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跟在她旁边帮忙报数的玉芝低声道:“你不知道,三奶奶可厉害了,不用老母鸡就能孵鸡。咱们村里养的鸡,一大半都是她孵出来的,村里人偷偷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抱窝家的’。”
小秋哑然失笑,心下想的却是自家,爹娘同样用暖炕孵鸡卖鸡雏儿,也不知道,村里人会不会也在暗地里给自家人起外号?!
等又一拨人送下鸡蛋离开,老太太才走到小秋身边,低声道:“老婆子就信你一回,明年开春就放开手多抱几窝小鸡。”
小秋笑眯眯道:“奶奶要想发家致富,何必等到明年春天,现在同样能够孵鸡养鸡,只要弄个棚屋,保证小鸡不挨冻,再饲喂精心些,冬天的母鸡也照样能够下蛋。您老也知道的,夏天母鸡都下蛋,鸡蛋卖不上价儿去,冬天的鸡蛋可就是稀罕物儿了,价钱比夏天高一半甚至更多!”
这会儿,国内的养殖业还很薄弱,大规模的养殖场不多,吃鸡蛋都是靠农户散养的母鸡,一到冬天,母鸡吃的食饵少了,天气严寒,产蛋量极低,有的母鸡甚至一冬天都不产蛋的,鸡蛋产量低,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更严重,价格自然要水涨船高。关键是,即便肯花成倍的价钱,却还是买不到鸡蛋,差不多是有价无市的状态。
老太太一把年纪自然是经多见广,小秋说的这些她自然也知道,只是一下子下不了决心,却已经很有些心动了。
看着她低着头一路琢磨着渐渐走远,小秋收回目光,将记账的方法教给林玉芝。
吴戈和秦戎联系好的那家厂子要的量大,一个前营子村的收购量还差许多,他们还得趁天色早,再去其他村子联络联络,争取再收购一批鸡蛋。
离开前营子村,小秋三人又去了之前排摸情况较好的马家店村。
马家店村有一千五百多人口,比前营子村还略大些。村支书叫张书义,是一名五十出头,身高体健的壮汉。
小秋三人过来,张书义正带着社员们维修村里小学的房顶。
因为在京城近郊,周边村落的收入大都比三合村好一些,村小学的房子设施都略好些。三合村的小学还是土坯瓦房,马家店小学用的却是红砖瓦房,只因为用过几年后,瓦片有损毁的导致房顶漏雨,于是,每年暑假,村里都会组织人上房检修一边,把破损的瓦片换下来。
看见小秋他们三个过来,张书义没咋放在眼里。不过是看在王干事的份儿上,走过来招呼一声。
村里集体干活晌午是管饭的,张书义明显喝了酒,头脸涨红,眼睛浑浊,隔着几步远,就喷过来浓重的酒气:“你们仨咋自己过来了?王干事呢?”
小秋下意识地往后躲了一步,吴戈也默契地上前挡在她前面,脸色已经不自觉地阴沉了下来。
秦戎连忙撑起一脸笑,上前微微躬身道:“张书记,又来打扰您了。”
说着话,拿出一盒牡丹烟拆开,递过去一颗,并熟练地拿出一盒火柴来,替对方点了烟。
这颗烟抽上,张书义的脸色略好了些,深深地吸了口烟,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这才透过烟雾斜睨着秦戎道:“小子挺上道……说吧,找我有啥事儿?”
秦戎仍旧笑眯眯的,往前凑了一步,道:“这不是快八月节了嘛,我们想着替部队联系联系,想着收一批副食品过节用……”
“副食品啊,可不好弄啊!”张书义抽着烟,拉长声音道。
第二百八十七章
秦戎笑道:“小子当然知道不好弄,这不来找您商量了嘛!”
张书义斜睨着秦戎,狠狠抽了两口烟,然后两人仿佛通过目光交流达成了什么默契,一起笑起来。
“你小子叫什么来?”张书义开口询问。
“秦戎。”秦戎连忙又替吴戈和小秋介绍,“这是我兄弟吴戈,妹妹王小秋。”
吴戈和小秋这会儿也整理好情绪,客客气气上前招呼。
张书义瞟了吴戈一眼,只略点了点头,对小秋却是看也没看,只回头又跟秦戎说话。
见他这样,小秋也没厚着脸皮往前凑,而是绕开他们,往已经修好的几间教室走过去。
教室大同小异,两间房子的敞间,有一个三抽桌作讲台,后边的摆着些双人书桌,长条凳子。书桌、凳子看得出都用了些年头了,漆面剥落,甚至桌子腿儿椅子腿儿都不整齐了,显然经过至少一次维修,因为有些桌子腿椅子腿明显新一些。
走过两个教室,一排房子的末尾是一间办公室,里边只简单放着四张三抽桌,四把椅子,连一个书橱都没有。大概是维修房舍的缘故,各个房间里都有些凌乱,桌子椅子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土草屑。
村小学只有两排房子,小秋很快将维修好的一排看完,看情形,也就房舍比三合村小学略好些,其他的设施差不多一样,甚至可能还不如三合村,至少三合村小学的办公室里,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只书橱。最近几年,村子里有了点儿闲钱,王利群还做主给学校里添置了些参考书籍、教学用具、体育用品,尽管只有两只篮球、两幅羽毛球,在村级小学中,已经是很先进的了。
不知秦戎吴戈和张书义怎么谈的,小秋从办公室走出来,就看到他们也正走过来。
张书义一看见小秋,立刻问道:“丫头看咱们学校简陋吧?唉,村里小学,没办法跟你们城里的学校比呀!”
这两天在村里转,小秋对京郊农村的经济状况也有所了解。知道京郊的农村比三合村略好些,村民们住的也大都是土坯房,只有少数房顶挂了瓦片,村小学的红砖瓦房是村里最好的房子,比大队部的房子都好。
小秋很真诚道:“咱们村子能把最好的房子做学校,足以看得出大队对孩子们学习的看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村里重视教育,孩子们有个好的学习条件,孩子们好了,以后村子不愁发展不起来。”
这话多少有点儿出乎张书义的意料,他略略愣怔了片刻,随即畅怀大笑道:“那么多人不明白我的一片苦心,没想到,你个小丫头倒是能看得如此明白。”
小秋略带羞涩地一笑:“我哪里懂这些,都是我舅舅和小姨告诉我的。”
秦戎适时地在旁边补充:“小秋的舅舅和小姨都是大学生,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一年考上的。”
“大学生啊!”张书义露出一抹向往之色,嘬了嘬牙花子,叹息道,“可惜我们村,到如今连个考上中专的也没有!”更别说大学生了!想都不敢想啊!
其实,这是普遍的现实,这会儿的大学生可不比后来扩招后,出一个大学生都跟凤凰蛋似的,稀罕的很,有的县,一年都考不上一名,更别说村子了。
不过,小秋想的就是跟人拉关系,借机询问村里人学习没动力的原因。
张书义是个重视教育的,对这方面想的自然也多,摇头叹息道:“说起来,还是村里穷啊,盖起这几间教室都拉了一【创建和谐家园】债,全大队节衣缩食五六年才还完……各家各户的日子也不好过,孩子略大些,就下学帮衬家里干活,小子十多岁就能顶半个大人挣工分,闺女六七岁就能带弟弟妹妹,十来岁就能刷锅洗碗做饭,料理家务……”
张书义说的是世事实情,小秋听得也只是暗暗叹息一声,随即笑微微道:“我听说,徽地已经有村子分田到户,单干了,据说庄稼亩产提高了一倍不止呢!”
张书义脸色微变,下意识地向四周看了看,确定近处没人听到,这才瞪着小秋道:“丫头可不敢乱说话呀!”
似乎,自古以来,京城百姓对政治更敏感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是真的被前些年的事情吓破了胆,明明察觉到形势好转,其他地方也有人偷摸分田单干的,他们却不敢贸然行动。
小秋笑笑,没再说分田的事,却道:“不说这个。不说这个。”
说着话,她跟吴戈和秦戎交换了一下目光,确定他们还没向张书义谈及收购鸡蛋的事,于是道:“我们今天来,是想跟张书记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建一个【创建和谐家园】基地……”
说起【创建和谐家园】,张书义立刻想到的就是部队,因为前一天,是部队的王干事带小秋他们来的。
“供应部队?”张书义问。
小秋点点头:“你们村分散到户养殖鸡、鸭、鹅、猪、羊,我们签订供销合同,产品由我们统一收购。”
张书义垂着头想了片刻,道:“好是好,可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眼看秋收后就是入冬。到了冬天,可没啥东西喂呀!”
小秋笑笑,道:“张书记这话不太对呀,进村的时候我可看见了,咱们村种的地瓜胡萝卜都不少呢,到时候,地瓜秧儿和胡萝卜苗儿都是好饲料,更不用说地瓜胡萝卜了,那个能顶粮食了。”
面前小姑娘白净秀气,穿的干净整齐,浑身上下没半个补丁,他还以为人家是城里小姑娘,跟本不懂农事,没想到,人家说喂猪喂鸡来竟是头头是道。
他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嘿嘿一笑道:“小丫头懂得不少啊……话是这么说,可这会儿没处淘换鸡苗鸭苗,喂猪更是个慢活儿,即便今儿抓了猪秧子喂上,不到明年这个时候,也喂不成肥猪呀!关键是,家家户户手里都没钱,想买猪秧子、鸡苗鸭苗也没招啊!”
第二百八十八章
小秋点头道:“不急。家家户户也喂着鸡,我们就从现在开始收购,有卖鸡蛋的钱,大家伙儿手里多少有俩余钱,再筹措筹措,也就能抓小猪了。”
从学校教育说到养殖,小秋又转回去道:“家里养了鸡鸭猪崽,孩子们只需放了学挖菜就好了。鸡鸭养成了,日日都有进项的,猪崽养一年则是个整钱……村里人的日子慢慢就好过起来了。”
慢慢商量着,小秋又把自己懂得鸡鸭防疫的事情说了一下,算是打消了张书义最后一点顾虑。
这位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商量妥当了,立马就去大队部大喇叭上下通知,收鸡蛋。
这一次,由秦戎留下记账,检查质量,吴戈和小秋则又回了前营子村。
等他们赶到前营子村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夕阳西下,村子上空已经有炊烟袅袅升起。
摩托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过去,小秋看着夕阳下的村落,心底突然涌上一抹乡愁——这个画面太熟悉,眼前越来越近的村落,像极了她的家乡,却偏偏不是。她的爹娘弟妹亲人,都在遥远的千百里外。
小秋一时怔怔地失了神,吴戈跟她说了几句话都不见回应,转头看过来,就见小秋遥望着村落炊烟,满脸落寞。
心思一转,吴戈就明白了小秋在想什么,小丫头一定是想家了!
也难怪,小丫头才十一,又是第一次离家,离开爹娘亲人,没有哭鼻子已经是很坚强了。
他转回目光,心里琢磨着怎么开口安慰安慰,可想了好一会儿,才悻悻地发现,他居然不知道怎样安慰人……再一想,才注意到,貌似平常都是秦戎安慰人,他干啥了?好像更多的时候是在惹小丫头生气?!
突然,他心里烦躁起来,甚至有些气急败坏,手下一个没控制好,摩托车没能避开路上的一个凹坑,剧烈的颠簸,把小秋的身体从挎斗里弹起来,又重重地跌落,吓得她连忙伸手握紧面前的扶手。
“路上坑洼多,不好走不知道啊?坐车不知道握好扶手啊?”吴戈停下摩托,莫名地火大,朝着小秋吭哧吭哧一顿训。
小秋本就勾起了思乡之情,又被刚刚剧烈的颠簸吓了一跳,心情正委屈呢,被吴戈莫名地一通训,也控制不住情绪,恼怒起来,她毫不示弱地回瞪着吴戈,冷声道:“你自己把车开进坑里,还有理啦?技术不好别开!”
平常秦戎开车相对谨慎得多,自然也平稳的多。
可吴戈正在气头上,一听小秋这话,立刻怒火更盛,口不择言道:“你就那么喜欢秦戎?连开车都他最好是吧?”
小秋一句话怼过去,理智回笼,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可吴戈这话,却再次挑起了她的怒火。
吴戈和秦戎总是一起的,她没觉得自己与谁更亲密,再说了,吴戈那一副‘捉奸’的表情是怎么回事?仿佛他是丈夫捉到了妻子的不忠一般!
若说小秋最看不起的几种男人,没有自信心、猜忌心大的男人无疑是最令人看不起的。
眼看着吴戈因为恼怒都有点儿扭曲陌生了的五官,小秋甚至有一种再不与他往来的冲动。
她跳下摩托车斗,大步往车前走。
吴戈一愣,随即也跳下来,冲上去想要阻拦小秋:“哎,你去哪里?”
小秋却一闪身,躲开他伸过来的手,绕过他,径直来到驾驶位,抬腿跨上……呃,潇洒地上车动作有些迟滞,她的腿不够长,只能踩着踏板过渡一下,略艰难地爬上去,握住摩托车把,转动钥匙,踏下启动杆,摩托车突突突地启动起来,然后,在吴戈的目瞪口呆中,绕过他,径直往村里驶去。
“哎!哎!”吴戈愣怔怔看着小秋开着车平稳地驶出去,他下意识地有些心慌,连连喊了几声,小秋却驾车继续走,根本不理他,吴戈也敢愣着了,抬起长腿,拼命撵着摩托车追过去。
好在,乡间土路真的很坎坷,摩托车的速度不快,吴戈一双长腿跑起来也快,竟被他追上了,一抬腿,跳进挎斗中。
小秋毕竟力气小,被他这么一跳,手底下的车把扶不稳,摩托车也被带的画了个大大的S形,好不容易才重新稳住。
她恼怒地回头瞪吴戈一眼:“你不想活啦!”
被小秋这么一吼,吴戈的声气反而弱了。
他往挎斗里懒懒一趟,一脸惫懒道:“我不管,我不追上你,被你撇在这荒郊野外的,还不给饿死啊!”
小秋都懒得理他了,专心开车,只在心里给出一大串白眼去:眼瞅着就到前营子村里,什么叫荒郊野外啊?再说了,就是丢下他,他又不是没有腿,难道不会自己回城啊,再不济进村里去,也不愁没饭吃啊,说什么饿死啊!
装傻卖萌还卖可怜……真是不要脸!
小秋后知后觉地发现,吴戈耍横的,她能直接怼回去。可吴戈这么耍赖皮,她就觉得气闷,还真是无计可施了!
这一天,他们回城时,天色已经黑透。
不过,成绩却也是令人欣喜的,前营子和马家店两个村一共收了一千二百多斤鸡蛋。另外,他们还与林爱民、张书义谈妥了,赶在八月十五前,两个村子一共杀二十头猪,都是养了一年多的大肥猪,毛重都在三百斤以上,杀好之后的平均净重也在二百五十斤以上。二十头,就是五千多斤,够给一家企业的了。
吴戈去找了乔南帮忙,派了一辆军用大解放车,帮他们把鸡蛋运送进城,直接送到供应的厂子里。尽管天色已晚,大多数人已经下班,但一说分鸡蛋,职工们还是很积极地赶过来,连已经到家的,也得了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厂里来。
秦戎骑了车子回卷棚胡同一趟,给宋秀程说明晚回家的原因。吴戈和小秋则留在厂里,看着分鸡蛋,并记录称重数据。
高高挑起来的灯光下,小秋一手拿着笔记本,一一记录着称重的数据。
吴戈则在旁边帮着人捡拾鸡蛋……鸡蛋这东西太脆弱,运送捡拾过程必须小心,一不留神破损的多了,他们很可能就要白忙乎了。
宋秀程跟着秦戎赶过来时,就看到了这么一幕。看着灯光下忙碌而专注的身影,他心底某一点别扭,似乎也变得无从轻重了。
或者,小秋是有一点不同,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二百八十九章
听说吴戈和秦戎居然去村子里收鸡蛋,乔南是真的惊讶了。
他瞪着吴戈秦戎端详了半天,然后拉着吴戈避开人,低声问他:“小子,你给我说实话,是不是作出什么事了?让人诳着赌大了?还是弄坏什么值钱的玩意儿了?……”
要不是两个小子作了什么事儿,说什么他都不敢相信,他们会来做小生意挣钱,收鸡蛋,还收猪肉……他们这些人家虽然谈不上大富,可什么时候也没缺着孩子们的零花钱啊!
“啊?”吴戈被他这么一问,反而愣住了。
他这样,更是被乔南看做是说破了心虚的表现,脸色更是严肃起来,声音仍然压得很低,却多了几分森然之意道:“你小子老老实实给我交待,到底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儿,若是能瞒着的,我也好替你们打打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