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官屠》-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孙铭和顾世平之间,表面上势均力敌,实则顾世平占着绝对的优势,从镀金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加入顾世平的阵营,平稳过渡,但从收益来看,无疑加入孙铭的阵营更能获得良好的回报,林安东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陈子华的文章让他不由自主的站在了孙铭的阵营里面。

      把内参上的文章披露到省报,随即被各大新闻每天转载,便是出自孙铭的手笔,当然,不可能是孙铭亲自赤膊上阵,手下甘愿冲锋陷阵的人,多的是,但要把矛盾上交给省委,便只有孙铭亲自出手了。

      国际商厦的项目是否清理停建或者重新立项,被摆在了省委常委的桌面上,各方人马云集省城,展开了桌上桌下或阳光或阴暗的相互博弈,林安东,便是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来到省城,加入了孙铭的阵营。

      仔细翻看了一遍陈子华整理的资料和相关论述,林安东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小陈,还有那篇论文呢?”他问的,自然是陈子华答应的那篇关于物价与工资改革的若干建议。

      陈子华从文件夹里面拿出一沓稿纸,轻轻放在林安东的桌面上,“林书记,国际商厦是没有专项资金的。”这句话看似无意,实则凌厉,林安东刚刚按在稿纸上的手顿时一僵,诧异的瞥了陈子华一眼,随即缓缓的收了回来。

      叼了一根烟,林安东站起来走到窗边,从这里,正好能够望到远处高耸的省委大楼。

      昨晚,他已经拜会了派系内一位颇具份量的省委副书记,上层的意图倾向于妥协,不欲弄得鲜血淋漓,毕竟,这里只是一块跳板,而且大西北,并不是自己派系势力占优的地方,能插上一脚,上面已经非常满意了。

      但陈子华的话,却传达了一个很让他意外的信息,可以把顾世平斩于马下!

      “小陈,我在省城可能要呆上十天半个月的,趁这个机会,放你几天假,回去看看吧。”林安东没有表态,却给陈子华放了几天假,指着桌面上的稿子道:“这东西先放我这里,等我看完再说,嗯,反正是休假,你下去的话,顺便到地方上看看,毕竟,我还有监察的职责嘛。”

      陈子华脸上恰如其分的露出一丝笑容,“林书记,我这儿还给您准备了一点儿礼物,”转身把剩下的一支野丹参提了进来,“这是我们山里的特产,纯绿色野生丹参,最大的功用是对高血压和心脏病之类的心血管疾病有奇效,刚采的新鲜货,您也许用得上。”

      “哦?是吗,那可太好了。”林安东亲手接过野生丹参,郑重其事的放在桌面上。

      作为专职秘书,陈子华自然知道林安东心脏有问题,送这些野生丹参,便是应其所需。

      “那我先回了,有事儿您随时呼我。”市委的专职秘书都配有寻呼机,是统一装备的,倒不用陈子华自己掏钱,所以上班不久就领了一部。

      “让司机送你回去吧,我在省城不用车。”林安东对陈子华摆了摆手,随口道。

      第一卷镇书记的奋斗第八章闲聊

      刘师傅开车把陈子华送到蓝山县县城,就打道回府了。

      从县城到陈家坪的山道年久失修,也就中巴车和拖拉机或者一些农用车辆,颠簸着还能勉强通过,小车是想都不要想了,上次蒋雨珊他们去陈家坪,还是杨剑心从部队借了一辆吉普车,三个男生轮流着开上去的,所以,一到县城,陈子华就打发刘师傅回市里了。

      县城发往陈家坪的客车,都是下午上山,早上再返回县城,单程要两三个小时。

      陈子华到县城的时候,还不到中午时分,离发车时间还早,便打算先找个地方吃午饭。

      蓝山县处于省城的西南,文熙市的东南,靠近秦岭山脉,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辖区都在群山之中,或许是毗邻古都的缘故,文化气息十分浓郁,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陈子华顺着大街边走边想着心事,林安东的态度很暧mei,既没有说查,也没有表示不让查,摆明车马就是有利了少不了他的,没有把握的话,便与他丝毫没有关系,让他下来到地方上看看,能看出什么来?若是那么简单就能抓住顾世平的把柄,那顾世平也不可能在文熙市站住脚,一手遮天的呆了这么多年。

      国际商厦的资金状况还是陈子华偶然的机会听到的,应该是挪用了财政上某项专项资金,但财政系统都是顾世平的嫡系人马,基本上算是水泼不进,便是市长孙铭也不见得能从中找到蛛丝马迹,但陈子华很怀疑,挪用专项资金的事情,孙铭是否真的不清楚。

      投资十亿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八八年的十亿,那是真正的天文数字,顾世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从财政上把这么大的窟窿给平上,因此,陈子华怀疑,国际商厦的资金来源,孙铭不但知道,而且也多少有参与到其中,最低程度应该是默许了的。

      若真的是党政两套班子同时做出的决定,这个盖子可就不好掀了,而且,陈子华暂时还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

      国际商厦的项目部陈子华也曾经去过,是陪同林安东去的,当时就曾对资金问题有过疑虑,却是听闻负责项目开发的市建设局局长介绍,前期资金底垫是由市政府出面,通过向银行贷款三个亿,然后通过预售和预租的资金来支付开发商的材料款,其中建筑开发商还需底垫一部分,听起来似乎无懈可击,陈子华却知道,这其中肯定还有很大的水分。

      最终这些费用还是得靠文熙市的财政来买单,看起来似乎最多也就是预支下一年度甚至两年的财政预算,实际上,肯定会造成其他方面的资金紧张。

      陈子华摇了摇头,刀子已经递给林安东了,该怎么去做,已经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只要林安东不倒,暂时他就是安全的,即使林安东走了,顾世平也不会把他一个小小的秘书当盘菜,要么放在秘书处养起来,既不开路也不使用,投闲散置,要么扔到某个穷乡僻壤,困上几年,至于政治生命,一个小小的秘书,在顾大书记眼里,有何政治生命可言?

      一旦想开,陈子华的心情便立时轻松起来,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饮食一条街,莫名其妙的,就觉得极是温馨,或许是因为,已经很久没有来这里满足过口腹之欲了吧。

      第一次进县城的时候,陈子华便是带着妹妹在这儿吃的凉皮,那是一种用秕谷晾晒之后磨成细粉,然后水洗之后蒸成的面皮,用蓝山县特产的大麮醋凉调而成,美味至极,是蓝山县最有名的小吃之一,几乎每次从华都回到蓝山,陈子华必定要来尝一碗凉皮的,似乎只有吃了凉皮,才算真正的回到了家里。

      真味居,一家据说已经有了五十多年历史的凉皮老店,陈子华照例要了一大碗凉皮,一斛黄酒,独自选了个角落,有滋有味的慢慢吃了起来。

      这种黄酒,也只有这种老店才有,是用那种秕谷酿制,香味儿醇正,入口绵软,是这些凉皮老店的招牌之一,陈子华甚至考虑,是不是下次去市里的时候,给林安东带点儿。

      林安东虽然心脏不好,却又极喜欢饮酒,每次到了酒桌,看到白酒便馋得不行,偏偏又不能多饮,那种难受劲儿就别提了,如今市委大部分人都知道他的这个毛病,因此,只要有林安东在场,饭桌上是绝对不摆酒的。

      陈子华想到这些便有些好笑,如今有了自己送的野生丹参,想必以后林安东可以敞开肚皮喝酒了吧?想到这儿,他便随口道:“老板,你们这儿的黄酒外卖么?”

      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蓝山本地人,一边站在门口的操作案板前抓皮子一边笑答:“卖饭的哪还有怕大肚汉的?当然外卖了,你是想带回去喝?”

      陈子华道:“你没不出来啊,我也是咱蓝山人呢,想喝的话,还不会到你店里来喝呀?我是想带点儿去外地,就不知道这酒能不能出远门儿。”

      老板哈哈一笑,“看你说的,我能听不出来你是本地人?咱这里有人图方便,经常灌上几斤放家里,喝着方便,”打发了一个结账的客人,老板接着道:“说到出远门儿,还真有些说道,最好是用陶瓷罐儿装,简单点儿的话,塑料壶也凑合,只是长途运输的话,不能太过颠簸,不然会变酸味儿的。”

      “呃,那你们这里有没有陶瓷酒罐儿?”陈子华一听,就知道人家有专门盛放黄酒的酒具,想必经常有人买来带走。

      “当然有了,兄弟想要装多酒的酒罐儿?”老板看暂时没客人上门,便坐下来跟陈子华侃了起来,“拿得多的话,就是坛子了,若是一点儿,随便用个酒瓶装也成。”

      陈子华想了想,还真少不了,给林安东的话,许泽华那儿是不能少的,许泽华家送了,蒋雨珊家里也不能空过,女孩子是最小气的,若是让蒋雨珊知道他给许若兰家送过黄酒却没有她的,还不定说什么呢,尽管她家人不一定喜欢这玩意儿。

      “改天吧,等我上班去的时候,在你店里给我准备上几份儿,拿去送人。”陈子华不禁有些好笑,送起礼来,却也得瞻前顾后,唯恐不注意得罪了人。

      凉皮店老板倒是没想到陈子华是要拿他家的黄酒送人,闻言喜道:“若是送人的话,我可以给你包装得精美点儿,咱们县土产公司专门有出售特产的包装盒儿、竹笼子什么的,都是很漂亮的手工品,用来包装礼品再合适不过。”

      陈子华放下碗,让老板又打了一斛酒,问道:“咱们县什么时候,有手工工艺品能摆上土产公司里面卖了?”蓝山县的文化气氛还是很浓郁的,手工工艺品也比较有名,不过大多都是放在县城中心的工艺美术中心展览的,即便是出售,也是由工艺美术中心官方收购,统一出售,摆放到土产公司的货架上,不用说,肯定是批量销售的。

      凉皮店老板从怀里掏出一包烟,递给陈子华一根,自己叼了一根,点燃,满满的吸了一口烟,方才吁了口气道:“去年就有了吧,听说是从凤凰山那边开始的,先是哪个小村子里自发组织的,后来凤凰山全乡的人都开始编织草垫、小竹笼等工艺品,说是能卖大价钱。”

      陈子华便笑道:“这是好事儿啊,能增加不少收入吧?”

      没想到凉皮店老板却吐口烟圈,淡淡的说道:“屁,好事儿?都是被逼的没法儿了。”

      “逼得?”陈子华一愣,随手给凉皮店老板也到了一碗酒,问道:“咋回事儿?”

      老板倒也不客气,端起碗一口泯掉大半,美美的吸了口烟,“听说了没,凤凰山好多人今年都不愿种地了,说是划不来。”

      “四儿,端盘盐水花生过来!”老板许是勾起了谈性,这会儿又过了午饭时间,没多少客人上门,便由着儿子在操作板儿前给客人抓皮子,他却跟陈子华喝上了,还让服务员端了一盘花生上来。

      “去年吧,卖的公粮比往年都多,价钱却低,这几年分田到户,粮食也不咋地缺,多卖点儿也没啥,价钱还不是公家说了算?可不给钱,打白条收粮,就说不过去了,不交的话还不成,说是种地不交粮,从古到今都没这个理儿,乡上派人到家里去灌麦子。”老板磕着花生道,“今年交公粮的时候又到了,你猜怎么着?还是打白条。”

      陈子华眉头一皱:“不会吧?打白条收公粮?嗯,便是晚上一段时间也是有的,又不是不给钱,怕什么?公家收粮又不是私人的事儿。”

      “着啊,就是这个理儿,可去年的钱还没给呢,这不,又说是要集资盖学校,按人头集资,每人一百块,没钱的就卖粮,从粮款里面扣。”老板叹了口气,“这集资都集到啥地方去了,谁知道?也没见咱们附近的那所学校翻修或者盖新楼。”

      陈子华心里微微一跳,集资盖学校,他当然知道,前世的时候也有这么回事儿,不过后来那些集资款真正用到教育上的有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新书上传,求票支持--------------

      前两天跟人学会玩开心农场,早上尽顾着偷菜了,差点儿忘了更新,汗

      第一卷镇书记的奋斗第九章回家

      “去年吧,卖的公粮比往年都多,价钱却低,这几年分田到户,粮食也不咋地缺,多卖点儿也没啥,价钱还不是公家说了算?可不给钱,打白条收粮,就说不过去了,不交的话还不成,说是种地不交粮,从古到今都没这个理儿,乡上派人到家里去灌麦子。”老板磕着花生道,“今年交公粮的时候又到了,你猜怎么着?还是打白条。”

      陈子华眉头一皱:“不会吧?打白条收公粮?嗯,便是晚上一段时间也是有的,又不是不给钱,怕什么?公家收粮又不是私人的事儿。”

      “着啊,就是这个理儿,可去年的钱还没给呢,这不,又说是要集资盖学校,按人头集资,每人一百块,没钱的就卖粮,从粮款里面扣。”老板叹了口气,“这集资都集到啥地方去了,谁知道?也没见咱们附近的那所学校翻修或者盖新楼。”

      陈子华心里微微一跳,集资盖学校,他当然知道,前世的时候也有这么回事儿,不过后来那些集资款真正用到教育上的有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坐在班车上,陈子华心里总觉着自己似乎忽略了什么事儿,却又怎么也想不起来。

      一路上闷闷不乐的,到了陈家坪的时候,便有些提不起精神,

      从陈家坪的车站到家里,还有十几里的山路,若是开着吉普车,勉强还能到陈子华家附近,可这会儿上哪儿找吉普车去?他也只好用双腿完成剩下的山路了,不过从小在山上长大,这十多里山路还真没放在心上。

      下车后先到镇政府去了一趟,跟政府办公室的人打了个招呼,整个陈家坪,也就镇政府有直通山外的程控电话,他怕万一林书记有急事儿找他,山里面传呼接收不到信号的话,可以打镇上的电话。跟办公室的人打过招呼,一旦有电话的话,自然会有人去家里找他通知。

      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陈老爸陈老妈见到儿子回来,自然说不出的欢喜,忙着摆弄吃食,陈梅也叽叽咯咯的在屋里转来转去,一会儿帮着洗菜烧火,一会儿又缠着哥哥问东问西,像个快乐的小鸟,飞来飞去的没个空闲劲儿。

      “哥,晚上住家里吧?”陈梅喜滋滋的问道。

      陈老爸和陈老妈也眼巴巴的看着儿子,以前虽然儿子不大在家住,但几乎天天能见到,自从去华都读书之后,一年能看到的日子加起来也没几天,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在山上过的,好不容易等到毕业了,没想到却跑到城里去上班,这不,又是一个多月没见人,老人倒是真没在乎儿子是不是当官的问题,只想着孩子能在跟前。

      陈子华低着头,边吃饭边说:“不了,我还有点儿事去找吴明,要明天才能回来。”

      “那你啥时候回来住?”陈老妈松了口气的同时,紧接着又开口问道。

      “明天,”陈子华道,“要是事儿顺利的话,说不定我一会儿就回来了。”

      陈梅闻言,忙道:“我帮你把屋子拾掇好了,回来就能住。”尽管很少在家住,陈子华的卧室却一直给留着,山里人别的没有,就是地方宽敞,陈子华和陈梅兄妹俩,都是一人一间单独的屋子,做卧室兼书房。

      陈老妈的神色动了一下,唇角蠕动了片刻,却没说出口,便瞥了女儿一眼。这个儿子,老两口是极心疼的,只是性子有些冷,自从大病之后,总觉着跟家里人有了那么一层隔膜,唯独面对陈梅的时候才会好点儿,所以,有什么话,大多时候都是透过女儿跟儿子沟通的。

      陈梅噘着嘴瞪了母亲一眼,却正好被抬起头的陈子华瞅见,便沉下脸道:“你干什么呐?梅梅?”虽然他在这一世的父母面前总有那么一丝别扭,却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很是尊敬,不似陈梅那么无法无天,但也见不得陈梅对父母瞪眼睛。

      “不识好人心!”陈梅轻哼了一声,“妈说再去采些丹参,拿出些卖给贩子,说是能卖个好价钱。”

      “是啊是啊,”陈老妈这时方才接口,“就是照一般老山参的价钱,也换不少钱呢。”

      陈子【创建和谐家园】言一愕,却是没想到母亲会有这么个想法,当即琢磨了一会儿才道:“家里是不是有些紧张?”

      除了妹妹上学,似乎家里并没有什么大的开支,父亲农闲的时候跟着村里的基建队出去干活,母亲和妹妹逢上雨后,便能在山上采些野山菇,到山里来收野山菇的贩子几乎每天都有,随随便便的一个月下来,也能落几个零钱,虽然攒不了大钱,小钱还是有的。

      “你呀,啥时候关心过这个?”陈梅状似不满的埋怨道,眼睛却偷偷的瞥了母亲一眼,哥哥不在家的时候,母亲背后可没少唠叨过,只是她全没想过,这种语气的话,从她的嘴里说出来,终究还是要露馅儿的。

      陈子华先是忍不住一笑,在陈梅额头上敲了一下,“小大人!”,随后道:“家用的事儿爸妈就别瞎操心了,以后我来管。”他觉得是时候打点儿经济基础了,没有钱,做什么都愈外费劲儿,再说,如今成年了,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让人当妖孽看。

      “那镇上收集资款的钱,你交。”陈梅连忙替妈妈把噎在喉咙里的话说了出来,“一人一百块,咱们家一下子要交五百多块呢。”

      “啊?怎么会这么多?”陈子华吓了一跳,“不是应该四百么?”心里却道,四百也不少了!一般的家庭可能还真的一下子拿不出来。

      陈老妈便说,“还有粮食差价、农业税、教育费、村提留、乡提留什么的,已经算是少了呢,听说今年咱们镇上的提留款都减半了,其他像道路修缮费、水利费等等,都还没收呢。”

      “唉!”陈老爸叹了口气,道:“今年可遭怪了呢,基建队大多都没领到工钱,说是材料费都还欠着呐,临河乡盖的学生楼,洋灰的标号都不够。”

      洋灰却是大多数人对水泥的称呼,沿革了百年前的习惯,标号不够,那就是以次充优了。

      陈子华心里又是一跳,想起下午在凉皮店侃的那些话,隐隐约约的,似乎抓住了什么,却又一时无法想得清楚,不能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

      -------------------------------新书上传,求票支持!----------

      晚上还有一章

      第一卷镇书记的奋斗第十章初露端倪

      带着小道士吴明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中午了,吴明跟陈家的人都认识,却也不用多费口舌介绍,只说是跟陈子华去城里找工作。

      吴明下山的时候,老道士送了一个小皮包,里面除了一张身份证之外,还有一本存折和两万块钱的现金,都是给老道留给吴明的,存折上的钱自然都是老道士这些年巡游天下的时候骗来的,有十多万。

      把吴明蛊弄下山,是因为陈子华太需要一个帮手,尤其是像吴明这样既能信任又有能力的心腹。

      在家住了几天,陈子华和吴明专程跑了一趟陈家坪的邮电所,打算给家里装上一部程控电话,因为是镇上第一家,距离又远,花费了一万多元,还得等上半个月才能装好,陈子华不耐心等,便借了吴明两千块钱给家里留下,然后推说上班,带着吴明去镇上了,临走的时候,又带了几支野丹参,不过这次全是干透的干货。

      到了镇上,陈子华找到陈家坪的书记兼镇长陈大忠,想了解一些有关公粮收购和乡镇一级所征收的税费细节,毕竟不曾在基层呆过,对其中的名堂还不太清楚。

      陈大忠不同于别的乡镇书记,他是陈家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之所以能在辖区大小名列蓝山县第一的大镇当书记兼镇长,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这个时候的乡镇之间还没有像后世那样,书记乡长相互交叉,各乡镇轮流倒换,因此,陈大忠便在陈家坪当了二十多年的书记兼镇长。

      陈家坪的辖区在整个蓝山县甚至文熙市来说,都是头一号,面积最大,但因位置特殊,几乎所有的辖区都在深山里面,地广人稀,耕地贫乏,又没有厂矿企业,土特产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有几样,也运不出去,唯一的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还是昔年在陈家坪驻军的部队修建的,若是逢上大雪封山或者泥石流、滑坡什么的,十天半月与外界不通,也是常事。

      因此,陈家坪出奇的贫困,几乎不能承受镇政府的供给,这也形成了一个奇观,全县最大的乡镇,却有着最精简的镇政府,包括勤杂工在内,镇政府的在编人员只有十九人,与动辄几十上百人的乡镇机关比,陈家坪镇政府机关简直有些寒酸。

      这也是没人愿意来陈家坪当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陈大忠这个当地人当一把手镇着,谁来也没油水可捞,做出政绩,那就更不用想了,因此,虽然县委也曾派过几任副书记和副镇长,却从来没有人能在陈家坪呆够一年的,最终便成了如今的模样。

      陈大忠对于陈子华那是相当的热情,不光因为他是市委的秘书,更因为陈子华是陈家坪出去的第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全镇的人都赶到镇政府相送,陈大忠还出面为陈子华募集了伍佰元的学费,因此,陈子华对陈大忠的感激和敬重也是不用说的。

      在镇上唯一的一家小饭馆里面,陈子华恭恭敬敬的请了陈大忠上座,又把陈大海也请了过来,上次送妹妹去市里,他还没亲自谢过人家呢。

      让吴明交代厨房弄几样山珍,又特意拿了两瓶从县城带回来的西凤酒,这才进来打横相陪,“陈大伯,我先敬您一杯!”陈大忠的年龄要比陈子华的父亲还要大得多,若非实在无人接班,只怕早就退下来了。

      陈大忠笑眯眯的接过酒杯一口干了,道:“娃子,不用敬来敬去的,咱们一笔也写不出两个陈字,都不是外人,有啥事儿就说,没事儿就放开了喝,我老人家可有些时候没过过酒瘾了,这一喝上啊,不倒下是停不下来的。”说完就笑。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