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卫东掏出了红星厂的那张轮胎批条,然后直接将批条送到了于正诚面前。

      “于书记,你看看这个。”李卫东递上了批条。

      于正诚带上老花镜,仔细望向那张批条,脸上顿时浮现出惊讶的表情。

      “这,这是……二百五!你从哪弄的?”于正诚吃惊的像在骂人。

      “于书记,这上面不是写着的么。”李卫东指了指批条上红星厂的公章。

      于正诚仍然是一脸的惊讶的表情,他想不明白李卫东是如何弄到这250条轮胎的批条。

      “于书记,我拿给朱总经理看看。”李卫东又将批条拿给了朱士聪。

      朱士聪眼还没有花,他直接接过批条,下一秒,朱士聪也是脸色大变,紧接着他望向李卫东的眼神也变了样。

      轮胎这种稀缺物资,有钱都买不到。李卫东却可以弄到250条卡车轮胎,这不禁让朱士聪浮想联翩。

      王海滨则是一脸茫然,他不知道李卫东给两位领导看了什么,让两位领导露出如此表情。

      “李卫东,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你的问题,你又在故弄什么玄虚!”王海滨厉声问道。

      “朱总,王处长不明白呢,我拿给王处长看看吧。”李卫东开口说。

      李卫东说着,从朱士聪手里拿过批条,然后递到了王海滨面前。

      “这是轮胎的购买批条!整整250条!这怎么可能!”王海滨惊呼一声。

      这些日子,王海滨四处奔走,求爷爷告奶奶般的采购轮胎,期间没少送礼请客,结果一条轮胎也没有买到。

      轮胎有多难买,王海滨是深有体会的。而李卫东一出手就弄到了250条轮胎,王海滨顿时惊掉了下巴。

      关键是王海滨才刚刚说了那句“你要是能买来轮胎,我这采购处长给你做”,虽说这是一句气话,可李卫东真的拿出了250条轮胎的批条,这瞬间打脸的感觉,让王海滨无法忍受。

      “王处长,你放心,我是不会要你那个处长位置的,你不用这么紧张。”李卫东调侃着说道。

      “不可能,这怎么可能,这一定是假的!”王海滨气急败坏的说。

      “王处长,你仔细看看,上面可是有公章的,你该不会说我是私刻公章吧?这可是犯罪行为,我可当不起。”

      李卫东淡定的指了指那张批条,接着道:“而且上面还有红星厂销售科长刘学勤的亲笔签名,你可以打电话去红星厂,找刘学勤问问,他有没有签过这张单子,便知道是真是假了。”

      李卫东的话让王海滨恢复了一些理智,正如李卫东说的那样,这张批条很容易查证,一个电话便知道是真是假,李卫东犯不着为了造假去私刻公章。所以这张批条肯定是真的。

      “你从哪里弄来了这东西?”王海滨一脸不甘的问。

      “上面不是写着的么?还有公章,红星橡胶制品厂。”李卫东一边说着,一边从王海滨手里拿回了这张批条。

      “我是说,你怎么弄到的这张批条?”王海滨接着问。

      “当然是跟红星厂的销售处谈的了。”李卫东开口答道。

      “怎么谈的?”王海滨急切的问。

      李卫东用一种鄙视的表情看了看王海滨,接着说道:“王处长,你是采购处的处长,怎么跟厂家谈采购,还用我教你么?”

      “你!”王海滨顿时有些气急攻心,李卫东这话说的是有些诛心了,在加上李卫东那鄙视的表情,王海滨只觉得胸中一股闷气,快要将胸膛撑炸,却无处发泄。

      旁边,总经理朱士聪微微皱了皱眉头,王海滨今天的表现,的确让他大失所望,这么糟糕的业务能力,的确是有些不堪大用。

      此时还是老书记于正诚开口打圆场:“行了,不就是去退了一些不合格的零部件么,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也没给公司造成损失,这事情就这么接过去吧!”

      250条轮胎,对运输公司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要李卫东手握这250条轮胎,运输公司整个领导班子都会护着李卫东。

      于正诚说完,又望向李卫东,一脸慈祥的说的:“小李啊,你这次弄来了250条轮胎,可是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啊!”

      “于书记,采购轮胎是采购处的业务,不归我管的,我这么做是干扰了采购处的工作。我决定深刻的反省,认真的检讨,要下不为例,决不能再犯这种错误了。”李卫东说着,当着于正诚的面,将那张轮胎批条又收回了口袋里。

      李卫东说的这番话,几乎是刚刚朱士聪的原话,李卫东这是故意将了朱士聪一军。

      若是放在现在的企业里,普通工人胆敢怒怼公司老总,怕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有技术有资源的工人跟厂领导对着干,却不是什么问题。

      就比如五六十年代国营大厂的八级钳工,指着厂长的鼻子一痛数落,厂长还得给倒上茶递上烟,好生伺候着。放在未来敢这么做的话,分分钟炒你鱿鱼。

      如今李卫东手里握着250条轮胎的批条,等于是有了本钱,才敢去将朱士聪一军。

      朱士聪能够做到总经理的位置,自然明白什么是顾全大局,若是放走这250条轮胎,那他也不配当这运输公司的总经理了。

      只见朱士聪呵呵一笑,开口说道:“小李,你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嘛,我们这些当领导的,也都看在眼里。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分什么你管我管。这一次,你能给公司弄来250条轮胎,可是大功一件,谁要是敢怠慢了我们的功臣,我朱士聪第一个不答应!”

      朱士聪脸变的很快,也等于是向李卫东表示了妥协。

      旁边王海滨一看,连朱士聪都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今天这事情,他也只能认栽了。

      朱士聪妥协了,李卫东也决定见好就收,他没必要跟公司的二把手较劲。更何况还需要用这张轮胎批条,去换一些东西。

      于是李卫东又把轮胎批条拿出来,笑盈盈的说道:“作为运输公司的职工,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是我该做的事情。不过当时为了谈下这轮胎的批条,我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啊!别的不说,就为了配那个销售处长刘学勤喝酒,我就吐了好几天。”

      于正诚明白了李卫东的意思,他开口问道:“小李啊,这次辛苦你了,说吧,你想要什么奖励。恩,要不然给你个劳模,年底开职工大会的时候,上主席台,给你带大红花!”

      当着全公司职工的面,上主席台带大红花,的确很光荣,但对李卫东而言,这些都是虚名,李卫东断然不会为了一个大红花,白白送上这250条轮胎的批条。

      只见李卫东笑了笑,开口说道:“我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当劳模呢,这么辉煌的荣誉,应该让给那些为公司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同志。”

      “那你想要点什么?要不给你发点奖金?”于正诚接着问。

      “我弄这250条轮胎,是为了咱们公司的发展,又不是为了钱!”李卫东摆出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随后开口说道:“不过嘛,我还真有点小事,想要麻烦领导。”

      ------------

      第二十二章 干部编制

      于正诚和朱士聪早已看出来,李卫东这年轻人猴精猴精的,心机更是重的很。

      就比如刚刚,李卫东故意把话题扯到轮胎上,先是说王海滨没能力买到轮胎,自己又拿出轮胎批条打脸王海滨,显然是早就挖好了陷阱,等着王海滨朝里跳。

      试想一下,正常人谁会随身带着一个250条轮胎的批条到处瞎逛?

      很明显,李卫东为了应对王海滨,早就做好了准备。

      这样一个小机灵鬼,又怎么可能白白将250条轮胎的批条奉上呢!

      于正诚提出的公司劳模,李卫东不要;于正诚又提出给奖金,李卫东又不要,还装出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一个人不为名不为利,那肯定会要求更多。

      此时的于正诚,已经做好被痛宰一刀的心理准备,就等着李卫东狮子大开口。

      只听李卫东开口说:“我是顶替了我父亲李登科的岗位,进入了咱运输公司。但我父亲李登科,之前在公司里是干部编制,按说我顶了父亲的岗,应该也是干部编制才对,但我现在还是个工人,还请领导给我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于正诚立刻明白过来,李卫东这是在要一个干部编制。

      国企参照事业单位管理的年代里,国企里的干部相当于是国家正式干部,都需要组织部门的批准。

      八十年国企当中,从工人编制和干部编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工资待遇上,干部的基本工资能达到五十多块钱,而工人的基本工资是三十多块钱。运输公司这种效益好的单位,干部编制工资加奖金能拿到八十块钱。

      在八四年,你一个月要是能赚八十块钱,那相当于是提前完成四个现代化了。

      在升迁方面,国企干部编制等同于正式的国家干部,所以国企的干部是可以被调到行政部门。比如某个国企的处级干部,是可以被调去做县长的。很多三零后和四零后的国家干部,去翻翻他们的履历,大多都有在国企任职的经历。

      李登科老爷子是建立运输公司的元老之一,属于干部编制,之所以只当了个会计,主要是一些历史原因造成的。

      李卫东顶了父亲的岗,却只得到了一个工人编制,等于是降级了。李卫东打算借着这250条轮胎,把干部编制要回来。

      国企的子女顶岗制度,本来就是特定环境下出现的奇葩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父亲是干部编制,子女顶岗以后理应也是干部编制,也是一个合理的要求。

      所以说,国企的顶岗制度,是八十年代最普遍的拼爹方式,你有一个当干部的爹,那么你刚参加工作,就有可能得到一个干部的身份。而工人的孩子,工作四十年直到退休,依旧是工人。

      于正诚和朱士聪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知道,李卫东这个要求不算过分,甚至可以说是合理的。

      这两人也都是干部,也都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会站在干部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特别是于正诚,再过三年就要退休了,若是他的子女也能顶替一个干部编制的话,应该是一件挺不错的事情。

      不过于正诚却没有率先表态,他开口问朱士聪:“士聪,你觉得呢?”

      “这老狐狸,自己不表态,却把我给推出去了!”朱士聪心中暗道,脸上却故作思考的表情,随后开口说道:

      “小李给公司弄来了250条轮胎,这可是大功一件,更何况老李会计也的确是干部身份内退的,小李顶了老李会计的岗位,给他一个干部编制,也不违背政策。”

      于正诚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件事情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回头领导班子开会的时候,咱们一起提一提,也就通过了。”

      “谢谢于书记,谢谢朱总。”李卫东赶紧道谢。

      旁边的王海滨顿时不淡定了,他本是来告李卫东黑状的,没想到告了半天,李卫东毫发无损,还混了个干部编制!王海滨胸中只觉得胸中愈加憋闷。

      “等一下。”王海滨还是选择站出来,他接着说道:“两位领导,小李今年只有十六岁,给他一个干部编制,不符合政策吧?”

      “小李,你今年才十六岁?”于正诚有些惊讶的问道。

      于正诚之所以惊讶,是因为李卫东表现出来的心机,完全不像个十六岁的青年。

      李卫东点了点头:“我今年十六,过了年就十七了。”

      “这可就麻烦了。”于正诚眉头一皱,接着说道:“你还不到十八周岁,按照政策是不能给你干部编制的,就算是公司的领导班子通过,报到上级组织部门那里,组织部门也不会批准的。”

      王海滨觉得自己搅黄了李卫东的干部编制,瞬间有一种大仇得报的感觉,他得意洋洋的说道:“小李啊,于书记说的是,咱们得按照国家政策来,看来你只能等两年了!”

      现在的运输公司是缺轮胎,所以才会答应李卫东的要求,而两年后的情况,谁也不好说,说不定领导都忘了这事情了。真等到两年后,李卫东十八岁,还能不能拿到干部编制也是一件模棱两可的事情。

      王海滨也是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显得得意洋洋,两年的时间太长,变数也太大了,期间王海滨随便使使坏,说不定李卫东的干部编制就飞走了。

      李卫东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呵呵一笑,开口说道:“于书记,咱们公司不是有种说法,叫以工代干。我可以先以工代干,等年满十八岁以后,再给我正式的干部编制。”

      所谓以工代干,就是指这个人的身份不是国家的正式干部,是工人身份,但是干的却是干部的岗位,享受的也是干部的待遇。唯一的区别就是不能提干。

      对于李卫东来说,提干不是他该考虑事情,他才十六岁,即便是两年后也才十八岁,也不可能有提干机会的。

      最糟糕的情况,两年后领导不认账,不给李卫东正式的干部编制,但是凭借着“以工代干”的身份,李卫东依旧可以享受到干部的待遇,按照干部的标准领工资。

      可以说“以工代干”,是实打实的好处,而且还是李卫东马上能享受到。

      听到“以工代干”这四个字,王海滨的表情瞬间凝固了,他突然觉得,自己又给了李卫东一记助攻。

      于正诚和朱士聪,则是用一种怪异的眼光望着李卫东,两人心中不由得碎碎念起来:“这小子真的只有十六岁么?”

      ------------

      第二十三章 非诚勿扰

      250条轮胎,换个“以工代干”,李卫东觉得不亏。

      最起码基本工资从三十五块涨到了五十五块,算上奖金的话,李卫东一个月能拿八十块钱!这比拿一个劳模,或者一次性得到百十块的奖金要划算的多。

      李卫东也想过做一次二道贩子,把这250条轮胎的批条卖给别人,从中捞上一笔。

      但现实中却无法操作,在整个青河地区,能吃的下二百多条轮胎的,也只有运输公司。其他单位就算是有钱买二百多条轮胎,但也没有那么多车使用。

      既然如此,那用这二百多条轮胎,换一个“以工代干”,对于李卫东来说是最划算的买卖。

      以工代干不是正式的干部编制,无需经过组织部门的批准,运输公司内部就能够决定,公司的领导班子开了个会,便将这件事情定了下来。

      有了这250条轮胎,至少可以保证运输公司的每台货车配上一个备胎,而且也能够接一些远距离的运输业务。只要撑到明年,计划内的轮胎批下来,到时候也就不用轮胎匮乏的问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15: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