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5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哎,成,我就不跟你虚套了。”魏红梅爽快地答应着,转身往回走,“这么一说,我也没个数,我回去盘算盘算,再来找你。”

      没走几步,自行车【创建和谐家园】响,随即魏红梅喜悦地招呼声:“哎,你们俩小子过星期啊?赶得正好,成河他们去下河逮鱼了,小秋说是要做泡菜炖鱼……哦,泡菜就是小秋新捣鼓出来的一种咸菜,又酸又辣,好吃得很呀!”

      听说成河他们已经下了河,吴戈片刻等不得,打下车子就往外跑。秦戎却慢了两步,从背包里拿出两袋奶粉和两盒肉罐头来,交给小秋,笑着道:“小冬的奶粉……李妈妈说了,这一回没找到更多的奶粉票,先拿这两袋过来吃着,不等吃完,就能再有了。”

      小秋也不客气,笑着接了。

      宋秀莲从屋里走出来,很有些过意不去道:“小冬也将近两生日了,能跟着大人吃饭了,戎子回去跟你李妈妈说,别再让她费心花钱买奶粉了。”

      秦戎笑着摆摆手道:“李妈妈说了,让宋阿姨不必跟她客气。她还说,小冬这个秋天断奶比较好。断奶期间,奶粉不能断。”

      宋秀莲一个传统女性,显然还不太好意思跟个半大少年讨论断奶的事,略带赧然道:“前些日子秋收时,就给他断了……这些日子已经不怎么要了,吃饭也香了,你回去给你李妈妈说,别让她惦记着。孩子小时候早产体弱,天天奶粉、鸡蛋吃着,如今早养的皮实了,断奶都被没怎么让人上火,咧咧了两回也就放下了。”

      秦戎连连点头应着,招呼一声,匆匆出门,追吴戈去了。

      小秋将奶粉交给宋秀莲,一边道:“娘也别太在意,咱们家没有旁的,今年种的花生、地瓜、芝麻、绿豆的,多给李姨送些去。再有咱们养的小鸡也够肥了,等他们哥俩回去的时候,逮两只让他们带上……礼尚往来,有来有往就好!”

      宋秀莲叹口气,道:“咱们家那些东西都是自家种的自家养的,值当什么,人家供着你兄弟吃了着将近两年奶粉了,那可是拿钱也没处寻摸的东西,哪里能跟咱家那些东西比呀!”

      这个时代,因为计划经济的缘故,城乡差距悬殊,农民对吃供应粮的城里人总有种仰视的心态,对那些需要凭票购买的稀罕物,因为难得,就分外稀罕……

      这是时代造成的观念差异,小秋并不想去纠正什么,她笑笑,转身继续收拾自己的泡菜坛子去了。

      成江成河的‘鱼鹰子’外号不是白叫的,临近十一点,哥几个就端回大半脸盆杂鱼来。因为小秋没要求,这会儿端回来的鱼是大大小小,各色各样,巴掌大的鲫鱼,半尺长的鲤鱼,筷子长短的草根,柳叶儿般大小的小鲢鱼,还有钻上钻下的泥鳅。小秋甚至在脸盆边还看见了两只张牙舞爪的河蟹……

      反正是杂鱼,她也索性不挑不捡了,不分品种大小的把鱼都剖洗干净。起锅放油,葱姜煸香,将鱼放进锅里略煎,然后添足汤,大火烧开,放入切好的泡菜慢炖,同时将早备好的面拍成饼子,在锅帮子上贴一圈儿,盖锅盖,转小火慢炖半个小时,红莹莹的汤汁收浓,鲜辣的鱼汤香气四溢飘散开来,泡菜鱼汤炖好,可以出锅啦!

      大半脸盆鱼,加泡菜炖了大半锅,饼子却只能贴一圈,终究有限,小秋和小夏跑过去,连大伯大伯娘、成海哥都喊过来一起吃饭,饼子自然不够的,索性小秋盛了鱼之后,又在锅里熥了十几个二合面馒头。

      各人端着一碗鱼,手里拿着饼子或者馒头,吃鱼喝汤吃馒头,一个个吃的大汗淋淋,却也畅快尽兴。

      第一百七十章

      大伯王利军那么不善言辞的都忍不住连声夸奖:“小秋丫头琢磨的这菜好吃,这么一捣鼓,不止单吃菜,我看着添上土豆、冬瓜、干菜啥的炖炖,都好吃!”

      魏红梅笑道:“还用得着你说,也不看看那丫头为了捣鼓这菜,花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料……那么些讲究东西放进去,不好吃才怪啦!”

      “给你那么些东西,你也做不出这么好吃的鱼来……”成河小声嘀咕了一句,却没等说完,就被成江一巴掌拍得闭了嘴。

      吴戈秦戎几个挤在一起,都暗戳戳地跟着笑,也不知是笑魏红梅说话夸张,还是幸灾乐祸成河挨揍。

      坐在旁边的小夏小冬有些不明所以地跟着笑,小秋抬手噗噜噗噜两人的脑袋,夹了一筷子鱼脸肉塞进小冬嘴里,又夹了一条肥泥鳅给了小夏:“乖乖吃饭,这个没乱刺儿!”

      一顿饭吃的高兴,之前还多少有一点点犹豫的魏红梅,也再不叨磨,帮着宋秀莲收拾了碗筷,就匆匆回家,心里一边盘算着,将两口盛杂粮的缸也倒出来,多腌一些泡菜……小秋说,萝卜缨儿和芥菜叶子腌了也好吃呢!那些东西,往年可没人吃,不济用的,若是能够腌了吃,冬天又能添不老少菜呢!

      看着院子里堆得一大垛白菜,小秋却在叹息:这会儿还没有温室大棚,北方漫长的冬季就吃这些冬储菜,天天萝卜白菜、白菜萝卜……再好吃的东西也吃够了。

      唉,再等一年,等大会召开了,她就能放开手脚了。到时候,多种些白菜萝卜,腌了卖到县城、地区里去。腌菜可是一门利润丰厚的生意呢。

      吴戈和秦戎下午就跟着成江成河下地砍白菜去了。等到临晚回去的时候,小秋自然将腌好的泡菜各色各样都给他们装了些,又将下午他们砍菜捎带手捉回来的鱼拾掇了,放在锅里煎好了,给他们带上。

      俩小子帮着成河几个砍了半天菜,魏红梅过意不去,将自家收的新谷子小米装了四五斤来,给吴戈秦戎带上。

      两个小子背着两个书包来的,走的时候,自行车前前后后却挂满了东西,连后座上的秦戎怀里,都抱着一只竹篮子。

      吴戈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挥动着:“回去吧,下个星期天不下雨,我们还来呐!”

      小秋站在大门外的柳树下挥着手,然后默默地目送着两人一车渐行渐远,终至看不见了,方才暗暗叹了口气:七六年底了,吴家想必也快离开了。

      收了白菜、萝卜,又热热闹闹挖了莲藕,捞了鱼,眨眼间,天气就冷下来,下了第一场雪,河水冰封了,七六年的冬天到底还是来了。

      有了吴奶奶给的收音机,外面的声音听到得多了,消息畅通了许多。

      年底陆续有新消息传来,四人小组的罪证公布,许多被打压批判的老艺术家出现在新年联欢会上……这是一个信号,无数被打压被批判的人物开始【创建和谐家园】的信号,让经过漫长黑暗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一场浩劫成为过去,进而被写进历史,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小秋家连续两年养鸡,积累下来,已经有三百多只。不过,大多放在养鸡场那边,由王利民和成海爷俩照顾,家里只有今年新养的四十来只鸡,因为八月十五卖了一批公鸡,剩下的这些,只有十多只公鸡,其他都是当年的小母鸡。又是蚯蚓、又是小鱼虾,这些鸡喂得精心,长得也格外快,秋天的时候,就陆陆续续开了裆下蛋,如今虽说天气冷了,下蛋少了,但每天总能捡上十多个,自家人吃是足够了。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77年高考,小秋加快了自己的学习进度,已经开始学习初中课程。她想好了,就以她自己的学习带动廖辰和小舅小姨复习,赶在高考政策下来前,差不多能把初高中的课本知识都学一遍。等得了恢复高考的确切消息,他们只需要多做些习题巩固知识点就好了。

      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暗流隐隐,从上往下,人事变动颇多,许多之前得势的人被掀翻,免职甚至法办,泰平镇的主任魏向河之前做事低调,却在这时候逆流而上,不但没被免职,还被破格提拔进了县里,成为一员副县,主管农牧渔林。

      这件事与小秋家似乎没什么联系,却在临近元旦的一天晌午,小秋一家正围在炕上吃饭呢,王利群大伯一脚迈进来。

      王利民和宋秀莲自然起身相迎,王利民还笑着招呼:“大哥没吃饭吧?秀莲拿套碗筷来,让大哥在这里一起吃……”

      “秀莲别忙了,我找利民有事!”王利群却显然没心思寒暄,抬手止住宋秀莲,挥手扯着王利民走到外间去,王利民手中拿着筷子都没顾得放下。

      门帘放下来隔断了视线,也阻隔了声音,小秋坐的靠近里屋门口,却也只隐隐约约听见几句:“……老三家的……镇上……”

      她没再费劲去听,盘算盘算时间,就知道大概是三叔王利社的事儿发了,应该是被三婶撞破了……三婶大闹一场之后,夫妻正式撕破脸。

      果然,没多会儿,王利民就进来把手里的筷子放下,跟宋秀莲招呼:“大哥叫我一起去趟镇上……嗯,老三有点儿事,我去看看,很快就回来。下午你让成海叫上大哥去鸡舍里张罗张罗,晚饭我要是回不来,你跟秀菊带着孩子们吃就行,不用等我。”

      小秋真想拦住自家老爹,不去管王利社那【创建和谐家园】的事儿。可也知道,即便说了,王利民也不可能答应,毕竟是亲兄弟,出了事儿,不可能袖手旁观。

      宋秀莲跟上去一步,替王利民穿上棉大衣,又将围巾替丈夫挂在脖子上,一边低声嘱咐:“大人也罢了,你们用心关顾关顾成贵啊,这大冷天的,大人咋样不管他,孩子还不知咋害怕受罪呐!”

      妻子就是心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小侄子!

      第一百七十一章

      王利民看了妻子一眼,眼底的温柔似水,同样轻声答应着:“嗯,我知道了,放心吧!”

      宋秀莲送到门口,宋秀菊和小秋几个孩子则没用下炕。

      等宋秀莲转回来,小秋连忙拿了她的筷子递过去,低声宽慰道:“娘别担心了,我爹跟大伯一起去,没啥事儿处理不了的,相信很快就能回来了。”

      宋秀莲接了筷子,脸带忧色地摇摇头道:“我不咋担心你爹和大伯,我是想起你三叔……这有些时候了,我就看着你三叔不太着头,成年论月的不着家……唉,到底是出事儿了。”

      宋秀菊也在旁边接话道:“虽说三嫂子也有点儿小毛病,可这一两年看着好多了,也学着勤快盘算过日子了,总的说起来,比三哥还是好得多的……”

      说到这里,宋秀菊话头微微一顿,看了小秋小夏一眼,往姐姐身边凑了凑,压低声音道:“我前些日子回家听了个信儿,当时不知道真假,如今看起来,倒是有点靠谱了……人家说,三哥跟调进县里的那个魏主任家闺女好上了……”

      “真的?”宋秀莲惊讶一声,随即寻思道,“魏主任家闺女,可是那个叫大娟子的丫头?跟你还是小学同学的那个?”

      宋秀菊点点头:“对,他们家上头下头四个小子,就那一个丫头。”

      “要是那闺女,长得也不咋俊呀……也不好得老三家的呀!”

      眼看着自家老娘有歪楼的趋势,小秋忍不住笑了,拿了一块馒头塞进自家老娘手里,笑道:“娘啊,啥俊不俊的,那位的爹不是高升了嘛,我三叔又是个官儿迷,能让他转正、升官,再丑也比三婶强啊!”

      宋秀菊抬手拍了小秋一巴掌,笑嗔道:“你个小人精,啥也知道了!”

      娘几个也就随口感叹几句,也不耽误吃饭。吃完,宋秀莲照应着小冬午睡,小秋小夏则穿了厚衣服,跟着宋秀菊去上学。

      不管那边如何打破头,他们的日子该咋过还得咋过!

      王利民这一去,倒是没有回来得太晚,天擦黑的时候,就跟王利群一起,将王利社两口子并成贵都带了回来。

      小秋放学的时候,遥遥就看见奶奶家门口被看热闹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隐隐能听到王利社几句高声,胡卫红却没有叫骂声,只隐约有哭声传出来,断续细弱地几不可闻。

      就像看电视剧,知道了结局,过程也就没了热情。

      小秋跟着宋秀菊回家一看,果然自家老娘和小冬都不在屋里,想也知道,是宋秀莲过去劝和,放小冬在家不放心,带过去了。

      小秋把书包往床上一放,跟小姨打个招呼,就往外走,看着小夏跟小狗一样跟上,小秋连忙将她拦在屋里:“那边人挤人的乱腾的很,你乖乖在家,我过去就是把小冬抱回来去,去去就回来。”

      小夏正是爱热闹好奇的年龄,被拦在家里很有些不高兴,小嘴儿撅得老高,一脸委屈的,却终究没有改变姐姐的决定,只好不情不愿地停在了屋门槛里边儿。

      农村人鲜少有啥热闹事儿,遇上个口角打架的,都要赶着来围观。这也算是国人的一大传统了。

      小秋好不容易从人群缝隙里挤进去,抬眼就看见三叔王利社裹着一件军绿色的军用棉袄蹲在正屋门口扭着个头抽烟,王利群和王利民都不见影儿,应该是在屋里跟王建国商量。倒是王爱巧拖着根烧火棍,绕着院子驱赶着攀爬上院墙看热闹的皮小子们,呼呼喝喝的,引来一阵阵惊呼和哄笑。

      小秋没心思搭理这一对兄妹,转脚进了三婶住的东厢。

      小冬眼睛尖,第一个看见进门的大姐,立刻张着手叫:“大姐!”

      胡卫红头发蓬乱着,坐在炕梢头垂着头,一声一声地抽噎着,魏红梅和宋秀莲都坐在炕沿上劝慰着,成贵就跟个没人要的小狗儿似的,坐在炕角落里,听过小冬叫,也跟着抬头看过来,随即眼睛里露出一抹委屈来,嘴唇动了动,也弱弱地唤了一声:“大姐姐……”

      “嗳!”小秋看得心软的不行,上前一步接住扑过来的小冬,一只手揽住,又招手将成贵唤过来。隔得近了,才见成贵显然是哭过了,眼睛红肿着,脸上哭的鼻涕眼泪痕迹宛然,柔软的短发刺蓬着,衣裳也皱巴巴的……这模样,不但是小狗儿,还是只可怜兮兮地流浪小狗啊!

      屋子里也没生火,暗沉阴冷。小秋站了一会儿,就觉得有冷气从脖子、袖口的缝隙里往里渗进去。这种情况下,胡卫红怕是没心绪照应成贵,小秋干脆跟大伯娘和自家娘招呼一声,给俩小的穿了棉鞋棉衣,一手一个,领着回了家。

      三叔三婶的事情她知道结局,却也无能为力。别说她终究是个孩子,就是大人,感情变了,也往往回天无力,无计可施。

      小秋带着两个小的回了家,给成贵并小冬洗了手脸,打发两个人上了炕暖和着,又一人递了块鸡蛋糕,让他们吃着,这才回身帮着小姨做饭。

      等娘俩做好饭,天完全黑下来了,然后就听得院子外头吵吵嚷嚷的,人群散去的声音传进来,小秋就知道那边大概完事儿了,连忙打开门迎出去。

      果然,人群渐渐散去,稀拉了之后,宋秀莲和魏红梅先出来了,后边,王利民跟着王建国王利军一起,送了王利群和林正强出来。

      看到林正强,小秋愣了一下,暗道:原来,林正强这会儿就掺和进来了呀!

      也不知是不是被村民看热闹的热情【创建和谐家园】到了,隔了一天,村子里关于王家老三的绯闻议论得火热的时候,村子里的广播发了一条通知,是林正强发的,就是工作组决定趁村民冬闲决定办个识字班,地点就在村小学教室,时间是每天晚饭后,每天一个小时。

      第一百七十二章

      胡卫红没心思照料成贵,这两天成贵都住在小秋家里,跟小冬一起,由宋秀莲一起带着的。

      办识字班通知下达了没多会儿,大伯娘魏红梅就端着针线簸箩过来了。

      小秋只当大伯娘来寻自家娘一起做针线说话的,都没在意,乖巧地端了炒花生过去,就准备带着妹妹去做作业,一回身的功夫,就听魏红梅道:“秀莲啊,刚刚那办识字班的通知你听到了吧?我知道你上过学读过书,并不需要去识字班,可我一个人去怪害臊的,你就当陪陪我,和我一起呗!”

      “哎呀,大伯娘这么爱学习,真让我佩服啊!”小秋笑嘻嘻地回头搭话,一边替大伯娘劝和,“娘,你就陪着大伯娘一道去吧,我大伯娘也就开始不好意思,去几天,跟老师同学们都熟悉了,也就不用你陪了!”

      ‘老师同学’的称谓,让魏红梅的脸上溢出一层薄薄的光来,她实在没想到,这么新鲜时髦的词儿,有一天能跟用在自己身上。

      她笑着一拍腿,道:“小秋丫头就是会说话,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我就是刚开始抹不开脸,等去几天熟悉了,你也就不用天天陪我啦!”

      小秋心里道三婶也没怎么上学,大伯娘拉上她一起更好……不过这句话在她的舌尖儿上打了几个转转,到底没说出来。不管之后的事情会不会如上一世那般,她都不想在里边充当这个推手。

      若是可以,她还是希望成贵能够有母亲爱护着长大,而不是像上一世那样,娘走了,爹也不管,奶奶爷爷也不咋理会,吃不上穿不上的,还是魏红梅和宋秀莲两个人看不过眼,捎带着做些衣裳,招呼着吃饭啥的,但终究都有各自的家庭大人孩子要照顾,有心照应,也没有亲娘那般周全贴心的。上一世,成贵那么聪慧漂亮懂事的孩子,最后连初中都没上,后来又跟镇子上的一些二流子小痞子混到了一处,虽然没做出大恶之事,却终究让人惋惜。

      这边正说着话呢,门上有人招呼:“二嫂在家吧?”

      话落下,人也走了进来,竟然是几天闷在家里没出门的胡卫红,过来找自家成贵了:“大嫂也在啊,我这几天没顾上,成贵在二嫂这边,让你受累了!”

      几天没见,胡卫红脸上的伤已经不怎么明显了,却仍旧脸色发黄憔悴的很,强撑着挤出一抹笑来,也看着涩涩的死气沉沉的,没一点儿鲜活舒展劲儿。小秋默默看着,心中暗暗叹息,难怪老话说看人脸色知冷暖,这人的日子过得顺心不顺心,脸上一眼就看出来了。胡卫红明明才二十四五的好年纪,却磋磨的蜡黄憔悴,仿佛那本该盛期的花儿经了霜,就露出一副枯萎凋零的模样来。

      宋秀莲笑着起身,招呼胡卫红坐下,一边道:“我受啥累啊,都是小秋小夏小冬一起玩的。成贵这孩子懂事的很,让吃就吃,让睡就睡,还知道当哥哥照顾着小冬,别说让我受累,我倒是觉得他跟着我这两天,替我不少呢!”

      小秋看着成贵一脸欢喜,又一脸担忧地蹭到胡卫红身边。

      胡卫红一回头看见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忍不住又是悲从中来,瞬间红了眼。

      眼看她搂着成贵又要落泪,小秋连忙把成贵接了过来,招呼着小冬和成贵一起出了里屋,到外屋床上玩耍去。里屋就留给魏红梅、宋秀莲、胡卫红妯娌仨说话去。

      也不知宋秀莲几个咋说的,过了个把钟头,魏红梅和胡卫红一起告辞的时候,胡卫红脸上已经开朗了许多,都能笑着跟宋秀莲说话了:“二嫂,那你就再受累替我照应照应成贵,我和大嫂一起去识字班上课去。”

      看到如此这般的转折,小秋微微意外之后,就笑着道:“三婶和大伯娘尽管去上课,成贵有我呢,保管替你照料好了。”

      这一年多来,小秋不但慢慢受到了爹娘的尊重,连大伯一家人、三婶胡卫红也对这个早熟懂事的孩子多出一份喜爱和尊重来。

      听小秋这么说,胡卫红连忙笑道:“那婶子就先谢谢小秋啦!”

      这件事到此,似乎又回到了上一世的轨迹上去。

      第二天吃过晚饭,胡卫红就把成贵送到了小秋家,然后与魏红梅一起去小学上识字班了。这个识字班并没有用几位老师教学,而是由工作组的林正强和另一名刘勇担任老师,每晚教村里人识字、扫盲。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