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自从那一次全村捕鱼,成江成贵哥几个逮了鱼,都是直接拿到小秋家。由小秋娘俩来做,两家人一起吃。
他们回到家,宋秀莲已经把午饭做好了。鱼只能晚上吃了。
王利民在鸡舍里忙乎一上午,回到家一看养在大盆里的鱼,立刻笑了:“今晚上有鱼吃了!正好,叫你爷爷和大伯都来,我们爷几个喝两盅。”
成江也要开学了。这一去就又是一周。
吃过午饭,睡了个午觉起来,小秋就动手将最大的两条草鱼杀了,切成两三厘米厚的鱼排,用盐、花椒粉腌了,还倒了她爹一点点白酒去腥。其他的鱼则等到傍晚时分,才宰杀切段,然后大锅熬炖。
魏爱梅也早早过来帮忙,还顺手拎了一篮子二合面馒头过来。她们家三个小子饭量大,她每天蒸的馒头比小秋家的差不多多一倍,也就是刚刚够吃。当然了,成江去镇上上学的时候,她蒸馒头的压力能稍微小一些。
鱼杀完洗净,炖并不费事。魏红梅和宋秀莲一起下手杀了鱼,切了段,小秋接手把鱼炖进锅里,就端着她晌午腌好的鱼排去了旧屋那边,生火放油,将腌好的鱼排裹鸡蛋面粉煎到两面金黄,停火之后,鱼并不出锅,而是慢慢焙一会儿,将鱼肉内部的水分烘去一部分。水分少了,鱼肉会更加劲道,关键是,不容易【创建和谐家园】,能够延长保存时间。这样,二哥成江带着去学校,就能多吃几天。
接过,成江直接笑了:“这样的好东西拿了去,哪里能过夜,相邻班级的都要来抢着吃了!”
小秋雾煞煞地眨眨眼,摊摊手表示无能为力了,是她考虑不周,却也尽了心,至于二哥能吃多少,她也没办法了。她对学生们抢吃的并非不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当然,她并不觉得这是什么毛病,别说这个时代,大家肚子里都缺少油水,见了好吃的自然想吃。就是后世,国民富裕了,孩子们更是蜜罐里长大的,不缺吃不缺喝的,好吃的拿到宿舍里,不一样抢啊!或者,并不为那一口吃的,反而年少时特有的稍显恣意的交流亲近方式吧!
麦假后再开学,小秋和所有的五年级学生,就进入了初中考试的倒计时。
大半个月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到了六月末的考试时间。
好多日子没来的吴戈和秦戎又结伴来到了三合村。这一次,他们给小秋带来了一支新的英雄钢笔,还带了好几条饼干过来,说是给小秋考试带着吃。
这个时候还是韧性饼干的天下,那东西干巴巴的,偶尔做个小茶点还不错,就那么拿来做主食,小秋实在喜欢不起来。
钢笔有漂亮的银色笔帽,箭形的笔挂,整体简洁大方又不失优雅,小秋很喜欢。她珍而重之地充了钢笔水,又将之前自己用的钢笔同样打好水,放进文具盒里。
第二天一早,吴戈主动请缨,骑车子送小秋去考试。
这两年吴戈和秦戎个头窜的很快,特别是吴戈,刚刚初三毕业,个头已经有一米七大几,骨架也随了吴海港,宽肩窄腰腿长,若不是脸上还带着些稚气,单看个头身坯,比许多成年人还结实矫健了。
小秋也不跟他客气,一口答应下来。
第一百八十九章
倒是王利民在旁边颇有些不是滋味儿,大女儿去镇上参加考试,他本来想亲自去送并陪考的,没想到,临时被吴家的臭小子给抢了差事。
因为小升初考试而放了一天假回来的成江也多少有那么一点点失落,本来,他还想着自己在镇中学熟悉,陪着妹妹去考试的,却没想到,被吴戈抢了先机。再一想,小秋姥姥家就在镇上,中午吃饭什么的也不用担心,他也就释然了。自己与妹妹相处的时候多着了,吴戈能来几次?
考场就设在镇上的中学,小秋之前去卫生院时,每每从学校门口经过,早就不陌生了。等走进玻璃门窗的砖瓦房教室时,她也没觉得新奇——不怪她淡定,主要是后来乡村小学也建设的很好,另外,她们家现在住的就是砖瓦房,所以,并不觉得这些陈旧的教室有什么稀罕的。
发题、做题、交卷,一切都很顺利。
上午考得是语文,小秋早早就答完了其他题,只慢条斯理的写了作文,又抄到卷子上去。如此,她全部答完又检查了一遍,离交卷时间还差着半个多小时,她只犹豫了一小会儿,就提前交了卷,走出了考场。
十一虚岁的小秋在所有参考的学生中算是年纪最小的,即便她这几年个头见长,体格也强健了许多,但与那些十四五岁的学生比较起来,仍旧显得格外瘦小娇弱,仿佛走错了考场的低年级学生。
两位监考老师早就注意到这个看起来特别小,却漂亮灵秀的小姑娘了。再看她浑身上下都没有补丁,脚上穿的也是买的球鞋。在她交卷之前,其中一个老师眼尖地看到,这个小姑娘掀了掀衣袖看了看表——这么个孩子居然带着手表!要知道,这个时候,即便工作了多年的人,也不一定能买得起一块手表,一个小姑娘戴表,比后世戴块几十万的奢侈手表也招人眼呀!
小秋走出考场,一回头,就在旁边的阴凉里看到了吴戈,和他站在一起的还有个清俊的青年,却是小舅舅宋秀程。
宋秀程休养了几个月后,再次去粮站上班了,直接转了正式工人,工作也由普通的仓库管理员,转到财务,负责后勤司务和粮油票的发放。这个工作看似清闲了,责任却重了许多,轻易抽不开身回家。过了这个春节,小秋也只是见过小舅舅一次呢。
“小舅舅,你怎么回来了?”小秋欢喜着跑过去,这一天可不是周日,小舅舅意外出现,她自然是又意外又惊喜。
宋秀程笑微微地接过小秋手中的书包,背在肩上,抬手摸了摸小秋的脑门,道:“我外甥女儿考初中,我能不回来吗?走,你姥姥早早做好了饭,就等着你回家吃了。”
钟玉琴早就算计好了外孙女考试的日子,把什么好吃的都留着呢。这一顿午饭加心用意的,自然是丰盛而美味的,不但炖了一只鸡,还包了茭瓜馅儿饺子,知道吴戈陪小秋来考试,钟玉琴还特意为吴戈做了一盘煎饺……
进门,姥姥姥爷也没问考试情况,只招呼着吃好喝好。等小秋放下筷子,钟玉琴回头看看老伴儿宋胜书,笑着道:“看小秋吃的香甜,我就放心了,要不是考试考得好,怎么也不会这么放松!”
吴戈就在旁边打趣附和:“姥姥手艺好,做的饭菜这么好吃,小秋个丫头鬼精灵的很,才不会为了考试,辜负了这一桌美食呐!”
小秋自承是个吃货,但被人这么说,还是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儿不好意思。
她也不是特别在意,只是回头瞪了吴戈一眼,哼了一声【创建和谐家园】,回头就对姥姥姥爷换上了一副笑脸:“吴戈平常不着调,这句话说得倒是没错,姥姥的手艺这么好,做的饭菜这么香,我早就忘了还有考试那回事儿啦!”
话音未落,笑声满屋!
下午的数学考试比上午的语文还轻松,一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小秋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她仔细核算检查了一遍,又花了十分钟,实在坐不住了,就起身准备交卷。
监考的仍旧是上午的两位老师,看见小秋这么早就交卷,都露出一脸的诧异表情来。其中那位三十多岁,短发清瘦,戴着眼镜的女老师还善意地提醒了她一句:“做完了也要检查,有时候,粗心大意丢了分的情况也有。”
小秋不好意思说她已经检查确认无误了,只强笑着道了声谢:“谢谢老师!”到底还是交了卷,匆匆出了考场。
吴戈这回没在远处,就在门口的树荫下了。一见小秋出来,就满脸欢喜地迎上来:“怎么样?哈哈,我就知道你没问题!”
旁边教室里走出一个监考老师,严肃地批评:“交了卷就走,别在考场附近逗留喧哗!”
吴戈脸上的笑一僵,小秋好心情地拉了他的手,回头朝那老师挥挥手,两个人啪嗒啪嗒跑去推车子回家了。
想着家里爹娘惦记,小秋婉拒了姥姥的留饭。宋秀程看着小丫头笑嘻嘻的,半点儿压力没有,也知道自己白担心了,索性也骑了车子回去上班。
再说刘勇,其实,斟酌着王家和另一家的情况,刘勇还是偏向娶王爱巧的,不说王爱巧读过初中,算是有文化的,就是王家二哥的本事,以后定能成气候的,到时候,他这个妹夫多少沾抹点儿,也够他受用了。另一家的情况就差得多了,就姐妹俩连个男孩都没有不说,父亲还没了,不说将来老丈母娘要他养,就是那个妹妹的婚事也得他这个姐夫操持……
再加上王利民找上门来的样子,也让刘勇怕了……虽说他与王爱巧没真成事儿,但他们是在幽会时被抓住的,告他个流氓罪,他就没法辩驳,好几个村里人作证呢!
琢磨来回,他就想着即便不能买三转一响,也得买一两件,堵堵王家的嘴。
第一百九十章
家里是掏不出钱的,他还得自己想办法。
刘勇琢磨了一阵,就想到了一起驻村的林正强。林正强在地区里上班,级别高,上班时间长,还是双职工,家境不错。他就想着,先借个一百二百的,加上他自己辛辛苦苦存的一百来块钱,买辆自行车,再买两身好衣裳还是够了,好好给王爱巧说说,结了婚以后慢慢置办。
可没想到见了林正强,一说借钱跟王爱巧结婚,林正强就直言让他多考虑多考虑。见刘勇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林正强狠狠心,就把自己被王爱巧的哥哥设计打了一顿,还被勒索的事儿告诉了刘勇,最后,很是推心置腹道:“这事儿我可没跟别人提过,要不是你我在一起那么长时间,我相信你知道我的为人品性,我也不会把这种事说给你听。我不说王爱巧那姑娘如何,只是,她有那样的哥哥,你真娶了她,那以后说不定哪天就咬你一口,一辈子得不了好啊!”
王利社和胡卫红之间的事,纠结太多、太复杂,王利民做事也太匪夷所思,超出常理,听林正强这么推心置腹的一番话,刘勇都不大不相信了。
于是,他就犹豫了。正像林正强说的,他要是真的娶了王爱巧,那无赖王利社就是他的大舅哥啊,跟那么个毒蛇式的人物做亲戚,还真是一辈子提心吊胆,说不定哪天就被咬一口!
王利民挨不住老爹老娘恳请,进城送鸡蛋时又绕路去了一趟农机站。
这一次,他没说什么,刘勇就把王利社勒索林正强的事儿说了。
王利民还不知道这事儿呢,一听也是又恼又怒,一时也不好再说刘勇什么,反而说了几句宽慰话安抚人家,然后,刘勇也趁机说置办不起三转一响,那边的婚事尽快退之类的,王利民就匆匆告辞出来了。
不说刘勇心里如何纠结,只说王利民从农机站出来,赶着车就往家走。这一路上,他都在心里骂王利社那个【创建和谐家园】,之前他就对这个弟弟失望透顶了,没想到,他背着人还做了那等腌臜污烂事,居然诬赖人家林正强与胡卫红有染,打了林正强不说,还勒索了人家那么多财物。他就说,之前胡家兄弟凶神恶煞地来了一趟,就要了那么些破烂和几百斤粮食呢,如今他大概明白了,王利社勒索来的不义之财,恐怕早已经姓了魏了。
还有自家老娘……唉,他是哥哥,说句实话,小巧能找上刘勇这么个对象,人算厚道,还是正式职工,已经很不错了,他娘咋还张口跟人要那么多东西呢?人家小两口感情好,结了婚慢慢置办去吧,何必因为这些东西,破了一桩好姻缘呢!
今儿,他没跟刘勇商定什么,小巧的事儿他做不了主,他必须回家跟自家老爹说道好了,老爹拿个主意,再做好老娘和妹妹的工作,他才敢跟刘勇说话。否则,他答应了,回去做不了老娘和妹妹的主,岂不做了蜡?!
就这么琢磨了一路,王利民赶到家里已经天擦黑了。
他去大队里还了骡车,将收鸡蛋的钱交待给会计孙友富,就匆匆忙忙回了家。
自从定时给县里送鸡蛋,王利民就跟王利群一起商定了一个合作方式。大队里负责出面收购鸡蛋,他负责联系销售、送货。大队从村民们手里收鸡蛋,价格比镇收购站高一分钱。王利民给大队的价格比收购价每斤再多两分钱,至于他再送鸡蛋挣多少钱,那就是他的本事了,都归他一个人。另外,骡车使用,他也是付草料钱的,每用一趟付五毛钱。
如此一来,收购、付款的工作都由大队里完成,他省了不少事儿,更主要的是,这么过一遍手,大队里多了一些收入,一斤两分钱,听着不起眼,但架不住数量多,积沙成塔,一年下来也有几百块了。
至于这钱怎么用,或者怎么分,就不是他王利民操心的了。
小秋最初听到这个协议都颇觉意外啊,她爹这算不算……拉拢腐蚀干部?或者,也算个公器私用?
王利民家都没顾得回,直接去了爹娘那边儿。
李秀英挂了一回吊针,病情已经明显缓解了,如今虽然还在床上躺着,却只是因为病的久了,身体虚弱,并没有吐泻等症状了。
王利民进了院子,就看见自家老爹在收拾院子里的菜园子。他看了空洞洞的屋门一眼,直接走到菜园子边给老爹说话了。
他把刘勇的话给老爹说了,王建国听得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握着锄头的手都哆嗦起来:“……这个逆子啊!”
王利民没说什么,老三变成如今这样子,他也痛心。可同样也无能为力。
他默默地等着王建国低声地骂了一回,气稍稍消了一点,才有接着道:“爹,老三那事儿还不是主要的……你得跟娘商量商量,拿拿主意。小刘家就是那么个情况,家境累吧点儿,也确实有难处,置办不起那么些东西。不如让他尽力筹备,咱们家再贴补点儿,小巧嫁过去也不是过不去。哦,对了,今儿我在棉纺厂听了个事儿,他们厂子里下个月招工,招的是挡车工,三班倒,据说挺累的,要求不是太高,初中毕业,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仔细就行。”
这事儿也是碰巧了,和刘勇的婚事有些柳暗花明的意思,那边也正好有个招工的机会。王利民这会儿只是跟他爹这么说,其实他都跟棉纺厂负责后勤的副厂长打过招呼了。路上他还想着,只要小巧愿意去,他就再去人家走一趟,把这事儿敲准了。小巧虽说之前不太懂事,做了那么些事情,但终究是自己的亲妹妹,只要她愿意改好,他这个当哥哥的,就愿意帮她一把。
换个角度考虑,若是王爱巧能够有一个合心合意的对象结了婚,又有个工作进城安稳工作,应该就不会再回家作了吧?!
王建国点了烟袋,吧嗒吧嗒抽了一袋烟,这才磕打着烟锅子,眯着眼睛,慢慢道:“招工的事儿你先不用说,还有陪送,我和你娘存了些钱,也够给小巧置办两床被褥两套新衣裳的。旁的,真能嫁过去,招了工,让他们自己置办去吧。”
第一百九十一章
“爹……”王利民还想说,老人的钱留着养老,他们两个哥哥凑一凑,给妹妹陪送的钱不难。当然了,大哥那一份儿,他也可以帮着拿出来……他盖了房子之后,眼下没什么大的花费项目,他大哥那边可眼瞅也要考虑盖房子,给老大成海娶亲。老二成江学习好,要上高中,都得花钱呢!
王建国一抬手,没让二儿子再说下去:“这话不用再说了。你能帮你妹妹到这份儿上,已经尽了当兄长的责任了。她要再过不下去,那谁也不能怨了。”
见老爹打定了注意,王利民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而进屋看了看自家老娘,见李秀英虽然睡着,脸色看上却好了些,没那么灰败了,多少见了点儿血色,也就略略放了心。
他进去出来这一趟,怎么也有十几二十分钟,却没见着妹妹露面。走出爹娘院子大门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轻轻摇摇头,叹口气往自己家走去。
小秋与吴戈早就回来了,成海成江是早早就过来等着了,成河也是一放学就跑了回来,大家都是关心小秋考试的情况呢。不过,这兄弟仨也了解这个大妹妹,一看小秋满脸笑容的,就放了心。
成河更是直接拉着吴戈秦戎就去下河,说是小秋考试累了,他们争取逮条大鱼来给小秋补补。
成贵和小夏都想去,小冬也是万事好奇的年纪,也非要跟着,于是,小秋就也跟了去,她不逮鱼,只看顾着弟弟妹妹就好了。
王利民进门的时候,成江成河并吴戈秦戎、小秋一群孩子,刚刚从河边回来,还真让成河说着了,他们这一趟出去,居然捉了一条四五斤重的大鲢鱼来。
这么大的鱼,鱼头已经能吃了。
回到家,小秋立刻动手,指使小子们杀鱼,并把鱼头取下来。她则跑去仓屋里,从房梁上挂的篮子里取了些干豆腐、豆腐油皮出来,拿清水浸泡上。
那边成江已经把鱼头完整的取了下来,小秋又指使着二哥,将鱼头从中劈开,略清洗之后,就能用了。
鱼头豆腐汤清炖,剩下的鱼身鱼尾还有三斤左右,小秋做了红烧鱼块,加了土豆和粉条,又将家里存的咸五花肉切了几片放进去。
孩子们齐齐动手,各自忙碌着,连小冬也蹲在灶坑前,帮着烧火的秦戎递柴火。王利民进来,小夏成贵小冬三个小的叫了一声,其他的大孩子最多就是笑笑……王利民突然有些心虚,他觉得今天的孩子们待他都很冷淡,好像都有意不搭理他似的。
他逗了逗几个小的,从口袋里摸出糖来,交给小夏去给弟弟妹妹分,然后看了看在灶上忙乎的小秋,也不知道说什么,默了一瞬,抬脚进了屋门。
鱼炖进锅里,成河回去喊自家爹娘大哥又跑回来了,王利军和魏红梅就在家里,紧跟着就过来了。魏红梅端了一筛子馒头,王利军则端着一小盆脂渣炖茄子,还有一篮子摘洗干净的蘸酱菜。
等鱼头和鱼块出锅,端上桌来,大家分两桌团团围坐了,王利民这才得空问闺女考试的情况。
王利军也问:“小秋学习好,考试一定不害怕!”
小秋忙得额头上还有一层汗,鬓角上的几丝乱发汗湿了,贴在脸上。她抬起手背蹭了蹭,一边笑道:“嘿嘿,大伯净夸我,小心我骄傲……主要是这一次考试的题目不难,题量也不多,我觉得跟平常做作业也差不多,写完我就交卷出来了。还真是没害怕!”
王利军两口子都没读多少书,对这些完全不懂。王利民和宋秀菊却都是上过中学的,一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他们自然明白自家闺女说得不太属实,但他们更知道,能让小秋这么说,那就显然真是考得不错,王利民也终于放下心来。
另一边成河正夹了一块鱼头汤中的豆腐送进嘴里,一边咀嚼着一边说话,呜呜啦啦地:“让小秋这么一说,我也不怕了……”
坐在他旁边的成江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巴掌,笑道:“小秋那么轻松是因为学习好,考试的题她才觉得不难。你天天放学就知道下河上树了,学习成绩能跟小秋比?”
成河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大喇喇摇头道:“小秋那脑子长的,吃的东西都长脑子上了,我就一普通人,哪能跟她比。……我不跟她比。”
成河上学也算是认真,并没有逃学、逃课的现象,在学校里也比较听老师的话,可就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倒是放了学,就活跃起来,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还会用最简单的工具制作弹弓、【创建和谐家园】等物,成品不但有模似样,还特别顺手。
他这样,王利军和魏红梅谁也没觉得不对,魏红梅还笑着对宋秀莲道:“我那仨小子就成江的脑子灵透些,老大老三都是憨娃。不过,我也知足,他们哥俩虽说性子憨实,可憨实也有憨实的好处,安安分分在家种地,再多养几只鸡,日子也过得去。”
小秋在旁边笑眯眯道:“大伯娘可别这么说,我大哥和三哥可是大智若愚,我大哥养鸡养的可总结了不少技术,什么时候喂鸡,喂什么饲料,什么时候喂水,喂多少水,喂河水还是井水,都特别用心,琢磨的可透彻了。我三哥看着大大咧咧的,其实也是心灵手巧的,不说他下水打鱼的本事,就说他制造的弹弓、手弩,可都有模似样,最好使了……这心灵手巧,可不一定非得会学习考试好,养鸡养得好了,做木工手艺活儿做好了,都能出大成就。人不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我大哥三哥这份心思技巧用对了地方,指定也能成为那一行的状元呢。”
王利军呲溜一声喝了口酒,捏着盅子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几个儿子,道:“都说这人也跟木头一样,没有不成材的,只不过看用它的人。用好了,哪怕一块树根头也能雕琢出花样来。这就是所谓的‘歪才’吧!”
第一百九十二章
之前被众人说,成河还一直不觉得咋样,笑嘻嘻地只顾吃喝。待亲爹王利军开口给封了个‘歪才’,惹得哄堂大笑时,他才终于有些不得劲儿了,扭着头朝着自家老爹【创建和谐家园】:“爹!您就不把我比个好点儿的?还树根头……那东西烧火都嫌不好劈,谁稀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