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树青边净面边问道。
正文卷 第二百三十四章 贤才
李锦文摇摇头,“刚从太子府回来,也没有什么事,就是想与父亲说说话。”
李树青了然的点点头,“行,那你稍等片刻,容我擦把脸。”
李锦文候在边上,“不急,父亲先忙。”
李树青换上一身常服,对管事吩咐道:“送一壶茶进来。”
李锦文跟着父亲一起进到书房,李树青在棋盘边坐了下来,“来一盘?”
李锦文点头道:“好。”
¸¸×Ó¶þÈË×øÏ£¬¿ªÊ¼¶ÔÞÄ¡£
管事的把茶送进屋里,给二人各倒上一杯,然后退出房间,随手把门关上。
李树青边下棋边问道:“在太子府遇到事了?”
李锦文摇头道:“也不算什么事,早朝后,梁王去御书房见了皇上,梁王离开一个时辰左右,皇上去了景阳宫,在景阳宫停留半个时辰,才回到乾清宫。”
李树青沉默了一会,问道,“太子什么态度?”
李锦文举起棋子又放了下来,“太子说这不是大事,不必紧张。”
李锦文把太子喃喃自语那段话复述给父亲听。
李树青听完后,没有作任何评论,提醒道:“子山,该你走了。”
李锦文重新拿起棋子落到棋盘上。
李树青在儿子落子后,接着跟着落了子,李锦文便没有再说旁事,一心专注到棋上。
过一会,李树青又问道,“除此之外,你跟太子还讨论了别的事?”
李锦文点头道:“嗯,还说到白振天的事,既然白振天是人才,太子现在又是用人之际。能把白振天争取过来,那岂不是好事?”
李树青见儿子有些激动,便问道:“怎么?太子不愿意用白振天?”
李锦文点点头。
想到此事,李锦文心里一阵烦躁,把捏在手指间的棋子丢进了棋篓里。双手抱头往椅背上靠了靠。
李树青看了儿子一眼,把手里的棋子轻轻的放到棋篓里,端起边上的茶杯,慢慢的喝起茶来。
随后把杯子放回原处,才慢条斯理的问道,“太子是怎么说的?把原话说与我听听。”
李锦文坐直身子,把太子的话说了一遍,然后对父亲说道:“父亲,都说千金易得,贤才难求。
现在白振天人就在京城,只要我们主动争取,白振天就有可能为太子所用,太子为什么不愿意试试呢?”
李树青轻轻的叹口气,然后说道:“你呀,跟在太子身边这么多年真是白跟了。”
李锦文有些委屈的看看父亲,不服气的问道,“父亲何出此言?儿子有说错吗?儿子从小做太子伴读,现在做太子府的属官。一心一意都替太子着想。”
李树青点点头,“嗯,这点你说的不错。”
李锦文更不明白了,“父亲既然觉得儿子说得不错。又为何批评儿子?”
李树青见儿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道,再次叹息道:“山哥儿,你的想法是好的,但你的做法欠妥当。
跟在太子身边,你需谨记,你只是太子身边的属官,小时,你是太子的伴读,现在你只是属官,明白吗?”
李锦文不明究理的看着父亲,“是呀,儿子一直牢记着呀,没有错呀。”
李树青看看倔着头的儿子,“到现在,你还不自知呀,你这性子,往后怕是要遭来祸事了。”
李树青说到这里,不再让李锦文接话,而是直接点道:“山儿,不管你今天在太子面前什么态度。
就你此刻的态度,说明一个问题,你对殿下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是有质疑的。
你在心里不赞成殿下这么做。就这一点,做太子的属官,你是不尽职的。
在事情还在商讨时,你可以提出你的意见,你的看法。
但,殿下一旦做了决定,你得无条件服从,心悦诚服,百分之百的相信殿下。这是关于你做太子属官的态度问题。
第二,是关于处事问题,既然你觉得白振天是个人才,想白振天能为太子所用。
你作为太子的属官,你得想办法把这样的人才笼络到太子的身边,让他忠心耿耿的追随在太子的身后,而不是你告之太子殿下,世上有白振天这么个人,怎么怎么优秀。”
李锦文在父亲的点拨下,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开始还倔强着的一张脸,羞愧的低下头。
李树青接着说道:“儿子,伴君如伴虎,你得处处当心,知道什么谨言慎行吗?记住,你只是臣子,殿下才是主子。”
面对儿子,李树青生怕自己讲得太含蓄,儿子听不真切,不能明白其中之意。
但有的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那怕是父子,有些话也不能说出口。
李锦文见父亲语重心长的样子,“谢谢父亲,儿子明白了。”
李树青接着说道:“山哥儿,你也别有太多压力,你待殿下那份真心实意,殿下是能感受到的。
就今天这事,于你而言,白振天是难得的人才。
于殿下而言,天下不缺的便是人才。
你和殿下只是角度不一样,看法不一样而已,这里没有对错,明白吗?时刻谨记自己身份便是了。”
李锦文问道:“那沁园那边呢,还要继续盯着吗?”
李树青想想道:“先撤回来吧,白振天一家随吴明杰一起回到京城,对于白家的安危,镇远候不会置之不理的。”
李锦文叹口气,有些遗憾的说道:“其实,我们是有先机的。”
李树青接着下棋道:“对于将来,时日久远着呢,未来究竟会怎样?谁说得清楚?
山儿,你得乐观些。还有,先机,我们一直都有,殿下是名正言顺的储君。
我们和白振天是同乡,他还是你二叔的同窗,往后,能聚到一起的机会多着呢。你该做的,是沉住气。”
李锦文意识到自己太性急,很多事情,得一步步来。
于是,李锦文向父亲歉意的说道:“都怪儿子太性急,连棋都不能好好下了。儿子在父亲面前失礼了。”
李树青笑道:“下棋吧,对了。接到你二叔传回来的信,锦荣要开了年才随你太婆一起回来。”
正文卷 第二百三十五章 缘分大了
提到小妹,李锦文发出会心的笑:“难得,八妹妹能玩这么久。”
李树青摇摇头道:“你二叔说荣儿早吵着要回了,你太婆许诺她,若是等到开年再回,便同她一起回京城,并多住几年。荣儿那孩子粘你太婆,这才同意开了年再回来的。”
李锦文惊喜的问道:“太婆愿意回来住几年?那真是太好了。”
李树青知道自己三个孩子极其依恋母亲,见儿子兴奋的样子,心情也是一片大好。
白如月与张老太太逛了铺子回来后,便不再出门。
每日寅初起床,同舅舅、哥哥一起跟着师傅习武。
白如月唤柳崇阳师傅,赵小磊也吵着叫师傅,白启岩皱着眉说这样乱了辈份,不让舅舅叫师傅。
赵小磊那里分得清辈份的事,他喜欢的月儿的师傅,便也是他的师傅。
柳崇阳也不是迂腐之人,笑着道:“没事没事,赵爷喜欢怎么叫便怎么叫。”
白振天也笑道:“这不是什么大事,一个叫法而已。”
白启岩见师傅和父亲都不在意,便不多说。几天下来便习惯了。
张老太太觉得外院的天井小了,人多一起展不开手脚,便让人把梅园收拾出来,当成家里习武场所。
°×ÈçÔÂÖªµÀºó£¬ÔÚÕÅÀÏ̫̫»³ÀïÈöÁ˺ÃÒ»»á½¿£¬ÈíÅ´Å´µÄ˵ÁËÒ»¶Ñ¸ÐлµÄ»°£¬Ö±°ÑÀÏ̫̫¶ºµÃºÏ²»Â£×ì¡£
白如月对习武极其认真。开始时蹲一柱香的马步,白如月都会累得汗珠直冒。
柳崇阳以为白如月坚持不了几天,随时准备着白如月向他诉苦、撤退。
他没有想到这孩子的韧劲如此强,就算是汗珠直冒,依然咬牙坚持。
°×ÆôÁ¦µÚÒ»Ìì¶×Âí²½¾Íà»à»Ö±½Ð£¬ºóÀ´¼ûÃÃÃÃÔÚ¼á³Ö£¬±ã²»ºÃÒâ˼ÔٽУ¬¸ú×ÅÒ§ÑÀ¼á³Ö¡£
几天过后,白如月便能蹲到一柱香了。接着她让师傅给她加长时间。柳崇阳不由得对她另眼相看。
初九那天,镇远候府世子吴明杰带着吴志安的大儿子吴明远早早的来到沁园,镇远候办了拜师宴,请白振天一家过府。
头天晚上,一家人在晚饭时便商量好,第二天只是白振天带着白启岩、白启力一起去候府,其于的人留在家里。
所以,当吴明杰带着吴志远过来请时,张老太太、赵群芳、白如月以要收拾沁园准备过中秋为由,婉拒了。
吴明杰见张老太太有事不能去,直接带着吴明远到后院来给老太太问安。
张老太太看着眼前向她作揖欠身的吴明远,心里一阵感动,眼眶起了一层潮气。
老太太连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才把那股子想流泪的情绪压下去。
温言说道:“你们都是将门虎子,都是好样的。远哥儿既然拜到你白叔门下做学生,那便好好的跟着白叔学习,他日成为国之栋梁,成为家门的骄傲。”
吴明远拱手欠身感谢张老太太的吉言。
一阵寒暄后,吴明杰带着吴明远离开后院,接着白振天父子三人一起回镇远候府。
张老太太强忍着自己想起身相送的冲动,只是挥挥手向镇远候府的两位公子道别。
白如月牵着赵小磊的手,把一行人送到沁园大门口,等父亲他们走远后,才带着赵小磊往府里走。
赵小磊边走边问道:“月儿,姐夫他们去哪里?”
白如月回道:“去镇远候府。”
赵小磊接着问道;“镇远候府是哪里?远吗?好玩吗?姐夫他们为什么不带小磊和月儿去?”
白如月带着赵小磊往梅林走,“月儿不去,月儿喜欢和舅舅练蹲马步,早上月儿输给舅舅了,月儿现在要赢回来。”
赵小磊脑子很单纯,几句话,便被白如月把注意力转移。
兴许是平时练功时人多热闹,而此时只有白如月和自己,赵小磊练一会,便觉得累了,嚷嚷着无趣。
白如月哄劝道:“好吧,那我们来跑步吧。月儿跑,舅舅你来追我,若是舅舅抓住月儿,但算舅舅赢,若是舅舅抓不到月儿,那便算舅舅输了。”
赵小磊最喜这种你追我赶的游戏,耸拉着肩立即直起身来,说道:“好,好。开始了吗?我来抓了哟。”
白如月点头道:“嗯,好,开始了,舅舅来抓我吧。”
赵小磊立即向白如月跑去,白如月在前面跑着,让赵小磊觉得他只要伸手,便能将她抓住。
只是赵小磊一伸手时,白如月脚下变换一下位置,将身子转个方向,赵小磊的手便从白如月身边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