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亲爱的各位读者,关于网上流传的古庸生新作《白发魔女传》一事,小编在此向大家证实——传言属实!!!
没错,古庸生潜伏数月,呕心沥血之作《白发魔女传》近期将由千红文化隆重推出!
嫌《越女剑》太短、嫌《七剑下天山》太慢的读者,你们有福了,古庸生新作跳过所有连载环节,直接全本面世,保证让你一次看个够!
……
陆艺筹转发了这条微博之后,淡淡地点评道:“这文案怎么像电视购物?华丽有余,平实不足,我来几个实际点的内容吧,古庸生这本新书《白发魔女传》写的是《七剑》之前的故事,将会对《七剑》中某些令人心痒难搔,意犹未尽的人物进行详细的介绍;为创作本书,古少前后查阅数十本史料,规模不输一篇博士论文;三天之后,首批一百万本热腾腾的、精美的、精彩的武侠巨著将向全国铺货,迟到的朋友只能等第二批了。”
魏无知总编利用三个小时将《白发魔女传》速读了一遍,愣了整整一分钟之后,在群里发言道:“大致浏览了一遍《白发魔女传》,感觉最近市场上正在卖的那些武侠小说,就是学前班习作吖。”
难得魏总编亲自卖了一次萌,大家都纷纷捧场,求看文稿。
陆艺筹道:“本书目前的价值是两千五百万,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数字还会翻两番,所以大家再等等吧。”
魏无知道:“算上影视的话,再翻十倍也是保守估计。”
陆艺筹顺口问道:“现在进了多少代理商的电话了?”
运营总监接道:“五个小时,已经有八十七家代理商打来电话。”
陆艺筹云淡风轻道:“不料我们就这样见证了一个新的出版纪录,估计兄弟单位正忙得焦头烂额,大家都说说什么感受呗?”
……
“大家都说说吧,”薛慕亮面无表情地以手支着下巴说道,“之前做信息搜集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无人敢接话,《天罗楼》上市不到两天,千红突然出手,而且出的是如此快准狠,当真让这位年轻的新锐掌门有些措手不及。
在薛慕亮的观念里,人气相当的两本书同档上市,拼的就是宣传,可是当他确定北鹤堂的最大对手古庸生袖手十月的时候,自信地判断北鹤堂必然无敌,那么推广力度自然可以适当下调,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料到,老谋深算的陆艺筹居然用韩朔、伊水安以及正在连载的《七剑》为古庸生新书打掩护,落下了这出其不意的一子。
“那就正面对一对吧,文艺作品的交锋归根结底还是依靠质量论胜负。”北鹤堂接道,语气淡淡无意。
薛慕亮不置可否,道:“他们终究可以从容一点,不过这事情不怪任何人,我也没什么好追究的,安排下去,公司所有员工、包括旗下作者,不要对古庸生新书做任何评价,不论对方做出何种挑衅,不论媒体抛出怎样的相关问题,统统不理会,就这样。”
这道总裁令的意思是,我们鼎界绝对不会配合你们千红,为你们的新书制造话题。
薛慕亮的成名,一大部分是和媒体以及各方渠道配合得宜,所以他异常看中产品推广,在某次采访中,曾坦白说“酒香虽然不怕巷子深,但是把酒搬到大街上,不是更两全其美?”
除了鼎界文化之外,铁葫芦、万锤等多家图书公司都召开了一个针对古庸生新书的临时会议,会议内容也是大同小异,主要是监测古庸生新书最新动向,以及千红方面是否会发出与自己相关的言论。
薛慕亮自视极高,不愿意成为千红的垫脚石,其他图书公司却十分乐意能跟千红搅和一下,论战一下。
……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千红方面没有做出任何脱离古庸生新书之外的宣传,一个字都没有,因为已经看完全书的千红掌门陆艺筹谈笑风生说道:“《白发魔女传》这本书还要炒作宣传,那是看低我陆艺筹,更是看低古庸生。”
所有商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唯有消费者口碑,才是真金白银、百分之百、最强力的宣传!
三日后,《白发魔女传》正式上市!
第六十三章 销售狂潮,余波滔滔
“六家全国一级印刷工厂灯火通明,六十二台大型高速印刷机器轰然作响,二十三台胶订机器流水作业时刻不停,一千五百名印厂工人披星戴月,五名文字编辑、三名校对编辑、三名美术编辑,彻夜不休,轮班赶制……”
这种曾经被柳敬亭引为笑谈的夸张广告语,此刻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他身上,除此之外,货运公司、代理商、以及遍布全国的大小书店都在行动,一本顶尖的畅销书,除了能带动整个出版流水链的颤动,还牵扯着铁路公路运输路线,关乎多家书店的生死存亡。
《哈利波特》第七部初版时,直接动用了军队押送,另据传,日本一个书店女老板为得到《哈利波特》的销售权,亲赴英国,面见JK罗琳,最后靠着这本书赚得盆满钵益。
古庸生此时的人气,自然还无法达到动用军队的地步,一则七剑未成,一则【创建和谐家园】京华、越女剑尚短,而那本羽翼渐丰的童话又与“古庸生”这三个字渐行渐远,所以,客观来看,古庸生目前的影响力与薛慕亮仍有距离,否则上面的那些机器和编辑数字至少要翻一倍。
陆艺筹做出对外宣称首印一百万,实际印五十万(出版商似乎都有加倍报首印数的习惯)的决策也鲜明地证实了这一点。
不过,让所有人包括竞争对手们都略感意外的是,《白发魔女传》首周的销售,并没有出现预测中井喷的现象,虽然单周二十万册的销量已经非常恐怖,但是和发书前营造出来的火爆氛围有些脱节。
于是,不和谐的声音适时响起,媒体们也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过度营销已经欺骗不了大众”等论调进行暗讽,竞争对手们更是幸灾乐祸地询问陆艺筹“说好的第二批呢?”全然不顾人家的新书销量已经超出自家十倍。
千红方面对此保持足够的冷静,陆艺筹在微型博客上做了简单的说明,一是明确点出近期上市同类新书,《白发魔女传》的销量,等于其他书销量总和,搞不懂大家欢腾的点在哪里;二是指出无论何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出现之后,必须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凭借口碑拉动后续的销售,《白发》上市刚刚一周,就有那么多同行或者外行的朋友着急下定论,动机岂非可疑?三是提醒大家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小说上。
陆艺筹的反击言论不仅没有对质疑和嘲笑声进行有效压制,反而激发出大家更浓厚的创作欲望,有人不解地表示,凭什么要把自己有限的注意力放在你们出的小说上呢?
陆艺筹做第一次回应已经觉得有违本心,自然不可能再出面做第二次解释,他做出版这么多年,不是没遇见过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即便他知道《白发魔女传》的价值和意义,但骨子里清高的他偶尔也会怀疑,是不是他的眼光已经超出常人、领先时代太多,以致于判断出现偏差?又或者是自己对这本新书寄望太高?
“这种成绩已经很妖孽了,”总编魏无知似乎看出老伙伴的心思,温言安慰,“而且,从内容角度来说,这本书仍有无穷后劲。”
陆艺筹对魏无知的眼光还是比较信任的,听到对方这么说,自嘲一笑,道:“说实在的,自从那个薛慕亮突然冒头之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我出第一本畅销书时,他还在读小学,一路走来我没有觉得自己退步啊,怎么就一下被他超过了?”
“所以你聊发了少年狂,要与他斗一斗?”
“起初还真没把他放眼里,即使他有黄河文艺做后盾,可是你看,短短六七年的时间,他已经能骑到我头上,”陆艺筹轻轻一笑,“不能忍啊。”
“于是,你就急切地希望能推出一个和他抗衡的作者?”
陆艺筹摇头,复又点头,道:“能跟他抗衡的作者,我们一直都有,但从个人人气来说,韩朔和伊水安一个也不比他差。”
魏无知笑道:“知名度不用说,就说书的销量成绩。”
陆艺筹明白话里的意思,摊手道:“这两位的性情你又不是不知道,倘若有一个配合的,我们也拉着全国签售一趟,什么纪录我们破不掉?”
“新的这个也是一样的脾气,而且犹有过之。”
陆艺筹苦笑点头,说道:“如果古庸生能和薛慕亮一样,我带着他到各种镜头前转一圈,哪有那些小丑说嘴的余地?”
“还是念念不忘薛慕亮当初发书的情况?”
陆艺筹哈哈一笑,道:“年纪越大,倒越是急功近利了,惭愧,看来我还要向古庸生少侠多学学。”
“他是一根奇葩,”魏总编摆摆手道:“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胸中若无沟壑,岂能如此自若?我劝陆兄还是莫要带他入俗世了。”
“我倒是想,得带得动啊。”和老友谈胡乱谈一会,心情大好,平日的从容再次附体,“第一批购书的多半是铁粉,等口碑出来之后,后面必然还有热潮,不妨拭目以待。”
“且让他们多跳几日梁。”
……
这次,魏总编的判断又出现了稍许的偏差,他说再让他们多跳几日,实际上,他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网络上的跳梁表演就完全被另一种讨论狂潮淹没。
第一批看完《白发魔女传》的读者,压抑不住内心的澎湃激动,自发在豆芽、江湖人、海角、微型博客上写起读后感,其中豆芽读书十个小时刷新出近五百篇长书评、三千多条短书评,而海角论坛也是热评如潮,其文坛版块差不多是十分钟刷新一页,以致于监控文坛版块流量的技术人员还以为出了什么故障。
大型论坛海角自然抵抗得住这种活跃度,江湖论坛就相对悲催多了,服务器直接被拖垮。
当然,仍有一小撮声音认为这是千红的公关在行动,不过当他们看到那一篇篇一条条卓有见地的书评之后,自主地闭上了嘴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动用如此强大的水军。
质疑声和嘲讽声越来越没有市场,更多的人开始认真地研究起这个故事,同学推荐同学,朋友推荐朋友,同事推荐同事……
聪明的商人都知道,一旦这种广告效应形成,接下来就可以敞开钱袋。
短短两天的时间,首印剩下的三十万册书销售一罄,全国数万家书店齐齐缺货,和初售一样,千红及其竞争对手又一次傻眼,说好的井喷,就这么突然降临。
“第二批一百万册吧,”陆艺筹尽量保持着淡然,“不要搞错,是真的一百万册!”
之后,陆艺筹极为欠揍地发了一条博客,说:“抱歉,第二批来得稍微慢一点,大家耐心等着。”
没有人再去管这些行业内的明争暗斗,此时大家的心思都在那个一夜白发的少女身上。
薛慕亮在看,北鹤堂在看,断刀在看,琴瑟在看……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无谓的嘴上争斗显得极其可笑。
薛慕亮看完,轻轻叹了一声,把书放到一边,没有说任何一个字,他的时间向来宝贵,但是他仍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看完这本书,开始自然是所谓的“工作阅读”,看完之后,只能心情复杂地叹一口气。
北鹤堂看完,摇头苦笑,语焉不详地在微型博客上说了一句:“夜郎独大,河伯自喜,兴笑焉,兴叹焉!”
这句话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夜郎自大,一是望洋兴叹,其意不言而喻。
断刀和琴瑟看完,写手所见略同的说了四个字:“心服口服。”
……
《白发魔女传》未必是梁师最杰出的作品,但绝对是知名度最高、感情最强烈的一部作品,而且小说塑造出的练霓裳这个人物,已然可以与杨过、西门吹雪、苏梦枕以及婠婠这种经典艺术形象并驾齐驱。
因为至情至性、因为敢爱敢恨、因为个性太强,他们犯过错,他们有争议,但正是这些才使得他们在读者面前鲜活生动,栩栩如生。
判断一部作品是否经典的一个最简单法子,不就是看作品中是否塑造出令人难忘的形象吗?林黛玉之于《红楼梦》、加西莫多之于《巴黎圣母院》、韦小宝之于《鹿鼎记》、李寻欢之于《风云第一刀》等等等等。
在面对“白发魔女”这个艺术形象时,彼世此世的读者们表现出了统一的认知,论坛上的论调总有这样那样的相似与共鸣:
“练霓裳之独立,不限于爱情,更是人格的彻底独立,爱便勇敢爱,散则决绝散,非至情至性者,不能一夜青丝换白发;卓一航之软弱,亦不止于爱情,还有观念的局限,心中已视练霓裳为盗,后事种种,多是因此而来。”理智读者这么说。
“黄龙洞中,诗意邂逅,明月峡内,并肩夜话,武当山上,断肠【创建和谐家园】,大沙漠里,黯然离别;本该是一对神仙眷侣,怎奈误打误伤,落得伤心无奈收场。”文艺者这么说。
“人物形象稍显脸谱化,武打场面的掌控也略有些散乱,平缓起伏处,稍显不宜,另外,小说太重侠义,以至刻板,读起来少点爽利劲,情感描写还可以更深一点。”妖孽读者这么说。
第六十四章 有客(上)
“应该很得意吧?”
弥琥乜了柳敬亭一眼问道,做为第一个看完这部小说的读者,眼见小说大火至此,心中不免有几分得意,对柳敬亭的那道不堪一击的禁令,早就自行解除。
柳敬亭笑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弥琥撇撇嘴,却没有做什么反驳,莫名地叹了一口气,道:“因为忙着复习,第一遍看得比较仓促,高考完了,再仔细看一遍,”说着,转眼瞧着柳敬亭,诚恳地问道:“练霓裳和卓一航真的就那么结束了?或者七剑里会有别的交代?”
柳敬亭想了想,道:“后来,花开了。”
¡¡¡¡¡°ÓÅê¼»¨¿ªÁË£¿¡±ÃÖçú¾ªÏ²µÀ£¬ºöȻüͷÓÖÖåÆðÀ´£¬¡°ÕæµÄµÈÁËÎåÁùÊ®Äꣿ¡±
柳敬亭脑中迅速掠过《七剑》中赠花一幕:【白发魔女双目放光,问道:“这两朵花是摘来的吗?”张华昭恭恭敬敬答道:“是【创建和谐家园】所摘,奉卓老前辈之命,送给你老人家。”白发魔女将两朵花取下,却仍放在丝囊中,并不拿出,喟然叹道:“七十年前的一句戏言,难为他还记得如此清楚。我今日刚好满一百岁,还要这优昙花来做什么?”】
《白发》末尾处,卓一航曾嘱咐辛龙子在其死后,要把优昙花送到练霓裳手中,后来几经变故,辛龙子成了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七剑之一的张华昭得了卓一航遗命,把优昙花送到白发魔女面前。
“不止六十年。”柳敬亭摇摇头说道。
“嗯?”
“七剑后面会专门有一章写这个事情,总之,”柳敬亭抱歉一笑,“总之,不是你想的那样结局。”
¡¡¡¡ÃÖçúµÉÑÛÎʵÀ£º¡°ÎÒÏëµÄʲô½á¾Ö£¿¡±
“卓一航苦等花开,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优昙提前开放,卓一航携花赶到天山,二人洒泪相见。”
¡¡¡¡ÃÖçú²»Ð¼µÀ£º¡°ÎÒ²ÅûÓÐÄãÏëµÄÕâôËס£¡±
柳敬亭微笑着看着女孩,示意她说出自己的想法。
弥琥一脸憧憬道:“花是要提前开,或者干脆就别等那么久,花期就定十年好了,卓一航苦守十年,终于等到优昙花开,情深意重的中年大叔,摘下花朵,翩然蹬上天山,不过,练霓裳依旧拒绝与他相见,卓一航在练霓裳门前站立三天三夜。”
“最好还下点雪。”柳敬亭插话道。
弥琥点头,续道:“但是白发魔女终究没有出门,独自一人伫立窗前,静静地望着雪地里的男子,三天之后,男子头发竟然也全部斑白!”
柳敬亭失笑道:“绝!等下,不会是雪花吧?”
弥琥摇头,说:“当然不是,凭什么只让练霓裳为情白发,不公平嘛。”
柳敬亭仔细想了想,认真道:“也许是卓一航用的洗发水好呢说不定。”
弥琥忍俊不禁,笑道:“你少插话,听我说完,站了三天的白发卓一航,终于体会到当初练霓裳的心情,将花留在门外,飘然下山而去,这个时候,练霓裳的门‘吱呀’一声打开,漫天大雪扑门而来,白发魔女一袭白衣,望着雪地里那一抹嫣红,怔怔不语,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
柳敬亭拍手赞道:“这个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