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魏红梅又拿了梳子替她梳头,一边道:“我就稀罕小闺女,可惜只得了三个皮猴子!”
小秋笑着道:“我三个哥哥都是好的,长大了必定孝顺您呢!”
夸孩子好,没有爹娘不爱听的,魏红梅尽管一个劲儿说自家三个小子不好,可听了这话,也是笑得合不拢嘴的。
替小秋收拾一下,魏红梅掀帘子进了里屋,片刻用一只葫芦瓢端了十几个鸡蛋出来:“走,我跟着你去看看你娘!”
这边,魏红梅跟着小秋回到家,宋秀莲隐约听到外头的动静,正着急呢,一见小秋进来脸上挂着笑,头发也梳得整齐,就松了一口气。又见紧跟着进来的大嫂,连忙出声招呼:“大嫂过来了,快坐!”
魏红梅把鸡蛋交给小秋,让她端进屋里去,也是略散一散身上寒气的意思,这才来到炕边儿,伸着头看襁褓里的小小子。
小秋刚把鸡蛋放进里屋,正在灶前生火呢,小哥王成河从外头进来,手里端着个半旧的挺杆扒篮子,扒篮子里放着些鸡蛋,王成河一见小秋就笑着道:“爷爷让我拿过来的。”
宋秀莲自从嫁进王家门,连个好脸色都没得着过,更别说鸡蛋了,一见之下不由有些忐忑起来:“这……”
小秋倒是笑着从三哥手里接过扒篮子来,一边对宋秀莲道:“娘啊,你别不得劲儿啊,你这回给我添了弟弟,自然就有鸡蛋吃了。”
说着话,端着鸡蛋,拉着王成河往西屋里去了。
魏红梅看看两个孩子,也笑着道:“小秋说的对,秀莲你生了小子,也该挺起腰杆子了,可不用再天天窝曲着了……”
见宋秀莲还是有些无措的样子,魏红梅不由地替她着急起来:“我知道你性子好,不跟我似的炮仗脾气,可我说句不太中听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是想着尊老的看小的,可有些人就能得寸进尺,吃了碗里的巴望锅里的,你受点儿委屈也罢了,可孩子们都跟着受委屈呢……你没看见,刚刚小秋哭的,我都觉得心窝子疼呢!”
宋秀莲终于抬起眼来,没说话,泪先纷纷滚下来:“大嫂,我知道我这样让孩子们跟着受委屈,我对不住孩子们……”
魏红梅一看这样,也不敢再说了,连忙拿了块毛巾递给宋秀莲:“好了好了,你知道孩子们委屈,以后多护着些吧,快别哭了,月子里流泪可伤眼睛呢!”
小秋给三哥王成河拿了块红糖疙瘩,王成河两根手指捏着,伸着舌头一点点舔着吃着,一边道:“这糖真甜啊……我娘也存着半罐红糖,可锁在箱子里,根本不让我见着……”
这臭小子,一块糖就把自个儿娘给卖了!
小秋失笑着摇摇头,舀了瓢凉水来刷了锅,重新添了半锅水,就坐到灶头前生起火来。
屋子里好几天没动烟火了,生生地冷,炕也是凉的,她得赶紧烧一烧,娘和小弟可都禁不住寒气!
很快,锅里的水烧开了,小秋先拎了把铁皮暖壶来灌满,然后才假装进西屋挖米,然后张着手默念:大米碗!
心念闪过,小秋只觉手心一沉,手中已经多了一碗米……一碗米?小秋微微瞪大了眼睛,她之前明明挖了半碗米,收起来的也是半碗米,怎么再拿出来就成了满的几乎要溢出来的一碗米了?
第九章
她脸上突然露出些激动之色来,回身拿了一只铁皮水桶过来,将手中的一碗米倒了一半在水桶中,然后心里默念将盛着半碗米的桶收了起来。想了想,她又将之前放进去的半袋大米拿了出来……这半袋大米似乎并没有多,她亲手挽的袋子口还松垮垮的,并没有变化。
将米袋子放进屋角的一口空瓮里,小秋这才端着半碗米走出来,淘洗入锅,又去洗了两个鸡蛋,一并放进锅里,这才盖上锅盖添上柴烧起来。
王成河眼巴巴地看着小秋下到锅里的白米,下意识地吞了吞口水。
“小秋哇,你刚刚下到锅里的是大米吧?我见过咱奶奶做过,闻着香的很,只不过,咱奶奶只给成贵和小姑吃,还躲着我……”王成河说着说着,难免露出些委屈模样来。
小秋看着好笑又有些心酸,小秋家这边儿都是旱田,不种水稻,村里的孩子们一年到头也见不着一回大米,更别说大米饭了,只有家里有人在外头上班的,才会带两斤大米回来,也只是偶尔给老人孩子们煮一碗粥,根本不舍得放开吃。也难怪王成河看见大米吞口水了。
奶奶那边有大米,应该是在镇上当临时工的三叔弄回来的……要不然,奶奶也不会舍得给三叔家的成贵吃。
“我今儿做得多,三哥待会儿就能尝尝味道了!”小秋果断地发出邀请。家里再困难,也不至于舍不得一碗米粥……更何况,大娘家三个哥哥都是好的,即便最小的三哥也只是憨实些,心地却是极好的,上一世跟她最好了。
“哎,真的吗?”王成河有点儿不敢相信。这么精贵的大米他真的能吃么?不是专门给二婶坐月子吃的么?
看着三哥的憨傻模样,小秋忍不住咧开嘴笑了:“真的,再真没有了!”
魏红梅这时从里屋里出来,满心欢喜的王成河立刻跟娘显摆:“娘,小秋熬了大米饭,说一会儿让我在这里吃!”
“别不懂事!大米可是精贵玩意儿,哪里能让你们糟践了!”魏红梅抬手就给了王成河一巴掌,一边毫不客气地数落着。
小秋一看王成河一脸委屈,都快哭了,连忙拉住魏红梅,笑道:“大娘别说三哥了,我熬了半锅饭呢,就我跟我娘吃不了,就让我三哥留下一块吃吧!”
魏红梅别看数落儿子,可儿子委屈她也心疼,听小秋这么说,也就顺口应承了:“既然做上了,那就让你三哥跟着解解馋吧……秋啊,家里没有干粮了吧?我那边蒸了好几锅,一会儿热好了,让你三哥给你送几个来,你们娘俩先吃着。哦,还有咸菜,我切好了泡着呢,一会儿炒了,一并让你三哥送些过来。”
小秋也不跟她客气,笑嘻嘻地道声谢答应着,进屋把魏红梅装鸡蛋的葫芦瓢装了半瓢大米拿出来:“大娘,人家给了几斤大米,你拿点儿回去,也给我大哥二哥熬碗稀饭喝。”
“哎,你这闺女,得几斤米还不给你娘留着熬饭,给我做啥,你大哥二哥都多大了,窝头都能吃几个的,哪里用着吃这个……”魏红梅不肯要,推拒着。
小秋踮起脚塞进她怀里,笑着道:“大娘别跟我推让了,也没有多,就给我哥哥们尝一尝罢了。”
听她说的实诚,魏红梅这才不再推让,笑着接了葫芦瓢,脚步轻快地告辞家去了。
晌午饭,宋秀莲是两个鸡蛋,一碗浓稠香糯的大米粥,因着喂奶也不敢吃咸菜,小秋拿了一碟子红糖,让宋秀莲蘸着吃了小半个二合面馒头。
王成河捧着大米粥吃的格外香甜,却有些不舍得喝,一手托着个窝头,吃一口咸菜,咬一大口窝头,这才去喝一小口大米饭……吃得那叫一个小心翼翼,心满意足。
小秋看着好笑又心疼,却没说什么,只低头吃饭。可能是终于回到家里,母亲和小弟也好起来,她胃口自然就好起来,就着咸菜居然也吃了整整一个窝头,还喝了半碗米粥才罢手。
吃过午饭,陆续就有婶子大娘奶奶地来串门。
邻里百舍的,都没有空手的,却因着亲疏远近,带的礼物也有厚薄之分。有拿两斤小米的,有拿五个鸡蛋、十个鸡蛋的,也有拿两斤白面、一封挂面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小秋去里屋炕橱里找了个铅笔头、一个用了一半的演草本,将来人和礼物都记了下来。人太多,各色种种,她凭脑子容易记糊了。记下来,以后爹娘再随礼往来也有个参照。
这些人上门除了问候问候坐月子的产妇,看一看新生儿外,几乎都或婉转或直接地问及到送她们娘仨回来的小车。
小秋就半真半假地给她们一遍遍叙述:“那是县里武装部的车,因为地震,临时在卫生院里接送伤员病号的,我娘早产、小弟体弱,不敢坐牛车见风受寒,人家才给安排车送回来的,开车的就是部队上的【创建和谐家园】呢。”
这么解释,就完全撇开了种种诡异猜测的可能,又抬出‘【创建和谐家园】’的名头来,村里人就释然了,原来是【创建和谐家园】,能当兵的都是好的,品质德行有保证的。
小秋应酬了一下午,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说着,到了掌灯时分,才送走了最后一拨人,关好房门,得以歇歇喘口气。
她这么做的也见了效果,本来村里隐隐约约一些不太好的揣测议论,慢慢变了风向,就是【创建和谐家园】呢,没啥旁枝杂叶的!
烧火做饭,撤了木头,又把泡了药的药罐子坐进灶火里,用木炭煨上,她则起身盛饭,给宋秀莲端过去,又给小弟添了一回奶粉,这才自己坐下吃饭……回到家里心情舒畅了,又有米粥鸡蛋吃的也算比较好了,宋秀莲的奶水有些增加,却还是不够吃,小秋琢磨着,照这个情况,每天早晚添两次奶粉就差不多了。
吃完饭,小秋在外屋刷锅洗碗,就听宋秀莲突然问道:“小秋啊,你看见咱家的三只母鸡么?”
小秋动作一顿,想了想回道:“没留意……涮完碗我去鸡窝里看看。”
农村里养鸡,都是散养的,每天早上打开鸡窝门,鸡就自由活动了,天黑才回窝。习惯了,鸡都认得家门,在外头可能几家鸡一起刨食呢,傍晚却基本都能各回各家。
尽管这么说,小秋却基本不抱什么侥幸了。有她奶奶呢,她们家里几天没人,多少只鸡也被抓走了,绝对没剩的。
第十章
显然宋秀莲也很清楚婆婆的品性,在屋里叹气道:“自打回家就没听到鸡叫,大概被……”
果然,小秋去鸡窝里一看,空空如也的。她走回来给宋秀莲说了,又问:“娘,咱们家的鸡有记号没?”
也正因为农村的鸡都是散养,偶尔也会出现走错门的情况,故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鸡身上做记号,有的在鸡脚上缝个布条,有的在鸡身上某个位置涂点儿油漆、颜料什么的。
宋秀莲就道:“倒是在鸡翅膀底下抹了红颜料……可是小秋啊,鸡没了就没了,别为了几只鸡惹什么是非了,你年纪小,别吃了亏!”
“行,娘你放心吧!”小秋爽快地答应着,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起来。
她们家的栅栏门可是关着的,这个时候的村民还是比较朴实的,只要门关着,一般不会乱闯,只有小秋奶奶不怕人看见。再说,她奶奶那个爱贪便宜没够的性子在那,怎么可能放过三只下蛋的母鸡!
不过,这事儿不急,这个时候,农村里没几个人舍得杀母鸡吃肉的,都是养着下蛋的。奶奶能把鸡偷回去,短时间是不可能放出来的,不定被扣在哪个旮旯里呢,她大可等上几天,奶奶放松了警惕之时,再找机会上门,找到的可能性更大。
约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小秋将熬好的药给宋秀莲端进去喝了,随即送上温水让宋秀莲漱了口,这才转身出来。
锅里烧了热水,小秋先兑了半盆温水端到炕沿上,洗了热毛巾给宋秀莲擦了手脸。然后她自己在灶台前,用热水洗了洗头发,擦洗了一下身体——这个时代天气冷,烧水不易,村子里冬天几乎是不洗澡的,洗头都很少。小秋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膝盖上有黑黢黢的皴……但条件有限,她能做的也就是洗洗头发,擦擦澡,泡澡太冷,根本不现实!
小秋借着有热水,将小弟换下的尿片和衣裳都洗了晾上,回手捶捶酸疼的腰背时,突然想起了中午收起来的水桶。
她挑着门帘子往里面看了看,娘和小弟都睡着了,呼吸均匀绵长,这才撤身回来,悄无声息地将盛大米的水桶拿出来一看,中午收起来的时候只有半碗米,水桶底子还没盖过来呢,只是半天时间,已经在水桶底部堆了厚厚一层了,小秋伸手进去,竟几乎有她的半手指深了……即便她这会儿手小,半手指也差不多有三厘米了……拎在手中掂一掂,应该有二三斤米了!她又用碗量了量,竟然足足装了三碗还有余。
半碗米大半天时间就成了三碗,一昼夜差不多九碗,那就是十八倍,若是放进去一桶呢?会不会变成十八桶?
小秋强自按捺住满心的兴奋和激动,量了一碗米装在桶里,又收了进去。她要看看,明天一早会变成多少!
躺进被窝里,感受火炕的温暖和干爽,小秋放松地伸了个懒腰,一边心里冒起一个疑问:三婶胡卫红最爱热闹的人,这一天居然没见人影?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小秋临睡前想到的却是曲明强房间里那些油、肉和白面……要是早发现有个储物空间,那些东西也不能白白放过啊!
一夜无梦,再睁开眼,天色已经大亮。
旁边小弟已经醒了,哼哼唧唧地,宋秀莲正侧了身将儿子揽进怀里喂奶。
小秋连忙起身,问了问宋秀莲的身体,宋秀莲说睡得好,也没在发烧,小秋就放了心,穿衣裳下炕,匆匆洗了手脸梳了头开始做饭。
熬上粥、煮上鸡蛋,小秋盛了热水过来给宋秀莲洗手洗脸,倒了洗脸水,回身把热好的药给宋秀莲端过来喝了,然后,才盛了早饭,端到炕沿上,让宋秀莲吃了。
吃过早饭,洗涮完,小秋才得空歇歇,也才想起前一晚收起来的大米。
拿出来一看,嚯,昨晚放进去一碗米,今儿竟涨到半桶了!
小秋咧开嘴无声地笑了:呵呵,这下子,不用发愁没米吃了!
不过,估计到再多就没法子交待了,小秋就没再放大米,而是去屋角的杂粮缸里,扒拉出来一小袋芝麻,大概也就半斤不到的样子,还有家里存着的一小袋黄豆,被她分别盛在两个桶里,收了起来。
芝麻能换香油、换麻汁酱,都是极有营养的好东西;黄豆则能生豆芽,还能打豆腐、磨豆浆……没条件给家里人喝奶,一天喝一次豆浆也是极好的。
没等她把翻乱的杂粮口袋收拾好呢,就听得大娘魏红梅在大门口招呼人:“大婶子过来啦?哎,哎,秀莲娘几个昨天就出院家来了……那孩子太憨了,都不肯透个口风的,我也是秀莲回来才知道……之前我只当她带着孩子去了你那边儿呢……”
“咋不说呢,秀莲就在镇上住院,那孩子都没跟我捎个话,我还是今儿一早才听人说……哎哟,想想都揪心地疼啊,不知道那两天娘儿几个咋过来的呢……”这声音略显苍老沙哑,小秋却非常亲切,因为这是她姥姥的声音啊!
小秋手一顿,再顾不得拾掇,转身往外奔。一出屋门,果然就见姥姥钟玉琴挽着个筐子,身后还跟着小姨宋秀菊,已经走到院子中间了。
时隔几十年,再次见到最疼她的姥姥,小秋瞬时红了眼,用力咬住嘴唇才没哭出来:“姥姥……”
一见小秋,钟玉琴也顾不上跟魏红梅说话了,加快了脚步,走上来抬手就拍了小秋一巴掌,一边恨声道:“你个傻孩子啊,你娘早产住院好几天,你咋不知道家去找姥娘啊?要不是你小姨遇上你玉华婶子,姥娘竟然还不知道啊……你说说你一个小人儿,咋照应你娘和兄弟来啊……”
数落着数落着,钟玉琴自己个儿先止不住地滚下泪来,泣不成声了。
被姥姥这么一番说道,小秋眼里的泪再也忍不住,也扑簌簌落了下来,娘儿俩就在大门口抓着手哭起来。宋秀菊也跟着不停抹泪,就连旁边的魏红梅也红了眼。
好在,她相对冷静些,略等了片刻,见钟玉琴老太太和小秋哭的缓了些,也就抹抹眼上前,扶住钟老太太的手臂,劝慰道:“宋家婶子啊,您略收收泪吧,您这娘俩就这么站在风道里哭,万一伤个风啥的,岂不是让秀莲着急啊?年根底下的,也不吉利不是……”
第十一章
宋秀菊也上前来劝道:“娘啊,其实你最心疼小秋,咋见面就埋怨上了?好了好了,咱们快进去我姐和小外甥吧,我姐在屋里听见声,还不知道咋着急呢!”
“唉,我是心疼这傻闺女啊!”钟玉琴收了声,第一时间回头向魏红梅解释一句,这才拿了手帕替小秋擦泪,又自己也擦了把,捋捋鬓角,又低头整理衣裳,准备进门。
魏红梅就在门口停住脚步,笑着道:“宋家婶子啊,您进去娘们儿说话吧,我就不进去搅乱了。我那边正蒸着干粮呢,等小秋的小兄弟满月时,再陪您说话哈!”
“哎,哎,她大嫂啊,秀莲没本事,多亏了你平日把揽照应着了。这大过年的就不耽误你了,你去忙,等满月时再说话……”钟玉琴跟魏红梅寒暄一回,这才在门口作别,抬脚走进小秋家大门。
“秀莲啊……”一进里间,姥娘叫了声大闺女的名儿,差点儿再次落下泪来。
这会儿,小秋已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小姨宋秀菊一起,连忙上前宽慰,好一会儿,才哄得钟玉琴和宋秀莲都破涕为笑了。
宋秀莲一直惦记着老爹的腿,这回见着钟玉琴,问明了情况,也略略放了心。宋胜书虽然伤了腿,却已经接驳好养着了。从钟玉琴和宋秀菊口中还得知,公社主任曲明强出了事,又赶上过年,公社里没人想起再批斗啥的了,小秋姥爷得以安然在家里养伤,没人再上门闹事了。
问了问大闺女和小外甥的情况,又亲眼看见小秋把里里外外打理的妥妥当当的,钟玉琴也就放了心:“让你小姨留下来,给你娘伺候几天,我就先回去,你姥爷还在家里等信儿呢,我得赶紧回去给你姥爷说一说,免得他惦记着急。”
小秋虽然不舍,却不好留姥姥,心思一动,转身出来。
姥姥和小姨带了二十个鸡蛋、二斤小米、二十个大馒头、两只母鸡,还有给小兄弟做的一身新衣裳,包括一双精致的小鞋子和一个虎头帽子。
姥姥家日子过得也并不宽裕,前几天还遭了事,却还能拿这些东西来,实在是不容易。这些东西,都是家里正用上的,小秋也没打算跟姥姥客气,只是想着,给姥姥也带点儿啥回去。
她走到那边乱糟糟的一堆杂粮那里,装作从缸里拎出大小两个口袋来。大点儿的口袋里是差不多十斤大米,小点儿的口袋则是五六斤黄豆。手心里攥着那张自行车票看了看,还是一翻手收了起来。这东西暂时还见不得光,再过些时候吧。
钟玉琴还不肯要呢,小秋却已经手脚麻利地装到篮子里,拎着篮子挽了姥姥的手往外走:“姥姥啊,这大米是武装部吴叔叔给的,我留了一大半呢,够给我娘吃的了。我姥爷爱吃白米饭,你带回去给我姥爷做碗白米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