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8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于是,爽快地笑着应承道:“两位奶奶不用客气,只要家里有人,你们尽管来打水。”

      一听她这话,两位大妈的脸上都露出笑来。

      小秋自然而然地询问了买菜的地方,秦大妈立刻道:“小秋要买菜啊,带好了副食证了吧?出胡同北拐,过一个街口就是副食商店,菜和肉都在那边买……哦,你要买菜可要赶紧的,每天来的菜就那么些,去晚了好的都被挑走了,可就只有捡剩下的烂菜帮子了。”

      石大妈也道:“今儿还有新鲜鲅鱼,你赶紧跑几步,说不定还能赶上点儿!”

      不等她的话音落下,石大妈就道:“那个哪儿还赶得及呀,你没看那队排的,都排出二里地了……小秋还是赶紧去买点儿青菜才是正经,今儿的黄瓜茄子还不错,都挺新鲜的。”

      石大妈跟着道:“今儿的韭菜也不错,挺嫩的。”

      小秋连声答应着,复又转身往回走:“多亏了二位奶奶提醒,我还真忘了带副食证。”

      第二百五十八章

      那两位大妈还在后边嘱咐呢:“小姑娘可别跑错了方向,出胡同向北拐……咱们这一片的证只能在双塔合作社买东西,去别的地儿可就不好使啦!”

      小秋遥遥地答应着,进门拿了副食证,抱着布料匆匆出了门。

      等她带了副食证,按两个大妈指点的方向找过去,果然就看见街口副食商店门口搭了个棚子,棚子底下放的什么菜看不见,就看见围着都是人,东边儿有不到两米的水泥柜台,前面排着长长地两排队伍,小秋就猜是卖鲅鱼的。

      她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脚步,走到近前就看见棚子底下随意摆了四五只筐,里边盛放着不多的几种蔬菜,基本上都是夏季的时令蔬菜,茄子、西红柿、辣椒、韭菜、葱,靠墙根儿堆了一大堆西瓜,都是墨绿色的黑皮西瓜,一个个圆滚滚的,看着就不错……另一边排队的不仅仅是鲅鱼,居然还有一队人是为了买芸豆。

      原来,芸豆在这里也算稀罕物儿,想买还得排队的。

      家里的菜园子里各色蔬菜种的很全,小秋对芸豆并没什么偏好,也就不过去凑热闹了。她走到人少的这边,捡着西红柿、茄子、葱各自买了些,又拿了一把韭菜。还好,这些普通蔬菜并不需要副食证。

      买肉需要凭证购买,小秋看看副食本上,郑秋实是一个月一斤肉的指标。

      因为小秋来到晚一点儿了,肉买得没剩多少了,一眼望过去,剩下的几块都是瘦肉多肥肉少的,没人愿意要的。她过去看了一下,见还有一块前腿肉不错,几乎没有肥肉,差不多有一斤左右。

      “麻烦把这块肉给我称一下。”

      “你个小姑娘不是偷着拿副食证出来买肉的吧?……今儿买这么多可不太划算,肥膘厚的地方可都卖完了,这几块精瘦的,柴不拉几炼不出油,也不够香啊……”卖肉的大叔还是个热心肠,一边动手割肉,一边善意地提醒小秋。

      小秋的大碗里放着好几坛子上好的猪油,才不稀罕什么肥膘呢。她就想着买点儿比较瘦的肉,再买几个茄子,回家包茄子包子吃去。剩下的还能炒成肉酱,明儿早上就能吃炸酱面了。

      不过,她也感谢大叔的好意,于是笑笑道:“我刚学着做饭也没数,也不太清楚三个人吃饺子要用多少肉。”

      那大叔一听这话就释然了,而且赞赏地看了小秋一眼,然后替她隔了小小的一块肉,放在秤上:“三两二……三个人吃饺子三两肉足够了。零头不要你的,按三两给你算账!”

      三两肉包饺子还有肉味儿么?小秋的嘴角抽了抽……刷好感刷顺手了,却忘记七十年代包饺子的校准与她的完全不同。

      强笑着道了谢,付了钱,又把副食证交给大叔标记。

      那大叔将副食证递回来,还提醒小秋:“要买肉就一早儿来,晚了好肉留不住啊!”

      “哎,谢谢大叔!”小秋脆脆地道谢,一边往禽蛋牌子下走。她买了西红柿,想买几个鸡蛋搭配,做西红柿炒蛋。

      谁知道,走到禽蛋牌子下,就看见了几个有些凌乱的空筐子,只有其中一只筐子里放着几个破了的鸡蛋,蛋黄蛋清早流光了。

      说实话,自从家里开始养鸡,这几天在家真的没缺着鸡蛋吃,这一下子鸡蛋也成了紧缺物资,着实让小秋有些意外。

      再回头,旁边排队买芸豆和鲅鱼的已经散了,稀罕东西来的数量有限,很快就卖完了。只有两个售货员正在清理卖完鱼后汁水淋漓的柜台。

      小秋一眼看见他们拎着什么软塌塌的东西往筐子里扔,就走过去,一看那筐里扔着的竟有十数条咕咚鱼,南方人称之为豆腐鱼的。

      她一问,售货员很不在意地说,这鱼大头没肉,没人爱吃,鲅鱼里夹带过来的,没人要,他们收拾了准备扔了的。

      小秋也不觉得不好意思,立刻开口问能不能卖给她。说着话,她拿了一把高粱饴糖递给对面的中年女售货员。那售货员一见这饴糖,立刻露出了一张笑脸,一挥手道:“你想要就拿去,我们留着也没用,也是扔了的货。”

      “谢谢阿姨!”小秋甜甜地道了谢,将十几条咕咚鱼收拾到网兜里,这才告辞离开。

      那位女售货员还笑着嘱咐她:“这几天可能都有鱼过来,想买鱼明儿早点儿过来,我给你挑一条大鲅鱼,那个才好吃呢!”

      小秋又连声道了谢,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合作社朝外的是卖蔬菜卖鱼肉的棚子,进门里边就是个小型的便民百货商店,点心、酱油醋糖茶、各种日用品,品种很多,但不一定有货,小秋进去就看见好几个货架上空着。不过,酱油醋盐等调味品却都齐全的。

      她往里走了走,居然看见了卖文具的柜台里有信封和邮票,于是各买了十个。又去卖日用品的柜台买了两包洗头膏和两卷卫生纸。洗头膏四分钱一包,卫生纸一毛五一卷。让她小惊喜的是,她居然在柜台里看到了经期用的卫生巾,虽然包装简陋,但总比卫生纸好用……这让还没开始发育的小秋,提前吃了一颗定心丸。

      卖邮票和信封的柜台上还放着一瓶浆糊,小秋拿出钢笔填好地址,借着浆糊封了口贴了邮票,出门左拐的街边就竖着一个绿色的邮筒。她将两封信摸了摸,然后轻轻投进去,过一个星期,姥姥姥爷就能收到她的信了,爹娘收到信,大概还要晚上两三天。

      站在邮筒前,她不由地怀念起电话手机普及的方便来!

      投完信,她才想到找个地方给郑秋实打个电话,拦住路边的一位阿姨问了声,人家给她指了路,需要绕过两个街口,那边有个邮电所,打电话发电报都得去那边,这一片的居民来了邮件、汇款也是去那边取。

      小秋看了看天色,还有手里拎着的咕咚鱼,咕咚鱼水分大,放在网兜里拎着,这一路就没停地沥啦水,她这么一路拎过去打电话再回来,恐怕鱼都要臭了。

      ——算了,她还是先回家吧。

      第二百五十九章

      胡同口就有一家缝纫店,小秋折回来正好把布料放下。

      她把要求尺寸交待清楚,戴花镜的老师傅哗地一声把小秋带来的布料抖开,一下子就在案板上铺平整,都不用第二下子,然后,扯下脖子上挂着的软尺一拉一量,随即抬头对小秋道:“你的布料还有剩,还要不要做别的?”

      小秋拿出来的一块湖青色棉布,还是最初她在县百货公司买的残次品,边角有磨损的。听老师傅这么一说,她倒是突然想起,给自己做一条裙子,就是【创建和谐家园】十年代最常见的背带校服裙,等过几天开了学,她可以搭配衬衣穿的。

      她将自己的想法给老师傅一说,一直垂着眼的老师傅抬头,透过老花镜看了她一眼,脸上似乎露出一抹不明显的温和来,缓缓道:“也不是不能做,就是你这布料薄一些,做成裙子你今年估计也穿不了几天了,若是尺寸按照你现在的来,明年穿就怕小了,你可以考虑明年再做,现在做,也加大一点尺寸,明年好再穿一年。”

      现在这个年代,即便京城里,小秋今天出去也见过身上打着补丁的,人们仍旧信奉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准则,老裁缝这句话也是替她着想。

      小秋是个听人劝的,想了想就改了主意,把裙子改成工装背带裤……正好,湖青色的布料颜色也合适。同样的布料,相对于裙子,裤子的保暖性更好一些,开学后能多穿几天。

      加上小秋一条工装裤,布料差不多刚刚好。

      老裁缝给小秋量了尺寸,然后开了一张小票交给小秋:“门帘子明天下午就能来拿,裤子要两天后才能好,工费一共五毛五。帘子是两毛五,一条裤子是三毛。”

      一条裤子做工三毛?小秋感叹了一声,记在心里。

      宋秀莲在家帮人做衣服,上衣收一毛二,裤子才收一毛钱,缝缝补补的活儿少了都不好意思要钱,多了也就收个两分三分的意思意思……天天忙忙活活,一个月下来连十块钱都挣不到。

      有时间,她还要去淘换点儿服装书给老娘寄回去,让她学习一些新样式,手工费也好多收一点……当然,眼瞅着要进入八零年代,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土地到户,农民单干后,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收成回大幅度提高,届时,农村人会迎来一个吃饱穿暖后,开始追求漂亮、追求时髦的过渡阶段,相信宋秀莲的裁缝事业也会红火起来。

      小秋心里转着,就要掏钱付费。老师傅这回忍不住笑了,抬手拦住她道:“现在不付费,等你来取衣裳的时候,活儿满意再付钱。”

      这个时代真的难得遇上服务态度这么好的,小秋心生好感,笑着道了谢,出门拎起菜和鱼回了家。

      看着白生生软塌塌的咕咚鱼,小秋一路上就在脑子里盘算着怎么吃。要是有豆腐,咕咚鱼肉质软嫩鲜香,烧豆腐可是美味儿,可惜,卖菜的那边说了,豆腐也是稀罕物,很少有货,来一点也是一眨眼就给抢光了。

      不能烧豆腐,那就放一只茄子红烧吧……嗯,再蒸一盆米饭,小舅舅一定爱吃!

      满心盘算着,她就只顾着低头走路了,没防备前头一个人,她就那么直直地撞上去……

      “你个丫头走道儿不看路的毛病咋就不知道改呢?”来人伸手挡住就要撞上去的小秋,还一脸嫌弃地数落开了。

      小秋霍地抬起头,就看见吴戈和秦戎两个站在她面前。

      一年多不见,两个人的个头又窜高了许多,也都壮了、魁梧了,因为离得近,小秋甚至能够看到吴戈上唇上已经生出了一层浅黑色茸毛……对了,他声音也变过来了,变得低沉浑厚了……不像去年变声期时,沙哑的像公鸭嗓子。

      吴戈看着小丫头就那么一脸惊喜地看着他,然后细细端详着端详着,竟又露出一抹别有意味的笑来……

      他莫名地觉得有些脊背发凉,往后退了一步,拧着眉头,嫌弃道:“你笑得……好猥琐!”

      小秋连忙正正神色,却撇开讨厌鬼吴戈,转而跟后边的秦戎打招呼:“你们怎么来了?我刚刚还想着找地方给你们打电话呢!”

      秦戎笑着上前来接过小秋手里的鱼和菜,一边微笑道:“小秋长高了……前儿我们回去,奶奶给我们说你打了电话,就猜着你要来了,却没法子联络你……今天一早,给郑爷爷打电话,才知道,你是昨晚的火车。”

      吴戈抬手扯了扯小秋的辫子,很是不屑道:“咋还是那么笨啊,好不容易打个电话,就不知道交待清楚啊,我们也好去车站接你……你说说,你带着一大堆行李咋过来的,可别告诉我是走过来的……”

      小秋横他一眼,并不搭话,只跟秦戎道:“你们跟奶奶说了没,中午就别回去了,我中午做红烧咕咚鱼!”

      秦戎笑着点头:“自然是说好了。”

      走了两步,小秋好像突然想起了身后跟着的吴戈,回头道:“劳您驾走一趟,去买两个西瓜来吧!”

      她说完,又想着,万一吴戈不爱动,她就好言解释解释,刚才她不是没想买,实在是拎不动。

      却没想到吴戈听了微微一愣,然后竟然没有迟疑,答应一声转身就走,小秋连忙喊住他:“带上副食证……”主要是钱在副食证里放着。

      吴戈却头都没回地挥挥手,径直大步去了。

      秦戎则笑着解释道:“西瓜倒是基本不缺,不用副食证的。”

      小秋撅噘嘴,点头应着,心里多少有那么点儿小懊悔,她就是动作慢了一点,倒显得好像故意让吴戈花钱了。

      不过,两个西瓜也不值多少钱,刚刚她看过价格了,每斤西瓜才三分钱,每个西瓜按十斤算,两个西瓜也就六毛钱!她的心里那一点点小懊悔也就一转就丢开了。

      第二百六十章

      回到家,她快手快脚地洗了一盘子西红柿摆在桌子上,招呼秦戎吃着,她则去动手淘米,煮米。秦戎却没有等着,而是自然地走进厨房里帮忙:“这个鱼怎么洗?我来洗吧!”

      其实咕咚鱼没有鱼鳞,很好洗,除去腮和内脏冲洗干净就可以了。

      小秋简单一说,秦戎就走到井台边去洗鱼了。小秋这边淘完米下了锅,顺带手拿一个茄子去洗,准备做个蒸茄子。走出厨房,正好看见秦戎在石榴树底下挖了个坑,正把洗鱼的水倒进去。

      见小秋走出来,他回头笑笑道:“石榴树馋,洗鱼洗肉的水浇下去,长得才好!”

      小秋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你知道的挺多!”

      秦戎笑的和缓:“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的……”话说到这里顿了顿,秦戎看着石榴树,目光里隐隐透出一抹怀念。

      这还是小秋第一次听秦戎提起他的家人,一时也不知如何接话。

      沉默片刻,秦戎笑着摇摇头,抬眼看向小秋道:“那时候小,我连爷爷的模样都记不清了,能记得的,只是零星几句话而已……”

      “他说石榴树馋,要喂些腥臭东西,结的石榴才多才大,也更甜!”大概是时间太久了,秦戎说起这些,已经没了难过,脸上甚至一直含着微微的笑意。

      小秋也跟着笑笑,“这样啊,那以后我也多喂喂它,让它多结些石榴给咱们吃!”说着,她和秦戎一起笑了。

      这会儿,吴戈也大汗淋漓地回来了,一看小秋和秦戎笑语言言的样子,眼底微微一沉,随即扬声道:“西瓜晒得有些烫,我下到井底下湃一湃吧?”

      小秋回头看他一眼,点头应着。

      又回头来叮嘱秦戎:“倒完水,你多填点儿土哈!”如果洗鱼的水不埋深一点儿,大夏天的发酵了……呃,想也知道是什么味儿!

      ——还真是个爱操心的!

      秦戎笑笑,答应着:“放心吧!”小秋走过去看秦戎把鱼洗好了,整整齐齐码在一个盘子里,她就端了鱼进厨房,一边对秦戎道:“你洗洗手就去歇着吧,剩下的做菜我自己来就行了。”

      吴戈提水洗西瓜,听得旁边两个人自顾自地说笑,仿佛把他隔绝了一般,脸色不由自主地就难看起来。

      小秋连连点头答应着,走到厨房门口了,又停住脚步,转回头来提醒吴戈:“吴戈,你脸上出了汗,别用井水洗脸,缸里晒了水的,用那个洗!”

      吴戈的眼睛倏地一亮,响亮地答应一声,随即却又嫌弃道:“走道不看路的毛病没改,这唠叨劲儿也更像个老太婆了!”

      小秋气鼓鼓地嘟了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吴戈被瞪了反而不恼,嘿嘿地笑起来。

      ——笑毛啊,跟个二傻子似的!

      小秋白他一眼,转身进厨房做鱼去了。

      吴戈心情大好地把西瓜洗干净,放进水桶吊进井里去。一回头见秦戎还在石榴树下松土,就笑道:“大热天儿,你也省省力气……下午咱们俩分工吧,咱们一起去给小丫头落了户之后,你去给她落实粮食关系,我带她去学校如何?天这么热,咱们争取一下午弄妥当算完,要不然还得挨热受罪!”

      咕咚鱼看着肉质软嫩,却需要更长时间细火慢炖,鱼肉才更入味。

      小秋做的大米捞饭,先把大米煮软,然后捞出大米上屉蒸。米汤盛出来,放在盆子里晾一晾就能喝,解渴还养胃,比茶水更利于养生。

      鱼炖上,大米就在屉上蒸着,小秋添了几截木柴在灶下,慢火细细地烧着,她就去动手做凉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18: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