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7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哦?”小秋略感意外,但并不惊讶,只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看到女儿并没有大惊失色,更没有惊慌失措,王利民很是欣慰,笑着道:“爹想了,养鸡那活儿太累不说,风险还大……我盘算了,那个鸡场交给你大哥成海去干,有你大伯和大伯娘帮衬着,不是干不来。我不养鸡,但收鸡蛋收鸡的买卖还要干着,我也能替出手来,多联系联系其他买卖……”

      小秋静静听着,听王利民说联络到了新买卖,顾不上养鸡场时,就指着被顺利放上火车的小猪仔道:“那爹还买它们回去?”

      王利民却道:“这不是给咱一家人买的,咱家最多留两头,剩下的不管谁家分一分,不行就放在大队里养着……有这五头,就不愁以后留种儿,这种猪好喂,长肉快,不管谁家养,都行!”

      原来,老爹大老远买猪崽儿背回去,竟不是为了自家?小秋这会儿才发现,老爹脑子灵活、不乏小小的狡猾,但本质上还是那个恋乡恋土的淳朴农民。

      第二百一十五章

      小秋之前还想着适时地提醒引导老爹放弃养鸡,转向专业的贸易,或者深加工,没想到,老爹的能力这么强,竟大大刷新了她对自家亲爹的认知!到了这时,小秋终于开心地意识到,老爹以后做买卖完全能够独自面对,而不需要她在旁边指手画脚了。

      “爹,我支持你!你一定能干好,加油!”

      女儿这么直白的表扬和鼓励,让王利民又欢喜又有点儿不好意思,他只会憨憨地笑着,道:“放心吧,我一定要让你娘和你们几个都过上好日子!”

      正月十五入夜时分,小秋跟着老爹王利民才到了公社。天色太晚,爷俩儿赶路太累,索性先去了小秋姥姥家。

      一进门,不等第二句话,小秋就急着问来开门的小舅宋秀程:“舅舅,你和小姨的通知书来了吗?”

      宋秀程的眉梢高高地挑起来,一脸忍俊不禁道:“你对你小舅和小姨就这么有信心啊?”

      “那是!”小秋很是骄傲地一挺胸膛,笑着道,“小舅一定能考进顶尖的学府,小姨考得一定也是很满意的好大学!”

      宋秀程看向王利民,两个人相视而笑。小秋着急地扯着宋秀程晃:“小舅,快说啊,究竟是哪个大学啊?清大还是京大?”

      “啊,你个丫头……”宋秀程惊讶了一下,到底拗不过小秋,笑着摇摇头:“还真是性子急!初六体检,前天又刚刚交了政审材料……哪里就这么快了!”

      “啊?还要政审?”小秋愣住。

      她努力回忆上一世的情况,然后意识到自己还是不自觉地带入了后来考大学的程序。其实,八十年代初,甚至到了八十年代中,升学、提干、当兵之类的,还会有政治审查这一项,只不过,越到后来,越宽松罢了。何况现在刚刚78年,打倒四人小团伙才一年时间,十几年动乱的遗毒,哪里那么容易就完全消除干净啊!

      就如廖辰,不也是因为所谓的政治身份被挡在了高考之外么?那么,姥爷姥姥所谓的问题,不会影响到小舅小姨的升学吧?

      想到此处,小秋不免生出几分忧心来,只不过,看看与王利民说笑如常的小舅宋秀程,她又将忧心压下去,小舅舅如此放松,想必没有问题吧?!

      看见小秋和王利民回来,宋胜书和钟玉琴自然欢喜无限。

      小秋在省城时间本来就短,几乎从睁开眼到上床睡觉,都被郑秋实带在身边,随时教导,也随时考较,根本无暇想旁的。还是正月十四那天要走了,他们的火车票是晌午的,小秋见缝插针地去了一趟省城的百货公司,又飞奔着去了一趟新华书店。

      她想着小舅和小姨要去上大学,拉着王利民买了两只人造革大旅行袋,灰绿色的,一侧印着上海街景,并有上海两个字。

      看到这种灰突突的袋子,小秋很有些感叹,更多的是怀念漂亮的各式万向轮旅行箱啊。但没奈何,这个年代根本没处买那东西。

      小秋的意见,去服装柜台给小舅小姨一人买了一件外套,小姨的是蓝绿格子毛呢翻领小大衣,小舅的则是最简单的炭灰色人字纹毛呢外套。

      至于其他的,什么手表啊之类的,百货公司里倒是有,可她们爷俩没票也白搭呀!只能看看罢了。

      这些东西拿出来,宋胜书没说啥,钟玉琴就先数落起王利民了:“你这是花了多少钱呀?……秀莲身子不好,又不能下地干活,一家子指着你挣钱过日子呢,挣几个钱不容易,咋这么乱花呢!”

      王利民嘿嘿笑:“婶子不用管钱的事儿。这不是程子和秀菊上大学嘛,大喜事儿,多少人想花钱都没这个机会呢!”

      钟玉琴被他说得合不拢嘴,虽然还是摇头,却不再说什么。

      女婿再好,也终究是女婿,其间终究有几分客气在里边。特别是秀莲才嫁过去的几年,受婆婆小姑磋磨,她对这个女婿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埋怨的。但如今看着,他待女儿一直不错,随着年纪增长,也渐渐看明白了他老娘和妹子的行事,知道护着妻儿,还能做买卖挣钱养家……唉,罢了,罢了,女儿相中的人,只要他们过得好,自己也别多想了。

      王利民不知道自己成功地在丈母娘心里刷了次好感,只在那边跟宋胜书回报省城的见闻,却把自己倒腾大葱,又联系花生豆子的事情暂时隐下。大葱的事儿在他心中不算啥,花生和豆子的事儿却还没谱儿,等做成了,再给老人说吧。

      另一边,小秋已经撺掇着小舅小姨去试穿新衣裳。钟玉琴也笑着帮腔,两个人拗不过,就将新衣裳抖开,直接套在身上。宋秀程和宋秀菊本就生的出色,穿上新衣服,更加显得男的帅女的俏,顿觉有人中龙凤之感。

      钟玉琴看着一双出色的儿女,那是越看越好,笑得合不拢嘴的。宋胜书向来老古板,这会儿看着儿子女儿也不禁挂了一脸的笑意。王利民最实在,连声道:“好看!秀程秀菊生得好,这衣裳也打扮人……嘿嘿,这还是小秋的眼光呢!”

      瞧,这就是当爹的,夸小舅子小姨子的时候,还不忘提一提自家闺女的好!

      再说三合村,王爱巧也参加了高考,却终究没出现奇迹,自然没能达到录取分数线。在知道宋秀程宋秀菊兄妹俩都考中之后,她像疯了一样,大哭了一场,然后就憋在屋里,过年期间,都没出来见人,把王建国和李秀英老两口愁的几乎白了头。

      这眼看着正月十六了,看着老婆子端进去的饭,小闺女也吃些了,王建国就想劝一劝,让她想开些,让老二帮忙给找个工作,然后跟刘勇结婚,好好过日子。

      可王爱巧根本不听王建国的劝,冷硬地宣布,她要再接再厉,继续复习考试。

      第二百一十六章

      王建国一听就气坏了,因为想着参加高考,王利民替王爱巧问好的纺织厂招工名额浪费了,刘勇那边也闹僵了,过春节刘勇虽然来了一趟,但却撂下了话,他想过完年就结婚,若不然,就吹了。

      “你要是那种真上进的孩子,我也认了,可你本来就没上高中,又没那个吃苦的决心,却想着一步登天,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我给你说,你趁早死了这心,安安生生地跟刘勇说一说,赶紧把婚事办了……”

      王爱巧却一把将炕上的剪子握在了手里,对着自己的咽喉道:“爹,你别逼我,你要是再逼我,我就死在这里!”

      王建国又气又急,一口气上不来,噗通一声晕了过去。

      李秀英本来哭喊着闺女呢,一回头老头子却先倒下了,她连忙回头来拉扯,却哪里拉得动,叫王爱巧,王爱巧还不动,她连忙往外跑去叫两个儿子……却不知是吓得还是咋的,两条腿软的使不上力,没出门就摔了个大马趴。她也顾不得喊疼,手脚并用的爬起来,衣裳上的灰也顾不得拍,就踉跄着继续往外跑。

      王利民不在家,王利军和魏红梅成海一起赶过来,看见王建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连忙上前呼唤。成海虽然年轻,到底读了几年书,这几年虽然没再上学,小秋却不断拿了书和报纸回来,他也跟着看了不少,见识多一些。一看这情况就知道不好,连忙提醒爹娘,还是送医院吧。

      王利军和魏红梅这才醒过神来,王利军连忙吩咐成海去大队里要车,他和魏红梅则将老爹先搬到炕上……

      王利民带着闺女在岳父家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就往家走,一路上爷俩就盘算着,以后怎么把日子过得更红火更富足,王利民越盘算越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儿,高兴的骑着车子吹起来口哨来。

      小秋还是第一次听老爹吹口哨,好像是打靶归来?虽然有些跑调儿,可她还是觉得好听!

      爷俩儿说说笑笑地往家走,可还进村呢,就看见迎面有辆骡车从村子里出来,大老远王利民就看到,赶车的竟然是大哥王利军!

      隔着一段距离,他也看不见车上有谁,只当是大哥又去给人帮忙做家具呢,就笑着招呼:“大哥,这是去哪里做活儿啊?刚过了十五,这也太急了,就不让人多歇两天啊……”

      王利军也认出了自己二弟,本来惶惑不安的心,一见到王利民仿佛有了主心骨,立刻高声道:“老二,咱爹病了,我正要送他去医院呢!”

      王利民一听也吓坏了,匆匆忙忙送下小秋——关键有行礼还有猪崽儿,屋门都没进,水都没喝一口,就骑了车子,返回去追王利军一行了。

      王建国只是气狠了,一时厥过去了,没到卫生院呢,一路晃荡着,竟醒了,只是觉得浑身无力,头脑清醒,说话却不太清楚,手脚也有些不太听使唤。到卫生院一检查,说是有点儿小中风,赶紧着开了吊针挂上了。

      也亏得他一直劳作,身子骨康健,又送医及时,到了半下午功夫,人就能说话了,王建国就要求回家。这个时候医疗条件有限,又药品短缺,医生们也没留,只开了几副药给他们带回去,让吃药调理几日。并再三嘱咐,老人这病就是从气上得的,再不能让老人生气了。这次还能缓过来,再气的犯了病,后果,那可就很难说了。

      王利军王利民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保证,不会再让老人生气。

      于是抓了药,一行人收拾一番,重新套了车回了家。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没有接到通知书,宋秀菊仍旧去了三合村小学教书。当然,她在参加高考的时候,就已经与王校长和王利群打过了招呼,之后考试成绩、体检和政审,大家都是知情的。王怀清寒假期间就物色接替宋秀菊的人选了。

      宋秀菊是下午到的,这会儿,宋秀莲和宋秀菊带着几个孩子已经吃过晚饭了,宋秀菊和小秋正带着几个孩子收拾书包,准备开学呢,见王利民回来,宋秀莲连忙迎上去:“怎么样了?爹没事儿吧?”

      王利民本来跑了一趟省城就累的不轻,回来没住脚地又去卫生院忙乎了一天,这会儿是真的累得连话都说不出了,只摇摇头说出两个字:“没事!”

      小秋打了热水给他洗脸,一看这样就连忙问:“爹,你还没吃饭吧?娘给你留着饭呢,在锅里,我这就去给你端过来。”

      王利民连忙伸手拦住闺女,哑着嗓子道:“我不着急,你先跟你娘琢磨琢磨,做点儿快的顶饿的给你爷爷……还有你大伯送过去,都没吃呢!”

      “哦!”小秋淡淡地应着,扫了宋秀莲一眼,挑了帘子往厨房里去了。

      王利民没说出来,小秋也知道,必定是奶奶李秀英,甚至还有王爱巧……她在家里一天了,可早就听大伯娘说了爷爷病倒的原因。李秀英不说,王爱巧那样的人,她管她死活呢!

      家里日子过得宽裕了,过年准备的年货也多。虽然过了正月十五,过年炸的丸子、肉还有些,小秋快速地做了个炖菜,热了几个馒头,她将菜盛了两大碗,分别拿了三个馒头包在两块笼布里,招呼上小夏与她一起,端了菜,拿了馒头,分别送到大伯家和爷爷家。

      大伯家是小夏去的,小秋去了爷爷那边。她进去的时候,就看见李秀英正在灶坑前烧火,爷爷躺在炕上,面色不太好,意识却是清醒的。小秋过去问候了几句,将菜和馒头放在炕桌上,就退了出来,并没有看见王爱巧,她也没问。

      第二天,正月十七一大早,小秋就跟着二哥成江回了公社——他们的寒假结束了,开学了!

      王爱巧考试的事儿没人再提,小秋也没再理会。开了学,发新书,排座位,闹闹哄哄的,隔了一个寒假的同学们再见面,一个个难掩兴奋地讲述着过年的逸闻趣事,整个教室里都是闹闹哄哄的。

      好不容易捱到放学,小秋背起书包回家,袁景红追出来喊住她,然后从书包里摸出一个手帕包塞给她。

      第二百一十七章

      小秋疑惑地看过去,心里奇怪,这个小丫头脸颊红扑扑的,眼睛闪闪的一脸羞涩……哦,难道是她看中自家二哥啦?那手绢包是给二哥的礼物?

      正猜测着呢,却听袁景红略带着不好意思道:“我不是给你说过年去我表姐家了吗?”小秋想起来了,袁景红姑姑家的表姐去年冬天结婚了,嫁到了县城里,据说表姐夫是船厂的工人。

      她茫然地点点头,不知道这丫头的表姐跟她送二哥的礼物有什么关系!

      袁景红看她愣愣的,终于有些泄气了,嘟嘟嘴道:“我从我表姐家带回来的橘子,没多的,就一个,没敢在教室里拿出来,就给你尝尝吧!”

      啊,不是给二哥的礼物,给她的?

      小秋终于听明白了,却更加无奈了。她很想跟对方说一句,给女同学送个水果你一脸不好意思,是弄啥嘞?害得她还以为是给二哥的礼物,而在亲情还是友情的二选一命题上犹豫了半天!

      不过,小女生的友谊,也很令人心悦欢喜。

      小秋笑眯眯地道了谢,伸手从口袋里摸出一只有机玻璃的发卡来,放在袁景红的手中:“你不说我还忘了,我带给你的,好看吗?”

      这会儿,农村的女孩子最时髦的也就是玻璃发卡和纱巾。玻璃发卡供销社就有卖,一对一块五,绝对属于奢侈品。纱巾最便宜的也得三块钱,更不是一般小姑娘能够消费的起的。而且,即便家里舍得给花钱,也大都等到姑娘大一些,需要找婆家的时候才好好打扮,十来岁的小姑娘,还上着学花钱,别说家里肯不肯,自己先不好意思跟家里开口要了。

      小秋给袁景红的是一只樱桃发卡,并排三只红色的小樱桃,樱桃鲜红饱满,果蒂嫩绿晶莹,水灵灵的仿佛跟真的一样。袁景红一看见,眼睛就亮了,本就有一点点高原红的脸颊,更是红透了,倒是像极了一个大号的樱桃:“太好看啦,真好看啊……啊,小秋,这卡子一看就很贵吧?那啥,你自己留着戴吧……”

      小秋将她略显犹豫的手推回去,并帮她把发卡握在手里,笑眯眯道:“我留了一个,咱们俩一人一个,不是更好?!”

      两个人一人一个的说法,成功地打动了袁景红——听起来,就知道两人要好,很像秀恩爱啊有木有!

      她终于紧紧握着那只发卡,珍而重之地放进口袋里,用力地点了点头:“嗯,我们一人一个!”

      重生几年,揣着一颗老女人心的小秋总是为了家人忙碌着,盘算着,脚步匆忙,几乎忘记了欣赏这一路上的风景。没想到,在中学里意外地收获了一份友情,小女孩子之间可以分享零嘴小食,可以分享青春心情小秘密的友情,真算得上是一份意外的欣喜了。

      晚上,小秋躺在被窝里,再次想起自己的小伙伴儿,不由地弯了嘴角。既然重活一回,在保护家人,关爱亲人的同时,她自己也应该舒缓心情,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体验友情、甚至是爱情的美好吧。

      正月廿三,小秋开学后又一个星期一。

      一上午四节课下来,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们个顶个饿的狠了,不时地瞟一瞟门口阳光的移动,依据经验判断,那道光痕接近垂直讲台的时候,就该放学了,他们也就能吃饭了。

      小秋是戴着电子表的,她看的不多,倒是袁景红不时地扒开她的袖子瞟一眼,看看时间。

      讲台上的生物老师再一次瞪过来,小秋连忙提醒袁景红,后者连忙正襟危坐了,做出一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模样……

      【创建和谐家园】响了,生物老师多少有些不甘地瞪了她们两个一眼,一边收拾着课本教材宣布下课。

      班长喊过起立敬礼,袁景红也不收拾书本文具,径直跳起来就往外跑——学生们吃的是自己带来的干粮,每天上课前,每个班的学生把干粮集中起来,送去厨房热。放学之后,要去厨房领——据说,有走的慢的,干粮被别人拿走的。这会儿带的干粮都有数,被人吃了,那学生只好饿肚子。

      小秋摇摇头,把自己和袁景红的课本文具收拾好,放进桌洞里,这才背着书包准备回家。

      没等她出门,班主任裘立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小秋,你小姨的信!省城来的呢!”

      小秋眼睛一亮,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几乎是用抢地,把信从老师手里拿过来,目光却先一步看见了信封下边的落款——省立师范!

      果然是小姨的通知书到了!

      “谢谢裘老师!”小秋向裘立道了谢,顾不得多说,拔腿就跑——她要尽快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姥姥姥爷和小姨,当然,也要把如此重要的‘通知书’交给他们,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巨大的喜悦。

      到家,等小秋与姥姥姥爷小姨一起看到通知书,才知道小姨是被省师范的英文系给录取了。这个专业多少让家人有那么一点意外——小姨报的志愿是中文。

      “小姨考的英文成绩比较好吧……”小秋猜测着,回头跟小姨宋秀菊的目光相遇,两人会意一笑。

      自从有了收音机,小秋跟着宋秀菊一起睡,总爱调出外国广播来听——那个时间,小夏已经睡了,只有她和小姨两个人,跟做贼一样,偷偷摸摸听‘敌台’,像是一起做坏事的孩子。

      她当年刻苦自学了英语,为了练习口语和语感,近乎疯魔地重复听录音带,有了电视后,也总调到英语频道……那样训练的结果是,从未出过国的人,也练就了一口相当标准的口语。

      宋秀菊学习刻苦,单词甚至成段的课文都能流利背诵,甚至默写。加上小秋带点儿小胡闹的语感训练,宋秀菊的英语考出了七十多分的好成绩——大概,在这一届考生中算是出类拔萃的,才会意外被外语系录取。

      第二百一十八章

      被英文系录取略显意外,却同样欣喜,一家人没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的纠结。

      钟玉琴将录取通知书小心翼翼地重新装进信封,珍而重之地放在炕柜中央,回头就道:“学校通知三月底报道,这可三月头了,没几天了,我得赶紧把被子褥子做了……唉,秀菊的通知书都到了,秀程的也不知到了没有,也不知被哪个学校录取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4: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