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宋秀莲看钟玉琴走到一旁收拾东西去了,她就悄声问宋秀菊在大学可有合心的人,宋秀菊先是一怔,随即微微红了脸摇头:“到了大学里才知道,自己学的那点儿东西多么浅薄,每天上课之后,恨不能多看点儿书学习了,哪有心思理会旁的……”
宋秀莲听这话就连忙又道:“你学习是应该的,可也别太累了……你和秀程两个回来都瘦了。”
又问:“你们带的钱是不是不够啊?我那里又攒了些钱,等走的时候多带些,吃饱吃好了,一个人在外头可别挨了饿。”
宋秀菊连忙道:“不用不用,我们在学校都有补助的,我的补助吃不完还有剩,哥哥的虽然不够添补的也不多,爹娘和你们给的钱,我们都没花完呢,大姐,小秋进京也要花费,还有成贵也跟着你们,你们的负担够重了,可别再想着给我们钱了。”
小秋那边分出一半心思来照应着弟弟妹妹们,看着他们一碟子点心吃完,又有点儿坐不住,就连忙过去,给他们画了走方城,还拿了几块奶糖做奖品,让他们三个人玩去。
那边大门上一阵笑闹声,小秋抬眼看过去,就见小舅舅的好友同学们正跟几个半大小子玩笑。
其中一个半大小子一眼看见小秋,连忙招呼:“小秋,我们过来帮忙了……我娘让我过来说,她在家蒸干粮了,顺手做两个菜,中午端过来,不用你家做饭了。”
这黑小子拔高了不少,因为窜个头,原来矮矮墩墩的感觉没了,变得细高挺拔起来,跟棵小杨树似的,有了几分少年的青涩,正是王奶奶家的大孙子李栋。
旁边小一号的李振笑嘻嘻地爆料:“小秋姐姐,我娘蒸了咸鱼,炒了虾酱,加了好几个鸡蛋嘞!”
小秋听得心里温暖,抬手招呼李振过来,剥了一块奶糖喂到他嘴里,又抓了几块奶糖给他:“给你哥哥他们送过去。”
与李栋李振兄弟一起过来的还有四五个半大小子,不过,小秋大都不熟悉,她熟悉的只有刘振河。他也十五了,个头窜了起来,高高瘦瘦的,脸颊也瘦了,已经与上一世她熟悉的模样有了几分相像。
只不过,他的人生一如上一世,她走得路却已经完全不同……大概,他们也就只有上一世那几年的缘分吧!
拖拉机装载有限,装好一车之后,钟玉琴跟着王利民进城去了。宋秀莲和宋秀菊带着孩子们留下,继续收拾。
十一点半,突突突的拖拉机响,王利民转了回来,钟玉琴却留在了县城那边的家里整理。
玉华婶子没怎么变化,风风火火地挎着两个筐子过来,掀开筐子上的布,里边整整半篮子大白馒头,还有一小盆咸鱼一小盆鸡蛋炒虾酱,都是上好的下饭菜。她也不多说话,放下馒头和菜,回头拎着李栋李振并几个半大小子就走。
“走走走,都去我那边吃去,我也给你们留了饭,一样的!”
王利民下车正好迎上玉华婶子出门,笑着招呼了,回身从车斗子上拿下两个纸包来塞进玉华婶子的筐子里:“这是县城饭店的肉包子,带几个回去给孩子们尝尝!”
第二百五十章
玉华婶子也不客气,对几个小子笑道:“你们几个这回有口福了!”
小秋煮了一锅汤,拌了一盆黄瓜,炒了个辣椒茄子,并玉华婶子送过来的饭菜和王利民买回来的包子,午饭也称得上丰盛了,一群人说笑着热热闹闹吃完。
上午把大件儿家具和被褥等东西都运过去了,下午就是些零零碎碎了。
宋秀莲姐妹并小秋就在屋里收拾,然后交待给男人们搬出去装车,因为琐碎,竟比上午装车花的时间还多,到半下午才装好。宋秀莲让宋秀菊跟着进城,她留下来打扫卫生。
看着搬空了的房子,小秋心里都难免伤感,自然就想到宋秀莲的心里更难过,于是连忙装孩子耍赖:“娘就不想去县城看看吗?咱们一起下手打扫,眨眼就打扫完了,然后一起进城多好啊!”
见宋秀莲还犹豫,她连忙又道:“娘缝纫机上的线不是不多了,还有给小夏他们做衣裳的条绒布,说不定县百货有呢,咱们跟着进城,也顺便去百货里转转呀!”
说的宋秀莲心动,她就招呼小姨一起,撮着宋秀莲一起上了拖拉机。宋秀程自告奋勇留下来打扫卫生,然后骑着自行车追上去。
宋家在县城的房子就是宋秀莲小时的家,之前被收了去,如今宋家【创建和谐家园】就又返还了回来。
宋胜书复职后,他和钟玉琴老两口停发了多年的工资补了回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钱。他就拿出一部分钱把房子修了一遍,又把宋秀程和宋秀菊住的房子里买了新家具,他们老两个用旧家具习惯了,没换大件,只添置了些小件。
宋秀莲回到这个阔别十多年的宅子,自然是欢喜的。
钟玉琴已经将上午搬过来的物件归置了,这时就带着宋秀莲宋秀菊并小秋几个孩子四下里参观。
她指着后院东屋给宋秀莲看:“这是你之前住的屋子,你爹重新修过了,跟秀程秀菊屋里一样,都给添了两件新家具。等开学小夏过来,就让她住这里吧!”
宋秀莲看着里外一新,整齐干净的屋子,自然就欢喜起来,将之前老宅的些许怅惘丢开了。
宋秀程拍着身上的灰尘,带着成贵和小冬往前院去,一边笑道:“后边是女孩儿们住的屋子,你们俩小子以后住在前头,走,我带你们看看去!”
这一番参观下来,天色也不早了,钟玉琴早就准备好了,娘几个一起动手,炒了一桌子菜,招呼宋秀程的同学好友们一起坐了,就当是给宋家搬家温锅了!
在饭桌上,宋秀程才跟王利民说,他已经托人买了后天的火车票,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怕小秋坐车太累,还特意买了硬卧。
吃完饭已经是夜色深沉,王利民惦记着再给小秋收拾收拾行李,就坚持开车回家。好在这会儿夏天,走夜路也不冷。小秋就暗暗给老爹点赞,吃饭时老爹都没怎么喝酒,原来是想着开车不安全。
行李早就收拾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小秋都不管了,交给爹娘收拾去。
她第二天一早吃了饭,就让三哥成河骑车子带着出了门。就要走了,她想着去看一看好朋友袁景红。因为路远,爹娘不放心,小秋就临时抓了三哥做壮丁。
骑了没多会儿,小秋听得成河喘气粗了,就连忙招呼他停下去树荫下歇会儿。
她带了水壶,递给三哥喝水,又变戏法一样,从书包里拿出鸡蛋干给三哥补充体力。
成河吃了两块鸡蛋干,喝了两口水,也就歇得差不多了,回头看看拿树枝在地上随意划拉的小秋,迟疑着问:“小秋,你进了京,那么远,要是想家咋办?”
小秋心里盘算着待会儿先去公社里给郑秋实和吴戈打电话,还是从袁家回来再打,听得成河这么问,她先是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看着少年朴实的脸上满满的担忧,禁不住就笑了:“三哥还是想想,你进了县城上学,想家咋办吧!”
最初知道能进县城上学,成河挺兴奋的。特别是村里小伙伴们的羡慕,也让他那点儿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可是随着小秋离家日期的临近,他就有些伤感了,这一去,兄妹们要好久不能见面了呢!
他还替小秋发愁,进京后,小秋身边也没个亲人,要是她想家了可咋办啊!
听小秋说他进县城上学,成河很有些不以为意地摇摇头道:“那不一样啊,我跟成贵小夏在一块呢,二哥也来来【创建和谐家园】的,又是住在宋姥姥家,和你可不一样。”
小秋笑笑:“我也有小舅舅一起啊,还有吴戈秦戎,还有我师傅……你也别想得太吓人,我就是换个地方上学,过年就回来了。”
说到这里,见成河有些哑然,小秋又笑道:“你担心我,那就好好学习,争取早点儿考上大学,考进京城去,到时候,我们兄妹又能在一起了。”
“要考也是二哥先考,我刚上初中,离考大学还早了……”成河顺嘴道。
小秋笑着起身:“二哥我不担心,一定能考上的。就是你……”
“哎,我咋了?你个坏蛋,还看不起你三哥了?我倒要考个好学校让你们都瞧瞧……”成河也起身,一边说着,一起蹬了车子继续前行,兄妹俩的说话声伴着车【创建和谐家园】,一路远去。
上初中的孩子都十多岁了,袁景红比小秋还大三岁,已经十四岁了。放了暑假,是实打实地跟着大人下地干活了。
小秋到了他们村,就是从地里找到了袁景红,天气热,小姑娘戴着斗笠,却仍旧晒得黑了不少,跟成河站在一处,几乎跟成河一个色度了。
皮肤黑了,一笑起来就显得牙齿特别白。
她见了小秋特别高兴,跟大人招呼一声跑过来:“小秋啊,你咋来了?我要是早知道你来,也不出来了,好在家里等着你。”
第二百五十一章
小秋没说离开,只道:“我跟我哥到公社里有点儿事,想着离你家不远,就过来看看你。放了假不见你,怪想你的。”
袁景红听得特别高兴,笑容灿烂:“我也想你呀……走,到我家里去!”
小秋给袁景红带了两本初中复习题,并一条格子围巾。过年时她戴了一条去上学,袁景红羡慕的不行,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一边问是不是特别贵……临行前,她特意去买了一条类似的新围巾送给她。
袁景红自然欢喜,却有些受宠若惊,扎着手不知该不该接:“这么贵的东西,我不……”
小秋笑着道:“我小姨给我带回来的,我有一条了,这一条正好给你,我们俩戴一样的围巾,不好吗?”
之前,她们就曾经戴过一样的发卡,走在学校里,都知道她们俩要好。所以,小秋这个‘戴一样的围巾’的建议很是令袁景红心动,小秋趁机将围巾塞进了她的手里。
袁景红的家境在村里不算最差,却也基本是家徒四壁。进门时,小秋看见她家的锅台上放着一个碗,就放着两块咸菜。旁边的干粮筐子里就是几个粗黑的窝头,袁景红招待他们就是两碗凉水,直接从水缸里舀的。
是以,袁景红留他们吃饭,也被小秋婉拒了。见到袁景红,说几句话,就已经够了。
兄妹俩回到公社,小秋去邮电局打了电话。她还是第一次给吴戈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吴戈奶奶,笑呵呵地问小秋好,又说吴戈刚从连队脱身,一大早就和秦戎出去了,神神秘秘的也没说去干啥。
小秋就陪着老人家聊了几句,然后再见挂了电话。
给郑秋实打电话就比较顺利了,郑秋实也没跟她客气,就嘱咐了她一句:“大门钥匙在门前石墩底下的缝儿里,屋门钥匙在窗台的花盆底下……钱票都在里屋炕桌的抽屉里,钥匙在上边的瓷罐子里,你到了,缺什么自己去买,我这几天有任务回不去……”
小秋除了答应着,还能说啥?
郑老头这是多信任她啊,她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初次离家进京,他就一点儿不担心?好吧,或者不是对她信任,而是信得过小舅舅宋秀程!
小秋抿抿嘴,付了钱,从邮电局里拖拖踏踏出来,回头看着比她更丧气的成河,才后知后觉地道:“刚才是吴家奶奶接的电话,我也没让你说话……”
成河摇摇头表示他没在意,但失望还是写在脸上,让小秋有那么点儿小愧疚。她对电话没啥新鲜感,就忽略了三哥的想法……
这个年代,别说一个普通的农村娃接触不到电话,就是城里的孩子,接触到电话的机会也是极少的。能有机会打个电话,在他们心里大概是很神圣、很值得向往的吧!
带着点儿小愧疚,小秋拉着成河去了公社供销社门市部,除了用作障眼法的糖块称了二两外,小秋主要是给成河买了一支钢笔:“三哥,上了初中就该用钢笔了!”
成河还不好意思:“我过年的压岁钱还有,回去我给你……”
小秋笑道:“三哥跟我还客气?我吃三哥逮的鱼,可从来没客气过。”
成河这才抬手挠挠头,憨笑着把钢笔珍而重之地装了起来。
明天就要离家了,因为当地有‘出门饺子进门面’的风俗,宋秀莲特特地摘了一个瓠瓜包饺子。成江留了地里最大的一个西瓜搬了过来,成海不言不语,却去苇塘里下了套,捉了一只野兔两只野鸭子送了过来。
小秋没多言语,帮着宋秀莲一起下手做饭,天还没落黑,就收拾了一桌子菜出来。
魏爱梅特意早下了工过来帮忙,王利军和王利民兄弟等下工后一并过来了,还有成海成江兄弟俩。
小秋笑着将二哥搬来的大西瓜切了,招呼大家一起吃。
大家吃西瓜的时候,王利民擦着脸进了厨房,没多会儿,一脸笑意转出来,跟大哥招呼:“大哥,你坐着,我去叫咱爹娘过来。”
自从王爱巧结婚,老屋里就剩下王建国和李秀英老两口了。王建国得过一次小中风后,体格明显不如从前,也不能下地干重活了,只接了队里的饲养工作,每天早起溜溜达达去饲养室里喂牛喂骡子,与他搭档的是村西头的老嘎达,老嘎达年纪稍小点儿,体格好,又是孤家寡人的没个牵挂,夜里就睡在饲养室旁边,给牲口添夜料的活儿就由他包了。
小秋正带着成江成河两个哥哥往桌子上摆冷盘,听得这话微微一愣,目光下意识地看向自家老爹。
王利民回头对上大闺女的目光,多少有那么点儿心虚愧疚,微微躲闪了一下,到底还是鼓起勇气道:“秋啊,你明天就走了,你爷爷上午还特意找我问你的事儿呢,他也惦记着你呢……叫他一起来吃顿饭吧!”
尽管心有怨气,还有不甘,但小秋也知道,那毕竟是老爹的亲爹亲妈,血脉亲情,割不断的。更何况,老爹这样的孝子,真让他不去接爷爷奶奶,或者他也能不去,但今晚的聚餐的气氛只怕就毁了。
算了,不过是两个老人,李秀英最近也没再整什么幺蛾子,也不差那两个人吃饭。
小秋扯扯嘴角,笑着点点头:“爹说的对,你快去吧。”
王利民整个人都放松起来,一脸笑地连声答应着,脚步轻快地往外走,王利军也起身跟上:“老二,我跟你一起去!”
两个儿子一起邀请,王建国和刘秀英自然就来了。
孙辈们没有特别亲近,却也没谁撂脸子给他们看,一个个还是很有礼貌地叫爷爷叫奶奶,成江负责倒酒,第一个先把爷爷面前的酒杯斟满。
倒了酒,王利民端起酒杯,“爹,娘,大哥大嫂,咱们一家人难得凑这么齐吃饭,来,我敬你们一盅。”
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利军端起了面前的白酒,魏爱梅也端起了面前的汽酒——为了这次聚会,王利民特意淘换了几瓶汽酒来,这回不但孩子们都能喝一杯,李秀英和魏爱梅、宋秀莲面前也都斟了汽酒。
王建国却没端酒,而是颤巍巍地侧过身子,伸手从裤子口袋中摸出一个手绢包来:“咳,小秋有出息啊,能进京去上学,我这当爷爷的没本事,帮不上啥,这是咱家之前存着的老物件儿,今儿拿出来给小秋带上,不值啥,就当个念想吧。”
王利军挨着老爷子坐着,自然地,王建国就将手绢包交给他,让他传递。
手绢包有点儿皱缩,软塌塌的,接在手里几乎没什么分量,王利军也很有些疑惑……他刚看见老爷子拿出手绢包来,看着像钱,但想想前头给王爱巧陪嫁,老爷子的钱应该花的差不多了呀……
其他人也都一脸疑惑,手绢包也没耽误了传递,很快就传到了小秋手中。
小秋接在手中,轻轻一握,已经确定不是钱,手绢中间有什么硬物有点儿硌手……她注意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关注在她手上,于是也就大大方方地将手绢包打开来,昏暗的灯光下,层层打开的手绢中间,露出了一对小小的的耳环!
因为是旧物,又隔的时日久了,环状物颜色黯淡,几乎没什么光泽,不过,从形制上能够确定,是一对金耳环,最简单的环形款式。
她看了一眼,就将手绢包重新包了起来,然后交给身边的父亲:“爹,我不能要!”
王利民将那手绢包握在手中,默了一瞬,却又递给了小秋:“秋啊,既然是你爷爷给的,你就拿着吧,这是你爷爷奶奶的一片心意。”
小秋抬眼看看自家老娘,宋秀莲抱着小冬在喂吃的,没什么表情。她又看看大伯和大伯母,魏爱梅没说啥,大伯王利军却也道:“秋啊,你就收着吧。”
既然如此,小秋也不再推却,将手绢包接在手中,起身给王建国鞠了个躬:“谢谢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