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5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她踢踢踏踏往家里走着,尽管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挪,路却终究有尽头。

      就在她走到自家门口的时候,恰好遇上王利民脚步匆匆地从奶奶家走出来,这些日子都乐呵呵的老爹,不知为何,竟紧紧皱起了眉头。

      小秋心里咯噔一声,下意识地就觉得不好……这是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她这会儿倒不怎么替自家娘和弟妹担心,毕竟小姨在家,娘也不是坐月子的时候,弟弟也大了……即便口角几句,也不是大问题了。而且,自家老爹是从奶奶家出来的,那么大概是老爹被叫过去,受什么难为了?

      心思转圜间,王利民已经低着头快步来到了小秋面前,小秋轻轻地叫了一声:“爹!”

      “啊?”王利民明显有些心不在焉,被唤醒抬起头来,见是小秋,那目光就下意识地往旁边撇了撇……上一世,小秋学心理学,这个动作大概代表着心虚?!

      “小秋啊,下课了?”王利民打叠起精神来跟女儿说话,又抬眼看了看女儿身后,然后道,“不是说请你老师一起来吃饭吗?怎么没来?”

      “老师说有饭,就不来了。”小秋简单地回答了老爹的问话,一边思索着如何开口问,却看见,大伯和大哥成海二哥成江相跟着从奶奶家走出来。

      小秋立刻就放弃了询问老爹的打算——王利民虽然醒悟到妻儿受了委屈,更用心地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终究割舍不掉与父母的亲情。是以,平常那边有些糟心事,他也一个人担着,不怎么给妻儿说。

      回到家,宋秀菊抬头看了看小秋身后,随即垂了眼,并没有多问什么。

      她这模样,反而让小秋更是不忍和难受,正好王利民也觉得心虚,没话找话道:“廖老师不好意思来,拾几个包子给他送去吧!人家放了假还特意回来教小秋,这个情咱们不能不记着。”

      第一百五十七章

      宋秀莲自然没话说,答应着进屋拾了七八个大包子端出来,王利民接了,亲自往学校去送,小冬蹒跚着出来抱住他的腿,他哈哈一笑,一手端着包子,一手抱起小冬出了门。

      宋秀莲又捡了几个包子端出来,让往大伯家送,小秋赶紧接过来,匆匆往大伯娘家去了。

      小秋一脚踏进来,就听到大伯娘哽咽的声音,断断续续从里屋里传出来:“……咱家成海的婚事一拖再拖,跟他年纪相仿的小子们差不多都定下媳妇儿了,就他小小年纪就跟着下地挣工分,顶个大人使唤。哪怕跟着老二养了鸡,也没耽误下队里的活计,天天起五更睡半夜的,十七八的孩子打熬的又瘦又黑的……好不容易孩子自己个儿挣俩钱,说门亲事吧,却又逼上门要钱讨债……你说说,那还是孩子的亲爷爷亲奶奶吗?咋就那么狠心呐?他们家闺女是闺女,我们家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嘛……谁家孩子不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哇……”

      大伯娘还在絮絮地说着,小秋的脚步声又轻,竟没人注意到进来人。

      小秋大概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也就离开里屋门口,退回到正屋门口,一手扶着门框,扬声叫:“大伯娘在家吧……”

      话音落,里屋的哭诉声一顿,随即门帘子一挑,二哥成江走了出来。

      “小秋过来了!”

      小秋连忙应着,又把手里的扒篮子递上去:“二哥,我娘蒸的包子,让我送几个来,给哥哥们尝尝。”

      成江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来,接了扒篮子过去,将包子捡出来,放进自家的篮子里,又随手拿了三个黑皮甜瓜放进扒篮子里,也不递给小秋,而是自己端着把小秋送出来。

      “二哥……是不是那边又出什么幺蛾子了?”对外人小秋还叫声爷爷奶奶,对着自家哥哥,她却不必假装,只用‘那边’指代。

      成江抬眼扫了隔壁院子一眼,淡淡地嗤笑一声,道:“那边不出幺蛾子才不正常吧……说是有人给小姑介绍门亲事,小姑要去相亲,得穿什么的确良褂子、咔叽裤……这些也还罢了,咱奶奶还说,难得这门好亲,不能让小姑过门后被婆家看不起,让咱两家凑钱给小姑买什么‘三转一响’,还说,你家那‘缝纫机’也没多大用,买不起新的,就用那个也将就着……”

      成江说到这里停住了话头,小秋知道二哥还有话未尽,恐怕李秀英和王爱巧不仅仅看中了自家的缝纫机,怕是连自家的收音机也看到眼里去了。好么,‘三转一响’中的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自家现成的就有俩样了!

      不过,这些,小秋并不怎么害怕。若是以前,李秀英开了口,王利民的态度还真难说,说不定一片孝心的就真的应了。但经历了那么许多事之后,她愿意相信自家老爹已经有所觉悟了,仍旧孝敬老人,却不会愚孝了,更不会把这份孝心,建立在伤害自家老婆孩子的基础上。

      她从二哥手里接了扒篮子——瓜太沉,她就一手搂着抱在怀里,腾出一只手来拍了拍成江的胳膊:“二哥,回去好好劝劝大伯娘,别跟那些人置气,不值当。再说了,咱们两家即便有心,也得有那个力啊……别说咱们这里不兴分了家的哥哥们拉饥荒给妹妹置办嫁妆,就是拉饥荒,也得有处买去呀。那几样东西,可都要票的,没有票,咋说都白搭。”

      成河看着妹妹一脸自信、洒脱的样子,好一会儿才回不过神来,迟疑着道:“你是说……”

      小秋很散漫地挥挥手,道:“咱们两家都是种地的,可没处寻摸那些票去。就让他们找票,找到票再说找钱的事儿嘛。”

      成江眨眨眼,倏地绽开一脸的笑来,嘿嘿地笑着点头道:“嘿嘿,就这样,让他们找票去……嘿嘿,那我回去了哈!”

      说着话,成江满脸喜色地转身,匆匆回家去了。小秋目送他进了大门,这才笑着摇摇头,回了家。

      她刚刚说的很轻松,心里却仍旧有些不托底……这事儿的关键还在大伯和自家老爹的态度上。特别是自家老爹王利民的态度更是有待观察,毕竟是有‘前科’的人。

      除了王利民有些沉默之外,家里其他人没什么异样。小秋看了看各人脸色,就知道王利民还没把事情告诉宋秀莲。她挑挑眉,垂了眼照料小夏吃饭,事情如何发展,老爹作何决定和选择,她只需拭目以待。

      吃过午饭,宋秀菊收拾了碗筷后回学校休息,小秋拉着小夏跟了过去。家里留给爹娘,也好给他们一个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走在路上,小秋状似无意地问小夏,要不要去看姥姥姥爷,小夏自然欢喜无限,答应不迭。

      “好,那我就带你一起去!”小秋答应了小夏,这才抬头看向自家小姨。

      小秋看见小姨脸色有些发白,表情却还算平静,这才假装着懊恼道,“小姨啊,廖老师上午通知我,宋院长让我去镇卫生所学习,明天就走……那个宋老头真是任性啊,家里那么多鸡,每天都要挖菜打草的,我要是走了,活儿谁干啊!唉……唉……”

      宋秀菊喜欢廖辰,也是第一次喜欢人,很喜欢很喜欢……只不过,环境和性格所限,她这份喜欢表达的很含蓄,自觉做的最出格的事情,就是以感谢廖辰帮助的借口,替廖辰织了一条围巾。廖辰并没有拒绝,诚心谢了,却从来没有戴过。再之后,隐约地回避,也让宋秀菊渐渐渐渐明白了对方的态度。她本来就不是肆意妄为的人,得知对方含蓄的拒绝后,自然不会穷追不舍,更做不出死缠烂打的事情。

      而且,在她眼中,廖辰是那般好,学识、风度、休养、容貌、性格……竟没有一处不好的。她自己却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姑娘,生的一般,没什么学问,就连出身也不好……

      第一百五十八章

      骄傲、矜持又带着浓重自卑的宋秀菊,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一次暑假,她回家后,游魂一般过了半个月,实在忍不住回来,哪怕不能得到回应,能够离他近一些……也好!

      奈何,她如此卑微的愿望,却仍旧注定了破灭。在她回来的第二天,廖辰就决定了离开,不,或者在看到她的第一时间,他就做出了离开的决定……尽管早就知道了他的态度,宋秀菊还是会觉得心痛——她就那么面目可憎,让他避之唯恐不及吗?!

      只是,对这个结果她早有预见,她的性格又偏温吞隐忍,自然地,痛苦也好、难过也罢,都不至于失态,也不至于过分放任……那份钝钝的疼在心底的最深处,一直持续不断,或者可以持续到永远去,她却仍旧没完全忽略了身边的小外甥女。

      前头小秋说了什么她没注意到,只听到小秋老气横秋地一声声叹气……

      她抬手摸了摸小秋的头顶,微微一笑道:“你尽管去姥姥家,我在这里呢,自然不会让你的小鸡们饿死!”

      小秋看着隐忍着心痛仍旧对她展开温柔笑脸安慰的小姨,真真是让人心疼。

      宋家二老都算是大户出身,当年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两人生的也都极好。不过,姥姥钟玉琴的五官比较立体,当年是明丽美人。姥爷宋胜书却眉眼略显疏淡,一派文秀儒雅。说起来,宋家两个女儿都随了父亲的长相,不算第一眼美人,却是极耐看的,加上家教良好,性格温柔,妥妥的东方传统美女。倒是小舅舅宋秀程综合了姥姥姥爷的优点,容貌俊朗,清雅从容,又不失明朗生动,实在的帅哥一枚。

      娘与老爹虽说感情不错,称得上夫妻恩爱,但终究有那么一对极品婆姑,小秋还是难免替老娘暗暗惋惜。与母亲一样美丽温柔的小姨,却值得更好的人来珍惜……

      眼前廖辰的回避,对宋秀菊来说是绝了念想,小秋却并不觉得完全没了希望,但要小姨奋发自强,别的不说,起码要复习功课,抓住两年后的那一次高考……这个时代,上大学无疑是彻底改变一个人命运际遇的不二法宝。

      若能考上大学,走到更高更旷阔的世界中去,可就不止廖辰一棵树了,有的是大片挺拔葱郁的森林嘛!

      于是,小秋笑嘻嘻地开口:“小姨,那天我去吴戈奶奶家,吴奶奶跟我说‘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考到北京去,奶奶在北京等着你。’……小姨,大学是什么?考上大学,就能去北京吗?”

      丢给小姨一句似是而非的话,小秋就毫无挂念地,带了小夏,包袱款款地去住姥姥家了。

      到了镇上,落到郑秋实手里,小秋虽然不用干家务活了,却半点儿不轻松。

      这次过来,郑秋实每天上午都将小秋带在身边,带她接触各类病号,让她感受每个人的脉象……随着名声传扬,找郑秋实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也没多少时间给小秋讲解,只叮嘱小秋认真看、仔细观察,并用心感受每个病人的脉象……下午,郑秋实有时候要去出诊,去县城、甚至地区的时候也不少,每次出诊,他就再把小秋丢到药房去做学徒……不管白天多么忙,每天晚上的时间,郑秋实都是雷打不动的授课时间。他并不给她系统地讲述理论,只把白天看过的他认为比较典型的病例拿出来,和小秋一起分析。

      这种实践加教学的模式,也是中医传承史上沿用已久的师徒传承,虽然古旧,却无疑是极好的教学方式。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弊端和局限性,那就是没办法广而推之,注定了延续性差,万一哪天一个意外,就有可能断了传承。不像医学院一批批教学制度,医学生都跟流水线上下来的工业产品似的,无限类同,面目模糊。

      小秋每天的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自然不用廖辰再‘代课’,于是,回到镇上第二天,小秋就听说,廖辰出了门,好像是去了省城。

      小姨宋秀菊一周后,也回了一趟家,是跟着送鸡蛋的王利民过来的。她带了些小秋家种的甜瓜、西瓜,并宋秀莲腌制的咸蛋。

      小秋回来吃饭时才见到小姨,看着她气色不错,精神也饱满,那一点点担心才没了。

      每天忙忙碌碌的,小秋也顾不上想家什么的,见了小姨,却忍不住问家里的情况,问娘和小弟,问家里的小鸡……还问大哥成海的亲事……

      宋秀菊也耐心地一一回答了,末了道:“……成海的亲事大概成了,听利军大嫂给姐姐说,那姑娘是个懂事的,干活利落,待人接物上也不差,大方爽利……利军大嫂和成海娘俩儿都相中了。倒是小巧……听说那婚事又黄了。嗯,好像是小巧自己不愿意……那个人在厂里做工时烫着了,虽然手脚全乎,腮上连着脖子却有块大疤瘌,嘴角都是歪的。”

      小秋顿时恍然了。难怪,一个城里人要来农村找媳妇儿,原来是毁了容的。

      宋秀菊只在家里呆了半天,下半晌王利民送完鸡蛋转回来,她就又跟着回了三合村。这一回,连小夏也带回去了,说是要给小夏辅导作业。

      小姨回来这一趟,里里外外地打扫了一遍,又把爹娘炕上的床单子、枕巾什么的全部换下来洗了,忙碌充实,对廖辰好像是真的放下来,一个字都没提,让钟玉琴暗暗放了心。小秋却觉得她还没有完全放下,要不然就不会刻意地回避,一字不提了。

      小秋天天睁开眼的时间店铺排得满满的,就是全力以赴,她都觉得自己几乎跟不上郑秋实的教学进度了……自然没时间胡思乱想。

      忙碌的时间过得最快,仿佛一眨眼,二十天已经过去了,暑假结束,小秋要回家上学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孙连山一改之前垫底的成绩,语文考了72分不说,数学更是破天荒的考了85分。别看这分数不算高,在村小学里却绝对称得上优秀学生了。更别说有他之前的成绩对比着,若不是廖辰了解自己的学生前后变化,大概要怀疑是否作弊了。

      孙连山这个成绩让他老爹得意了一个夏天,逢人便装作不经意地提起自己的小子,“哎呀,真是不让人省心啊,太调皮太捣蛋啊,要不是成绩还能说得过去,早打死算了!”

      他这逢人就嘚瑟的劲儿,不说给家长们添堵,最受其害的是孙连山的小伙伴们,被受了【创建和谐家园】的老爹们那个一顿收拾啊,而且是一轮又一轮,循环往复绵绵无绝……让人绝望。

      一到学校里,那几个就围着孙连山秋后算账,孙连山一看事儿不好就想跳起来逃跑,却被眼明手快的小子们扯住,又扭胳膊的,又掐脖子的,又有趁机在后边下黑脚连踢带踹的,折腾的后半截教室的学生都纷纷为他们避让。

      小秋坐在第一排,未受战火波及,正被同桌小芬拉着说话,说她在哪里发现了一片猪牙菜特别鲜嫩呀,她们家的枣子已经泛红了呀……

      廖辰迈着大长腿无声地走上讲台,也没作声,教室里说话打闹的学生们却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老老实实坐下来。

      廖辰的目光从教室后排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身上扫过,让那几个男生立刻缩了缩脖子,把头往桌子上埋下去,这才淡淡地收回目光,开口道:“又是一个学期开始,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大学生了,该有更好的自制能力,自动遵守纪律,并开始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要像一二年级的小孩子一样,需要老师时时刻刻监督和约束着了。”

      学生们默默听训,刚才几个闹腾得特别欢的男生更是满心忐忑,在教室里闹腾被老师抓个正着,待会儿廖老师会怎么处罚他们?是围操场蛙跳?是打扫厕所?最可怕的是廖老师在放学后开小灶,一开就是一周,天天盯着你把课文背诵默写不得有一处错漏,还要做好几张数学题……

      可是接下来,廖老师的一番话,却完全出乎了学生们,特别是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们的意料。

      “新学期开始了,王校长争取了我和宋老师同意后,决定对几位老师的任教班级做一下调整……”这话一出,所有的学生都愣了,随即孙连山第一个站起来问:“廖老师,你还教我们吧?”

      廖辰没有立即回答,其他学生们也立刻着急起来,乱纷纷,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老师,你不会不教我们了吧?”

      “你不教五年级就算了,四年级还是你教的吧?”

      “老师,你真得不能继续叫我们五年级吗?”

      “老师,你继续教我们上完这一年吧。”

      “老师,你教到我们毕业吧!”

      …………

      廖辰静静地听了片刻,然后抬起手往下压了压,孩子们终于停止了急切的追问请求,安静下来,听廖辰宣布调整结果。

      “调整后,五年级的同学还是我来教。三四年级由宋老师来教。王校长今年教一二年级。”廖辰说完前半句,教室里就再次沸腾了,乱吵吵一团之中,廖辰继续宣布了另一件事,“王小秋同学学习成绩优异,经校长和老师们商议决定,让王小秋同学跳级上五年级。”

      安静如潮水般,从最前排开始蔓延过去。坐在最后边的孙连山,看着那个清瘦挺直的背影,心中滋味莫名。他之前还不忿她的优秀,如今,她超过他走到前头去,将他远远地落在后边,而且会越拉越远。

      而与孙连山有一样心思的还有小秋的三哥成河。最初他比小秋早上一年学,小秋第一次跳级,就与他同级了,如今再跳一级上了五年级,而成河却是正常升级,进入四年级学习,竟比小秋落后一级了,这让他这个当哥哥的脸面往哪里放?好在,成河心思粗,那点儿不好意思也就一会儿,很快就被他抛到脑后去了。

      小秋再次跳级,成为了一名五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一年后就要面临小升初的考试。

      这个时候还没有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还是要通过考试的,并不比后来的中考轻松,许多农村孩子因为考不上初中而辍学。

      小秋虽然跳了一级,但因为之前三四年级时就是两个班在一个教室上课,所以,她与五年级的同学并不陌生,互相之间也算熟悉。很快,她有了一个新同桌姜丰冬。

      丰冬是个秀气的单眼皮女生,比小秋大三岁,如今已经十三岁了,开始发育的少女虽然谈不上明艳娇丽,却也清秀宛然。小秋最爱她略厚的嘟嘟唇,总是晶莹莹红润润的,像一块果冻般好看!

      丰冬是个学习认真努力的孩子,每天做完作业后,都会自己复习,而她复习的方法就是抄写:抄写生字,抄写课文,甚至抄写数学课本的例题!作业本的每张纸,正反两面都被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蚂蚁大小的字!

      小秋第一次看见时,实在是太震惊……若不是这一世她与丰冬坐了同桌,根本不知道丰冬是这么努力的学生。——上一世,她对丰冬的印象不深,也就说明,丰冬并没有改变人生命运,最后与绝大多数农村女孩子一样,嫁人生子,下地种田,回家带孩子做家务,辛劳一生。

      小秋被丰冬的勤奋刻苦感动,装作从老师那里借的参考书摘抄的练习题,其实是她自己出的习题,与丰冬一起做——一遍遍机械的抄写固然有用,却有点浪费精力时间,远不如多做一些各类型有代表性的的题目,抓住知识点复习的效果好。

      虽然小秋不是真的小学生,但有一个小伙伴一起解题、做题,互相对照答案,探讨解题思路和步骤……不得不说,还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小秋与丰冬飞快地熟悉,进而亲密起来,小芬来找小秋,连续几次看见她与丰冬头并头做题讲题,神态亲密,竟然伤心恼怒,不再来找小秋了。

      第一百六十章

      等小秋发现几天没见小芬的时候,放学再跟小芬打招呼,对方却已经不理她了。小女生的喜怒恩怨,让小秋有些懵,不无遗憾却又无可奈何。

      上学放学,秋风渐凉,上了两周课之后,就又开始了二十天的秋收假。

      秋天,是忙着收获的季节,辛苦、劳累,却充满了丰收的满足和喜悦。

      这一年的秋收,小冬已经将近两周岁,能够摇摇摆摆地跟在大人身后走路了,王利民和宋秀莲就带着三个孩子一起下地干活。

      收花生,王利民在前头挥镐头把花生挖出来,小秋跟在后边摔土、码堆,宋秀莲则穿了旧衣裳,负责把码好的花生搬运到地头上去。小夏则肩负起照料弟弟小冬的责任,宋秀莲给小姐弟俩的腰上都系了一个围包,小夏领着弟弟跟在大人们后边捡拾脱落的花生,收完一块地后,小夏捡获了半包花生,小冬竟然也捡了一大捧,足有半斤的花生。小东西脸上沾满了泥土灰尘,混合了汗水抹的一道一划的,跟个花脸猫儿似的,他却浑不在意这些,还乐滋滋地跟着二姐去队里场院交花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