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宋秀程点头应着:“改明儿,我找辆平板车过来,半天儿工夫就买回来了。”
一提煤球,小秋才想起,这个时代,京城供暖还未普及,因为离郊区远,做饭烧柴并不方便,京城百姓家做饭取暖主要用的还是煤球,也就是用煤炭做成的蜂窝煤。煤球分大块和小块两种,价格也不同。主要是,小块煤球用起来更节省些,一个月算下来能省几毛钱。
她立刻道:“买煤球我也跟着……”
厨房角落里放着一个蜂窝煤炉,是郑秋实之前准备好的。不过,这种蜂窝煤路做饭烧水挺好用,可取暖效果却不好,她要跟着去买煤,也是想着去看看,能不能买一个铁皮取暖炉,安装铁皮烟囱的那种。
京城的冬天很冷,特别是这个时候温室效应不显,京城冬季的最低气温能到零下二十度,真正的滴水成冰,不烧炉子,屋子里温度也得到零下,简直就是冰窖。
不过,貌似她熟悉的取暖铁皮炉,都是烧煤块的,不知道烧蜂窝煤行不行。
看小秋端了热水进屋洗漱,再出来,郑秋实就给她说,隔两条胡同有澡堂子,也是国营的,凭户口每个月可以去洗两回澡,每个人一毛钱。
没有户口的,或者超出两次的,也有高价澡票,每个人五毛!
按照供应价,五毛钱能买三斤白面(大米)了,所以,说五毛钱洗一次澡,也算是一种高价消费了!
对于大池子泡澡小秋接受不来,总觉得那样的池子不干净。不过,再现有条件下,去澡堂子淋浴还是可以的,也是不得不接受的。要不然,冬天在家里根本没法洗澡,难道就硬挨着一冬天不洗澡?汗,人会臭了吧!
跑了一天,洗漱后躺在床上,头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一夜无梦,第二天天没亮,小秋就被手腕上的电子表震动闹钟叫醒了。她看看时间,电子表显示是凌晨三点半,正是下半夜人睡得最沉的时间,小秋却一骨碌爬起来,摸索着穿了衬衣和裤子,蹑手蹑脚出了门。
大门几无声息地关上,宋秀程透过窗户看着那个小身影掩没在门扉之外,他同样轻手轻脚地打开房门,跟了出去。
第二百八十一章
小丫头大胆,总惦记着去黑市,他这个做舅舅的未察觉还罢,既然知道了,就没办法放任她一个孩子孤身犯险。小丫头胆子大、好奇心重都不是毛病,他也只想着悄悄跟上去,护卫她的安全就好。若是小丫头遇不上麻烦,他悄悄跟着,并没打算现身。
一路尾随小丫头来到什刹海沿儿,经过前一次的熟悉,小秋这回倒是顺利地找到了旧市场,却不是太过敞亮的什刹海沿儿,而是旁边的弯弯绕绕的小胡同里。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小秋眼力有所提高,老远看见胡同口有人影晃动,仔细看,是一个裹了军大衣的年轻男人,在胡同口来回踅抹着,应该就是望风之人。
她瞅了瞅安静的什刹海沿儿,却有不少人裹着头脸,揣着手低着头匆匆来去,有些人空着手,有些人则拿着拎着什么东西……暗夜里,仿佛无声电影,无声地走进小胡同里去,或者沉默着从胡同里匆匆走出来离开。
很普通的胡同,还垒着好几个煤池子、储菜棚子什么的,因为狭窄逼仄,遮蔽了本就暗淡的月光星光,人在其中,人影憧憧的,只偶尔有短暂的手电筒的光一晃而逝,真的透出几分鬼气阴森,难怪夜市又叫‘鬼市’。
小秋借着墙角的遮掩,将手伸进书包里,摸出一小袋大米和一瓶豆油出来,拎在手中,迈进胡同里。
宋秀程跟在后边,遥遥地看小秋在胡同口站了半天,还当她怕了,正想着过去给她壮胆,陪她进去,一晃眼,却看见小秋手中多了一个小口袋和一只瓶子!
有一刹那,宋秀程身体僵住,动弹不得,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小秋却已经进了胡同。
脑子空白之后重新运转,宋秀程思忖半晌,还是跟着走进胡同,只是昏暗的胡同中人来人往,却独不见那个瘦小的身影。
小秋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秘密暴露,只逛了一条胡同,用拿出来的一瓶油和几斤大米,大概了解了一下价格。不愧是黑市,粳米的价格居然卖到六毛钱一斤,面粉的价格略低些,卖五毛到五毛五,精白面的价格却又高些,能卖到七毛以上。豆油的价格能卖到两块八到三块,而花生油的价格直接卖到三块二以上。
她换了两个胡同,卖了两斤豆油三斤花生油,又卖了二十斤大米和二十斤精白面,就绕过另外一条胡同,径直回了家。
大门仍旧虚掩着,小秋推开大门,看看小舅舅和郑秋实的房间里仍旧静悄悄的,她暗暗松了口气,蹑手蹑脚回了自己的房间,一进门,就将自己身上掩饰身份的旧棉袄脱了下来,呼出一口气,扑在床上。
呼……半夜起来逛‘鬼市’,原来是这种感受!即便安全回到家里,她的心还砰砰跳得厉害呢!
第一次见识鬼市,让小秋兴奋激动难以自抑,尽管起得早,却一点儿不觉得困。等她的心跳平复了,转眼看看窗户已经泛白,看时间已经快六点了,索性把灯拉开,把钱从书包里翻出来,一五一十地数起来。
因为她拿出来的大米品相好,颗粒饱满,晶莹剔透,比粳米卖的价格更高些,卖出了七毛五一斤的高价。白面也一样,八毛钱一斤。豆油和花生油同样抢手,价格卖的同样很高,如今数了数钱,除了四十一块钱,还有十张工业券。
工业券只有上班参加生产的人才有,像小秋的户口虽然已经落下,但只有粮油和布票,诸如工业生产的糖票、工业券都是没有的。
工业券这会儿用途很大,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诸如此类的工业产品,都需要用工业券。
小秋没想买缝纫机自行车,却想买一台洗衣机。眼看着过了秋天就是冬天,天寒地冻的,洗大件的衣物、床单被罩之类的,没有洗衣机太痛苦了。
数完钱,天也大亮了。小秋仍旧毫无睡意,干脆走出屋门,又洗了把脸,拎着搪瓷盆和暖瓶出了门。
今天吴戈和秦戎要去联络工厂单位,不过来吃早饭,却有郑秋实在家。师傅难得回来一次,小秋就想着多买几样早点。
她特意多走了两条胡同,买了糖油饼和焦圈,又打了豆腐脑和豆浆,看着有刚出炉的门钉肉饼,又买了三个。
她已经品尝过北京特色风味的‘豆汁儿’了,因为经过发酵过程,味道酸溜溜,带着点儿微微的涩味儿,因为没有过滤去掉豆渣,口感略粗糙。小秋对它谈不上多排斥,但有选择的话,她自然还是要新鲜的豆浆。
拎着早点回到家,郑秋实和宋秀程都已经起了,宋秀程在清扫院子,郑秋实则在洗漱。
“师傅早,小舅舅早!”小秋心情好,一见人立刻问候。
宋秀程看见小外甥女如花的笑靥,表情微微一凝,方才扯着嘴角露出一抹笑:“怎么起这么早?”
小秋抬眼看了看小舅舅,方笑道:“我一向是勤劳的小蜜蜂啊,小舅舅今天才发现啊?”
郑秋实吐出一口漱口水,用牙刷指点着小秋笑骂:“小丫头不见长肉,脸皮倒是厚了不少啊!”
“师傅!”小秋【创建和谐家园】,一边快手快脚地把早点装盘子摆上桌,一边回头瞪郑秋实,“亏得我一大早爬起来给师傅您买早点,还特意排了老长的队买了门钉肉饼,您倒好,就打击我的积极性了。”
被她这么一顿控诉,郑秋实反而笑开了花,丢下毛巾,大步走过来坐下,一边端豆浆碗,一边笑着道:“好,好,小秋是勤劳的小蜜蜂,以后再接再厉,继续保持!”
宋秀程旁观着如常说笑的小秋,心里想得是自己遇险,小秋冒着中毒的危险舍身相救,还有她小小孩子种种懂事体贴……越想越觉得小秋异于普通小孩,却实在没看出她有什么为祸之心,对家人对他都是一片诚挚的濡幕之情。
他将心底那一点点不得劲儿压下去,努力调整着自己的表情,也洗手坐下吃饭。
第二百八十二章
郑秋实喝完一碗豆浆,手里拿了只糖油饼吃了一口,提起小秋去吴家的事:“你今天跟着戈小子去吴家,不管看见什么都不用紧张,开开心心吃饭就好。”
小秋也想到了吴家的现状,说一点儿不忐忑是假的,毕竟不再是干休所里休养的老人。但说多紧张,也谈不上,她去看望吴奶奶,更多的是因为和吴戈秦戎的友谊,和吴叔叔李阿姨的感情,却没想着去攀附,就当做是拜见需要更多一点尊敬谨慎的长者,心无所求自坦然吧。
她点点头,眉眼弯弯道:“师傅放心。……您都说我脸皮厚啦!”
郑秋实被她的惫懒样儿逗乐了,笑着摇摇头,不再说话,垂了眼专心吃饭。
美味的早点吃在宋秀程嘴里,味同嚼蜡。他机械地吞下一只糖油饼,喝了口豆浆,这才抬眼看向小秋:“要不要我陪你去?”
“小舅今天没事么?”小秋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宋秀程哽了一下,一笑道:“也不是没事……”
“哎,你有事尽管去忙,不用担心我……今天我过去,就看望一下吴奶奶。等年节时,咱们再一起过去拜会就好吧……是不是师傅?”小秋很随性地说道。她自己跟着吴戈秦戎过去,就是小孩子做客,若是宋秀程过去……毕竟是舅舅,再年轻也是长辈,似乎就过于郑重了。
郑秋实恰好吃完,拿了手帕擦擦嘴,点点头道:“嗯,秀程有事先去忙,过节再去拜望就好。”
既然郑秋实都如此说了,宋秀程也不多言,匆匆吃完饭,帮着小秋将碗筷收拾了,就跟郑秋实一起出了门。
他骑着自行车,正好先将郑秋实送去医院,他再去学校。
将他们送出门,小秋洗刷完碗筷,就开始动手做酒酿馒头和红糖馒头。等馒头入锅,她又将之前抽空腌渍好,放在大碗里的呛蟹拿出来。呛蟹最好的原料是红膏蟹,幸亏时间临近吃膏蟹的节气,要不然小秋也不敢拿出来。
因为放在大碗里有防腐作用,除了【创建和谐家园】增加数量外,腌渍效果会近似停滞状态,腌渍后,她都是趁无人拿出来入味儿,估摸着家里人要回来了,她就收起来。如此反复折腾几回,如今再品尝,呛蟹倒是刚刚好入味,又不会太咸。
昨晚她抽空问了问郑秋实,螃蟹虽然性寒,但佐以黄酒呛制,会减轻它的寒性。而且,只要少吃一点,寒性不至于积聚就不会伤身,反而,呛蟹的鲜甜鲜美能够开胃。也就是说,只要适量,就不会为害。如此,小秋才敢拿出来,带给吴奶奶。
她找了个装罐头的大玻璃瓶子,将斩好的呛蟹块装瓶,拧好盖子,又套了一个网兜放在一边。
酒酿馒头和红糖馒头的香气在院子里弥散开来时,吴戈和秦戎也过来了。
一进门,吴戈就用力吸着鼻子嚷嚷:“小秋丫头做了什么好吃的,甜甜的……怎么还有股子酒香?”
两个人也不知跑了多远,都热得一头大汗的,小秋连忙兑了温水让他们洗脸,一边笑道:“一会儿掀开锅你们就知道了。”
等见了粉红色的酒酿馒头,还有呈爆炸状的红糖馒头,吴戈和秦戎都新奇的很。他们还第一次见粉红色的馒头和开花馒头呢!
小秋一样拿了一个装在盘子里,塞进吴戈的手里,笑眯眯道:“端出去尝尝。”
没多会儿,吴戈就给了个评语:“甜兮兮的……还行吧!”
这评价给的……太勉强了!
秦戎倒是挺喜欢酒酿馒头,捏着一块边吃边道:“这种更好吃,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蒸馒头还放了酒?”
小秋笑着点头:“放了酒酿,也就是米酒,酒精度数很低,因为用的是建曲,有一定的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功效。”
听小秋这么一说,吴戈和秦戎迅速联想到了吴奶奶,前几天他们与小秋提过一句,说逢夏天吴奶奶胃口就不好,身体不舒服,这么看,小秋竟是记在心里,还专程做了酒酿馒头……
吴戈转转眼睛,突然眼睛一亮道:“这就是你不让我知道的东西吧?”
小秋微微一笑道:“你说得对,我那天做的是酒酿。”
也不知是不是得了肯定心里欢喜,吴戈就那么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小秋,嘴角缓缓扯开,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
收拾一番,拎着刚刚出锅的馒头和一罐子呛蟹,小秋坐在吴戈的自行车后边,穿胡同过大街,走了约摸二十多分钟,才来到一个大院门口。
看到大院门口站的笔直的兵哥哥,小秋眼里露出一抹‘果然如此’的表情。
早一步跳下自行车,跟在吴戈和秦戎走到岗亭前招呼。因为有吴戈和秦戎带着,小秋没受盘问,也没做什么登记,即便如此,被几位兵哥哥犀利的目光在身上扫几个来回,也让小秋有些莫名的紧张。
进了大院,吴戈又骑上车子,一边招呼小秋上车,一边侧头笑道:“就是例行公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紧张。”
小秋笑着应一声,没有说话。
秦戎也骑了车子跟上来,笑着道:“吴奶奶就盼着你来了,一大早就让林阿姨去买菜了,还特别嘱咐了买鱼。”
三个人说着话,沿着一条平坦的路往里走,沿途两侧树木成荫,绿化极好,房屋却不多,都是旧式的红砖小楼,掩映在花木之间。
走着走着,吴戈指着旁边一座小楼道:“那就是乔家!”
之前说起买菜种子,吴戈和秦戎提起过乔家,小秋顺着吴戈的手指看过去,果然看见,乔家的小楼侧面有一片开阔地,扎着篱笆,隐约能看到竹竿搭成的架子,大概种的黄瓜豆角之类,虽已到夏末,却仍旧绿意盎然,一片生机。
吴戈的话音未落,乔家二楼一扇窗户里,一名少年探出半个身子,高声招呼:“戈子、戎子,你们这是去哪里了?”
那少年生的浓眉大眼,骨架粗大,喊一声之后,不等吴戈秦戎回话,就喊一声:“等我下去!”然后,倏地消失在窗口,片刻功夫,少年已经飞奔下楼,从小院里跑出来,直冲冲朝着吴戈秦戎冲撞过来。
第二百八十三章
看着比吴戈还高壮的少年直冲冲撞过来,小秋下意识地往旁边避了一下,然后,就见那少年竟没有停下的意思,直撞到吴戈近前,猛地挥起拳头朝吴戈砸过来。
小秋一惊,正要出声提醒,却见吴戈很熟练地一侧身,恰恰好把少年砸过来的一拳让过去,然后,他手底下推着自行车一转,竟是用车轮朝着少年未站稳的下盘砸过去……
一眨眼,少年和吴戈你来我往了好几个会合,看似来势汹汹,却都没真的伤到对方。
很快,小秋就明白了,这是人家中二少年打招呼的独特方式,她也就不再担心,只与秦戎躲来几步,远远地围观。
最终,那少年还是一圈砸在吴戈的肩膀上,呲着牙笑道:“你小子可以啊,一个暑假不见,又有长进了。”
吴戈也不肯吃亏,抬起一脚飞踢到少年的【创建和谐家园】上,嗤笑道:“你乔北这样的都有长进,我再不长进,岂不是连你也比不过了?”
乔北拍拍【创建和谐家园】,也不着恼,笑的露出一口白牙:“你个臭小子,就是嘴硬!”
说着话,乔北转眼看向小秋,飞快地扫了一眼,笑道:“这就是大哥说的小秋妹子吧?”
之前,小秋跟吴戈秦戎去京郊的时候,曾经见过乔家老大乔南。乔南是乔北的堂哥,排行老大,乔北是乔家二房的独子,排行老二,十八岁,比吴戈高一级,上高二。乔家大房还有个小妹,依着哥哥们起的名字,叫乔西,比吴戈小两岁,今年十四周岁,上初三。
吴戈脸上的笑容略收,却还是替小秋介绍:“这是我妹妹王小秋。这是乔家老二乔北,与戎子一般大,上高二。”
小秋乖巧地笑笑,微微低头叫人:“乔二哥。”
乔北笑着点点头,没多说什么,转而对吴戈道:“眼瞅着暑假快过完了,院里的孩子们也都该回来了,你这几天不忙吧?大伙儿抽空儿聚聚。”
吴戈看了秦戎小秋一眼,才道:“这几天还真是有事……不过,晚上还是能抽点儿时间出来的。你联络人吧,到时候给我说一声就行。”
“成,那我联络好了人,告诉你!”乔北看得出吴戈和秦戎都没有多说的意思,也结束了简短的会面,让吴戈秦戎带着小秋回家。
目送着三人走远,乔北仍嫌清涩的脸庞上露出一抹深思。这个王小秋看着不显然不露水的,也没听过吴家有姓王的亲戚,只吴戈秦戎的态度却不同一般……看来,他得好好打听打听这个王小秋的来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