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李卫东却是在RB待了好几年,论起语法的话肯定不如徐老师,但是口语上的交流,肯定要比徐老师高了好几个档次。
两人进行了一番不长不短的对话,徐老师便感觉到,李卫东的口语比自己强的太多。
“徐老师,这个小同志的日语水平怎么样?”周福来忍不住问道。
徐老师扶了扶自己的眼镜,开口说道:“这位同学的日语水平非常棒,他的发音和说话习惯,要更贴近于RB人。就口语而言,这位同学比我要好的多。”
徐老师是个老实人,老实人不会撒谎,老实人容易接盘,老实人很坦然的承认自己的口语水平不如李卫东。
“哦?”周福来顿时一脸惊奇,他开口问道:“那他能给外宾当翻译么?”
“这个嘛,还得再测试一下,毕竟那个外宾需要一个精通汽车专业术语的翻译,不知道在这方面,这位同学了解多少。”徐老师开口答道。
“那就赶紧测试吧!”周福来急忙说道。
徐老师点了点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本厚厚的《中日词典》。
“什么情况,怎么一言不合就掏词典啊!”李卫东一脸的蒙圈。
只见徐老师翻开了词典,开口问道:“ストッ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限位器,是一种保护发动机安全的装置。”李卫东开口答道。
此时李卫东也明白过来,徐老师是在考校自己,对汽车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是什么意思?”徐老师又问道。
“动力转向装置,RB人也习惯用这个词来表述液压转向。”李卫东回答说。
“フィルター是什么?”徐老师又问道。
“单纯反应这个词的话,说的是过滤器,如果是在汽车行业里,指的是滤清器。”李卫东又答道。
很多汽车专业术语,日常生活里是用不到的,徐老师这种教书匠,主要是在教材范围内游来游去,也不可能去专门钻研汽车术语。
这就好比你去4S店买车,销售介绍的各种参数和配制,一般人是听不懂的。
更何况汽车行业发展很快,每一款新车都有可能出现一两个新鲜玩意儿,不是专业的汽车从业者,怎么可能知道的那么详细。
这些汽车的专业术语,是可以通过词典查询到的,然而作为一份翻译,总不能随手准备翻词典吧!人家外宾说一句话,你这边先翻词典,再去翻译,那可就闹笑话了。
徐老师接连说了好几个日语词汇,李卫东都能马上作答,而且还能给出解释,明显是对汽车专业术语非常精通。
此时此刻,不用徐老师给出结论,周福来就已然确信,李卫东是精通汽车专业术语的。
只见周福来向着王主任身旁靠了靠,轻声问道:“这个小同志叫什么名字来着?”
“他叫李卫东。”王主任立刻答道。
下一秒,周福来瞬间摆出一副弥陀佛搬的笑容,走到李卫东的近前,一把抓住了李卫东的手。
“小李老师,你来的真是太及时了,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这次我们接待外宾,就全靠你了!”
李卫东有些无语的望着周福来,这家伙也太势利了,“还是个学生”瞬间变成了“小李老师”!
------------
第五十三章 西装皮鞋
国营狗不理包子铺里客人云集,柜台前排了一条长龙。
罗兵脸上挂着笑容,手里提着两袋包子,像个铁憨憨一般,挤出了人群。
“小李,我买到狗不理包子了!”罗兵将其中一袋包子递给了李卫东。
“这包子多少钱?”李卫东随口的问道。
“一袋一块钱,快趁热吃,先垫垫肚子,一会回到招待所里,我再请你喝酒。”罗兵说着拿出一个包子,塞到嘴里。
李卫东用手颠了颠袋子的重量,他虽然不知道里面有几个包子,但以八五年的物价而言,这狗不理包子还是挺贵的,最起码要比供销社里的桃酥贵不少。
李卫东拿出一个包子,咬了一口,味道比起后世的狗不理而言,的确是好的太多,里面那晶莹剔透的肥膘,看起来就让人很有食欲。
在那个老百姓肚子里普遍缺油水的年代,这种带肥肥肉膘的包子,称得上是绝佳的美味。
“小李,这次还多亏了你啊,如果不是你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提到车。”罗兵嚼着包子,含糊不清的说道。
见识过李卫东的日语能力后,周福来马上要求李卫东留下来,做为翻译去接待外宾。
李卫东当然不能拒绝,毕竟还指望人家签字提车呢。而在李卫东答应下来之后,周福来也很痛快的签了字,并且亲自给津门港那边打了电话,安排好提车的事情。
有周福来这一通电话,罗兵去提车必然会畅通无阻。
只不过李卫东要在津门多待几天,最起码要等到外宾走后才能返回青河。
上一次,李卫东在黄河厂待了二十多天,被记了个旷工,还差点扣了工资。
这一次李卫东学乖了,让周福来出具了一份正式的信函,盖上外贸局的公章,然后让罗兵带回去,算是自己请假的依据。
外贸局毕竟是机关单位,盖了公章的信函,是具有行政效果的,即便不是命令,也具有正当性,最起码能够让李卫东不被记旷工。
罗兵狼吞虎咽的吃着包子,同时开口说道:“小李,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本事,日语说的比那个大学老师还厉害!不过那个大学老师的日语水平,也就是个半吊子,连滤清器这种简单的词,都得查字典。”
“罗队,这你就不懂了,语言分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就是你看到这个词,知道怎么发音,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而表意文字就是你看到这个词,便能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像咱们汉语,就是表意文字。”李卫东开口解释道。
只不过面对文化程度不高的罗兵,他也没有解释的太深奥。
“也就是说,像是滤清器的日语,那个徐老师会读,但得查字典,才知道说的是滤清器?”罗兵脑子还是很灵活的,瞬间理解的李卫东的意思。
世界上大部分的语言都是表音文字,只有汉语等极少数的语言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的字母都不会太多,就比如英语只有26个字母,与之相比常用汉字就有几千个。
不过汉语有个优点,就是词可达意,这一点是表音文字做不到的。
就比如“糖尿病”这个词,即便是个小学生,看到这三个字,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病”代表的是一种疾病,“糖尿”是症状,所以“糖尿病”就是一种症状为“糖尿”的疾病。
而糖尿病的英语单词diabetes,则是一个单独的词汇,就算你是个有博士学历的英国人,只要你不去专门学习这个单词,单看diabetes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就是表音文字的一大特点,有很多专业的术语,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会用到的,也只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会专门去学习。
日语当中包含汉字和假名,其中汉字是表意文字,而假名则是表音文字。日语当中很多专业术语以及外来词汇,使用的都是假名。因此在很多专业领域,需要一些了解专业术语的人才能进行翻译。
……
次日一大早,罗兵与李卫东道别。
“小李,我们去海关提车了,就直接回去了。你在津门多保重,要是有困难的话,直接去津门的运输公司,找货运处的刘主任,到时候提咱们赵处长的名字就行。”罗兵开口嘱咐道。
“货运处刘主任,我记住了。”李卫东点了点头。
罗兵又掏出了一把钱,塞到了李卫东手上:“出门在外,手里没钱可不行,我估计你这次出来,肯定没带多少钱,这些钱你先拿着,穷家富路嘛!”
“罗队长,我还有些钱,更何况外贸局会安排我吃住的。这次是接待外宾,外贸局是不会亏待我的。”李卫东推脱道。
“拿着吧,万一有个什么事,也能应应急,这钱就算是我借你的,回去可得还给我啊。”罗兵强行将钱塞到了李卫东的手里。
李卫东心中一暖,他将钱收起来,开口说道:“那就谢谢罗队了,等我回去就把钱还给你。”
罗兵则接着说道:“外贸局的信函,我回去就会交给赵处长的,赵处长会向公司领导汇报这件事情的,你就放心好了,人事科的那帮孙子,肯定不敢再记你旷工。”
“罗队,还得麻烦你一件事。”李卫东将一个系着绳的纸包递到罗兵手上,接着说道:“这一袋麻花,麻烦捎到我家里给我爸妈,对了,千万别直接给我弟弟,我那弟弟学习不咋地,嘴却馋得很,吃东西还没够!”
“知道了。”罗兵接过麻花:“没别的事,你赶快去外贸局吧,别让人家等急了!”
……
李卫东来到外贸局,周福来果然已经等候在那里。
“小李老师,吃早饭了么?没吃的话,我让人给你弄套果子?”周福来一脸殷勤的问。
“已经吃过了,吃的就是煎饼果子。”李卫东开口答道。
“吃饱了么?没吃饱也没关系,中午的时候多吃一点,招待外宾的饭菜,还是很丰盛的。”周福来说着打量了李卫东一番,随后开口问道:“小李老师,你有多高啊?”
“一米八。”李卫东开口答道。
“穿多大号鞋啊?”周福来又问道。
“43号。”李卫东一脸茫然的回答道。他不太明白,为什么周福来突然关心起他的身高和鞋码。
周福来马上给出了答案:“因为我们接待的是外宾,你这套工装可不行,得换上西装和皮鞋。一会我让人拿套一米八穿的西装,再拿双43号的皮鞋过来,你先试试。另外还有一些外交礼仪,以及一些保密原则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我让办公室的小张告诉你。”
李卫东顿时有些惊喜:“这外贸部门就是大方,来帮他们干活,还送一套西装和皮鞋。四舍五入又赚了一个亿!”
------------
第五十四章 雅蠛蝶(求推荐票)
津门市的外贸局显然经常接待外宾,西装和皮鞋都是现成,虽然不是崭新的,但也是清洗干净、熨烫平整。
“小李老师,我帮你打领带。”办公室小张拿着一根领带,在李卫东脖子上打结。
李卫东看看了镜子,有些无奈的说道:“张同志,你这打的是红领巾吧?”
“啊?打领带不是跟打红领巾一样么?我们局长都是这么打的。”小张开口说道。
在那个时代,中国的正装还是中山装,西装这东西,只有去照相馆拍结婚照的时候才会穿,普通人当然是不懂得如何打领带。
无奈之下,李卫东只好将领带拆下来,开始自己打领带。
小张则接着说道:“小李老师,你这个身高的西装,我们局只准备了两套,所以你穿这衣服的时候,稍微小心一些,可别穿坏了。要不然等还回来的时候,我们还得请裁缝师傅修补。”
一听西服穿完了得还回去,李卫东觉得那一亿又四舍五入的亏回去了。
李卫东一边试衣服,一边开口问道:“张同志,我要接待的这个外宾究竟是什么来头,能给我介绍一下么?”
“这个外宾是田丰汽车的工程师,名叫加藤正行,他这次主要是来考察津门汽车的,具体考察些什么,我就不清楚了,得去问我们领导。”小张同志很诚实的答道。
“田丰?考察目标还是津门汽车!”李卫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已经猜测到,田丰工程师此行的真正目的。
大众与上汽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意味着中国汽车行业走出了市场换技术的第一步,田丰汽车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也希望可以通过合资公司的模式,让田丰汽车进入中国市场。
田丰汽车的创始人是在中国东北出生的,那里也是一汽的所在的,所以田丰很希望能够跟一汽合作,建立合资公司。
然而八十年代的一汽,却有些看不上田丰。
当时日系车的口碑不如欧美车,田丰虽然已经是世界前五的汽车制造商,但就品牌价值而言,美系和德系的那几个巨头品牌、法国雷诺、意大利菲亚特、英国路虎、瑞典沃尔沃,名头都比田丰响亮。
欧美车比日系车强,这是当时普遍的认知。
既然上汽都能够跟大众合作,那么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怎么也得跟通用、福特或者是梅赛德斯合作,如果跟田丰合资的话,岂不是显得一汽还不如上汽,这面子上也挂不住。
然而田丰却在未来十几年急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了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商。一汽最终还是跟田丰签下了合资协议,成立了一汽田丰公司。
这也是应了那句话,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田丰寻求与一汽合作未果,只能退而求其次去考察别的企业,最终田丰锁定了津门汽车。
在八四年的时候,津门汽车就与RB大发合作,生产出了大发面包车,而且津门汽车也有继续引进其他车型的意愿,田丰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派专人来津门汽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