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9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小秋这会儿也看清了手上的情况,听小舅询问,她心头一跳,连忙强自镇定道:“不是……是磨得起了几个小泡……刚刚用井水冷敷了,泡就不明显了,只是还疼,我想再用绷带裹一裹,省得碰到它受疼!”

      宋秀程看了小秋一眼,没再追问,只转身去洗干净手,回来替小秋将手重新包扎起来,临了还嘱咐她:“今晚上一只手不方便,略洗洗就睡吧,只注意着,尽量别沾了水。”

      见小舅不追问,小秋也轻松起来,加之知道大青花碗对自己的身体确实有修复作用……心里想着,这几年,自己身体虽然略瘦些,却极健康,几乎连个咳嗽都没有的,或者也是大青花碗暗暗替她养护身体的结果。

      心中暗爽,小秋脸上的笑都不自觉地深了两分,透着一点点小撒娇的味道,脆生生道:“舅舅放心……你去医院了么?师傅今晚回不回来?”

      宋秀程忍不住又看了她一眼,拿了毛巾擦脸,道:“未去……早上郑先生交待了,今晚不回来了。”

      “哦,那小舅舅快来吃饭吧,饭都要冷了!”一边说着,小秋一边低头去将饭菜上盖着的晚盘拿开,却因为左手动作笨拙,一不小心差点儿把一只盘子给丢出去。还是宋秀程恰好走过来,胳膊一伸抢在手里。

      “你的手不方便,就等着我来。”宋秀程将几只空碗盘送进厨房,这才转回来招呼小秋吃饭。

      小秋嘿嘿一笑,不再多说,只拿起筷子递到宋秀程手中。

      甥舅两个有点儿安静地吃了饭,宋秀程收拾了桌子,又拿着饭碗去井台旁涮洗。

      小秋到底有话忍不住,跟着宋秀程来到井边,开口向宋秀程说起她租了纸盒厂旧厂房的事情。见宋秀程脸色平静,没有太过惊讶,就继续道:“秦大妈给我说了个条件,说是街道上有一户孤老、一户病幼,想让我们照顾照顾,她可以在租金里给些优惠。”

      宋秀程这才抬眼看过来,没开口已经皱了眉头,道:“虽说孤残老幼需要多方照应,可真的接手负担却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儿。增加负担还不是重点,万一他们生病、受伤,你们可能就不止要负担医药费,甚至可能被人指责诟病……”

      小秋嘟嘟嘴,挨着宋秀程坐下,叹口气道:“我也是想到这些,所以没有答应秦大妈,说回来商量商量。”

      略略一顿,她转头看着小舅舅道:“多花一点租金倒是不怕,我就怕不安排人员,其他人会有意见……毕竟,咱们刚到这里,还算是生人。”

      欺生、排外之类的事情,不管是城市和乡村,其实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若是时间往后推个几年,小秋的顾虑都不会这么深,只如今,社会形势尚未明朗,改革开放也只是酝酿之中,多年的极左思想积重难返……她就怕招了人的红眼,给她暗地里下绊子,甚至检举揭发她‘投机倒把’之类……万一遇上个脑子不开窍的,拘留拘役什么的,可就白触了霉头!

      宋秀程看看皱着脸的小秋,突然嗤地一声笑了。

      “小舅舅!”小秋低声【创建和谐家园】。

      宋秀程止住笑,举手表示妥协,片刻才平复了,开口道:“原来你不是不明白啊?……既然明白,却还是要去做买卖,要去租房子,那就大胆到底,索性答应了秦大妈的要求。咱们顾虑的,终究也是万一,说不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呢。再者,你最好到她说的两户人家里去看看,说是孤老,说不定是身怀绝技的。说是病幼,病情轻重,小孩多大……没看过实际情况,没见过人,一切主观的揣测和假设都没有意义。”

      小秋缓缓起身,望定宋秀程,一脸正色道:“小舅舅说的是,或者,那孤老身怀绝世功夫,我这一去,就准备以诚打动他,让他收我为徒……小舅舅且等上几日,待我学成归来,江湖来去,快意恩仇,何其快哉!”

      说完,不等宋秀程回应,她就握了握拳头,转身大步,径直去院门口开门了。

      宋秀程呆愣愣地坐了片刻,终于扑哧一声笑出来,边笑边摇头:小丫头,这是真的恼了他的玩笑!居然也是牙尖嘴利的……就像猫儿,平时乖巧,恼了人就伸出尖利的小爪子来了。

      小秋站在门口与人说话,却是吴戈和秦戎吃完饭,将饭盒篮子送了回来。

      第二百九十六章

      宋秀程走过去,隔着小秋扬声道:“你们俩怎么不进来说话?”

      “天色不早了,我们就不进去了。”吴戈应一声,又分别与小秋和宋秀程打声招呼,与秦戎告辞走了。

      小秋关了大门转回来,却已经没了之前的气恼,笑着道:“他们下了一趟乡,回来后又忙了半天,想必是真累了。”

      宋秀程看看小秋裹着绷带的手,心中暗衬,本以为他们三个闹着玩儿的,却没想到竟都真得肯受得这般辛苦,倒是很有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

      “你也累了,早点儿休息吧!”

      小秋应着,与宋秀程分别洗漱了,各自回房休息不提。

      一夜无话,第二天吃过早饭,小秋送走宋秀程,就拎了些大米、面粉,以及油盐之物,往纸盒厂去。

      等到了那边,却只有秦戎带着李长江在,李长江站在塌陷的屋顶处,将破碎的瓦片揭下扔到屋下,秦戎则站在屋下接着。一抛一接看似惊险,他们两个却配合的很默契,小秋站在院门口看了片刻,竟无一次失手的。

      李长江在屋顶站得高,一抬头就先看见了院门口的小秋,于是停住手中的活儿,笑着招呼:“妹子来啦!”

      秦戎也闻声回过头,一看见小秋手里拎着篮子,就立刻大步迎上来,将篮子接了过去。

      入手察觉到篮子竟是很沉重,秦戎立刻看向小秋仍旧裹着绷带的手,道:“你的手还有伤,怎么拎这么沉的东西……以后你别干这些,有我和戈子呢!”

      被人关心总是温暖的,小秋朝他笑笑,点头应着,又道:“我的手已经不疼了。”

      秦戎点点头:“昨天挑破了水泡,又上了药,过一夜也就该好转了……只是,你这几日都还不能大意了,记得别沾了水。”

      小秋自然答应着,让秦戎将篮子送进厨房里去:“我拿了些米面油盐来,再去副食店买点儿蔬菜,就能开伙了。”

      秦戎只是笑笑,房顶上的李长江却笑得咧开了嘴,遥遥地向小秋道谢:“让小秋妹子费心了!”

      回头,秦戎就告诉她,吴戈和陈东方出去购买维修材料了。又说联络好了工厂里的车,将维修材料运回来,正好把鸡蛋运回去。

      小秋听了点点头,让秦戎继续干活,她则拿了钥匙去放鸡蛋的房间里。

      鸡蛋毕竟不是活物,哪怕是夏天,存放一夜也不会腐坏。小秋之所以不太放心,就是怕有老鼠破坏……这时候大都是平房院落,房屋有老旧,鼠患很是猖獗,她放在厨房里的东西都会特别注意防鼠,粮米咸肉等都要用瓮装了,还要盖上盖子。鸡蛋也不能忽略,因为老鼠饿极了也吃鸡蛋,还会偷鸡蛋,讨厌得很。

      等她进屋看了一遍,见筐子里的鸡蛋还好好地,没有老鼠破坏的痕迹。又去房间四角转了转,确定没有灰尘掩住看不见的鼠洞,这才放了心。

      这是她今天早上突然想起来的问题,看来,昨晚没有老鼠破坏,不代表这旧房子里没老鼠,只不过,突然放进来鸡蛋,没被老鼠发现罢了。若是以后再存放鸡蛋,这房间的地面和墙角都要用水泥加固一下才行。

      然后,她的目光又落在装鸡蛋的筐上,因为是临时从村民家里借用的家什儿,筐的大小不一,样式有圆有长,也相差颇大。小秋就想起后来装运鸡蛋用的塑料周转箱,这会儿没处买那东西,却可以找编筐的手艺人编制规格大小相同的筐子,每筐装定量的鸡蛋,运送、计数就都能简便快捷许多。

      合计一番,小秋重新将库房锁好,与秦戎打声招呼,拎着篮子出门去买菜。

      锅灶已经修好,又有了米面油盐,还得再买些菜和酱醋之类,中午就可以在厂子这边开伙吃饭,也省得来回折腾。

      土豆、甘蓝菜、茄子辣椒这些比较好保存,又常见的菜都要买一些,小白菜和油菜也买一些,看见肉摊子上有大骨,小秋也买了几根。大骨只要一毛五一斤,还不限指标,尽管没有多少肉,小秋也觉得很划算。

      倒是卖肉的大叔又忍不住提醒她几句:“骨头刮的干净,没几丝肉,你要想吃肉,还是早点儿来,我给你割块腰窝儿,腰窝的板脂厚,炼出油后,脂渣还能炖菜炒菜包饺子,都好吃的很。别看着大骨头价格好像不高,可它坠秤,你这几根大骨头也将近两块钱,能买两斤好肉了,不划算!”

      对方一片好心,小秋也不能嫌弃,笑着道了谢,拎着大骨头欢欢喜喜回来了。

      因为用的是新锅,她早上就从咸肉上切了一片肥肉带了过来。

      回到厂房,与秦戎、李长江打个招呼,她就进了厨房,点火热锅,拿着一片肥肉将整口铁锅细细地擦拭一遍。肥肉擦拭在热锅上,发出细微的滋滋响声,一团团油气夹杂着烤肉的焦香散发出去,勾得屋顶上的李长江都往下边看了几次。

      因为专注地擦拭新锅,小秋也没听到大门口的马达声,突然房内光线一暗,随即吴戈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做什么呢,老远就闻到香气扑鼻子……哎,这是,烤肉?”

      小秋回头看肯吴戈,继续擦拭动作,一边道:“不是烤肉,是保养新锅……新锅要这样用肥肉擦一遍再用,以后就不容易生锈了。”

      “哦!”吴戈没了兴趣,淡淡地应了一声,随后想起小秋的手受了伤,连忙又道,“你用左手不得劲儿,我来吧!”

      小秋没说话,只是抬手将所剩无几的肥肉丢进灶坑,拍拍手道:“干完了,这个没啥技术,也不花力气,慢慢来就行。”

      说着话,她带头走出厨房——那股子烤肉的焦香气隔得远了还行,像她趴在锅上方熏了半天,都熏得恶心了,活儿一完,就赶紧走出来透透气。

      第二百九十七章

      这一批鸡蛋多,联系了两个厂子,吴戈与小秋说了两句话,就又忙忙地过去帮着装车,然后押着车去厂子里送鸡蛋,临走叫上了小秋记账。

      小秋还惦记着中午做饭,被秦戎一句话打消了顾虑:“陈大哥之前就在炊事班干过两年,做饭是一把好手,你尽管去吧,保证晌午有饭吃。”

      两个厂子送完鸡蛋,主要是过秤耽搁了时间,弄完已经将近下午一点。

      小秋是又累又饿,却满心欢喜。因为是白天上班时间,两个厂子的财务科都上班,他们拿到的是现金。这会儿还没有百元大钞,钞票最大的面额就是十元的‘大团结’,两千多块钱,装在一个牛皮纸大信封里,厚厚的一沓子,加上还有零有整,小秋点数都点了小半个小时。

      “有了钱,你想买什么就去买……哎,要不我再要两张侨汇券来,你去友谊商店先买台电视机吧?”一离开工厂,避开了人,吴戈就忍不住对小秋笑道。两千多块钱呢,即便是他,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多现金。

      吴家是有电视机的,还是十六英寸的岛国进口彩电。小秋却对电视没啥兴趣,这会儿的电视小不说,电视台也少,有限的一两个频道,电视节目还很少,好像这个时候,固定的电视节目就是每天傍晚的新闻,没啥电视剧,更没有后世火热的综艺节目、文艺节目什么的。

      “我们挣的钱有限,以后还要进货用,先不急着买电视……这样,咱们还是先商量商量,尽快去跟街道签下租房合同才好。”虽然拿到钥匙,也开始修房子,可一天没签合同,小秋就一天不安心。

      吴戈也知道这是正事儿,再看小秋脸色平静,根本没因为两千块钱喜形于色……再一想自己,也觉得失态了,连忙收敛了过分的喜气,尽量端正神色跟小秋商议起租房的事情来。

      说起那两户孤老病幼,吴戈同样态度谨慎:“吃过午饭,我们去看看情况再说。”

      这一点与小秋的意见相同,她自然就点头答应着。

      等回到厂子里一看,秦戎和李长江、陈东方都没吃饭,还等着他们呢。

      上午工夫,他们已经将损毁的屋顶修好了,下午开始清理屋内墙皮,然后用白灰泥刷,这会儿还没有聚酯漆和墙纸,连刮瓷都没有,只能用白灰泥过,或者用白涂料,或者用纸糊。

      等饭盛出来,香气扑鼻,真不愧秦戎夸奖,陈东方做的饭竟然意外的好吃和合心。

      他用大骨炖了汤,里边加了土豆和茄子,最后,上边放了蒸的半熟的米,等饭熟了,米粒大半被骨汤炖的油光闪闪,香气四溢,再加上土豆茄子,看似粗糙的一锅出,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浓香美味。

      只是,饭盛出来后却没见着大骨,小秋回头一看,却见白生生的大骨被盛在一只盆子里,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陈东方注意到小秋的目光,略带腼腆道:“别看大骨上没有肉,却仍旧能够再炖一遍汤。而且,第二回炖出来的汤是奶白色的浓汤,做面、做疙瘩最好吃!”

      小秋这回是真的有些惊喜了,没想到,在这个时代被大多数人嫌弃的大骨头,陈东方却知道的这么多……大骨头炖两遍,还是小秋很久之后在网络上查到的,据说许多面馆、羊汤馆,用的就是净大骨,为了除去多余的油脂,还会先炖一遍去油,再小火细炖,取其大骨浓汤。

      “陈大哥懂得真多!这菜也真是好吃……我记得陈大哥是徽省人,那边也爱吃炖菜么?”

      陈东方挠挠头,憨笑道:“我家那边不咋吃炖菜……这是我在炊事班跟战友学的,我战友是吉林人……对了,好像这一锅出也是他自己琢磨的,之前他在新疆当兵,那边的人爱吃的手抓饭差不多是这么做,不过,听说新疆人用的是羊肉,他们那边吃羊肉多,好像不咋吃猪肉。”

      小秋点点头,没有讨论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问题,只是笑着赞扬陈东方的手艺:“能从手抓饭学到大骨炖菜一锅出,你和你的那位战友都是有心人呀。”

      吃饭时,小秋说起仓房的地面和墙角加固,李长江道:“库房用水泥加固就够了,办公室倒是可以用地面花砖,那个铺的地面很漂亮,也干净。”

      吴家的客厅也铺了地砖,是有点儿异域风情的几何图案纹样,确实比灰突突的水泥地面漂亮,看着也更干净。

      想着那一沓子厚厚的钞票,吴戈率先一口应下:“确实不错,我打问打问,争取多买些回来。”

      这边的房子铺不铺还不重要,他想到的是卷棚胡同的房子,特别是小秋的房间,还铺着红砖,时间久了,砖磨损严重,地面都不平整了。

      铺一铺地砖也花不了多少钱,小秋也没多话。

      热热闹闹吃完饭,陈东方帮着李长江继续维修房屋,小秋和吴戈秦戎则聚在一处商议了一下租房的事情,然后,三人一起出门,往秦大妈说的两户人家去了。

      这两家住的离纸盒厂不远,若是之前街头没被隔断,他们就在回字形街的另一边,与纸盒厂差不多在回字的对角位置,如今街办厂子这边和居民那边用墙壁隔断后,小秋他们就只能绕上大街走一段,再从另一条街口进去。

      这两家分别住在两个大杂院里。

      小秋三个先打听着去了最里边的大杂院,姓曲的孤老住在这个院子里。

      可惜,他们三个扑了个空,据曲老头一个院子的邻居说,曲老头是七〇年七一年搬过来的,搬来时就一个人,因为性格孤僻古怪,不太爱与人来往,来历成迷。这会儿去了哪里也没人知道,不过据说是去捡破烂了,他住的那间屋子门口搭了个很简陋的棚子,里边随便堆着些破旧报刊杂志、空酒瓶儿什么的。

      第二百九十八章

      看了看曲家紧缩的屋门,吴戈用手扇扇鼻子,皱着眉催促:“走,去另一家看看吧!”

      因为堆了许多破烂儿垃圾,曲老头儿的门口很脏,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子怪味儿,人一走近了,成群的苍蝇哄地飞起来,实在不怪吴戈嫌弃。

      他们又走进另一个大杂院儿,姓吴的父子就住在这里,与曲老头儿家隔着一个院子。

      来之前,他们打听的消息,这常宏伟父子倒是老居民,祖上就是井栏胡同的。如今瘫在床上的常宏伟,当年也是个风云人物,带着工厂里的工友搞帮派斗争,却在斗争中受了伤,导致半身瘫痪,结婚两年多的妻子伺候了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跑了,只剩下老娘和一个没满周岁的儿子。两年前,老娘也死了,就剩了常宏伟带着不到十岁的儿子小石头。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小石头上了一年学,老太太死后,小石头要在家伺候常宏伟,又要想法子找饭吃,就辍了学,爷俩儿靠给纸盒厂糊纸盒糊口。纸盒厂关张小一年了,也不知这父子俩如何度日。

      这个大杂院正方厢房十来间,住着也有十来户人家,因为住房拥挤,人口多,院子里被盖上了各种煤棚子、菜棚子、做饭棚子,还有些人家屋里住不开,就在窗前门口搭个矮棚,安张床就是个房间,里边常常只能放开一床,进门就得脱鞋上床那种。

      杂乱逼仄的院子里,还不时有孩子吵嚷哭闹,或者呼啸来去,比之前曲家那个大杂院人气旺许多,也杂乱许多。

      “哎,你个小猴子别跑!”突然一声暴喝响起,小秋突然被人从背后揽住,原地转了半个圈儿,几乎同时,一道瘦小的黑影子嗖地一声贴着她的身子窜过去,一眨眼跑出大院不见了人影儿。

      后边紧跟着追出来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太,手里挥着鸡毛掸子,气咻咻地一边跑一边喝骂。

      小秋还没回过神来,又有一个门里走出一个中年妇人,端着一盆洗衣服的水,没走两步,就哗啦一声泼在本就不大的院子中间,登时一片水渍蔓延。

      看见小秋三个,那泼水的妇女大着嗓门问:“你们是干什么的?找谁呀?”

      秦戎比较擅长与人交道,出面回应:“请问阿姨,常宏伟常家是住在这里吧?”

      一听问常家,那妇人的眼睛冒出些警惕之色来,探照灯一样在小秋三人上下打量了一番,这才走近几步,压低声音问:“看你们不像是常家的亲戚,找他们做什么?”

      秦戎回头看看小秋吴戈,笑笑道:“是街道办秦大妈拖我们带个口信。”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0 06: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