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等她转过去,一眼看见老爹呆愣愣地看着副食柜台上的橘子罐头,脸上表情恍惚,明显是陷入回忆中去了。
橘子罐头的事,小秋上一世听老爹说过几回,后来,新鲜橘子也能吃上的时候,王利民每次吃橘子,都会念叨念叨这事儿。是以,小秋今儿一看见王利民这般模样,就立刻明白了其中缘由。
她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不管如何,奶奶都是老爹的亲娘,血脉相连!而且老爹心里是真的孝顺,在他的心里,最痛苦的莫过于和奶奶关系的疏远吧!
罢了,不管那老太太如何,也不差这两瓶罐头……就当安老爹的心吧!
小秋也没叫王利民,而是直接走到副食柜台前,招呼里边的售货员:“阿姨,我买三瓶橘子罐头!三瓶山楂罐头!”
这个时候,大冬天的也没什么水果,妹妹和哥哥们也靠了一冬天了,既然买了,就不差多买一瓶,给他们都尝一点!另外,山楂罐头是给姥姥买的,相对于略显清淡的橘子罐头,姥姥钟玉琴更爱酸甜酸甜的山楂罐头。而且,姥姥做肉的时候也爱放两颗罐头山楂,做出来的肉没腥味儿,隐隐有一股特别的清甜味道。
“爹,走吧,再不走,该天黑了!”小秋有些吃力地拎着六瓶罐头转回来。
王利民刚刚其实就看见了大女儿,他开始还疑惑女儿为什么又回到副食柜台来,等他看见女儿买了罐头,他就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他想的,女儿都了解!
有那么一刹那,他觉得心口有什么东西迅速膨胀起来,把他的胸口胀得满满的;又觉得,有什么东西,【创建和谐家园】辣热乎乎地窜上来,滚烫的,让他的嗓子、鼻子、眼窝子,都热热的,有些发疼!
他一个大老爷们,那一刻,差点儿飙泪。还好,在大女儿转身往回走的时候,他迅速地抬手抹了一把脸,将眼角的湿意抹去,然后,扬起一个略带尴尬,却特别欣慰的笑容来:“小秋……嗯,好,走!回家!”
说着话,伸手接过小秋手中的六瓶罐头来。
小秋看着王利民拎着六瓶酒出来,情知有姥爷的份儿,也没做声。
倒是王利民自己心底那份尴尬涌上来,脸上觉得有些发热。他没话找话道:“等回家,咱们把那羊头羊杂碎收拾出来,过年时,我跟你们大伯也好好喝一盅儿。”
小秋只是笑着点点头,也没做声,只扬声招呼哥哥们和小夏一起出了百货公司。
她在心里头琢磨,今年还是别把自行车票拿出来了,就像她之前说的那样,眼下的形势还未明朗呢,且闷声发财吧,别弄个自行车招人眼了。
爷几个乐哈哈地往家走,兄妹几个窝在骡车上,王利民就把空筐摞起来放在车前头挡冷风,又一再嘱咐孩子们裹好大衣和褥子。吃饱喝足,几个人被骡车一晃悠都有些犯困,小秋怕有谁睡着了再感冒,就起头让大家唱歌,《打靶归来》、《南泥湾》《我们的祖国》《铁道游击队之歌》、《洪湖水浪打浪》……先是小夏和成河跟着唱,最后二哥成江和大哥成海,甚至连前头的王利民也跟着哼哼,歌声不断,笑声不断,似乎连寒冷都退却了。
回到家里,王利民去队上还骡车,拎了二斤羊肉一个羊头并两瓶酒,顺路去一趟王利群家,临去嘱咐小秋,羊头羊蹄羊杂碎搁着,等他回来拾掇。
六挂鞭炮,一家两挂过年放的。另外两挂个头较小的,则是王利民买给小子们放着玩儿的。
成河一路憋得辛苦,好不容易到家,迫不及待地拆了一挂,装了四五个大红色的小鞭炮在书包里,跑出去找小伙伴们显摆去了。成海成江背了自己的胶鞋并钢笔等物也回去了。
小秋则把买回来的羊肉、点心、糖块等物收拾了,给宋秀莲商议着都分了些,装在篮子里,并三个哥哥应得的那份钱,一起给宋秀莲拿上,送给大伯娘去。
宋秀莲去后,小秋略加收拾,就动手做晚饭,待锅里的米粥香气四散开来,宋秀莲方才带着笑转回来,一进门却先去倒了半杯水喝,一边道:“你大伯娘不肯要那钱,推托了好半天……”
小秋含笑听着,并不参言。小孩子们逮鱼只当闹玩了,结果王利民不但帮着把鱼卖掉,还给买了许多吃穿文具玩意儿,大伯娘自然不好意思再要钱,推托一番,在所难免。
这天吃过晚饭,王利民点着灯收拾那些羊头羊蹄羊杂碎,忙碌到夜色深沉,方才收拾干净。
彼时,小秋早已经带着妹妹躺进被窝,睡了一觉了。在她昏沉沉再次睡过去前,心里还感叹了一句,再等一年,只需再等一年,到年底,她不但要把自行车买回来,还要买个钟表……家里没个钟表,都没法子看时间,实在是不方便啊!
腊月廿六廿七,王利民只让小秋带着小夏,照看着小冬,他并宋秀莲一起发面,开始蒸馒头、糖三角、枣糕、松糕……
腊月廿八,王利民将准备的丸子、肉块、鸡块下油锅炸起。小秋趁机炸了一笸箩脆果子,加了白糖、黍子面,炸出来之后,香甜酥脆,宋秀莲尝了两个,也微笑着说好,小夏更是吃得停不住嘴,还是小秋看着不行,将脆果子端了起来。要不然,放开让小夏吃,吃不下饭是小事,怕吃多了上火,甚至积食不消化,又是麻烦。
腊月二十九,王利民带了羊肉、自己炸的丸子肉块、并野兔等物,去了镇上,给岳父宋胜书送年,也给廖家和郑秋实一人送了一份过去。
他前脚刚走,吴海港带着吴戈秦戎就到了三合村。
第一百一十八章
因着王利民不在家,吴海港也没留下吃饭,将带来的一袋大米,几袋奶粉,并给小秋小夏买的衣裳留下,带着吴戈秦戎又走了。
吴戈临上车,回头对小秋道:“过完年我就来住下。”
小秋连忙道:“初二我要回姥姥家,你要是来,就去镇上找我!”
坐在驾驶座上的吴海港看着恋恋不舍的儿子,真是好笑又好气,都说女生外向,他咋就觉得自己这儿子白养了呢?这还没怎么着呢,就一门心思地往人家跑,看那样子,恨不能长住不回家才如意!
想着,他不由伸手给了吴戈一巴掌。
“爸,你干嘛打我?”吴戈捂着头问。
“你个小没良心的!老子打你一下咋了?”吴海港眼一瞪,开口就骂。吴戈捂着头,干脆扭头不再搭理,老头儿不知咋地气儿不顺,他就不上赶着戳老虎的鼻子眼儿了!
到了除夕这天,小秋和爹娘弟妹在自家吃过午饭,王利民拎了给爹准备的酒、新烟袋锅子,给老太太买的橘子罐头,并羊肉、羊杂、丸子等物,宋秀莲给三个孩子收拾一番,抱着小冬,领着小秋小夏,一起往老宅里去。
他们一家今年过来的早一点,进门只有爷爷坐在堂屋里默默地抽烟,奶奶李凤英并小姑王爱巧在里屋,大伯一家是还没过来,小秋只是奇怪,怎么没见着三叔和三婶一家?
这话没用她问,王利民就替她问了。
爷爷王建国叹口气道:“成贵娘有点儿不舒坦,吃了饭我让她先去歇一下了。”
略顿了顿,似乎有些迟疑,却终于还是说道:“老三……镇上好像有点儿事,要晚些时候回来……他说了,必定耽误不了年夜饭。”
王立社两口子本就与人不亲近,特别是王立社向公社举报村里养鸡的事,被人知道了,胡卫红抱着成贵出门都被人明着暗着的骂,吓得也不太敢出门,入了冬后,还回娘家住了一个多月,临过年了才回来。王立社更是住在公社,不敢回村。
王利民也就是顺嘴一问,并没怎么在意。
随即,宋秀莲将她给老爷子做的黑青色咔叽布中山装拿出来,王建国嘴里说着‘花钱干啥’‘我这把年纪哪能穿这个’,脸上却不自禁地露出一片喜色来,又由着王利民伺候着试了新衣裳……
李秀英也从里屋走出来,干看了一回,见宋秀莲不提给她新衣裳的事儿,脸色难看地摔摔手,转身回了里屋,嘴里嘀嘀咕咕的似乎在咒骂着什么,只不过,她声音不高,也没人上赶着找不自在去理会她。
自从秋天出了小夏溺水那件事,王爱巧就几乎不出现在人前了,即便见了人,也只垂着头,不言不语的,也不抢着挣着要吃的要穿的了。要不是偶尔看过来的怨毒目光,小秋都要以为她真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至于王爱巧说的那户人家,也不知怎么交涉的,年前并没有逼着成亲,连聘礼也没下。腊月廿五那天,张秋生倒是来过一趟送年,王老爷子还留人家吃了顿饭,却也没声张,连大儿子二儿子都没叫。大伯娘魏爱梅知道后跟宋秀莲嘀咕:这副模样,指定是不打算成就这门婚事,还不定打什么主意呢!
不多时,大伯王利军和大伯娘魏爱梅带着三个哥哥过来了。
王利军送上他给老爷子买的酒、菜等物,就坐下来和老爹、兄弟说话。魏爱梅则一边询问婆婆和面包饺子,一边招呼着宋秀莲,一起忙乎起来,准备包饺子。
王建国老爷子没怎么抱过小冬,今儿过年高兴,看着宋秀莲将孩子塞进王利民怀里,就笑着接了过去,抱在怀里逗弄。
小冬刚满了一周岁,虽说奶水不太好,但喂得着实上心精细,奶粉就一直没断,又每天都有鸡蛋添补着,远比这个时候大多数孩子长得【创建和谐家园】胖乎,大眼睛黑亮黑亮的,也特别灵动,被王建国抱在怀里,也不认生,只咧着嘴,露出上下几对小乳牙,一边笑,一边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
王建国没听懂旁的,一声‘呀呀’听得特别清楚,连忙一脸惊喜地答应着,一边对大儿子二儿子说:“这小子叫爷爷了,哈哈,不错,不错,冬小子这刚满周,就能叫人叫得这么清楚了,是个机灵的。”
这会儿听得王建国抱着小冬夸个不停,屋里的大小女人们却是心思不同。
小秋是闻言暗暗撇嘴,当爷爷的,孙子都一周岁了才抱第一回,装得再慈爱、再亲近,又如何?
宋秀莲是垂着眼,并不发表意见,尽管心里酸涩,却习惯地藏在心里。
魏爱梅同样不无酸涩,成海成河哥俩憨也就罢了,成江却打小儿聪明,八个月就会叫娘叫爹了,十个月就会叫奶叫爷了,老爷子也没夸一句,这会儿小冬满周岁了叫个‘呀呀’,就喜成这副样子,值当嘛!
李秀英很想说一句,利社小巧兄妹俩说话都比小冬早,但话到嘴边,却看见了身边的小女儿……
唉,为了这个小的,且忍忍吧。还指望着跟老大老二商量商量,让他们帮衬着,小闺女也好体体面面地去相亲……那门亲事可是大女儿爱花给寻摸的,家里是富平村的支部书记,那小子也出息,刚刚高中毕业,说是过完年就有着落,不是推荐上大学就是参军呐!
这么好条件的人家可不容易找到,她怎么也得帮着闺女成就这门亲事。她可不舍得让闺女嫁给那个瘸子,受一辈子委屈去。
堂屋里,抱着小冬没口子夸奖个不停的王建国,也在心里不停地盘算着。小女儿不懂事,有事儿说事,着实不该朝着侄儿侄女下黑手,结果做错了事,在村里也没了名声,原来说亲的一大把,自从秋后,就再没有人登门提亲了,要不然也不会定了那么个有残疾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张家原本就说年前完婚,他只说老两口舍不得闺女,留着再过个年,怎么也要满了二十再嫁……这眼瞅着年就要过去了,小女儿也实打实地满了二十,不趁着年后赶紧地寻摸个好人家,张家那边再催婚,他可就没话搪塞了。
仅仅是王建国表现慈祥有爱,小秋还没觉得异样,等注意到奶奶和小姑的格外安静,她心中就暗暗升起了一抹警惕: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
怎么瞅着,今儿这三人的架势都不对,这是憋着什么事儿呐?
结果,人家还真是能沉得住气儿,愣是等到放了鞭炮吃了饺子,还没人说事儿。
小秋着实没耐心在这里看奶奶和小姑那两张死人脸,小冬到了睡觉的时间也困了,一直用小手揉鼻子揉眼睛的,她干脆提醒宋秀莲:“娘,小冬看样子是困了,咱们家去吧,要不待会儿睡着了,再出去,容易着凉!”
宋秀莲也不愿意多待,顺势答应了,拿小被子抱了小冬,小秋牵了小夏,一并告辞出来。成河向来是跟着小秋小夏一起行动的,成江成海往年也跟着一起,今年却没有动,而是坐在男人那一桌的最下手,勤快地倒水、倒酒,伺候着。
魏爱梅不管男人儿子,也打了个招呼,跟着宋秀莲娘几个一并出来。
“那两口子还真是使得出来,一个在公社里忙公务,一个在家里长病娇养着,吃饭了,不用叫都来了,也没看见少吃一口!”魏爱梅看不惯胡卫红的好吃懒做,一出门就给宋秀莲嘀咕。
小秋却在心里盘算,大哥二哥留下也好,她就不用愁不知道爷爷奶奶的打算了。
与此同时,小秋爷爷家里。
王建国原本打算把媳妇和孙子孙女都打发了,单独留下三个儿子商量小女儿相亲的事。但大孙子、二孙子愣是坐着不走,想一想这俩孩子年纪也不小了,以后家里的事也是让他们参与进来了,王建国这才强撑着面皮,默默地抽了几口烟,然后磕了磕二儿子才给买的铜烟锅,笑道:“这新东西就是好啊,我那个磕豁了漏气,还得天天拿纸糊……”
“那个不中用就别用了,用新的吧!”王利民笑着应了一句。他孝顺的东西老人喜欢,他心里也高兴。
王建国笑眯眯地点点头:“要是原来赶集的时候,能拿到集上去,找那个做铜焊的老铜头给焊一焊,照样能用。这集也不让赶了,也没处去找那个老铜头了……唉,说起话来,这都有七八年没见了,那老哥哥年岁可不小了,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王建国似乎突然想起是大年夜,不好说些不吉利的话,蓦地收了声。
默了片刻,他自己又叹息道:“这一年一年的过得真快啊,人这年岁长了,就越来越爱唠叨了……呵呵,长海长江听爷爷唠叨,烦吧?”
长海嘴比较笨,反应也稍微慢一些,长江却是个灵透的,立刻笑着道:“爷爷您说哪里话,我就爱听您说道这些,您说啊,要不听您说起来,我们上哪里知道这些事儿啊。”
长海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也附和着笑道:“是啊,听爷爷说话也让我们哥俩长见识呐!”
听孙子们这么说,王建国最后一次试图让孙子回避的希望也落空了,于是,不再绕圈子,点点头,缓缓开口:“今儿过年,你们兄弟们也都在这里,我给你们说个事儿。前天你们大妹妹回来一趟,说起有这么个人家,想着说给小巧……”
王爱巧连着两次朝着侄子侄女下黑手,秋上时更是差点儿把小夏推到河里淹死,在村子里的名声是真臭了,这才找了十几里外的人家,男方还有残疾。
今儿王建国突然又说起王爱巧的婚事,王利军心地憨实,立刻问道:“张家那边……”退了婚?可前几日还听孩他娘叨咕,说张家那孩子来送年,老爹老妈留人吃饭,都没敢吱声,谁也没叫,好像怕人吃了他们家东西似的……就这么几天,也没听见风声,也不该退婚了呀?
王建国没防备老大这么直白地问起来,老脸有些挂不住,假装抽烟呛了,咳嗽了几声,好一会儿才道:“张家……终究不是太应心的人家,有点儿太委屈你妹妹了。这一回,是爱花给踅抹的人家,说是富平村支书家的孩子……”
王立社因为喝了酒,脸通红,舌头也大了,呜啦呜啦道:“那谁……他爹也就是个大队书记,也算不上啥好人家……”
他的话没说完,就招来在座众人的齐齐瞪视,大队书记算不得啥好人家,那什么样的人家才是好人家?公社主任?县委主任?还是地区……
成江很不客气地撇了撇嘴,道:“三叔出息大啊,连大队书记都看不起了,侄儿以后也要以三叔为榜样啊!”
王立社羞恼着,脸涨得更红了,却说不出什么话来反驳,一副恼羞成怒又张口结舌的蠢样子!
王建国看着三儿子越来越不像样子,却也不好在大年夜教训,只是拉着脸斥了一句:“都安稳点儿吧!”
说完,又将目光落在大儿子二儿子身上:“我跟你娘裁度着,若是爱花说的情况实靠,这个人家算是不错了,能把你妹妹嫁过去,我和你娘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说起这个来,王利军和王利民兄弟俩难免也有些唏嘘。爹娘年龄大了,都六十挂零的人了,还要为儿女们操心受累,也着实不容易啊。即便王利民对小妹妹心有芥蒂,但看看越发衰老的爹娘,他也实在说不出啥话了。
眼瞅着两儿子表情变化,王建国就知道自己这感情牌打对了。他垂着眼,摩挲着手中的烟杆子,叹口气道:“你娘脾气急,不会说话,可是我们老人的心啊,都是一样的,就盼着你们大的小的都好好地,日子过得和美富足哇,我和你娘就是闭上眼,也能放心啦”
第一百二十章
一提这话,王利军和王利民都有些受不了了。
王利民心更软,想到有一天爹娘不在,眼圈儿都红了。他哽着嗓子道:“爹,大过年的,说这话做啥……小巧的事,你也别太着急了,我在县城也认识几个人,过完年我就去县城打问打问,把那家人打问实靠了,咱们再说议亲的事不迟。”
这要是四邻村子里的人家,村子里亲戚里道的,谁家情况怎么样都不难打听。县城则远了些,对于一个本分的农户来说,出去几十里就算远地方了,已经没什么亲戚关系了。
所以,王利民这么一说,王建国脸上就露出了一抹笑容:“嗯嗯,好,你能去一趟自然是最好了。”
王利社在旁边听着,有些觉得自己被埋没了,又咋呼道:“县城又怎样,我们公社里就有两个人是富平村的,等我上了班问一问,保准连他家祖宗八代都问得清清爽爽的……”
他这么大呼小叫的,王建国却没搭理他。王利军也完全忽略了老三的叫嚣,缓缓开口道:“爹,就按老二说的,先去把情况打听实靠了,咱们再做打算……别的也罢了,小巧结婚的家具活儿我包了!等事情有了眉目,我跟您一起掂对着挑几根木头,就能开打……自己做的活计,质量上用着放心。”
王利军之前学了四五年木匠,这些年取缔了集市和私营经济,连木匠都不大敢自己接私活儿。又因为村里人日子过得都拮据、清贫,盖房子的几乎没有,结婚打家具的人也不多,有时候他一年都接不到一个活,时间久了,都快让人忘记他还是个手艺不错的木匠了。
王利民看了看大哥,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大哥是自己的木工手艺,干活受累也是他一个人,自己却没有什么手艺,能在小妹婚事用得上的,也只有妻子的缝纫手艺了……但是,想起娘和小妹欺负妻子,小妹对自家女儿儿子下黑手的事,他是实在没脸替妻子接这个活儿。
所以,他到底没有如王建国老汉的愿,许什么承诺,只道:“等打问实靠了,再说这些吧!”
李秀英在里屋听得着急,挑了门帘子出来,“老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