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会换么?”崔大山终于开口。

      “换个垫片和胶圈很简单,我很快就能搞定。”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道:“若是换上别的厂家的垫片和胶圈,怠速还是不稳的话,我再把原来的垫片和胶圈换回来就是,绝对不让各位师傅辛苦。”

      “那好吧,你换吧。”崔大山勉强答应下来。

      李卫东拿过工具,开始更换垫片和胶圈,其他修车师傅则在旁边围观。

      “手艺虽然有些生疏,但也算是有板有眼的。”

      “你还别说,很多年纪比他大的学徒都还不如他呢,你们谁教过他么?”

      “没有,李卫东这小子整日在车间里瞎逛,还真没有人教过他修车。”

      “没人教过他,都会换垫片和胶圈,这小子不一般啊。”

      即位修车师傅的议论声中,李卫东也换好了垫片和胶圈。

      “行了,换好了,崔主任,上去试试吧!”李卫东开口说。

      崔大山走进了驾驶室,发动了汽车,顺便又带上了另一个师傅,两个人开着车就走出了修理车间。

      过了一会,崔大山开着这辆EQ140,返回了汽修车间。

      “崔主任,怎么样,还有没有怠速不稳的情况?”李卫东开口问道。

      崔大山摇了摇头:“怠速很正常。”

      其他修车师傅顿时用一种惊异的眼光望着李卫东,李卫东则是拿起了刚刚换下来的垫片和胶圈,擦了擦上面的油渍,然后将垫片和胶圈拿到了众人面前。

      “事实已经证明,是垫片和胶圈的问题,你们若是不信的话,可以把这个有问题的垫片和胶圈换回去,再开出去试一试。”李卫东开口说道。

      众人望向那个刚换下的垫片和胶圈,发现还是九成新的,按说这么新的零部件,是不可能出问题的。更何况这个垫片和胶圈,还是从大名鼎鼎的红星橡胶厂购买的。

      果不其然,有一位修车师傅依旧不相信李卫东,他开口说道:“我不信这么新的垫片和胶圈会有问题,我去换上,再开出试试。”

      这位师傅说完,拿过垫片和胶圈,走到车前,三下五除二的又将这一套九成新的垫片和胶圈给换了回去。

      “我去试车。”另一人自告奋勇的走进了驾驶室,而刚才那位不信李卫东的修车师傅,则做到了副驾驶上。

      汽车启动,又一次走出了汽修车间的大门。

      不一会,这辆车又开了回来,停进了汽修车间。

      “怎么样?”立刻有人开口问道。

      那位不相信李卫东的师傅一脸沮丧的走下副驾驶,然后开口说道:“怠速不稳!”

      “真的是垫片和胶圈出了问题!”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李卫东的判断是正确的。

      九成新的零部件,而且又是橡胶制品,基本上可以当新的用,如今却出现了问题,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垫片和胶圈本身的质量就不达标。

      大家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修车师傅,稍微动脑一想,便明白了这个道理。

      “还真被李卫东这小子给说中了,红星橡胶厂也生产出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众人一脸茫然的盯着李卫东,一群修车师傅费了许久时间没有解决的问题,竟然被李卫东这个车间混子给解决了!

      ……

      傍晚时分,李卫东骑着自己的二八大杠,返回了家中。

      正值晚饭时间,一靠近运输公司的家属院,便能够闻到各种饭菜的香气。

      “这家今天炒的土豆丝。”

      “这家是辣椒炒鸡蛋。”

      “真香,这家是炒肉了!”

      李卫东骑着车走过一户户的门口,享受着万家烟火香。

      家属院的大瓦房并没有厨房,所以各家各户就在门前通道上搭一个简易的小棚子,摆上一个煤球炉用来烧菜。放在现在绝对是私搭乱建,会引来城管,而在当时却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也正是因为各家的厨房都在门外,所以每当做饭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香味便会飘荡在整个家属院里,站在房门外用鼻子一吸,就能知道邻居家抄了什么菜。

      一股鲜香的气味传到了李卫东的鼻子里,李卫东不由自主的多吸两口。

      “谁家炖鱼了,味道好鲜啊!”

      炖鱼的鲜味让李卫东愈发觉得饥肠辘辘,他加快了速度,来到了家门口。

      放下自行车,李卫东才发觉,这炖鱼的味道,正是从自家门口的小棚里传来的。

      “是我妈炖鱼了!”李卫东舔了舔嘴唇,三步并作两步的凑了过去。

      母亲周云秀正站在煤球炉前,锅里面果然炖着一条鲅鱼。

      “妈,今天是什么日子啊,炖鲅鱼啊!”李卫东笑嘻嘻的说道。

      “你二姐回来了,当然得加个菜。”母亲周云秀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本来是让你爸去买半斤肉的,说来也巧,正好有车队从石港回来,带了些海鲜,你爸就顺手买了一条鲅鱼。”

      八十年代的交通运输没有现在这么便捷,对于内陆城市来说,吃海鲜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

      然而运输公司的车队走南闯北,多多少少都会带一些土特产回来,车队路过沿海城市,如果是当天就能回来的话,肯定会顺手带上一些海鲜,数量不会很多,家属院内部也就消化了。

      李卫东走进房内,并没有看到二姐,却看到二姐夫姚广志,正在跟父亲下棋。

      “姐夫来了!”李卫东开口招呼道。

      “卫东回来了!”姚广志冲着李卫东挥了挥手,接着说道:“快来帮我看看,下步棋该怎么走。”

      “呵呵,观棋不语真君子。”李卫东说着,还是扫了一眼棋盘,开口说道:“你这棋没救了,下一步我爸就拔簧马叫杀了。”

      “那我认输了。”姚广志双手一摊,投子认负。

      李登科老爷子在下象棋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按照后世的标准,大概是天天象棋业8的水平,足以笑傲公园棋摊了。

      “快收拾收拾桌子,吃饭了!”二姐的声音从门外响起,李卫东和姚广志赶紧将棋盘收起来,原来下棋的小桌子,瞬间变成了餐桌。

      除了清炖鲅鱼之外,母亲周云秀又炒了两个素菜,算上二姐买来的卤大肠,凑齐了四个菜。

      一家人围在餐桌前,其乐融融,弟弟李卫民依旧是没出息的胡吃海喝,不停的朝肚子里塞东西,姐夫姚广志则端着酒杯,陪老丈人李登科喝了起来。

      李登科抿了一口酒,然后夹起一块大肠,放进嘴里,细细的咀嚼着,同时开口问道:“广志啊,最近工作还顺利吧?”

      “还算顺利。”姚广志开口答道。

      “爸,广志马上就要提年级主任了。”二姐李春燕有些炫耀的说。

      “哦?那是好事情啊!”李登科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姚广志是个教书匠,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那个年代的教师,工资虽然不算高,但好歹是顶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帽子,身份明显要高人一等。在几位女婿当中,李登科最喜欢的也是这位“知识分子”女婿。

      李卫东却知道,姚广志并没有当一辈子的教书匠,过几年后他便被调到了某个街道办事处工作,官至街道办事处主任,好歹也算是个正处级的干部。

      姚广志又问起了弟弟李卫民的学习情况,作为学渣的李卫民,显然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可姚广志偏偏又是个中学老师。学渣面对老师,李卫民顿时觉得碗里的炖鲅鱼不鲜美了。

      一家人聊着聊着,终于聊到了李卫东。

      “卫东,我听说你被调到了汽修车间,车间里可比坐办公室累多了,身子能吃得消么?”二姐李春燕开口问。

      “能吃得消,在哪混不是混呢!”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二姐,你可别小看你我,我今年可是要拿车间先进的!”

      “才参加工作三个月,就想拿车间先进?”二姐夫姚广志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摆出了老师的架势,开口说道:“卫东,做人也好,工作也要,都是要脚踏实地,好高骛远可不行。”

      “姐夫,我可不是好高骛远。”李卫东笑了笑,接着说道:“等年底的时候,给你看看我的先进证书,你就知道弟弟我有多本事了!”

      ------------

      第九章 发扬一下风格

      周一,领导例会结束后,崔大山返回了汽修车间后,第一时间便走进了办公室里,不一会,车间的大喇叭里便想起了崔大山的声音:

      “同志们注意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幺四零怠速不稳的故障,是由于零件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与我们车间无关。我已经将该情况汇报给了公司领导,领导决定,本月的奖金,照常发放!”

      一听说照发奖金,车间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紧接着大家开始议论起来。

      “这下好了,真相大白了,不是我们的问题,也不用扣奖金了。”

      “崔主任之前说过,谁解决了幺四零怠速的问题,就把今年的车间先进给他,这么说咱们车间今年的先进,就是李卫东的了?”

      “李卫东?他不是天天在车间里瞎混么?也没见他干什么活,这都能当车间先进?我整日起早贪黑都没拿到过先进呢,凭什么给他,我可不服!”

      “你不服又能怎样?当初是崔主任当着全车间许诺,也没有人提出反对,你不服的话,当时怎么不站出来,解决一下幺四零怠速不稳的问题?现在看人家拿到车间先进了,又眼红了?”

      讨论声此起彼伏,有人在为不扣奖金而感到高兴,有人在为红星橡胶厂产品质量不合格而感到惊奇,更多的人则是对李卫东拿到车间先进愤愤不平。

      李卫东参加工作才四个月,来到汽修车间也不过一个月而已,而且整日在车间里瞎逛,没有一天是在正经干活的,这样一个车间混混拿到了先进,大家当然是很有意见。

      可偏偏当初没有人能解决EQ140 怠速不稳的故障,而且崔大山当着所有人的面,许诺了解决问题的人就是今年的车间先进。

      于是乎那些愤愤不平的人,只能忍耐下来,顶多是在心中骂一句:这李卫东运气真好,瞎猫遇到了死耗子!

      ……

      月中的15号,李卫东从会计处走出来,下意识的按了按胸口的口袋,里面有他一个月的工资和奖金,外加五块钱的饭票。

      饭票不是粮票,计划经济时代,粮票是拿着户口本,按照人头数去领的,每人每月固定多少斤粮食,而饭票则属于企业的福利。

      改革开放以后,物资日渐丰富,粮食供应也不再紧张,但凡有条件的国企,都有自己的食堂,食堂只对本单位职工开放,这种食堂就变成了国企的员工福利。

      国企的职工每个月可以领到一些用餐补助,在自己单位的食堂里,用比市面上更低廉的价格,吃到种类更丰富的食物。关键是在食堂里吃饭,是不占用个人粮食配额的。

      一个国企职工,一天在食堂里吃一顿饭,一个月就能省下几十斤的口粮,家里的其他人口就能吃饱饭,甚至还有多余的粮食,接济一下穷亲戚。

      在那个时代,谁家要是有亲戚是大型国企的职工,逢年过节给送来一袋白面粉,足以在街坊邻居面前吹嘘十天半个月的。

      李卫东虽然是国企子弟,但家中的日子始终不太富裕,毕竟老李家要养活六个孩子,算上两个成年人,有八张嘴要吃饭。

      随着姐姐们相继出嫁,家里少了几张吃饭的嘴,李卫东家的日子才逐渐的变好一些,如今李卫东也参加工作了,老李家等于多了一份收入,生活水平比起之前要好了许多。

      “骑着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李卫东哼着小曲,把二八大杠骑出了幸福二五零的感觉。

      李卫东来到汽修车间,人还没有到齐,毕竟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大家都一股脑的涌去了会计处领钱,车间的工作自然要耽误几个小时。

      这种情况,崔大山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即便是车间主任,也无法阻挡工人阶级领工资的热情,旷工几小时也就无所谓了,反正每个月就这一天。

      李卫东停好了自行车,闲庭信步的走进了汽修车间。

      “小李,来下我办公室。”崔大山说着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李卫东立刻跟了过去,进了崔大山的办公室,李卫东这才看到,除了崔大山之外,里面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李卫东看到这人,表情微微一愣,心中暗道:“这老不死的,怎么也在这里!”

      崔大山还以为李卫东不认识这人,于是开口说道:“小李,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采购处王海滨王处长!”

      “王处长,你好。”李卫东也懒得握手,只是不冷不热的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李卫东之所以称王海滨是“老不死的”,是因为上辈子的时候,王海滨的确是个“老不死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7: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