而这一世有多了一人,刘琅准备二十多年后给自己的妻子来个惊喜。
洪玉一家三口高高兴兴的离开,这一世刘琅不会和洪玉成为高中同学,这对于她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他也不准备去影响,洪玉接下来会按部就班的上高中,然后考上首都的那所高校,去学习她喜欢的计算机专业,毕竟二人前世是夫妻,夫妻之间没有太多的秘密,所以在她二十五岁之前,只要刘琅想,应该就能找到对方的足迹,二十五年后自己会是个什么样子?刘琅也不知道,但是不管他是个什么样子,他都会去找对方,然后让对方嫁给自己,结婚生子再续前缘,对于洪玉,刘琅绝对不会“放过”她的。
刘琅一家子被那两个人带到了一间屋子里。
“你们坐!”
年纪大些的那个人招呼道。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们市教育局的王抗日王局长,我叫孙桐。”
年纪轻一点的那个人介绍道。
“原来是王局长,我叫刘东来,这是我的爱人徐文秀。”
听到对方竟然是市领导,刘琅的父亲立刻郑重起来。
“坐坐,不要客气!”
王抗日局长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对方坐下。
“小朋友,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王抗日看着刘琅问道。
“我就刘琅,琳琅满目的琅!”
ÁõÀŻشð£¬ËµÆðÕâ¸öÃû×ÖËû¾ÍÓÐÐ©Æø£¬µ±³õ×Ô¼ºµÄ¹Ã¹Ã¿ÉÊÇÒÔΪÕâ¸öÀÅ×ÖÊÇãÏÔ·ÏÉÝâµÄ¡°ãÏ¡±£¬²»¹ý´í½ø´í³ö£¬Òª²»ÊÇÕâÑùÕâ±²×ÓËûÅÂÊÇÒª¸ÄÃûÁË¡£
“琳琅满目?呵呵,你竟然还懂成语?”
王抗日眼睛一亮。
“我儿子两三个月就能会说话,四五个月就能看书,现在,我们家所有的书他都看完了。”
刘琅的父亲骄傲地说道。
“什么?所有书都看完了?”
王抗日和孙桐先是一惊,对视一眼后又笑了下,显然对刘琅父亲所言根本就不相信。
“刘琅,这样吧,你和这位孙叔叔做几个游戏,如果你完成了这些游戏,我就给你买玩具,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买什么!”
王抗日看着刘琅说道。
“玩具?我不需要玩具,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我想要台电脑,你们有吗?”
刘琅暗道。
第二十五章 大学少年班
“好好,小家伙有点意思,小孙,你带他到那边去!”
王抗日指了下旁边的一张木桌,刘琅自己就先走了过去,然后用手一撑坐到了比自己肩膀还高的凳子上。
那个孙桐坐到了对面,从一旁拿出一堆东西,什么七巧板;什么写着字的卡片等等。
这一边,王抗日和刘琅的父母聊了起来。
“你们两个小两口是什么学历呀!”
“我们都是初中学历。”
“哦,初中学历,也不错了!家里的老人呢?”
“我父亲是中专学历,母亲是小学。”
刘琅的父亲回答。
“哦?中专学历,看来是位知识分子呀!”
在五六十年代上过中专的人可不多。
“那你父亲在什么地方上班?”
对方又问道。
“在化工厂工作。”
刘琅的父亲答道。
“哦,化工厂的工程师,好,我们国家就需要这样的人………对了,你们的老家在哪里?”
对方接着问道。
“在沈城!”
“哦,不是本地人呀!不过听口音可没有沈城的口音。”
“我父亲上班时就到了阜城,全家都跟了过来,这么多年口音都变了。”
刘琅父亲回答。
“原来是这样?”
“你们两口下乡在什么地方?”
对方问道。
“我在铜山矿,我爱人在九营子。”
“哦,那家里还不远。”
对方点了点头。
“那你家里的成分是什么?”
对方再次问道。
“我们都是贫下中农!”
刘琅的父亲回答。
“贫下中农呀!好,好,真是根红苗正呀!”
刘琅的父母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都一五一十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