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套兔子对王利民来说不难。兔子吃了大半年,贴了秋膘正肥嫩呢,他本就想着,抽空去下套,捉几只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呢。
回到家,王利民就把大伯娘过寿的事给宋秀莲说了,一边说着,自然地就想起了自己的爹娘。王建国只比大爷爷小两岁,比大奶奶小四岁,今年也五十六了。刘秀英却大三岁,今年却是五十九了,明年也好六十整寿了……
宋秀莲笑而不语,却打开炕柜,从里边拿出一个青布小包袱来,笑眯眯地交到王利民手中。
“什么?”王利民有些晃神,一时反应不过来,呆愣愣地问。
宋秀莲莞尔一笑,却不回答丈夫的询问,只道:“你自己看!”
王利民回了神,心思电闪之间,已经想到了什么,立刻眼睛一亮:“你给大娘做的衣裳?”
一边说着,一边在炕上把包袱打开了,却是一件黑底紫红色烤花的平绒棉袄,立领对襟样式,手工制作的琵琶盘扣儿,因为宋秀莲用了新式缝纫,里边缝了一件棉袄,外边的绒布衣则是挂了一层表,只在关键部位用线连缀,如此制作的棉衣,表里贴合,不移不脱,而且格外挺括,不像老棉袄那样针线外露,皱皱巴巴不好看。
王利民一个大男人,虽然不会针头线脑的活儿,却也看得出好歹。一看,就知道媳妇儿是花了大力气,用了心的,忍不住抬眼赞叹:“秀莲啊,你这活儿可没说处了。嘿嘿,我媳妇就是巧,别说村里的婆娘们,就是全镇全县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被丈夫这么直白地夸奖,即便夫妻一直恩爱的宋秀莲也撑不住了,瞬间臊红了脸,满心欢喜,却忍不住啐了王利民一口,嗔道:“就你个厚脸皮,惯会自卖自夸的!”
灯光下,妻子仍旧秀美温柔,略带着那么一点点小羞怯,含羞带嗔地,糅合了妇人的妩媚和少女的娇憨,分外动人!
王利民心头难免有些心猿意马,脸上的笑也越发深,“嘿嘿,我媳妇儿最好,自然要夸……好媳妇儿,天不早了,咱们也该睡了……”
不说王利民和妻子恩爱甜蜜,且说在学校里跟着小姨住的小秋。
小夏年纪小,精力也弱,做完作业,不等小秋在廖晨处上完课,她就撑不住先睡了。
小秋回来,就只见小姨靠在炕头正在织毛线——这毛线还是中秋节王利民去吴家,李希阿姨给的,说让给小秋小夏织件毛衣。
宋秀莲平时做家务照料儿女,还要做缝纫活儿,不得闲织毛衣。宋秀菊就主动请缨,接了这个活计。
李希给的是五斤毛线,两斤玫瑰红,两斤藏青。还有一斤开司米线,是给小秋小夏织围巾帽子手套的,则是半斤白色半斤大红。
而此时,小秋却看见宋秀菊手里捧着的是一团米色的毛线团……咦,不记得李希阿姨给的毛线有米色啊?
难道是她眼睛花了?还是灯下的色差?
“小秋回来了,你洗把手,我这就给你冲鸡蛋水去!”宋秀菊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中的毛线,下了炕。
小秋笑着答应着,将肩上的书包放下,装作无意走到炕前,将手中握着的手帕比在那一团毛线上——手帕是白的,毛线颜色稍深,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米灰色——可以确定,并非她眼花,也不是灯下出了色差。
毛线已经织了一截,用的棒针,织的松软,应该是一条围巾吧?米灰色,或许是小姨给自己织的?或者,是给小舅织的?小舅皮肤白,倒是挺合适的。
小秋将手帕装进口袋里,在小姨转身回来之前,离开了炕沿,走到屋角洗手去了。
第二天一早,王利民就去苇塘里下了扣儿。
地里的活儿干完了,暂时不用上工,王利民就顺着各处的水渠沟塘转悠,寻摸下网的地方。
他买的不是抛网,也不是小抄网,而是一张架网,几个人抬着捞鱼的那种,水面太大了不行,水沟太小的也施展不开,要找个有鱼还得大小面积合适的地方才好用。
转悠了半天也不得所以,借着中午喂鸡的功夫,他还是虚心向大侄子成海请教起来。
别看成海平日里寡言少语的,一脸憨厚,甚至有一点点木讷,一说起捉鱼来,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瞬间自信起来,话也多了,简直是滔滔不绝:“二叔,你买了网?我跟你去看看吧,看看网大小,才好定地方……架网啊,那就去东边的塘子里捞,那边有藕,又挨着苇塘,多年没清池子,一定有大鱼……给我大奶奶过寿,可得逮条大鱼,最起码也得个四五斤的才行啊……快走啊,二叔!”
等他催着王利民回到家,拿出网子来一看,成海立刻就给了个准确地定位:“就东边塘子南沿儿那边,有个小分叉,在那边一堵,赶着往岸上走,水不是太深,又背静,关键是没有苇子,有水草,也都是柔软的星星草,没有查子草,不挂网子,还养鱼,指定有大鱼!”
第一百零九章
深秋天气渐寒,趁着午后,水温最高的时机,这爷俩说干就干,匆匆吃罢午饭,王利民就招呼了刘春生、二牤子几个要好的。
成海回家一说,两个兄弟都要上学,老爹王利军却跟了来。
一会儿功夫也凑了五六个人,都是青壮年,二牤子和成海抬了网子,王利民和刘春生则抬了一个大筐,说说笑笑往水塘子边走去。
正好是周六,小秋和小夏去了学校才知道,这天下午,学校里组织孩子们‘勤工俭学’,高年级的学生砍柴,低年级的学生拾草。
说起来,这也是这个时代农村学校的传统,捡拾来的柴草,冬季供孩子们点火取暖,也供给老师们平常生火做饭的所用。而且,这个时候的老师不会袖手看着孩子们劳作,而是真的带着孩子们一起劳作,包括王怀清校长也不例外。
小夏是二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负责去树林里捡掉落的干树枝,由宋秀菊带领。小秋上三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一起,用筢子搂干草,用镰刀割草,由王怀清校长带领。四五年级的学生则由廖辰带领,拿手锯和斧头上树,砍干枯的树枝。
对农村孩子来说,捡柴搂草,甚至砍柴这些,都不算多繁重的劳动,倒是能够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去四野广阔的天地里去玩笑打混,更让他们兴奋和开心,拎着锯子的,扛着耙子的……没有美味的零食,没有漂亮的衣衫……却丝毫不比城市孩子们春游的气氛差,个顶个喜笑颜开的。
这会儿学校里,也不分体委、学委……就一个班长,交作业、带队,统统都是一个人的。
这大半年来,小秋比之前蹿高了一截,已经不再比同龄人矮了。可她跳级后成了班上最小的一个,与大两三岁甚至四五岁的学生比起来,就显得显得特别瘦小,四年级的高个子男生比她更是能高出一个半头。
不过,她带的队伍却比别的班级都整齐,学生们也特别配合,虽然也会小声说话,却比旁的队伍乱哄哄吵嚷嚷,甚至追逐打闹的强出许多,这让小秋很有那么一点儿暗自得意。
其实学生们的目的地隔得不远,砍柴和捡柴的都在林子里,割草搂柴火的就在树林旁边的苇塘旁。孩子们要割的就是苇塘周边,长势低矮不成用的芦苇。有割的,有搂的,然后打捆装车运回去就好了。
等孩子们来到苇塘边,一眼就看见了水塘另一边,正在架网捕鱼的王利民等人。说起来,捕鱼可比搂草干活儿吸引力大多了,男生们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纷纷跑到水边看热闹,那一脸热切的,若是能生出一双翅膀,怕是早就飞过去,加入到捕鱼的队伍里去了。
好在王怀清校长很是有威严,吆喝一声,孩子们即便恋恋不舍,也回来开始干活,只不过,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地回头瞅两眼罢了。
在一个学生被镰刀伤了手之后,王怀清校长发话,男女搭配五人一组,一组割满一车芦苇,就可以自由活动了。这个政策一出,孩子们仿佛瞬间加满了油,个个开动十二成马力出来,割草、搂草、装车,一阵风似的,完全顾不上说话打闹玩耍,效率自然就提起来,原定一下午的劳动课,不过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并运送回学校的操场晾晒好……
另一边王利民捞鱼的队伍也迅速扩大,从他们四五个人,很快吸引了大半个村子的青壮汉子,后来又有孩子们的加入,简直是合村出动,数年没有动过的河塘被人们轮番过网……大大小小的鱼被网上来,丢在岸边的乱草丛里,引发岸上大人孩子们的一阵阵欢呼。
王利群一看这个场景,就干脆制止了这次私捕,转而安排人,再去县城买一抬架网,全村对村里的水湾河塘来一次集体捕鱼。也让大家伙儿都改善改善,免得分配不均,引发矛盾。
即便如此,王利民和后来参与的十多个青壮也捕了小二百斤鱼。有人就嚷嚷着,让他们把所捕的鱼也拿出来分。
二牤子就出声了:“平日里,村里人钓鱼捞鱼的,从来没要求大家伙儿分过。今儿,咱们自己花钱买了渔网给大家伙儿用,多占几斤鱼也不算什么吧?”
刘春生等人也纷纷附和:“咱们的网给大家伙儿用不说,今儿这一趟也是替村里试试水了,要不然,也不知道塘子里有这么些鱼呀……”
众人乱纷纷还说什么,王利民却跟王利群商量了,王利群咳嗦一声,大声道:“今儿这鱼呀,咱们就别眼馋了,刚刚利民给我说了,今儿得的这些鱼,他们下水的几个,一人挑两条回去,其余的,都给村里的五保户烈军属和七十以上老人分分。这样,谁家有老人的,还有几家五保户,都去通知一声,到大队里来领鱼啦!”
五保户、烈军属不用说,村里本就照顾。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是敬老尊老,自然也没有话说。一番话说出来,大家谁也不吵吵不嚷嚷了。
刘春生在旁边发话:“网子是利民哥自己掏钱买的,也不能白用吧?”
人群里立刻就有人接话:“那是,那一副网子可不便宜,哪能白用啊!怎么也得多分几条鱼才行啊!”
二牤子反应快,第一个笑嘻嘻地上前,伸手拉过旁边的一只空筐子来,捡着最大的鱼往里捞,一边招呼跑过来看热闹的小秋小夏:“小秋小夏,快来,这是你们家的!”
说话功夫,刘春生在另一个鱼筐里也顺手捞了两条大的扔进来,王利民一看都五六条大鱼了,他们俩还不停手,颇有些哭笑不得,连忙笑着拿开筐子,交给小秋和小夏。
第一百一十章
村民们见他们几个心齐,又加之大队书记王利群的分配政策相对公允,对王利民多得几条,也实在不好意思再争竞了。
小秋也知道,二牤子刘春生这是替自家挑了最大的鱼,自然带着小夏走过去,姐妹俩和一对花儿一样,笑嘻嘻地向二牤子道了谢,这才抬了篮子走到一旁去。
接下来,刘春生、二牤子、王利军几个也纷纷挑了鱼,剩下的大筐里没了最大的鱼,却仍旧有大半筐鱼,估摸最少也得有一百斤。
男人们将鱼交给自家老婆孩子,又齐心协力抬了鱼筐,一道往大队部去了。
王利军走在后头,对王利民道:“你那鱼给利群哥两条,我再拿条给你……嘿嘿,就是我那的小点儿……二牤子和春生的手头快,挑的都是大个的。”这是兄弟俩合伙应付关系的意思。
王利民笑着拍拍大哥的胳膊:“大哥放心,少不了利群哥的。你家三个小子吃得多,难得改善一回,就不用给我了,我家多得的,我还想着给大哥拿一条过去呢……”
王利军又笑道:“嗯,这样,你大嫂不太会做鱼,弟妹做的鱼却是极好的,咱们索性把鱼都拿到你家去,让弟妹受累做了,两家合在一处吃,咋样?”
“大哥这么上赶着便宜我,弟弟我哪里还有不愿意的?就这么着,我那里还藏着一瓶酒没喝呢,我再去叫上廖老师和王校长,咱们今晚就着鲜鱼好好喝一盅。”说起炖鱼,宋秀莲也只是一般,倒是小秋烧的一手好炖鱼。
转眼到了晚上,夜色渐浓,浓香的铁锅炖鱼也出锅了。
满满一大锅鱼做好,宋秀菊先拿家里最大的一只碗盛了满满一碗,回身招呼成河:“给你爷爷奶奶送过去吧。”
成河答应着,接过碗向外走,到底没忍住嘟哝一句:“又白白便宜某人。”
小秋则接了小一点儿的一碗,是送给三婶胡卫红和成贵吃的。
成江主动过来接住:“还是我去吧!”
没多会儿,成江成河回来,就带了成贵个小尾巴回来。
成贵比小夏小两岁,如今也将近四岁了,正是最可爱的时候。这孩子生的又好,也乖巧,跟来了,宋秀莲和魏红梅不用说,都用心照应着,连秀菊也替他盛了一个小碗,挑的都是鱼肚子上没有刺的肉。
这晚的炖鱼就是小秋的手艺,最淳朴的柴火铁锅炖鱼块,鱼汤浓香,鱼肉洁白细嫩,软糯鲜香,入口即化,一吃就停不下来。
农家人吃饭也简便,没什么鱼盘子鱼盆的,就是吃饭的粗瓷大碗,鱼块鱼汤,一人盛一碗。
看见成贵碗里的鱼肉后,小秋不小心往桌子上几个男人的碗里扫了一眼——各人碗里盛的鱼肉看似差不多,仔细看,却能发现,廖辰碗里与别人不同,不是鱼身子比较死板的肉,而是两条鱼尾。
鱼尾俗称鱼划水的,乃是鱼身子上最细嫩鲜美的部位。这一点,还是她向家里人普及的,她自然知道。
刚才盛碗的好像是小姨宋秀菊吧?……小秋觉得自己真相了。
第二天周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正适合捕鱼。
一大早,村里的孩子们就早早地睡不着了,爬起来后连早饭都顾不得吃,一个个跑到村子里,呼朋唤友,准备去河塘边占地方——即便他们这些小子丫头们不允许下水,看热闹也需要占个好位置的,落在后边的,就看黑压压的人群了,啥也看不见。
小秋没那么好热闹,小夏却兴奋地很,一大早就把小秋叫醒,然后披着乱扑扑的头发,系着扣子就往外走:“我去找小芳一起去看逮鱼……”
没走两步,就被宋秀菊捉住,笑着将她拉回来,按在凳子上:“去找小芳也得梳了辫子呀,这么蓬着头出去,让人看见还以为是个小疯子呢!”
小秋打着哈欠起来,一边穿了衣裳,一边道:“有几个哥哥呢,还怕没地方看热闹?小夏这么着急干啥?”
说着话,她叉开手指将头发拢两下子,就绑成了一个马尾。再洗把脸,小姨也给小夏梳好了头发,小秋接手,正好带着小夏一起洗脸:“去看逮鱼,就把脸洗干净了,收拾的利利落落地去,要不然跟个小疯孩儿似的,我跟小姨可都不认得你!”
又问小夏:“咱们小姨可没见过那么多人逮鱼,你只顾着自己跟小芳玩,都不管咱小姨啊?”
跟着小姨住在一起,又给小姨做学生,这大半年下来,小夏跟小姨宋秀菊的感情那是日益深厚,丝毫不比姐姐小秋薄了。听得姐姐这么说,小夏立刻纠结起来,皱着一张小脸,看看小姨,再看看姐姐,好一会儿才道:“那我去叫上小芳,再回来叫小姨一起去。……小姨啊,我和小芳带着你,你只管拎着篮子,我和小芳捡鱼,不用你动手,不脏哈!”
宋秀菊自然笑着应了。
小秋却一指头戳在小夏的鼻尖儿上,笑嗔道:“你个小精怪丫头,这就拉小姨的壮丁啦!”
小夏捂着脸,飞快地躲到小姨身后,再探出头来朝着姐姐做鬼脸:“小姨愿意,你管不着!”
“反了你了还!别跑……”小秋大喝一声,作势扑上去,小夏跟个猴儿似的,一转身,啪嗒啪嗒跑远了。
小秋和宋秀菊收拾收拾从学校宿舍里出来,准备回家用早饭。
一出门,就看见廖辰正从柴垛那边拿木柴,小秋见了连忙招呼:“廖老师早!”
从最初的廖哥哥,转到廖老师,小秋开始还有一点点不适应,经过大半年的锻炼,如今已经很顺畅了。
小夏也跟着鹦鹉学舌般问候:“廖哥哥早!”
“小秋小夏早!宋老师早!”廖辰抬眼看过来,展开一抹明朗的笑。半旧的白衬衣,褪了色的藏青色长裤,头发也略有些蓬乱,有一缕儿软哒哒地垂在额头上……只不过,人生的好,抬眼间的一笑,已经晃花了对面一大一小两个女孩的眼,下意识地眯了眼睛的同时,也忽略了青年身上的些许落拓和狼狈。
第一百一十一章
“廖……老师,早!”相对于小秋的纯欣赏,宋秀菊就表现的有些慌乱、无措了。
她磕磕巴巴回了一句问候,脸颊染上了一层薄薄的晕色的同时,目光也下意识地闪避开去。
小秋的目光从小姨脸颊的晕色上闪过,心里暗叹着‘美色误人’,一边招呼廖辰:“王校长又不在,廖老师今儿就别自己做饭了,跟我们一起回家吃吧?”
向来跟小秋亲密的廖辰这回却拒绝了小秋的邀请:“王校长一早就走了,昨晚从小秋家带回来的鱼还在锅里呢,我不吃就浪费了,就不再过去了……我看天色不太好,收拾些柴禾进屋。”
他如此说,也无可指摘,小秋只能笑笑告别。
宋秀菊脸色已经缓了些,没有那么红了,表情也镇定了许多。要不是小秋这么特别关注,几乎看不出什么异样了。
家里,宋秀莲和王利民两口子也起了个大早,宋秀莲的早饭都烧好了,王利民则将前一天用过的渔网在院子里铺开,检查两侧的杆子和网眼,有没有损伤破损之类的。
见宋秀菊和小秋回来,宋秀莲就招呼着一家人摆饭吃饭:“赶紧吃饭吧,吃完了,也好去队里【创建和谐家园】,别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