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大天王》-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虽然大学不是万能的,但在他们的眼中,不读大学却是万万不能的,更何况还是这种考上了燕京大学的绝佳机会?

        李晨灿有些纠结,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面对父母们可能出现的严厉质疑。

        想了一番之后,心中实在是纠结,他也只能暂时不去多想。

        很快,石传峰的电话打断了之前李晨灿的思路,顺便也打断了他的纠结。

        石传峰最近都处在相对比较兴奋的状态之中。

        《明朝那些事儿》到了现在,已经销售了两个月,这是十分辉煌的两个月,这本书到现在为止,全国已经卖出去了78万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一个新人,只要他出版的书籍可以达到10万册的销量,那好好培养一下,将来就是文坛的重量级人物。

        而李晨灿,才花了两个月时间,就让自己的第一本出版书籍轰下78万册的可怕销量!

        今年的新人王,应该就是他了。

        在出版界上,李晨灿的《明朝暗些事儿》绝对是2013年的大事件。

        而且,这部书籍可不仅仅是销量高的问题,还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读史热,很多人现在都开始关注明朝历史,甚至有人专门在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跑去看《明史》,光是从这个角度而言,李晨灿也可以当得起‘善莫大焉’四个字。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已经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去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美好的东西,看历史这么枯燥的事情更不太愿意干,而李晨灿给大家提供了那么一个契机,让很多人去关注历史。

        其次,是李晨灿让大家重新认识明代,哪怕现在的历史教科书里对明朝比李晨灿那个时空里的褒奖多了许多,但也有不少人会因为明代之后被【创建和谐家园】灭亡而觉得这个朝代是个【创建和谐家园】丝王朝,但经过《明朝那些事儿》大家也能够看到明太祖驱逐鞑虏,明成祖打得蒙古人不敢抬头的强大一面。

        再次,这本书引来了很多讨论和争议,虽然主要是一些正面观点,但总有人觉得这本书有失体统,在很多描述上很不严肃。在一些老一辈的学者公开指责《明朝那些事儿》之后,保持了这种观点,振振有词的人有不少,但大部分人还是坚持认为用通俗的办法来写历史,这是很有意义的。

        ……很快,《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即将正式发布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很多人都在讨论着这个事儿。

        也有一些反对派认为,《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之后,一些人觉得不过如此,很多人是跟风才买《明朝那些事儿》的,所以这本书的第二部在公开发售之后,估计销量上不会弱,但肯定远远不是第一部的对手。

        但这样的观点,即便是他们自己,都不太乐观……

        毕竟,在《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卖出去了几十万册之后,有很多看完的人,对第二部的翘首以盼甚至能用狂热来形容,现在第二部发布在即,自然而然地,大家都在期待,想要第一时间买到这本书。

        所以到时候这本书的销量,即便不会疯狂,但也应该不会和反对者们说的那样。

        但时间的车轮还在往前滚动,《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终究还是会正式发布的。

        李晨灿在上期节目之中演唱了《精忠报国》引来了一场轰动,也带来了很多的乐评——

        “李晨灿的《海阔天空》是一首教人在经过狂风暴雨之后看到天空海阔的美景的歌曲,这首歌在【创建和谐家园】部分带来的效果是相当惊人的……而《精忠报国》就是一首纯粹雄壮的歌曲,旋律、节奏、歌词都让人忍不住热血沸腾,感受到作者的豪迈气度,难怪他可以写出《浪淘沙·北戴河》那样雄浑恣肆的歌曲。”——著名乐评人阿光。

        “精忠报国我很快就学会了,这首中国风歌曲不同于之前李晨灿的两首,不仅是在旋律和整体气势上有所不同,更是在传唱性上也有所不同,《精忠报国》旋律简单,大家用不了多久时间就能学会。”

        ……有关于李晨灿现在的好评,在整个帝国都有一大堆。

        他的成名速度也很快很快。

        但在经过一期节目之后,李晨灿现在主要还是恢复了训练和准备新一期节目的时光,等到这周周三的时候,李晨灿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蓉城一中的嚣张,吴川打过来的。

        “晨灿。”吴川的声音之中带着一种亲热的感觉。

        李晨灿嗯了一声,说:“吴校长……你好。”

        吴川在电话那边点了点头,然后说:“今天打电话来,首先是恭喜你一下,《浪淘沙·北戴河》已经进入前十名了……接下来的名次可能还会更高的……”

        这是个好消息!

        只要诗词能够进入每年的古诗文大赛前十名,那个人就可以成为古诗词研究院,享受国家津贴……

        这可是一个好福利。

        但进入前十名的重要性可不仅仅是这点。

      第83章 大人物

        进入古诗文大赛的前十名,就意味着在帝国古诗文这一个行业上,登堂入室,有的时候甚至能用草鸡变凤凰来形容。

        李晨灿之前的《喜迁莺·送别》已经让他在古诗文这一行上打响了名声,但他需要官方的真正承认。

        官方承认,就是古诗文大赛,或者成为古诗文研究协会的成员……

        现在,这条道路已经在李晨灿的眼前铺开。

        古诗文研究协会,相当于前世作协一样的东西,在里面的人可以得到正统的承认,哪怕你没啥钱,但有那么个身份,就加入了一个团体,真正成为被承认的人。

        前十名就可以加入帝国古诗文研究协会,而且直接就是三级研究员。

        “吴校长,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这首词肯定没人知道。”这次,李晨灿的感谢十分真诚。

        他现在想要在这个世界出名,把他从那个世界带过来的文化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想要出名就需要在很多地方出名。

        从上辈子的15岁开始,李晨灿心中就被电影所填满,十八岁开始奋斗,之后虽然死在电影上,但电影已经成了生命中不能分割的东西,在这个空间里,他得到了一个机会,要把电影展示出来……

        现在就是他名气的原始积累阶段……

        出名,要趁早!

        “没关系。”吴川说:“这主要还是你的词比较好,不然也得不到这个好名次。”顿了顿,吴川在那边接着道:“我今天打电话给你,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找你呢。”

        “嗯,您说。”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古诗词协会的成员,叫吴砚田,也许你听说过他的名字,他是江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川说。

        “嗯,我听说过吴教授的名字……”李晨灿说道:“之前我的《明朝那些事儿》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当时是吴教授给我说了一些好话。”

        之前,《明朝那些事儿》遭到了韩方浩、鲁郜、赵中阳等人的联合攻讦,认定这本书会教坏小同学,当时就是江南大学教授吴砚田仗义执言,说明了《明朝那些事儿》对学历史的积极意义。

        李晨灿这个人也可以说是恩怨分明,谁对他好,他都会记在心里。

      ¡¡¡¡ËùÒÔËûÒ²¼ÇסÁËÎâÑâÌïµÄÃû×Ö¡£

        “那就太好了。”吴川由衷地说:“原来你也知道他的评价。”

      ¡¡¡¡Îâ´¨ÐÄÖкÜÐÀËûÌýµÃ³öÀ´À²Ó¶ÔÎâÑâÌïµÄ¸Ð¼¤Ö®Òâ¡£

        吴砚田在国内的历史学、文学、古诗词学上都颇有造诣,不过,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精力有限,一辈子能够干好一件事情就不错了,所以吴砚田主要是在文学上很有造诣,他现在比较擅长的是历史小说。

        他曾经写过一本历史小说《曾国藩》,把曾文正公白手起家,艰难创业最后剿灭长毛,却错失复兴【创建和谐家园】江山,而且影响后世军阀分裂的整个过程写得淋漓尽致,虽然是历史小说,但也不觉得枯燥,《曾国藩》上中下三册一共卖出去500多万册,销量十分惊人。

        吴砚田在圈内混了很多年,人脉广,有才华,有影响力,如果李晨灿可以认识他的话,对李晨灿来说,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李晨灿被这些圈子的人接受,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他想要见你一面,有点事情跟你说。”吴川对李晨灿说明了吴砚田的想法。

        李晨灿有点受宠若惊,他知道吴砚田是怎样的人物,怎么会突然想见自己呢?

        “吴教授想见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关于你的诗,反正是好事儿。”吴川对他说:“刚好我现在也在中海,他也在这边有个学术研讨会,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们下午见上一面,如何?”

        李晨灿嗯了一声,既然吴川说是好事,他也就不想浪费脑细胞去猜测事情真相,反正到时候就会知道的,下午他也刚好有空。

        李晨灿换上汉服,在茶馆里提前等了十多分钟,之后,吴川跟一个戴着眼睛,年纪约莫在五十岁左右,但精神矍铄,保养很好,长相很端正的人走到了茶室里。

        李晨灿连忙站起来,施了一个礼:“吴校长……”然后他对这个走进来的人恭敬地说:“您就是吴教授吧?”

        “嗯。”吴砚田嗯了一声,然后微笑着打量李晨灿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光看李晨灿这长相,就容易给人好感,更何况,之前吴砚田也听说了吴川的转述,原来因为自己给李晨灿的《明朝那些事儿》说过话的缘故,李晨灿一早就记住他了。

        这样感恩的人,吴砚田心里是很欣赏的,现在一见面,好感更多。

        李晨灿谦虚了几句,几个人都按照座位顺序坐了下来,随便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吴砚田笑眯眯地说:“李同学,其实今天我冒昧地来打扰你,是有事情想叫你帮忙。”

        “找我帮忙?”李晨灿有些奇怪:“吴教授您开玩笑的吧?我才疏学浅,年纪也小,没什么可以帮忙的吧?”

        吴川笑眯眯地看着两个人说的话,也没有插嘴。

        吴砚田也没有说话,而是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本书,递给李晨灿:“这是我即将出版的一本新书……你看看。”

        李晨灿接过书来,其实还是笔记本的手稿,手稿上的字体是行楷,虬扎有力。

        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李晨灿大致扫了几眼,写的是太祖当年从中南省开始,到后来追随香帅,几上京城,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独立思想、人格,并且有了改变天下的雄心壮志的过程。

        吴砚田也不可能等他看完,就说:“就是这本书,我想用你的《浪淘沙·北戴河》作为开书序。”

        原来如此!

        李晨灿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来意。

        说完自己的事情,吴砚田也就和吴川一起等着李晨灿的答复,想着他应该不会拒绝的。

        谁知道,李晨灿在两人目光注视之中,缓缓摇了摇头:“这个啊……不行……”

      第84章 更适合的词

        “不行?”

        吴川一下子就有些吃惊,他一直觉得李晨灿是一个很明白人情世故的人,但现在怎么……

        且不说,吴砚田曾经在《明朝那些事儿》上给李晨灿说过话,李晨灿投桃报李也应该给他这首词。

        更何况,李晨灿如果能把他的词发在吴砚田这本书的开书序上,那对李晨灿来说也是一种荣耀,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他,并且因为李晨灿的词出现在吴砚田的书上,肯定他的地位。李晨灿现在是声名鹊起,可有限得很,而且承认他名气的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可是看吴砚田书的人,大多数已经是人到中年,成为帝国的真正中坚力量,有着自己的认知,也有着和年轻人不太一样的价值观、审美观。李晨灿用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很难真正做到讨好这些人,可他在吴砚田的小说中做开书序,那这些人想到吴砚田用李晨灿的词作序,那心里头,对李晨灿的看法就要改变不少……

        现在的很多书,只要和历史文化沾点边的,都喜欢在开头有别人给做的诗词作序,一本书开书序的诗词如果比较好的话,会显得这本书比较有水平,高端大气上档次!

        吴砚田这次看中了李晨灿的《浪淘沙·北戴河》,觉得这首词实在是才气纵横,豪情冲天!

        而且,李晨灿的那首诗和吴砚田这本还暂时没有把名字完全定下来的书,意境特别搭配。

        在这本历史小说里,就有太祖当年到达北戴河和几个朋友相见,心情振奋的场景。

        他才会想要用李晨灿的《浪淘沙·北戴河》。

        但现在李晨灿居然拒绝了……

        吴砚田的脸上略微有些挂不住,李晨灿直接拒绝让他之前确实没有想到,脸色微微一沉,但他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词就是李晨灿自己写的,不管他给不给,都是李晨灿的自由,虽然有些遗憾,但吴砚田也不会说太多。

        他也就重新微笑起来:“那也没关系,今天那就当来认识一下李同学就可以了。”

        倒是吴川心里一阵看【创建和谐家园】,他一直觉得李晨灿是个很懂礼貌,也很知道人情世故的青年,怎么这下子,却不知道把这首词给吴砚田的好处呢?又不是要从他身上割下一块肉来,只是借用一下他的词,还有很多好处,他为啥不同意?

        吴川对李晨灿使了一个眼色,想让他改变主意……

      ¡¡¡¡À²ÓÌýµ½ÁËÎâÑâÌïµÄ»°£¬²ÅÖªµÀËûÎó»áÁË¡£

        哦不,不是他误会,是自己的话没有说清楚。

        于是,李晨灿赶紧补充说道:“吴教授,你都误会了,我没有说不把这首词给您,只是,我刚刚看了一下您的这本书,觉得这首词不太适合这本书。”

        吴川心理才松了口气,不过又想,既然人家吴砚田都觉得很适合,那李晨灿还在这里说什么呢?他是怎么想的?

        吴砚田之前还因为李晨灿的直接拒绝而尴尬呢,现在突然听到李晨灿的转折,心里通畅起来——原来如此啊。

        其实他也知道,《浪淘沙·北戴河》主要是气势比较像,而且在小说里,太祖也去过北戴河和朋友见面,但小说里太祖和朋友的见面并没有大肆渲染,只花了一点点时间,直接用《浪淘沙·北戴河》来作序,说实话,并没有那么应景。

      ¡¡¡¡¡°Å¶£¿ÎªÊ²Ã´Õâô˵£¿¡±ÎâÑâÌï¸ÐÐËȤµØÎÊÁËÒ»¾ä¡£

        李晨灿说:“我刚刚大致浏览了一下您的这本历史小说,发现在北戴河的地方,几乎是一掠而过的,所以直接用这首词来作为开书序,好像不是特别贴切。而且,在《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里,我感觉气势实和您这本历史小说里的太祖的心态,也不是特别符合。”

        的确,小说里的太祖,处在逐渐转变的过程中,还没有那种白浪滔天,萧瑟秋风换人间的远大志向。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6: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