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6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小舅遇上什么好事了?我看你红光满面,印堂发亮,这是好事将成……喜事临门的面相啊!”

      宋秀程被她逗得笑起来,屈起手指抬起手来,作势要敲,落在小秋头顶却变成温柔地摩挲:“哎,也不知你这个丫头是不是真的有神助……我得到确切的消息,中央已经决定恢复高考了。”

      “啊,真的?”小秋一脸的惊喜,然后飞奔进去向姥爷姥姥报喜。

      宋胜书和钟玉琴也高兴不已,又问宋秀程具体消息。

      宋秀程道:“还只是内部消息,正式通知还没下来。不过,据说就在今年,考试时间初步定在年底,具体时间还不知道。”

      钟玉琴欢喜地直拍手:“哎,这下好了,这下好了,终于又有了进步的希望了!”

      “你们也别只顾着高兴!”宋胜书也欢喜,却比老伴儿更冷静些,“秀程,你毕业这些年,课业可还捡的起来?”

      一提这个问题,宋秀程下意识地看向小秋,却碰上小秋刚刚好也看过来,甥舅俩目光一碰,齐齐会心一笑。

      宋秀程含笑叹息,道:“爹,说起这事儿,还亏得小秋丫头,她经常问我题,我为了教她,倒是把书翻了不少。而从这个暑假开始,她就开始学习高中课程,我因着要教她,就拿出了高中课本复习,如今复习到高二下半学期了……说起来,还是托了小秋丫头的福呢!”

      听他这么说,宋胜书也放了心。

      小秋趁机拉了小舅舅去西屋里去。

      宋秀程见她神神秘秘的,也不追问,只顺着她进了西屋。然后,看着小秋变戏法般拿出来的一大堆复习资料、参考材料,他就愣住了,片刻后,双眼猛地亮起来,满脸爆开狂喜的表情来:“小秋,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啊,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连英语都有,哎,这些东西县城里都没有啊……”

      小秋笑眯眯地退后一步坐在炕沿上,安安静静地看着小舅舅欣喜若狂地翻看着复习资料,一本又一本,一边看,还一边念叨着感慨着……真真是欢喜的忘乎所以了。

      好一会儿,宋秀程才猛地抬起头,看向小秋,眼睛亮的灼人:“你这个丫头是不是早就听到风声了?”

      小秋狡黠一笑,道:“小舅舅现在可不该想太多,集中所有精力,复习备考才是正经呐!”

      “哎,你个小丫头,还教训上我来了!”宋秀程假装【创建和谐家园】一句,那眼底里流出来的欣喜却掩不住。

      既然把复习材料交给小舅舅了,小秋也就不再操心了:“这些东西,除了给小姨和廖辰哥哥,其他的怎么安排,我就不管了哈。”

      说完,朝着宋秀程吐吐舌头,掀开门帘子出去了:“小舅舅慢慢看吧,我去帮姥姥做饭!”

      平常晚饭后要上自习,小秋就不回家吃饭,带点儿馒头咸菜啥的在教室里。今天,她去邮电所取邮件,班主任裘历特意放了她一晚上的假,不用上晚自习。

      不过,她出来看见姥姥已经热好了馒头,一碗咸鱼,一碗咸萝卜条也端上了桌,她就招呼一声,拿馒头匆匆吃了,骑了车子,匆匆回学校去了。

      她借了车子,需要赶在卫生院下班前给人送回去。好在,药房的李姨要值个小夜班,到晚上八点才下班,她才不至于耽误了人家。

      就在宋秀程带回高考消息的隔天,小秋如常早早到了学校上学。

      九月里,秋意渐浓,这一天又起了晨雾,薄薄的笼罩着整个校园,乃至周边的院落、树木、民宅。

      小秋到了教室,拿出作业放在桌子右上角,等着课代表收走,然后就安静地拿出书来背诵。到了初中后,有些需要背诵的课程就要下点儿功夫了,毕竟隔得久远,许多记忆性的东西都模糊甚至遗忘了。

      一篇课文没背完,同桌袁景红匆匆忙忙从门外走进来,一下子挨着小秋坐下,趴到小秋耳朵上就说:“哎,你不知道,裘老师领着一个男生往这边走,好像是咱们班新来的转校生,嗳哟,长得真是太——好看了!……唔,比咱们班所有的男生加起来都好看!”

      好不好看还能这么算?小秋剔着眉看她,小丫头却已经兴奋地又跑去和另一边的同学分享去了。

      第二百零三章

      正是早自习结束,要上正课的空当时间,有些同学出去上厕所,大部分人则在教室里说话,个别的同学在笑骂打闹,教室里像赶集一样,乱哄哄超嚷嚷一片。

      小秋的那篇课文也背的差不多了,就将语文课本收起来,从桌洞里取出第一节要上的数学课本来。

      她们开学时是一名姓陈的中年男老师教语文,可没上了两星期的课,陈老师就病了,说是胆结石开刀做了胆囊切除术,需要休养一个月才能来上班,上周最后两天的语文课都是找其他老师临时代的课,两天换了两个老师。唉,不知道今天又是哪个老师来给他们上语文。

      正琢磨着,门口外头慌里慌张地跑进几个学生来,一边往座位上跑,一边通报敌情:“班主任来了!”

      “班主任带了个新生来……好像是转学的!”

      袁景红也连忙坐了回来,一边挺直腰板坐端正,一边两眼冒光地盯着门口,嘴里还小声地跟小秋嘀咕:“你快看啊,快点儿,看是不是比咱们全班的男生加起来都……啊,来了!”

      见她这样激动,小秋也被撩拨的起了一点点好奇,于是,也抬头向门口看去,然后,就愣住了。

      裘历引着一个俊朗的男生进门,这位男生确实如袁景红说的,身高腿长、肤白貌美……咳咳,颜值超高!

      可是,尽管他穿着一件轻便的运动夹克、一条牛仔裤,打扮的很阳光很帅气,可这位明显气质成熟,气势沉稳吧,怎么会被袁景红和其他同学想成是转校生?

      在小秋囧字脸的时候,裘历老师已经向大家做起了介绍:“这位是你们新来的语文老师廖辰,别看你们廖老师年轻,可是水平很高,字也写得极漂亮。好了,我不多说,你们慢慢就了解了。同学们欢迎!”

      话音落,教室里响起掌声,先是稀稀拉拉几个人,随后才渐渐热烈起来。小秋也终于合上嘴巴,随着同学们一起拍着巴掌。片刻后,裘历老师抬抬手,学生们这才停下掌声。

      随即,廖辰向裘老师点点头,目送裘老师出门离开,他顺手关上教室的屋门,迈着长腿跨上讲台,将手中拿着的课本放在讲桌上,扶住讲台,目光扫过全班,在对上小秋的目光时,嘴角几不可见地微微一挑,然后转身,刷刷刷在黑板的侧边部位写下两个字:廖辰!

      “这是我的名字,是你们的语文代课老师,从今天起,一直到你们的陈老师身体康复,回来上课。”

      简单利落地交代完自己的姓名来历,廖辰重新走到讲台前,打开课本,开始讲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下边,请一位同学来朗诵一遍课文,王小秋,你把这一篇课文朗读一遍。”

      小秋跟着廖辰上了三年学,正课后还有小课,可以说很熟悉他的教学方式了,所以,很快就集中精力,开始安心听课了。

      别看廖辰疏淡清朗、文质彬彬的,可她知道,其他都好说,但对课业要求却是极其严格的。被他抓住学习不认真,他不用动手不用动口,却足能够把你折腾的再不敢犯第二次就是了。

      只不过今天的事情太突然,小秋读着课文,心里还是替三个成河叹息:没了廖辰这个好老师,绝对称得上是一种损失。她之前还想着,廖辰能坚持到成河考上初中……却忽略了,廖辰学识如此,又怎么会放弃这一次高考呢?

      又想,廖辰回G省,是不是就是为了高考的事情呢?

      脑子一开小差,读课文就读错了一句话,廖辰轻轻地咳了一声,小秋一个激灵,连忙收摄心神,专心朗读。

      紧绷着上完一节课,小秋本来想下课就去问问廖辰怎么跑到中学来代课的,因为上课犯错,也不敢去了,乖乖地起立敬礼,目光躲着廖辰,装作不认识。

      晌午放学,小秋一听到打铃就跑去找二哥成江——廖辰那人吧,惩罚人都是不当着其他人的,她只要跟二哥一起走,就不用担心被廖辰罚了……那啥,她只祈求,混上两天,廖辰把她上课走神的事给忘了。

      一路平安,小秋渐渐放松下来,也能跟二哥成江说笑了。

      开学两周了,很快就要放秋收假了,小秋就跟二哥商量:“等放了假,咱们再去找找北荒里的那些小河沟啊,说不定还能找到去年那种鱼窝子……”

      成江兄弟们被称为‘鱼鹰子’不是浪得虚名,对村子周围四边的河沟塘湾大小水面的情况都是了若指掌,哪里去的人少,哪里容易存鱼……他们心里都有数,顺着经验摸一遍,几乎都不落空的。

      于是,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妹妹的提议,还笑道:“你去年腌的糟鱼好吃,今年逮了鱼,多腌两坛,也拿些来给姥爷姥姥尝尝。”

      “小秋丫头这就开始安排假期啦?”一道含笑的声音从院子里传出来,小秋一个激灵,扭头看过去,却见廖伯伯与姥爷一起坐在院中的树荫下喝茶。

      她顾不得打招呼,转头望厨房里看过去,果然,坐在灶坑里烧火的背影,不是廖辰又是谁!

      最后,小秋主动承认错误,多背诵一片医古文自罚,廖辰才‘大度’地放过她。

      当然,她也知道了廖辰离开三合村小学的原因,却并非如她所想的高考,而是因为,廖辰回来待不了多长时间,就又要回G省去——因为,廖辰那个四几年出去的大伯与他们联络了,并且已经递了申请,一旦得到允许,廖辰就会出境去香港与大伯相见。所以,从G省回来之后,他就递交了辞呈。之所以又去村里上了两周课,不过是等着新老师到岗,他才离开。

      吃过饭,廖辰拿了一只钢笔和一只黑色塑料壳子的电子表递给成江。成江连连道谢接了过去。

      给小秋的同样是一支钢笔一只电子表,只不过,她的电子表是银色外壳,手链款式,看着比成江那只漂亮许多,是国内还见不到的新款式女表。

      第二百零四章

      小秋原来在家里用着吴海港送的一只马蹄闹钟,到镇上来上学时,将那只马蹄闹钟留给了小姨和小夏。

      姥姥家是有一只放在桌子上的座钟的,却摆在堂屋的桌子上,她要看时间还得走到外边来看,很有些不方便。她正想着放了假去县城一趟,再买一只小闹钟的,没想到,廖辰就给她带了一只手表回来。好看不好看她不怎么看重,但电子表显然比马蹄钟更方便,而且,同样有闹钟功能,还可以调成振动,不至于影响了同屋睡的姥姥。嗯,这个礼物很合心!

      小秋笑得甜甜的,眼睛弯弯的,向廖辰致谢。

      看着她的笑容,溢满了由衷的欢欣喜悦,一向清冷的廖辰也不知不觉中柔和了目光,勾起了唇角。

      有了这些礼物,小秋很快就忘记了自己刚刚认下的惩罚,欢欢喜喜地吃过饭,就将复习资料的三份之一拿了出来,交到了廖辰手里。

      廖辰看她拿出些纸张书籍来,最初还以为是小秋学习遇到了困难,向他请教的,只是拿在手里他才发现不对,他虽然知道小秋开始学习高中课程,可这些复习资料显然不是给一个预习课程的小姑娘准备的。他立刻就联想到了复考的消息,随即眼睛亮亮地看向小秋:“给我的?”

      小秋双手背在身后,抿着嘴轻笑着点头:“是吴戈秦戎寄来的,分了三份,另外两份在小舅和小姨那里,你们轮番看。”

      “哦……”廖辰答应一声,注意力不自禁地又被手中的复习材料吸引了去。

      小秋没再打扰他,悄声招呼上二哥成河,一起去上学了。

      廖辰代课一周时间,泰平中学就放了秋假。小秋早早地收拾好行李,一放假就去向郑秋实和廖辰告辞,准备回家。

      郑秋实却告诉她一件事,他已经接到了消息,要调回原单位了,然后,与小秋商量,他想带她去省城读中学。

      小秋替郑秋实高兴,但让她现在就离开家,她却只是想了片刻,就拒绝了郑秋实的好意——不是她不懂跟着郑秋实更有利于学习,但眼看着小舅舅和小姨就要参加高考不说,她爹的养鸡场正要扩大规模,走向正规,还要度过市场放开后的供求变化,她不在跟前看着,还是有些不放心。

      郑秋实也知道自己下放多年,刚开始回去,千头万绪,带着小秋过去也不一定能顾上她,万一疏忽了,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是小事,再出现什么意外就没法见她的家长了。于是,见小秋拒绝,他也就不再勉强。

      “既然你还不想离开家,那么,寒暑假你去吧!”郑秋实退了一步,却并不表示他就放弃了小秋这个学生。正如他向李希显摆的那样,能遇到这么个应心合意的学生,可谓他被下放十年最大的收获,他怎么会如此轻易放弃!

      只要不去省城读书,暂时不用离开家,仅仅是寒暑假过去学习,小秋还是愿意的。其实,这个安排与现在也没有太大差别。她现在放了寒暑假也会到镇上来跟着郑秋实学习,一样的。

      商量完这件事,小秋才问郑秋实离开的时间,郑秋实就跟她说,他一周后就离开,不过不是直接回省城,还要先去一趟京里,那边有个病人需要他去一趟,至于回省城原岗位的事情,还要看京里那个病人的情况,或短或长,还说不定。

      一听还有一周,小秋就有些不舍了。

      不过,郑秋实显然还忙,外头还有好几个病人等着看病,小秋只好告辞出来,会合了二哥以后,一起回家。

      王利民忙着收秋,又要准备八月十五收鸡收鸡蛋,忙得不可开交,小秋也没告诉他放假的时间,这一次就跟着二哥步行回家了。

      泰平村离着三合村走大路是六里多路,若是不行,还可以从田间小路穿插过去,还能近一些。

      小秋自以为不是个娇气的,这几年一直忙碌不提,郑秋实还教了她全套的五禽戏,要求她每天早起或者晚睡前打一遍,锻炼身体,利于养生。

      可真正跟着二哥步行回家了,她才知道,自己还是没能完全消去上一世的影响,因为社会发展,人们早就摒弃了步行的出行方式,普通市民有便捷的公交地铁,条件稍好点儿的可以打车,再好一点儿的家庭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以车代步几乎普及,当然,还有更加便利的电瓶车……如今想一想,那时候,自行车的定义已经不再是出行的代步工具,而成了热衷健身的运动达人们的一种锻炼工具!

      回到这个时代,她若是跟人说没有几年,自行车就会普及;不过十几年,自行车就会渐渐被新兴的交通工具替代,家用轿车几乎普及……大概没人相信吧!或者,会以为她说胡话,撞客了?

      “小秋累了,咱们就到前头的柳树下歇会儿。”成河已经把小秋的书包也背在了自己身上,看着小秋的脚步还是越来越沉重,只好开口提议休息。

      小秋抬头辨别了一下位置,确定回家的路已经走了三分之二,只要走出这一片青纱帐,再穿过一片树林,就是他们村了。于是,她深吸着气,攥攥拳头道:“不歇了,没多远了,咱们一气儿到家吧!”

      成江观察了妹妹一会儿,确定小秋是累了,却还没到坚持不住的程度,于是也不多说,反而说起自己班级的趣事来:“我们班今年刚开的物理,老师上课带了两块磁铁,有个同学不小心摔了,把其中一块摔成了两半截……”

      第二百零五章

      小秋听到这里,不免担心,他们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最普通的庄户孩子,吃饭都是从家里背了去的干粮咸菜……那个学生损坏了教具,要照价赔偿的吧?

      就在她担心的时候,成江突然嘿嘿一笑,回头看了看小秋道:“我们全班的同学们当时也替那同学担心来着,不过老师却拿起摔断的磁铁看了看说:‘我正要讲磁铁的异极相吸同极相斥,好了,这下多了一套教具了。’”

      小秋暗暗松了口气,也跟着笑起来:“这回,那个失手弄坏教具的学生不用担心回家挨打了。”

      小秋回家路上就看见不少人已经在地里收秋了,掰棒子的、刨花生的、割豆子割谷子的……到家后,王利民出工去了,宋秀莲在家照料着小夏小冬和成贵,宋秀菊放了假也没回家,就留在学校的宿舍里复习,只回小秋家吃饭。不过,她觉得时间紧迫,复习特别认真刻苦,有时候只在早上过来,带点儿饭菜过去,中午晚上都不回来了。

      小秋进门,宋秀莲欢喜地接过她的书包,问过她在学校的情况,就跟她说小姨的事情,又说廖老师的离职让王校长很不舍,却也无奈。如今,学校里又来了一名年轻的女老师姓吴,是县里富平村人。

      这位吴老师是初中毕业,只有十七岁,王校长安排她教一年级新生。宋秀菊教她带的三四年级,王校长教自己的带的二年级还有廖辰留下的五年级。

      小秋听得眉梢高高挑上去,又缓缓落下来,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在绕了个弯之后,又神奇地回归了原来的轨迹,隔了两年,这个吴老师还是来了三合村。那么,其他的人和事呢,比如娘、小冬、小舅舅……她的心咚的一跳,然后被她咬着舌尖压下去。

      不会的,不会的,娘和小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小舅舅也过了那道坎儿,会顺利考上大学,以后都会平安顺利的!

      小秋回到家,王利民和宋秀菊没让她下地上工,原来家里日子过不去,不得已才让孩子受累,如今家里日子过得富余起来,哪里还有个孩子再下地挣那几毛钱工分!

      小秋也不勉强,就主动揽下了照看弟妹、做饭整理等活计,又带着成贵小冬小夏一起去鸡舍那边帮着捡鸡蛋……忙碌而充实地过了三四日,队里的玉米大豆等主要庄稼都收了回来,也要到八月十五了,大队里也收好了鸡蛋和鸡,王利民于是开了拖拉机往县城、地区里去送货。

      拖拉机载重大,成海留在家里照应鸡舍,成江成河就跟上去帮忙装卸。小秋争取了一下,也带着成贵、小夏一起爬上了拖拉机斗子。

      一路晒着太阳、吹着风,伴随着鸡只的叫声和拖拉机发动机的突突声,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到了地区,惠北地区所在地北镇城。

      小秋之前跟着吴家来过一次,所以并不觉得新鲜,其他几个孩子却都是第一次到地区里来,一个个都眼含兴奋,看什么都新鲜的不行。不说几个小的,就连一向沉稳的成江也忍不住四下里看着。

      卸了货,爷几个就在农机厂的食堂里吃了饭,然后王利民留在厂子里算账支钱,孩子们则一起去了地区百货大楼。

      县城的百货商店只是个大一点儿的房子,终究还是平房。地区百货公司却是个三层楼房,在一片灰扑扑的平房之中,简直称得上鹤立鸡群,大老远就能看见百货公司墙壁上那个巨大的红五角星,还有伟人题字:为人民服务!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20: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