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有了这250条轮胎,至少可以保证运输公司的每台货车配上一个备胎,而且也能够接一些远距离的运输业务。只要撑到明年,计划内的轮胎批下来,到时候也就不用轮胎匮乏的问题。

      国企当中是没有秘密的,李卫东“以工代干”的事情,很快便在运输公司中传开。

      十六岁的年轻,刚参加工作还不到半年,便成了以工代干,这在运输公司是从未发生过的,要知道很多司机师傅干了一辈子,也还是工人的身份。

      李卫东瞬间成为了全公司羡慕的对象,当然也有很多人妒忌李卫东。

      毕竟几千人的大国企,自然免不了有人在背后嚼舌根,但大家也只是在嘴上说说,或者是抱怨几句,却很少有人觉得这是不公平的事情。

      一来是因为李卫东弄来了250条轮胎,解决了运输公司的燃眉之急,换成其他人可没有这个本事。

      二来则是李登科内退之前,的确是干部编制,李卫东顶岗以后,获得一个以工代干的身份,其他人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如果李登科不是干部编制,而是工人编制的话,那工人们必然会觉得不公平,说不定还会有人找公司领导大闹一番。

      ……

      午饭时间,李卫东很豪横的要了一份白菜炖猪肉,这是当天食堂里唯一的荤菜。

      食堂的大厨身体很健康,没得帕金森,手也不会抖,看到李卫东是个半大的小伙子,还担心他吃不饱,又给李卫东多盛了小半勺的菜。

      李卫东找个桌子坐下,大口啃着馒头,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崔大山端着饭盒走了过来,坐在李卫东对面,他伸头看了看李卫东饭盒里的白菜炖肉,忍不住开口说道:“伙食挺不错啊!有点干部的样子。”

      “崔主任,你就别调侃我了,我妈说了,我这个年龄得多吃肉,才能长身体。”李卫东说完,又埋头在白菜炖猪肉里。

      “多吃肉?呵呵呵,你怕是不知道,你现在都快成一块肉了。”崔大山开口说。

      “啥?一块肉?什么肉?”李卫东有些茫然的问。

      “唐僧肉!”崔大山放下手中的筷子,接着说道:“你小子现在就是个唐僧,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吃你的唐僧肉。”

      李卫东心中一紧,他知道自己弄到一个“以工代干”,必然会让很多人眼红,总有些心生妒忌的小人,会从背后嚼舌根子。

      崔大山接着说道:“今天一上午,有七八个人来找我,打听你的事情。”

      李卫东的表情顿时严肃起来,他预料到可能会有人故意找他麻烦,可他没想到找麻烦的人如此胆大包天,都打听到崔大山那里的。

      “别紧张。”崔大山却是笑了笑,然后接着说道:“那些人来打听你,主要是想知道你有没有找对象。”

      “我?找对象?”李卫东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还不懂么?那些人是想帮你介绍对象呢!你小子,已经被女妖精盯上了,还不是唐僧么?”崔大山笑着说道。

      “吓我一跳,我以为是有人要打击报复我呢!我说崔主任,你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李卫东长出一口气。

      崔大山则接着说道:“公司里的年轻人,到谈论婚嫁年轻的可不少,但正式员工的可不多,以工代干的也就只有你一个,现在你可是香馍馍啊!”

      “别这么说,我才十六岁,还不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李卫东赶紧说道。

      “今年十六,明年不就十七了?正好谈三年恋爱,二十岁结婚。”崔大山接着说道。

      “崔主任,我国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是二十二岁,而且国家鼓励晚婚,二十五岁结婚也不迟。”李卫东开口提醒道。

      “啊,结婚是二十二岁啊!我记错了。”崔大山一拍脑袋,接着说道;“其实也可以先把婚礼办了,过两年到了年龄,领证也来得及。”

      “呵呵……”李卫东干笑两声,来了个聊天止于“呵呵”,然后低下头,继续清空饭盒里的白菜炖猪肉。

      崔大山则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小本子,翻开来,开口说道:“保卫处赵处长有个侄女,中专刚毕业,分配到了地区医院。她今年十九岁,比你大三岁,不过这也是好事啊,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

      “地区医院?那是护士吧?护士得上夜班,没法照顾家庭,女同志还是要以家庭为重的嘛。”李卫东找了个理由拒绝。

      “说的也是。这还有一个,货运处那边钱师傅的小姨子,在供销社里上班,供销社可是好地方啊,要什么有什么,吃穿不愁!”崔大山请出了二号女嘉宾。

      “供销社里的都是姑奶奶,我可伺候不起!”李卫东开口说道。

      崔大山将小本本翻了个页,有请三号女嘉宾:

      “咱们公司客运那边罗副站长的闺女,长的那可是一个漂亮,就跟那个女明星很像,叫什么来着,对了,长的就跟刘小庆似得。”

      “罗副站长的闺女?你是说罗玉凤吧?就她那长相,还好意思跟刘小庆比?崔主任,你就别忽悠我了,都是一个大院里长大的,也都是在咱运输公司的子弟学校里上的学,罗玉凤什么模样,我还不知道么!还刘小庆呢,刘唐差不多!”李卫东开口说。

      “啥糖?甜不?”崔大山开口问。

      “刘唐,《水浒传》里的好汉,人送绰号‘赤发鬼’!”李卫东开口说道。

      崔大山的文化程度不高,显然没有看过《水浒传》,不过听“赤发鬼”这个绰号,也能猜到长相不怎么样。

      “呵呵,我也没见过罗副站长的闺女,都是听别人说的。”崔大山尴尬的笑了笑,随后继续翻手中的小本本,准备有请四号女嘉宾。

      看到崔大山专注的翻着手中的红色小本本,李卫东仿佛耳边仿佛想起了那“鸡鸡鸡鸡GAYGAYGAYGAY”的歌声,然后二十四位女嘉宾一一登场。

      ------------

      第二十四章 分房

      以工代干后第一次领工资,李卫东拿到了82块钱,包括55块钱的基本工资,和27块钱的奖金。

      八张“大团结”交到了母亲周云秀的手中,周云秀的脸色乐开了花,她随手就抽出了两张,塞到了李卫东的手上,开口说道:“卫东,你现在也是干部了,平日里少不了有些交际应酬,身上得多带点零花钱。”

      李卫东将这二十块钱收进口袋里,心中暗道,一个月二十块钱的零花钱,这在八四年妥妥是个富二代了。

      周云秀则接着说道:“剩下的钱,我明天就存到银行里,留着跟你娶媳妇,就算是一个月存五十块钱,一年的功夫也就能存够‘三转一响’了。”

      三转一响又叫四大件,是那个时代普通老百姓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谁家里要是配齐了这三转一响,相当于是提前奔上了小康,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生活。

      三转指的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而一响指的则是收音机。

      八十年代初,三转一响也是大部分城市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相当于是现在的有车有房。可以说集齐这三转一响的四大件,就能召唤一个老婆。

      只听周云秀接着唠叨着:“自行车肯定得买凤凰牌的,手表也得是上海牌的,这两样加起来差不多要250块钱。至于缝纫机嘛,梅花牌的也不错,而且还比熊猫牌的便宜。收音机就买红星的吧,我前几天就看中了一台,两个喇叭的,卖98块钱,加起来一共是……”

      “妈,别瞎算了,我今年才十六岁,等我结婚的时候,恐怕早就不流行三转一响了。”李卫东笑着说道。

      “不流行三转一响,那流行什么?”周云秀下意识的问。

      “彩电,冰箱,洗衣机,还有录音机呗!”李卫东笑着答道。

      “可别瞎说,咱们老百姓哪用得起那种好东西。”周云秀开口说道。

      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而言,用上“三转一响”就算是奔小康了,哪里敢奢望彩电、冰箱这种家用电器。

      然而到了八十年代末的时候,“三转一响”就已经被“新四大件”所取代。

      这新四大件便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那时候小伙子,留一头费翔式的飘飘长发,打开录音机,唱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两个字:时髦!

      ……

      晚饭的时候,弟弟李卫民想尽各种方法讨要零花钱,但都被周云秀给拒绝。对于一个学渣而言,要零花钱的确是国际性的难题。

      最终还是李卫东掏了两毛钱,偷偷给了学渣弟弟,李卫民拿了钱,欢天喜地的跑了出去,不知道到哪里疯去了。

      李卫东则坐在收音机旁,陪着父亲听一段京剧。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收音机里今天播放的是《智取威虎山》。

      李卫东一边等着那段“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脑子却忍不住想起了中午吃饭时,崔大山搞的那出《非诚勿扰》。

      上辈子的李卫东,感情生活并不顺利。

      李卫东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国企是很吃香,国企职工也不愁找不到对象,但那时候的李卫东年龄还太小,不到结婚的年龄。

      几年后,李卫东到了适婚年龄的时候,正好遇到九十年代初国企大面积的破产倒闭,李卫东自己也成了下岗工人,谈了个女朋友也吹了,毕竟没有人愿意嫁给一个下岗工人。

      之后李卫东去RB当研修生,虽然赚到了一些钱,但回国的时候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关键那时候的李卫东也还没有正式工作,一个大龄无业男青年显然也是找不到对象的。

      后来李卫东开始创业,创业的日子很艰辛,也就没有时间去顾虑个人问题,十几年后当他事业有成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油腻大叔了。

      好在那时候的李卫东,是一个有钱的中年油腻大叔,看在钱的份上,李卫东身边就不会缺少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愿意与他进行深入浅出的交流。

      最终李卫东禽兽了一次,娶了一个比他小二十多岁的老婆,那老婆完全是冲着李卫东的钱去的,李卫东则是看重了对方美丽的肉体,双方可谓是各取所需。这种婚姻没有爱情,更像是一种买卖。

      或许这就是有钱人的痛苦,普通人根本没机会体会。

      “我要是继续待在运输公司里,可能还会跟上辈子一样,差点混成老光棍,最终娶一个美丽的肉体。恩,或许对很多男人来说,那才是终极梦想吧!哎,男人真庸俗!”李卫东露出了鄙视的表情。

      ……

      转眼间便到了1985年的元旦,青河运输公司也召开了年度的职工大会。

      这一次会议上,除了老生常谈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公司新建的家属楼马上就要竣工了。

      大城市里,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建起了一栋栋的筒子楼,用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小城市的话,楼房却是稀有的东西。

      毕竟是计划经济时代,想要建楼也是挺麻烦的事情,需要向各个主管单位层层申请,然后层层审批,这样才能够从计划内得到建筑所用的水泥、砖石等材料。

      改革开放以后,物资日渐丰富,中小城市建家属楼也变得容易起来,企事业单位便纷纷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属楼。

      在当时,只需要去单位的家属区逛一圈,看看家属楼建的是否气派,就知道这个单位的效益好不好。

      若是效益很差的企业,肯定是建不起家属楼的;效益一般的企业,家属楼也会建的比较一般,每户也就是五六十平方。

      而效益好的企业,家属楼会建的很气派,像是电力、石油等垄断性质国企,一户面积甚至能达到八十平方,而且家属区会有自己的锅炉,冬天有暖气,每天定时供应热水,洗澡都不用去公共澡堂。

      青河运输公司即将竣工的家属楼一共有两栋,高四层,每栋楼有三个单元,两栋楼一共是48户,每户的面积大约是六十多平方,三室一厅一卫的设计。

      分房子历来都是大事情,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每次分房子都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运输公司有好几千职工,48套房肯定是不够分的。好在这只是第一期,第二期的八栋家属楼,现在也开始建设了,估计明年就能竣工。

      按照国企分配的惯例,运输公司领导班子里的9个人,肯定是每户都能有一套新房。余下的39套房子,将是按资排辈,分给公司的中层干部。分不到的只能等待下一批。

      领导在主席台上讲到了两栋家属楼竣工的事情,下面就坐的李卫东心中却打起了小算盘:

      “这48套房子,我得想办法弄一套!”

      ------------

      第二十五章 黄河重卡

      前世的李卫东,到了1987年才分到楼房,而且还是以李登科老爷子的身份分到的。

      李登科虽然退休,但毕竟是运输公司的元老,排资论辈的话是比较靠前的。若是换成李卫东这种年轻工人,等到运输公司倒闭都不一定能分到住房。

      然而李卫东却知道,后来几期家属房的质量非常的差。

      家属院的第一期的两栋楼,是混凝土浇筑的,建造的非常结实。后来的家属楼为了施工进度,全都是楼板房,建筑质量直接下降了好几个档次。

      八十年代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也为了施工方便,国内建造了很多的楼板房,这些楼板房安全系数不高,最关键的是不抗震。

      一旦来了地震,楼板房比砖房还要糟糕,砖房坍塌的话,砖头会变成碎块,人只要护住头部还有很大机会活下来,但楼板房坍塌的话,整个楼板断裂拍在脸上,人恐怕是凶多吉少。

      李卫东记得,九十年代时青河市发生一次5.2级地震,运输公司家属院就有一栋楼被震踏了一半。好在当时大家走在上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李卫东当然不愿意去住劣质的楼板房,他打起了这48套混凝土浇筑房的主意。只不过李卫东连个中层干部都不算,想要分到一套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整个会议的过程中,李卫东都在琢磨弄套房子的事情,直到会议结束,崔大山来到身旁,李卫东也没有发觉。

      “小李,一会就别回车间了,回家休息休息,顺便收拾一下,明天派你出趟差。”崔大山开口说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20: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