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大天王》-第7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晨灿的这一条围脖虽然是打广告的,但是围脖下面回复的人数特别多,很快就有了超过五千条评论。

        “从最开始看《洪武大帝》到现在,也是半年的时间,也看到了这段时间里李晨灿的沉浮。明朝这个老大帝国的故事,现在也总算要落下帷幕。想到那一个个名字,一张张脸孔,最终还是要消失在时光中,明朝这两个字,也总归还是在历史长河里消失走远……心里百感交集,我等这个大结局等了很久,却又害怕看。”

        “大结局总算要来了……追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半年,了解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李晨灿在里面投入的心血,而现在,这本书的大结局总算要来,我一定会去买书,但也希望,李晨灿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新书。”

        “看到李晨灿的评价,心中真的很难过,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李晨灿真的是一个奇人,他能够把大明王朝总结得如此形象生动,以至于几百年的悠悠岁月,也就都在这样的总结之中。想到看《明朝那些事儿》的经历,想到那一桩桩发生的故事,心里真是有很多的话想说。但历史就是历史,一切都已经成为定局,明朝终究也只能变成历史中的一个符号……再见了,大明,再见了,《明朝那些事儿》。”

        李晨灿的这条围脖立刻引起了疯狂转发。

        “李晨灿对明朝的评价真的让人很有感觉……你可以说是他们的文官集团死要面子,可以说是明朝人顽固死硬,但不管怎么说,李晨灿的评价,都是正确的。明代,没有过称臣、和亲、纳贡、赔款的记录,最后一任皇帝崇祯,也是死在了自己的江山上……”

        “明朝的风云总算要落下帷幕,但李晨灿这个对明朝的评价,让我对他的好感又增加不少,大家对明朝的印象,长久以来似乎都觉得它很弱小,被农民军打碎,但李晨灿开始给大家真正展现了一个明朝,而他现在说的这些话,又是道出了明朝的精髓。”

        ……很多人看到李晨灿那一条围脖带来的火爆效果,立刻有一种预感——《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在销量上,可能还会爆炸!

        比之前它创造的无数销售记录还要高。

      第162章 新人神话

        12月31日,凝聚了很多人关注的《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全国公开上架。

        《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才刚刚摆上货架的时候,就引来了很多等待购书的观众,很多人在书店的门口,排起了长队。

        如果不是因为这本书外面有塑料包装的话,大家可能会直接打开,在等排队的时候看这本书。

        一些小报记者们,扛着照相机,开始拍摄这些画面。

        “看这样子,还真是声势浩大,居然都要排队买书!”一些记者们一边拍照片,也是一边感叹:“这一本大结局看来是在销量上要创造奇迹了。”

        “之前他的销售记录,是一天15.8万册,但我感觉,这个大结局还有可能打破15.8万册的记录……他真的很不简单。”旁边有同伴也在附和着说了一句。

        “真是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十九岁的作者能够得到那么多人追捧,还真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对啊……”他的同伴一边说,眼神看着那些抢购的人,却有点儿飘忽不定。

        “你干嘛啊?”之前说话那个记者有些无语地问道:“好好说话。”

        那个人却把手里的东西往他这边一塞:“对不住了!这边你先忙,我要过去一趟。”

        “怎么了?”

        “我看这个数都快被这伙人抢光了……我赶紧买一本,不然等下就买不到了。”那个人已经走到了书架那边……

        《明朝那些事儿》的粉丝们,现在果然是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而且隐藏在很多人中间,随随便便一个人,都有可能属于这个群体。

        这个记者也只能摇头叹息,心中却高兴得很——这二货,本来买《明朝那些事儿》他们是记者,可以让店家先预留的……结果现在这货要去多此一举……那还能怎样呢……随他了吧!

        很快,全国各地,发售《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的地方,基本上都掀起了抢购狂潮,很多人生怕自己抢不到这本书,很早就去排队,而《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也就在大家这样的追捧之中,销量越来越高,很多书店到现在,已经把存货都给销售一空。

        这样的现象,也让很多人在估计《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的首日销量最终能够达到多少。

        “打破之前的销售记录是肯定的了,只是不知道这个销售记录能够打破到什么程度。”一些专门的评论员们在自己的围脖上公开发表道:“最近五年,作为新人,一本书的首日销量最高的记录是一天卖出18.7万册,李晨灿的销售数据,说不定可以打破这个数字的!”

        “十八点七万是有点高,想要达到这个数字也比较困难,但现在看大家抢购这本书的样子,应该很有可能的。”

        “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二十万的数字呢?”有人立刻对这个表达了强烈的兴趣:“如果卖出去了二十万本,那李晨灿一下子要成为最近几年的新人神话吧!”

        “二十万本……这个倒是真的有些难了,最近五年来,电子出版物对传统出版物的空间挤压很大,二十万的数字对这个市场来说真的有些不可思议,但李晨灿就是在经常创造奇迹的,他的书还说不定会突破这个数字呢!”

        总之,在这个时候,很多人的眼睛都盯在了《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上。

        确切地说,应该是盯在这本书的销量上……

        等到12月31日的晚上,《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的单日销量总算出来了……摆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极端不可思议的数字——21.6万!

        这个数字真是让很多人觉得自己被闪瞎了眼睛,在很多人都觉得,《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不可能达到二十万本的时候,它直接狂卖了接近22万本……

        这真是一个十分不可思议的成就。

        这个数字刚刚出现之后,虽然已经是晚上,但依然有很多人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数字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二十一万……真是没有想到,这本书的销量居然停在了这个数字上,比我们所有人估计的都要高了一大截!”

        “明朝那些事儿积累了那么多的粉丝,现在是大结局,得到这么高的销量其实严格说来的话,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李晨灿的实力……不过,不管大家怎么说,现在的李晨灿,是近几年真正的新人神话,21万册的销量,让他成就了这个称号。”

        “有了那些事儿大结局21万册的首日销量之后,《明朝那些事儿》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500万册,五百万册的累计销量,21.6万册的首日销量,这能够给李晨灿成就一个实打实的新人神话的地位!”

        “大家别总是盯着《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看吧……”有人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道:“你们更应该看到《明朝那些事儿》背后带来的东西,还有这本书的质量……我想说的是,《明朝那些事儿》真的是一本好书,一本很好很好的书。”

        很多人其实也把关注的东西转移到了《明朝那些事儿》本身上。

        这本书在刚刚出现第一部《洪武大帝》的时候,有太多的人觉得眼前一亮,被惊艳。

        他们没有想到,历史还能用这种方式来写。

        快乐地读历史,这是他们以前都没有过的一种体验,所以,《明朝那些事儿》很快就遭到了追捧,哪怕其中还经历过李晨灿休学,跟风书炒作这些事情的影响,很多死忠们,还是坚持一直支持《明朝那些事儿》,一直到了现在的大结局。

        这本书用很独特的笔法,把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娓娓道来,让人在很愉快的阅读体验之中,明白了这段历史,甚至感觉自己在读很精彩的小说一样……

        现在,作为收尾的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引起了很多人对这本书追捧的一些心情。

        想到了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样子……

        好评也在网络上不断出现,《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在豆荚网上的评论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都还是好评。

        江凯安就是这样的,他从《明朝那些事儿:洪武大帝》追看这本书,和他的同事例如熊坤那样的,一起追看《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一晃眼,半年已经过去了,李晨灿从当初那个小作者,变成了现在拥有多重身份,才华横溢的多个领域内的最强新人。

        不过,《明朝那些事儿》一直是那样严谨,一直是同样的笔锋,也一直在讲述明朝的历史……

        这些都没有变……

        今天,他打开了刚刚买到的,还带着油墨香味的《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

        除了对这本书即将完结的伤感之外,江凯安也有对大明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充满了伤感……正如同李晨灿说的那样,大明王朝,留下的其实有很多铁血的传说。

        翻开这本大结局,最开始,他就能够感觉到,李晨灿的笔锋与之前略微有些不同。

        在这个大结局里,他的笔锋慢慢变得严肃起来,很少再用调笑的语气来讲东西,果然,在厚重的历史面前,李晨灿开始变得带着足够的敬畏,去观看那王朝的衰亡。也就是这种口吻的转变,让江凯安会觉得,李晨灿比之前要更加成熟了。

        不过,虽然笔锋转变了一些,但《明朝那些事儿》依然是那样地吸引人,让人沉浸在书中带来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仿佛整个人都被李晨灿笔下的《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带入了明末那风云激荡的岁月里。

        李自成、张献忠、崇祯、孙传庭、皇太极、多尔衮……一个个名字,都在那样的岁月里交汇,最终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

        在这里,有的人被打趴,有的人抓住机遇站起来……

        历史的兴衰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矛盾地交错在李晨灿的春秋笔法之下看起来无比清晰,却又有着强烈的即视感,仿佛能够让人看到那马蹄滚滚、大军驰骋,仿佛看到内忧外患的明廷,耗干了最后一滴心血。

        等到看完这一本书之后,江凯安合上书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明朝,终究还是灭亡了,这是历史早就带给大家的,无法更改的答案,不过它的灭亡,却留下了很多的东西,以前也许大家不太愿意去知道,但现在李晨灿的《明朝那些事儿》让大伙儿都开始关注这些,明白这最后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的封建王朝,是什么样子。

        江凯安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喟叹,却也因为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看完这本大结局而觉得酣畅淋漓,很久没有过这么痛快的阅读体验了,他重重地喘息出一口胸膛里的浊气,感觉世界正在自己的眼前。李晨灿的驾轻就熟,让《明朝那些事儿》在他心中成了永远的经典……在他的心底里,《明朝那些事儿》的地位,应该没有其他的同类书可以超越了。

        很多人心中都有着同样的感觉。

      第163章 争夺音乐奖

        《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并不是以什么历史事件来作为最后的结束,而是选择用徐霞客,来作为《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

        这样的设定,最开始的时候,被一些读者不理解,但很快就有很有学问的人,以及李晨灿的后记来作为解答。

        解答他为什么要选徐霞客这个当时默默无闻,后来名动天下的人物作为这本书的结尾。

        书的最后,明朝像任何一个王朝那样覆灭了,崇祯【创建和谐家园】了。在那个时空里,当年明月用了七大本书来写一个王朝的兴起到覆灭,却在最后说,帝王将相,建功立业,不过都是浮云,都是粪土……

        作为一个后来者、局外人来看这一切,争什么打什么呢,最后都是一把黄土,什么都输给了时间。

        但身在其中,你又如何看待自己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时间?

        当年明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徐霞客这里,农民起义、后金崛起、帝国覆灭,仿佛都和他没有关系,他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了一生,却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财富。和张居正、戚继光、袁崇焕这些人比起来,徐霞客只是个小人物,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脚踏实地实现了理想。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在后记里,当年明月说,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会发现,虽然死去的朝代已经死去,但新生的朝代,在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之后,仍然还会上演同样的事情——尽管衣冠改变了,朝代改变了,那群人变了……

        但他们还是做同样的事情。

        说真的,李晨灿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可是前世,他学的东西,看的东西都特别杂,要不然他也不会知道这么多东西。他对历史的东西也看过不少,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观……

        他的历史观,与那个时空的当年明月是很相近的,的确,以史为鉴,说得简单,做起来太难。

        每一个朝代,到了后期,灭亡的本质原因,总是大同小异,人的自私性不能消除的时候,历史上已经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总还会一次接着一次的上演,所以,虽然无数罪犯被抓入监狱的事情正在发生,但还是有无数的人前赴后继地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李晨灿在这边复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后面,他也加入了当年明月的后记。

        一时之间,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后记完全就是画龙点睛之笔,把李晨灿作为一个十九岁的青年人,他的很多考虑都展现了出来。

        大家以为他在结局的时候写了徐霞客,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让一本书的很多东西,立刻就发生了改变。

        于是,对于《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的评价,在整个网络上,也越来越高。

        豆荚网上,这本书的评分维持在了9.0分的高分水准,而且,也许是因为这本书是大结局的缘故,很多心潮澎湃的人,都在网络上给了长评,长评的内容很多种,但绝大多数,都是对《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的好评。

        “我是一个从来不读历史的人,直到开始看《明朝那些事》,才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朱元璋,朱棣,郑和,张居正,戚继光,徐阶,王阳明,孙承宗,魏忠贤,崇祯,万历……读完最后一本,闭上眼,所有人物都仿佛在我脑中活了过来。那是真真正正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情,那是完完整整地在世上活过的人。

        相信,怀疑,气节,责任……我看到了那些悲伤和欢乐,那些隐忍和狂妄,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感谢李晨灿用这七本书,向我展示了友情,爱情,亲情,让我了解了在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里,那一幕幕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史诗……我为中国厚重的历史骄傲、自豪。”

        “如果不是《明朝那些事儿》,我想,也许,这辈子我都不会去碰明史,也不会去关注,但我现在成了明史的忠实爱好者,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有着同样的感觉,我现在越来越对明史感兴趣……

        之前有过很多人攻讦《明朝那些事儿》,认为这部书严肃不足,在历史文中是异数,但我现在认为,这种观点实在有失偏颇,《明朝那些事儿》让很多人了解明朝历史,同时去关注明朝历史,这就足够了,善莫大焉!”

        这样的评价,代表了很多人对李晨灿的《明朝那些事儿》的观点……

        已经到了谈论是非成败的时候,对李晨灿《明朝那些事儿》带来的好东西,大家都很赞同。

        现在,这部书在经过半年多的征程之后,总算落下了帷幕……

        2014年已经到来了。

        崇定十一年也来了。

        这一天晚上,李晨灿缩在中海的一个被窝里,看电视机里的新闻,电视机里的皇帝,穿着很传统的汉服,正在给所有的国民做新年致辞,在屋子之外,一团团鲜艳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

        李晨灿度过了在这个时空中的第一年。

        2014年1月1日,李晨灿和孙云章王冰凝他们开了一个很短暂的碰头会,在这个屋子里,李晨灿和孙云章讨论了一下目前李晨灿身边的事情。

        孙云章道:“现在,最近在眼前的是艾米音乐节颁奖典礼,里面的那个最佳乐坛新人的奖项,年度最佳原创歌曲,我们都可以争夺一下。”

        2014年到来之后,年终总结,年终盘点之类的很多东西都在进行。

        对李晨灿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在音乐节上得到一些奖项,因为现在,有关于他身上的名气,都是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的,很多东西都会逐渐贴在他的身上。

        虽然经过《浮夸》专辑销量的大反击战之后,李晨灿的人气已经真正被展现了出来,他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创作型歌手,通过《中国好音乐》的舞台究竟得到了多么高的人气,但娱乐圈总是一个容易被忘记的地方,李晨灿的背后没有大音乐公司支撑,他很容易被人忘记。

        而这样的音乐颁奖,对李晨灿而言就特别重要,每一次得到一个好的奖项,都是给他的背后增加一些含金量。

        “嗯。”李晨灿说:“争夺年度最佳原创歌曲的奖项,就主打《东风破》、《烟花易冷》吧,这是我比较有竞争力的两首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10: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