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7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啊?啊,啊,快请进,快请进!”钟玉琴反应过来,也不太了解孩子们报考的什么学校,先不能怠慢了人,一叠连声地请人进来。

      那边,小秋和成江成河已经快速地把饭菜端进了屋里去,小秋拿了抹布把院子的矮桌擦一擦,却在听到来人的话后,心里咯噔一声,回头看向二哥成江,见他也有些愣了,就知道他也很意外。连忙走过去推了他一把,让他进屋里歇一会儿去,她自己则快手快脚地冲了一杯茶端出来,送到陈平的面前:“请喝茶!”

      陈平看着过来的伶伶俐俐的小姑娘,也没见大人吩咐,就知道上茶,不由夸赞道:“大娘,这是孙女吗?真是个聪明孩子啊!”

      钟玉琴呵呵着:“是我大闺女的孩子,外孙女!”

      说完,就认真等着陈平问话。经历了那段岁月,特别是化了个资本家的成分,钟玉琴涉及政治的所有事情,都特别警惕和谨慎。

      那人倒也没问什么刁钻问题,就问了问成江住在宋家的表现啊,思想上怎么样啊,成绩那么好,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啊……

      钟玉琴回答的都不多,但言简意赅,字句间,无不透露出一个老人对孙辈的喜爱。

      陈平一边听着,一边做着记录,最后,把记录的内容交给钟玉琴看了,确定无误,钟玉琴签了字,他才端起茶杯来喝水:“哈哈,看得出,大娘很喜欢王成江那个孩子啊。”

      钟玉琴也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承认:“那孩子虽说不是我闺女生的,可真真是个好孩子,学习刻苦上进,尊老爱幼知机懂礼,实在是招人心疼,反正啊,我是把他当亲外孙看待的。”

      小秋这会儿又洗了两个黑花脆瓜切成块送上来,一边递了一块给姥姥,一边挨着钟玉琴坐了。

      陈平的政审任务圆满完成,说话也就更和蔼起来:“你个小丫头多大了?上几年了?”

      钟玉琴的手摩挲着小秋的头顶,小秋回头看向姥姥,祖孙俩相视一笑,然后小秋才道:“十一了,刚上完初二,开学就要上初三了。”

      “哦?你十一岁就要上初三了?你多大上的学啊,上学挺早嘛……哎哟,四岁你就上学了?”陈平在心里默默推算了一下,随即大惊失色起来。

      小秋嘿嘿一笑,没有说话。

      倒是钟玉琴一脸慈爱地看看外孙女,笑着道:“这孩子上学也不是太早,六岁上的学。”

      陈平自然不信啊:“六岁?不可能啊,六岁上学,十一哪能上初三啊?”

      钟玉琴又道:“她在小学里跳了两级!”

      跳了两级……跳了两级……陈平成呆傻状:老太太哟,您说跳了两级,能不那么风淡云轻,不以为意吗?跳级是那么随随便便跳的吗?还两级!

      钟玉琴捻了一块脆瓜递过去,笑着道:“陈同志吃瓜!”

      “哎,好!”陈平下意识地接了瓜,咔嚓咬了一口,道,“这瓜不错,又脆又甜……嗳,对了,丫头叫什么名字啊?……小秋啊,你上了中学之后学习累不累啊?”怎么没再跳级呢?

      不怪他这么想,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小学和中学变化挺大的。小学成绩一般的,进了中学突然开了窍,说不定就名列前茅去了。也有些在小学里成绩优异的,进了中学之后却慢慢落下来的,甚至成了后进生的也不少。

      第二百三十五章

      小秋回头看看姥姥,钟玉琴笑笑道:“你把你的试卷拿出来给陈同志看看,陈同志可是县里的老师,指点你两句,就比你自己学半天管用。”

      陈平连忙摆手道:“大娘太客气了,我好几年不任课了,还真不一定赶得上小秋的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呐!……那小秋就把你的试卷拿出来我看看?”

      小秋点点头,进屋片刻,将自己的期末试卷拿出来,一起拿出来的还有二哥初中三年的成绩单。

      她先把自己的试卷递过去,陈平接了,目光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分数,然后就是一愣——最上面的是数学试卷,试卷顶端红色钢笔批注一个大大的分数:120分!

      这是满分啊?!

      他没顾上看内容,随即翻了翻其他的试卷,然后觉得自己再一次傻掉了!

      ——小丫头拿出来的试卷,除了语文作文扣了两分外,其他的居然统统都是满分!包括史地生和政治!连普遍成绩低的英语都是一百分!

      看到这一个又一个满分、高分,他简直不敢相信啊。

      又飞快地翻了一遍确定自己确实没看错,也没眼花……然后,他就低着头,看起试卷的题目和判卷来。

      这孩子的成绩出色是毋庸置疑的,他之所以如此细看,就是想看看,是不是老师们对她太偏爱,所以放松了打分标准……不然,咋能门门满分(语文作文扣那两分,在他看来跟满分没区别。)?

      小秋和钟玉琴都很淡定,钟玉琴还拿了一块脆瓜让小秋吃,小秋则又拿了一块给姥姥,钟玉琴摆手道:“我不吃了,年纪大了,这些生冷的东西有些消受不了了。”

      那边陈平终于匆匆看完了数学卷子,又浏览了一遍政治卷子……然后心服口服地抬起头来,看向小秋的目光有些复杂,有欣赏,有赞叹,还有些……羡慕嫉妒?

      半天,他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赞叹道:“是个难得的好学生啊!”

      小秋也不忸怩,只微微笑着,然后将二哥成江的成绩单递过去:“陈老师,您看看这个!”

      成江的成绩单非常漂亮,虽然不至于像小秋的那般逆天,但一看就知道,能有这么一份成绩单,绝对是甩出第二名一大截的那种超级学霸!

      成绩单比试卷更一目了然,陈平目光扫过去,不过一转眼就看完了,然后,目光才注意到成绩单上的名字:王成江!

      “哈哈,原来是王成江同学的成绩单,他的中考成绩就非常优异,原来是一直刻苦努力的,成绩才能这么稳定如一!”

      小秋微微笑着,看着他的眼睛道:“陈老师,您也看到了,我二哥的成绩一直很好,很稳定。您说,若是他进入高中,三年之后考大学会不会……困难?”

      陈平没想到小姑娘突然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他一下子愣住了。

      在来这里之前,他一直认为,一个农家子弟,能够被地区农技专业学校选中,那是大好事,大喜事,因为一考上地区农技就以为这个学生的户口转成非农业了,将来毕业国家还包揽工作分配,不说将来前程如何,农家孩子能够跳出农门、捧上铁饭碗、吃上供应粮,还不该欢喜鼓舞,举家欢庆吗?!

      就连看到这份成绩单的时候,他也只是如他所说的,只是觉得这个孩子能够考上农技学校不是侥幸得来的,是一直努力了,成绩单很漂亮!直到,小丫头轻飘飘地一句问话,才将他的固定思维打破,他忍不住暗暗自问,照这个孩子的一贯成绩,若是不上地区农技,而是上高中……只要不出意外,导致成绩下降,三年以后考大学,那简直是老太太擤鼻涕——把里攥呀!

      他突然笑不出来了。连他来之前那股子带着点儿俯视和报喜的心情,都消失不见了。

      他和许多人以为,考上农技学校对一个农村孩子是大喜事,却没想到,人家的目标、志向,根本不在于此,人家早早地定位在了大学,甚至……国家著名的学府了吧?!

      好一会儿,陈平才找回自己的思维,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表情,扯了扯嘴角,想扯出一个笑容来,却发现脸颊僵硬,根本笑不出来。

      钟玉琴这会儿拎着暖瓶给陈平的茶杯里添了些水,叹口气道:“陈老师别怪孩子说话直啊,小孩子不懂事。”

      老太太这么说了,陈平哪里好意思说什么,连忙摆手道:“大娘太客气了,孩子说的……是我们许多大人没想到的。是我们太有些自以为是了。”

      小秋站起身,恭恭敬敬给陈平鞠了一躬:“陈老师,我有什么说的不对的,您多包涵。”

      陈平连忙摆手,示意小秋坐下,然后叹着气道:“你这么说,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你二哥的意思?你家里大人知道吗?”

      略略一顿,不等小秋开口,他又道:“虽说你二哥学习成绩确实很优异,但能够进地区农技学校上学,也就能进城工作,同样有国家干部的身份……若是上高中……高中三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呀,你想没想过,或许三年后,你二哥考不上大学呢?”

      不用小秋回答,成江大步从屋里走出来,成河跟在他身后两步处。

      成江脸色很平静,他走到陈平面前,恭恭敬敬鞠了一躬,正色道:“陈老师,我早就下决定考入大学,并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从未敢稍有懈怠!”

      成河则跟着道:“陈老师,我哥哥的报考志愿填的是地区高中,没填农技学校。”

      陈平看着这个青葱玉树般的少年,眼里的欣赏自然流露,片刻,才轻轻叹了口气:“我负责招生政审这块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原因,你被农技学校选中,我还不太清楚,这样,我回去找负责的同志了解一下情况,争取尽快给你来个消息。”

      陈平说完这些话,也不在坐了,匆匆告辞去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钟玉琴通过几个孩子的话才知道,原来成江报的志愿是高中,结果给录取到地区农机学校去了。在一般人看来,能进农技学校上学,捧个铁饭碗吃上供应粮是好事,但她却了解几个孩子,特别是成江和小秋,都不是目光如此短浅的孩子,他们的志向远大,都憋着劲儿向他们小舅舅学习呢。

      想想这其中的烦难,钟玉琴禁不住叹气道:“这是哪里出了岔子呀,唉,咋就突然出了这么个事儿啊……若是真的被地区农技录取,岂不是耽误了孩子啊!”

      成河也是一脸焦急,立眉瞪眼,看这样子,恨不能撸起袖子冲上去,找那个罪魁祸首拼命去的架势!

      小秋拉拉二哥成江的袖子,建议道:“二哥,咱们一时也想不起县城里有什么人认识,这样,咱们先去学校,找找老师和校长去,若是校长能去县城替咱们问问,比咱们自己跑去管用。”

      学生们放了假之后,老师们还要收拾收拾,再做做结尾工作,有时候还要学习个政策文件啥的,才会放假。所以,小秋提醒成江赶紧去学校,趁着老师和校长们还没走人。

      成江点点头:“我这就去。”

      小秋和成河下意识地跟着一起往外走,成江却伸手拦住小秋:“小秋就别去了,让你三哥带着我去就行,你留在家里,陪着姥姥吃饭吧。”

      小秋没有勉强,她乖巧地点点头,停在了大门口,目送着成河骑上车子,带着二哥匆匆去了。

      转回来,钟玉琴还在叹息,又对小秋道:“要不,跟你姥爷说说,问问他有没有相熟的人?”

      小秋点头:“也好,那我去邮电所去一趟,姥姥你先吃着,别等着饭都凉了。”

      钟玉琴随口答应着,送了小秋也骑了车子匆匆出门。转回来,她颓然地坐在院子里,长长地叹了口气:咋总是让自家孩子遇上这样的烦难事儿啊?芳芳那么好的孩子给耽误了,成江这回,可千万别再给耽误了呀!

      到了邮电所,小秋先给老爹打了个电话。

      这三四年,王利民往县城不是纯送货那么简单,从前头的吴海港、刘朝胜(刘芳芳父亲),再到原富平粮站站长,现在的粮食局副局长曲明勇,到后来的县武装部部长肖延平(吴海港的老部下),都多有走动。更不要说还有船厂、纺织厂各个单位的种种关系,如今他去县城,差不多哪个门都能进得去呢。

      一听成江考试的事儿,王利民也特别重视,在电话里就直接道:“小秋别急,这事儿交给爹,爹想一想找谁……嗯,给校长和老师说了对,这事儿不是多大事儿,给你哥哥们和姥姥说别着急,大不了咱们换个地方照样上高中,学习好,就不怕没地方念书……”

      一番宽慰,小秋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她挂了电话,想了想,又给小舅舅打了个电话。小舅舅在县城上了好几年班,认识不少人,原来刘家在县城的某些关系,他也能说上话。

      小舅舅听了没有立即拍胸脯打包票什么的,他沉默了片刻,这才道:“这事儿我知道了。你回去跟你姥姥和二哥说别着急了,我来想办法……我明天一早的火车,明天傍晚就能到县里了,回去给你姥姥说一声,我去你姥爷那边住一晚,后天再回家。”

      小秋连声答应着,刚刚放下一半的心,总算是彻底放下了。

      挂了小舅舅的电话,她也没再给姥爷打电话——姥爷多年不在县里,年纪又大了,就不让他为这事儿着急操心了。

      她打完电话回家没多会儿,二哥三哥也回来了。

      看着两人都有些悻悻的表情,小秋不由皱了眉头:“没找到校长和老师?”不应该啊,要是没找到,不至于耽误这么半天啊!

      成河摇摇头:“见着了,可老师和校长都说,这事儿都走到政审这步了,就说明地区农技确定录取二哥了,再改回来不太好办。二哥老师还劝二哥,说能考上农技学校是好事儿,念三年就直接分配工作,端上铁饭碗了,比上三年高中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大学把握啊……”

      其实,成江的班主任说的更多,还说成江家里也不是多宽裕,早毕业早领工资多好。若是坚持上高中,顺利考上大学,也得晚上四年工作。更何况,三年之后,还真不知道什么情况,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是未知数呢!万一考不上呢?三年高中就白上了,还不如这会儿直接上农技学校呢!

      如是云云,劝了成江好多话。把信心满满的哥俩说得都有些蔫吧了。

      小秋一听这话,下意识地就要反驳,但目光一转看见心事重重的二哥和垂头丧气的三哥,肚子里的话就没办法那么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了。

      还是钟玉琴看着几个孩子僵住了,连忙笑着出声招呼:“行啦,行啦,不管上高中还是上农技,都不是孬事儿。来,赶紧的,先吃饭,我刚热了,趁热吃,不然一会儿又凉了。”

      三个孩子答应着,洗手吃饭,却谁也提不起精神来说什么了。

      原本想着放了假就回家的,意外出了这么一件事,三个人就有些犹豫。回了村再出来,甚至再去县城,就都远了。

      正犹豫着,门口一阵自行车【创建和谐家园】,王利民推着车子进了门。大热天的,他骑得又急,头脸脖子上热汗淋淋的,连衣服都湿了,衬衫前后都被汗水洇湿了一大片。

      小秋起身迎上去,一看这样,连忙打了半盆晒得温热的水过来,让王利民洗脸。

      王利民先给钟玉琴招呼了,这才捧起水,连头带脸地冲洗了一番,又拿毛巾唏哩呼噜一擦,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才觉得整个人重新活了过来。

      成江匆匆进屋倒了碗水捧过来,王利民接过来,咕咚咕咚一气儿喝干了,又将碗递回去,笑着吩咐:“再给叔倒一碗来!”

      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河抢了碗,三步并作两步窜进屋里去,王利民缓过劲儿来,这才招呼成江坐下,道:“成江,小秋刚刚给我打了电话……”

      “二叔,这大热的天,又让你……”成江心里一暖,又是一阵酸涩,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终于见到了家长,没觉得怎样呢,一开口却先红了眼。

      王利民抬起大手,用力地拍了拍成江的肩膀,笑着道:“这事儿,搁在别人家是求不来的好事儿。但二叔知道你的志向,二叔也相信你支持你上高中考大学。而且,你爹也不止一次跟我说了,就指着你考上大学,给家里争气呢!你爹还给我说,只要你们争气,他砸锅卖铁也供!”

      “二叔……”成江一听这话,确确实实是他爹能说的话,心里那股子酸涩再也掩不住,直冲上来,眼窝子一热,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话也说不成声了。

      看成江这样,王利民也忍不住红了眼。

      他吸了口气,扭开头用力眨眨眼,将眼里泛上来的泪花再压下去,这才转回目光,握握成江仍嫌单薄的肩头,笑着道:“行啦,对着你二叔哭鼻子不算啥,但出了门儿,咱们老爷们儿可不兴落泪的。好男儿流血不流泪!”

      成江那股子委屈似乎随着泪水落下,也渐渐消减了些,听二叔这么说,他连忙用手背胡乱擦去脸上的泪水,闷闷地答应着:“嗯,嗯!”

      王利民拍拍他,端起成河倒来的一碗水,咕咚咕咚喝了半碗,就再次起身:“你们愿意家去就家去,不想家去,就再陪着你们姥姥住两天。我这就去县城……有了信儿就给你们打电话。哦,小秋啊,你明天就去卫生院待着吧,我打电话就往那边打。”

      小秋连忙答应着,见老爹雷厉风行地推了车子就走,连忙追上两步去:“爹,我刚刚打电话给小舅舅了,他说明天一早的火车,明天晚上就能到县城。”

      “哦!我知道了。”王利民应了一声,这才猛地想起来,回头问钟玉琴,“婶子,你可有啥要捎给大叔的?”

      钟玉琴连忙摆手:“没啥捎的,他上个星期回来过,衣裳吃的都带着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15: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