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年真相,远比旖景此时预料,还要复杂得多。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数日之后,六月十三。

      十二那日傍晚,突如其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暴雨,洗尽了连日的炎热与沉闷,可第二天,阳光依然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上耀武扬威,这还未到三伏,巳正出门,就已经感觉到了地表的蒸蒸暑气。

      今日正是黄氏七娘十三岁的生辰。

      卫国公夫人黄氏本应陪着几个小娘子去建宁候府,无奈距离大长公主寿辰渐近,她实在是忙得分不开身,可巧长子苏荇休沐,便让他与二郎苏荏护送几个小娘子去。

      看着妹妹们所乘的两辆紫檀双乘车从角门驶出,苏荇对苏荏使了个眼色,两兄弟也翻身上马。

      小娘子们本来各自都有驾與,可建宁候府隔得本就不远,完全犯不着一人一與,摆出那么气壮山河的架势,于是旖辰、旖景与三娘同坐一辆,四娘、六娘与八娘共乘一與,至于二娘——她要尽孝道,陪着二夫人利氏在佛堂里静心。

      实际上,黄江月瞧不上二娘的言行,对她很是轻视,二娘也不喜欢黄江月,两人之间极不和谐。

      临行前,秋月还念叨了几句:“二夫人才去了佛堂没几日,利姥姥就上门好几回了,听玲珑姐姐说,哭哭求求、软硬兼施的,烦得太夫人不行,至于么,眼看着太夫人下月寿辰,二夫人的罚也就算挨过了,不过是在佛堂静心而已,也没受什么苦,她们母子俩平民出身,若不是太夫人心善庇护,哪里能过这么好的日子,奴婢就没听说过,养个女儿出嫁,非但没有嫁妆,夫家反而给娘家母亲宅子铺子安身的,可算是她们祖上烧了高香,这一世才有这般福份。”

      旖景当然不作理会,她那位二婶虽说为人刻薄,又不通礼仪,但到底是长辈,是非对错轮不到小辈议论,秋月口直心快,却也懂得事理,这些话不过就是在旖景面前念叨几句,略微抒发不平罢了,也不会在旁人面前挑唆生事。

      本以为三娘也会“称病”——因为她与自己不合,江月多有打抱不平,与三娘之间,也是唇枪舌箭,明嘲暗讽,往年江月相邀,三娘都不屑出席,可是这一次,三娘竟然表现得兴致盎然。

      旖景暗暗打量三娘。

      一身桃红紧袖烟纱襦,领口绣着白玉兰,系着樱草黄的八幅彩裙,裙上绣出亭亭粉莲,梳的是双螺髻,额上带着三股米粒珠链,一滴珊瑚垂在眉心,更显妩媚风情。

      悉心装扮,可见对这次出行极为用心。

      似乎感觉到了旖景的目光,三娘抬眸,回以温婉一笑。

      旖景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五妹妹怎么了?”三娘眨了眨纤长妩媚的眼睛。

      旖景受惊不浅,暗道那清平庵果然是个了不得的地方,还真能让人脱胎换骨,三娘不过去住了半月,就学会了把怨恨竟压,对她笑颜相向。

      自己还是经过了生死,才学会隐藏喜怒哀乐,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些。

      “三姐今儿个真好看,让我竟然看入了迷。”旖景怔怔地眨了眨眼睛。

      旖辰起初还担心三娘与五娘争执起来,这会子瞧见两人这般和谐,惊异之余,却也放下了悬着的心。

      车轮轧轧,须臾就出了祟正坊。

      驶入朱雀大街,仅需一盏茶的功夫,也就到了建宁候府所在的东昌坊。

      可未过多久,旖景却感觉到马车驶往路边,停了下来。

      朱雀大街宽约三丈,大可容四辆马车并行,不过路遇勋贵出行,官职低微者大都要让至一旁先行回避。今日因是小娘子出行,自然不会打出仪仗,可舆壁上也有卫国公府的徽标,就算路遇望族【创建和谐家园】的行舆,也不需道旁避让。

      看来这次,是遇到了皇族出行。

      姐妹们对视一眼,都想到了这点,于是正襟危坐。

      果然,有侍卫来禀:“路遇三皇子的行舆,世子与二郎已经上前见礼,诸位小娘子稍候片刻。”

      是三皇子!

      旖景心头一颤,下意识地侧了侧了脸,往纱窗看去。

      因是炎夏,车窗上糊着一层绢纱透风,人在里边能瞧见外头的情景,外头的人却是看不清车里的。

      旖景远远一瞧,绰约便见长兄带着二郎正立在一辆六驾马车之下。

      那马车并不是贵女常乘的实舆车,四壁凿空,只垂着乌纱幔,纱幔上印着威风凛凛的金蟒,乌纱里一个男子端端正正地坐着,瞧不清眉目。

      旖景记忆里的三皇子,是几位皇子当中样貌最突出的,甚至,能用妖艳两字形容了,也正是因为他拥有比女子更美艳的样貌,不知引得多少淑女魂牵梦绕,前世时,三皇子出席芳林宴,不过对贵女们轻轻一笑——

      便有吏部尚书的嫡女心动神摇,甚至以死相逼,自甘去皇子府做个没有名份的姬妾。

      三皇子与长姐大婚之后,便开始四处留情,关于他的风流韵事就从不曾断过,一房房姬妾也陆续抬进了皇子府。

      长姐就是在这些娇妾美婢的争风吃醋中,耗尽了青春年华,郁郁抱病。

      祖母与母亲深感后悔,无奈木已成舟,挽回不得。

      三皇子的生母乃西梁公主,太宗帝时,因与西梁王来访大隆,对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上一见倾心,那时,北原人还在关中,战乱未平,昭康氏野心不死,意欲侵夺西梁,与大隆抗衡。西梁军虽说英勇,可国库却甚是空虚,经不得连年征战,西梁王来访,实为与大隆结成同盟,两国携手,共同对抗北原。

      之所以带来公主,原也有与大隆和亲之意。

      不过太子已经娶了正妃,故而西梁公主只能屈居侧妃之位。

      据说西梁公主生得倾国之色,很得太子荣宠,无奈天妒红颜,当三皇子尚在襁褓,西梁公主就香消玉殒。

      三皇子被当今皇后亲自抚养,与当今太子手足情深。

      故而前世时,虽三皇子只喜吟弄风月,又纵情声色,但因有圣上与皇后的荣宠,东宫太子的庇纵,旁人也无可奈何。

      重生后的旖景暗忖:若非三皇子这般性情,只怕皇后对他也会有所忌惮,必不会允许这么一个身份贵重,地位仅次于太子的皇子与手握重权的卫国公府联姻了。

      无论如何,这一世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长姐重蹈噩梦。

      想到这里,旖景不由抬眸,打量长姐。

      因为已经及笄,旖辰今日梳了个闺阁女儿最为时兴的垂鬟分肖髻,发间佩着东珠钗,海棠钿,面上略施脂粉,身上穿着浅紫大袖纱襦,跽坐得端端正正,似乎半点没有留意与三皇子这番路遇。

      这时的长姐,一定没想到她今后会与三皇子有什么纠葛吧。

      想来,年年宫宴,做为卫国公府的嫡长女,旖辰必然会出席,与三皇子应当见过,不过长姐端方持重,虽出身勋贵,可继母却是世家女儿,长姐所受教育与世家相类,矜持端方,才没受三皇子那张妖魅般的容颜迷惑。

      这样就好,免得这一世坏了长姐与三皇子的姻缘,本是一片好意,却引得长姐抱撼。

      旖景暗忖之余,也松了口气。

      不过多时,马车重又启动,三娘却颇为好奇地回头观望,无奈隔着纱窗,三皇子的紫檀车也垂着乌幔,只能见到影影绰绰的一个背影。

      做为庶女,她是没有机会出席宫宴的,自然也没见过三皇子的风采。

      到了建宁候府,苏荇与苏荏径直去拜会建宁候,几位小娘子的车驾却直入角门,沿着甬道去了后宅。

      二门的穿堂早有几个身着蓝缎妆花褙子的嬷嬷等候,迎上前与娘子们见了礼,请上肩與,一路往候府太夫人居住的院落行去。

      太夫人梁氏正与候夫人、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闲谈,几个候府小娘子安安稳稳地坐在临窗雕花炕上,建宁候世子新入门的妻子王氏立在太夫人身边,缓缓地摇着一把美人团扇。

      听说国公府诸位小娘子已经到了院门外,黄江月摁捺不住,满面是笑地迎了出去。

      “我有多久不曾见过辰儿与景儿了?也不知俩姐妹个子长了没有。”太夫人梁氏穿着一身臙脂朱的大袖如意锦禙,雀紫的朱梅马面裙,梳着抛家髻,佩着点翠昙花钿,满面慈祥地笑容,端的是富丽祥和。

      三个儿媳都陪着笑脸,唯有二夫人江氏,一听婆婆嘴里照常没有提起六娘,忍不住撇了撇嘴,建宁候府二爷是庶出,与眼下的卫国公夫人正是一母同胞的兄妹,江氏显然不愤妹子亲生的六娘被冷待。

      “母亲真是的,年初三才见了辰儿与景儿,不过就是数月的光景,就这么心心念念,真是让人眼红。”江氏抿着一张薄薄的点成樱花样的唇,虽说是撒娇的话,听来却有些小家子气。

      太夫人便是一沉脸,冷冷扫了她一眼:“嫡亲的外孙女儿,我自然是牵挂的,你一个长辈,有什么好眼红心热的。”

      一大把年纪,还学着人撒娇含嗔,果然是小门小户的女子,让人瞧不上眼。

      候府几个嫡出郎君,娶的都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唯有江氏不过是个七品知县的女儿,当然这也是太夫人当初“看好”的婚事,不过不代表江氏进门后,就能得婆婆的欢心。

      眼见着气氛有些僵持,江氏拉着一张容长脸,颜色很有些不好看,候夫人不免有些担心,正搜肠刮肚地想着好听话来缓和,便见帘子一掀,一列莺莺燕燕入内,才微松了口气。

      卫国公府六朵金花,鱼贯而入,依次见礼,顿时让屋子里其乐融融。

        ☆、第三十九章 各怀心思,小聚芳辰

      太夫人含着笑,受了小辈们的叩首礼,连忙让候夫人打赏,一人一个装着小金锭的锦囊,又赐了坐,却一手拉着旖辰,一手拉着旖景,让两姐妹坐在自己身边儿。

      看看旖辰,持重端方,及笄后已经是大姑娘的装扮,不由想到自己辞世的长女,笑容里头就带着几分涩意,再看旖景,虽依然梳着两个花苞儿,一副小姑娘的稚气模样,眉目之间,却越发与长女相似,更是红了眼眶。

      迭声地问着姐妹俩的日常起居,太夫人压根就没理会其余几个小娘子。

      三娘倒是习以为常——她原本只是庶出,再说,候府太夫人一直不喜嫡母,连六娘都不受待见,更何况于她,因而只是垂眸【创建和谐家园】,维持着淑女的仪态。

      八娘孩子心性,自顾自地与候府娘子们小声闲话。

      四娘更是只把自己当成客人。

      六娘也不在乎,端端正正地坐着,有人与她说话,只回应着简简单单地“好”“是”“恩”,或者报以一个不算热切地微笑。

      江氏眼看六娘受了冷落,内心的不满越发膨胀,眼下,她家妹子才是卫国公夫人,六娘也是如假包换的嫡出,怎么婆婆眼里,就全不将她当外孙女儿看待了?闷坐了一阵,没话找话地问六娘:“你母亲呢,怎么没一同来?”

      六娘怔了一怔,母亲忙得脱不开身,早已经是回了外祖家的,二舅母竟然不知?

      “母亲不得空,故而今日长兄、二哥送了我们过来。”一怔之后,六娘精简作答。

      旖辰连忙笑道:“祖母寿辰将至,家里许多事离不开母亲的操持,临行之前,母亲还殷殷嘱咐,让我们多陪着外祖母说说话,替她尽孝呢。”

      外祖母与继母之间不睦,旖辰有所觉察,只竭力地替继母说着好话。

      江氏面有得色:“要说一个孝字,还得看我们家媖娘,年年过节,孝敬母亲的礼都是最丰厚的,让我们这些做媳妇的都汗颜,就连大长公主这么尊贵的人,也得赞她一声贤孝,瞧瞧辰儿,被媖娘【创建和谐家园】得多好。”

      媖娘,当然指的就是国公夫人黄氏了。

      候府太夫人育有两名嫡女,长女走得早,小女儿眼下远在左海,莫说年节不能归宁,就算送来的礼,比起黄氏来也实在只能称得上马虎,可黄氏做牛做马一场,待先头姐姐的子女一如亲出,更是对太夫人极尽孝道,却成了不受待见的一个,江氏实在替小姑不平得很。

      太夫人正沉浸在哀思亡女的悲伤里,冷不丁地听了这话,险些勃然而怒,好不容易忍住,只扫了江氏一眼:“贤孝两字,本就是为人女、为人妇、为人媳的本份,媖娘能做到这点,也不枉我对她的一场教导。”

      眼见着气氛又有些僵持,候夫人一脑门冷汗,连忙岔开话题:“既然荇儿来了,怎么不与你们一同进来?”

      旖景立即接嘴说道:“哥哥们先去拜会大舅舅了,等会子当然是要来与外祖母、诸位舅母问安的,外祖母,听说四表哥也考进了国子监,将来岂不是与大哥哥成了同窗?”

      说起这个孙子,太夫人顿时眉开眼笑,庶出二爷虽说有三个儿子,最小的也已经有十三了,却没一个能考入国子监的,还是两个嫡孙子争气,世子就不说了,通过国子监考核,如今已经入仕,四郎初考也顺利通过,等三伏一过,秋学也能进国子监听讲。

      江氏只以为她连生三子就当扬眉吐气,却没一个拿得出手的,不过是浪费粮食而已。

      太夫人再不理会江氏。

      屋子里再次掀起了笑语喧哗,唯有江氏觉得气闷,暗中瞪了两眼旖景——这个小没良心的,枉废媖娘待她那般好,辰儿还想着替媖娘圆转两句呢,这丫头只顾哄那老虔婆欢心!

      众人皆没留意,偏偏三娘发现了江氏的怨气,眼睛一会儿看向江氏,一会儿看向旖景,抿嘴一笑。

      等苏荇、苏荏两兄弟过来,太夫人免不得又是一番嘘寒问暖,叙了大上午天伦,才放了小辈们去江月的院子里玩乐。

      江月早有些坐不住了,才得了太夫人一个“去罢”的赦令,连忙上前挽了旖景的手,拉着她一溜小跑就往木兰苑去,黄氏五娘与六娘到底年长些,只笑着摇了摇头,陪同旖辰等几位表妹走在后头。

      建宁候兄弟四个,唯老二是庶出,膝下却有三个活蹦乱跳的儿子。

      建宁候只有世子一个独子,却共有七个女儿,前头四个已经嫁了人,五娘与六娘尚还待字闺中,十一娘才在丫丫学语,不能出来待客;前头旖景说的四表哥,是七娘江月的嫡亲兄长,候府三爷的长子;四爷膝下只有一子,此时还未至总角。

      也难怪江氏一个庶子的妻室胆敢耀武扬威,她一个人生的儿子足比太夫人三个嫡子的总和,再加上二爷一母同胞的亲妹子成了卫国公的继室,他们这一房的风光,未见就比不过候爷,二爷现如今,可是东宫太子的属官,虽说品级不高,却也得太子几分看重,等太子登了基……又有卫国公这么一个妹婿做靠山,将来建宁候的爵位易主也不是不可能的。

      眼看小辈们一走,江氏便揉了揉眉心,喊了声热。

      太夫人本就看不惯她的造作模样,蹙着眉头,不冷不热地说了几句斥责的话,打发了她走。三夫人也操心着女儿的生辰宴,有些坐不安稳,太夫人干脆就让她与四夫人一同离开了,只留下大儿媳妇在跟前儿说话:“景儿渐渐大了,眉眼越发地像婉娘。”

      才说了一句,就红了眼角:“婉娘是个没福的,早早就去了,当年我也是想岔了,有些怪亲家照顾不周……就只剩下娟娘一个女儿,当然是要为她细细打算,大姑爷再好,可实在不忍让娟娘去做继室……这才便宜了那小妇养的,可怜我的娟娘,如今也过得不顺心,你说她们俩姐妹怎么这般命苦?”

      这话,候夫人却是不好接的。

      想当初,媖娘一个庶女,性情模样却都是上好的,别说张扬跋扈,连说话都不敢大声了,再加上她的生母又没得早,十余年小心翼翼着,才没有受嫡母的顾忌。

      就连二爷,也都是缺衣少穿地长大,甚是可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22: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