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先前小冬身上的伤,还有小秋找出来的槐树刺,大家伙儿可都看在眼里了。割麦子可是大事儿,没特殊情况可不能家去,偏偏在小冬被人下黑手伤了之后,王爱巧身子不舒坦家去,还特特地绕了远路……
哪怕大字不识一个,劳动人民的联想力却仍旧丰富,前后一联想啊,再看向李秀英的目光就不一样了,有几个站在人后边的,干脆低声地嘀咕议论起来。
“还真不愧是叫巧儿……”
“嘿嘿,这当小姑的能对个奶孩子下黑手,心得黑透了吧……”
“啧啧,我只当人家只是好吃懒做呢,没想到还是个辣手的……这么狠的心,谁敢要啊,说不定哪天发了狠,能给男人下毒也说不定呐……”
“啧啧,人不可貌相啊,真是看不出来这么狠啊……”
李秀英一张老脸黑了变红,红了又黑,终于撑不住了,噗通一声躺在地上,拍腿打掌地嚎啕大哭起来:“你们这些不孝的东西啊,你们这是咒着你娘我死啊……”
王爱巧对小冬下黑手,毕竟没被当场抓住,被李秀英一通哭闹撒泼,要死要活的,也只好暂时作罢。
只是,从那天开始,王爱巧一出门,就被人指指点点地议论,却又不得不上工——麦收农忙时节,没病没灾的,想请假在家里躲着,队里也不准啊——王爱巧只能咬着牙低着头捱着,心里对二嫂和那几个小崽子的恨意却更深了。
如火似荼的麦收过去,队里放了两天假,给大伙儿歇一歇,缓口气。王利民却顾不上休息,他立刻用车子推了几车红黏土,并一车子碎麦秸回来,给自家的两间土坯房修屋顶。
去年腊月里的地震,小秋家房子受了点损伤,墙角裂了道缝儿,但大架无碍,不妨碍居住。一开春,王利民已经泥了一遍墙皮,这会儿抽了功夫给屋顶加点儿草,再泥一遍。要不然,即将到来的雨季里,就可能漏雨。
王利民自己准备了一天,王利军和刘春生、二牤子、于东红等五六个人过来帮忙,一天就把小秋家屋顶修缮完成。修过的屋顶,加了一层苇箔,上一层泥。再加一层茅子草苫子,又上了一层泥,虽然没挂瓦片,却厚实隔热,也不担心漏雨了,就是看上去,也齐整光洁了许多。
小秋家屋顶修的及时,只过了四五天,就是接连两场大雨,小秋家的屋子虽然低矮简陋,却没有漏雨……这让小秋想起一句话‘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大雨的降临,标识着夏天真正到来,又过了一个月的,期末考试后,就是暑假。
小秋毫不意外地考了整个小学唯一的双百分。就连半路里插班的小夏竟然也考了数学82,语文79的好成绩,在班里排名居然仅次于第一名三分,得了个第二名。
这成绩一出来,即便不怎么在意孩子学习成绩的村里,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王利民宋秀莲欢喜不已不说,小秋小夏姐俩就成了很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边打着自己孩子,一边骂‘咋不跟人家小秋小夏学学’,生生给小姐俩拉了不少仇恨。
农村里因为放半个月麦收假和二十天秋收假,暑假就被压缩的短一些,只有四十天,八月二十号就开学。
在小秋放假前,吴戈和秦戎就放了暑假,在他们俩的积极要求下,被吴海港送到了小秋村里,不过鉴于小秋家的实际情况,两个小子跟着廖辰住在学校,然后睁开眼睛洗把脸,就和宋秀菊小秋小夏一起回家吃饭。
用吴海港的话说,送这俩小子下村,就是让他们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让王利民尽管放手操练,别留手。
等小学放了暑假,宋秀菊休整两日,就带了行李回了家。廖辰也要回家看望父亲,还要去县里半点儿事儿,村里安排了骡车,将他们并王校长一起送到镇上去。
如此一来,小秋小夏回家居住,吴戈和秦戎也被安排到王利军家,与成河成江哥几个住在一处,几个小子本就熟识,这一处住着,自然更加熟稔和亲近了。
入了伏,地里的活没那么忙了,农民们每天上工就是锄草拔草,然后给地瓜翻秧儿。有时候下雨就会歇工,然后王利民就在屋后的自留地菜园子里忙乎,也带着成海成江几个寻沟渠拦坝逮鱼。
吴戈和秦戎过来后,很快就跟成海成江成河哥仨混熟了,每天一早陪着小秋去打野菜后,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跟着成海哥仨混了,天天下湾下河的,不几天,就晒黑了好几个色度。若不是穿的衣服齐整没有补丁,乍一看,混在村中孩子们堆里都不咋显眼了。
到了傍晚,吴戈秦戎和小秋小夏把挖的野菜送回家,饭也顾不得吃,就拿个罐头瓶子,又匆匆出门了。
第九十三章
三合村绿化挺好,房前屋后、沟渠河沿、田边地头,种着不少树木。村子周边又有一匝杂木树林,槐树、柳树、榆树,并少量的桑树、棠梨之类的杂果树。到了夏季,林子里树木蓊郁,太阳刚下山,林子里已经暗下来。
小秋带着小夏与村里的大大小小许多孩子一起,脚步急匆匆来到就近的林子里。
村里的孩子都是好手,借着渐渐暗淡的天光,盯着树底下细细搜寻,仅仅豆粒大小,甚至比芝麻粒儿大不了多少的洞,也逃不了孩子们的火眼金睛,他们手里都捏着个小木棍儿,一旦看见小洞穴,就拿小木棍儿轻轻捅那么一下子,那极小的洞口就哗啦一下子塌陷下去,成为一个比手指稍粗的‘大洞’,然后只需用小木棍儿伸到洞中,大胆的会直接把手指伸进去,眨眼,就能钓上一直金铜色、胖滚滚的知了猴来!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日子清贫,孩子们一年到头鲜少有机会吃到肉,这知了猴儿捉回去,洗去泥巴,放在盐水中腌一腌,滴几滴油炒熟,外皮儿变的酥脆,肉质却饱满浓香,极是美味。勤快的孩子,不但能自己解馋,而且每天能给家里添一盘菜。吴戈和秦戎别看高高壮壮的,自觉一把子力气,抓知了猴儿却完全施展不开了,最初根本看不见那一个个小洞洞,要不就是捅了蚂蚁窝,或者伸手却摸出了一只滑溜溜的癞蛤蟆……
为这事儿,成河没少笑话他们,笑得吴戈秦戎面红耳赤的,吴戈更是几次恼羞成怒,尥蹶子走人。笑过闹过,成河又耐心地教吴戈秦戎一些小窍门、小技巧,慢慢的,他们俩也能在一片杂草树叶中看到那一个个小洞穴了,然后用手指一杵,小洞穴塌陷下去,捉住知了猴儿的那一刻,真是喜悦激动,无限奇妙啊!
农村的广阔天地本就又各种各样的趣事儿,对于暑假的孩子们来说,更是无忧无虑、任性子撒欢儿的乐园。吴戈秦戎用最快的速度熟悉并融入进来,玩得疯了,真正是忘乎所以、乐不思归了。
小秋也玩,但更多的时间花在挖菜喂鸡上。第一年养鸡,小秋心里明白,这鸡养好了不但能帮家里挣钱,更重要的是给爹娘一个信心,找准一个方向。
小秋姥姥后来又托人孵了两窝小鸡,前后加起来,小秋家这一年共养了六十多只小鸡,其间跑丢了一只,意外死亡一只,养大的也有六十三只,即便不加上留下来下蛋的三十只母鸡,也是村里养鸡最多的。在宋秀莲和小秋的悉心照料下,这些小鸡到了暑假,已经长成了半大小鸡,体重都得一斤以上了。
小鸡大起来,吃的东西也多了。小秋放了假之后,每天早晚都带着小夏去挖菜,回来剁碎了,混合谷糠麦麸喂鸡。六十多只鸡吃起来食量惊人,小秋和小夏每天早上挖两大筐子野菜,晚上还要去挖两大筐,日日不得歇息。吴戈和秦戎来了后,就被小秋抓了壮丁,常常让他们拿铁叉子去河湾里捞水草,用长柄柳条笊篱捞浮萍……水草浮萍的营养丰富,捞回来吃不完,小秋就摊晾晒干,储存起来,留到冬天就是喂鸡的青饲料。
其实,小秋有青花大碗的【创建和谐家园】功能,倒是不愁没有麦麸喂鸡,但也不敢无节制地拿出来用,挖菜、捞水草,去麦地里捡麦穗儿,这些活儿小秋带着小夏一点儿没少干。她不是不怕累,却更怕被人察觉到异常,招来祸事。
由于李秀英怀疑,小秋爷爷奶奶家没养鸡,倒是三婶胡卫红去娘家找母鸡抱了十五只小鸡,拿回来养,虽说不如小秋家的鸡长得快长得好,却也活了十一只,算是不错的成活率了。
这一日,小秋和小夏一早去挖了野菜回来,正好遇到出门挑水的胡卫红。
这半年,胡卫红与小秋家来往多了些,让宋秀莲帮她给做了几回缝纫活儿,她每次回娘家,带回来的糖块点心,也常常给小秋小夏送一点过来。
胡卫红看见小姐俩,立刻停下脚步,满脸喜色道:“这是去挖菜了?跟你们说件喜事,你们三叔被领导看重了,调进办公室里去了,听说干好了就给他转正……”
小秋心里却是咯噔一声,上一世,王利社确实转正了,却是因为勾搭上了革委主任魏向河的闺女魏丽丽。被胡卫红发现后,王利民索性提出离婚,后来又娶了魏丽丽,转了正式工作,还搬到镇上去住了。
此时此地,小秋看着一脸喜色的胡卫红,心里滋味陈杂,却不得不撑起一片笑来:“那就恭喜三婶了。”
这么一会儿,走在前头的吴戈已经催促起来:“臭丫头快点儿,赶紧回来做饭,我要吃你做的葱油饼儿!”
胡卫红撇撇嘴,压低声音对小秋道:“这两个小子还得在你家住多久?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住得久了,你家的粮食还够吃吗?还点名吃葱油饼,家家户户那点儿细粮,还得留着过年过节呢,哪能经得起他们吃啊……”
胡卫红这番话是大实话,小秋却不想跟她多说。她们家尽管平常吃的都是二合面馒头,但真的不是白面不够,不过是小秋不想太招人眼,蒸馒头时总会加一点粗粮遮人眼罢了。再说,吴戈和秦戎也算是她这一世交得两个朋友,别看说话大咧咧的,可真没少帮她干活,更别说吴海港送两个小子过来时,还带了一袋面粉一袋大米的。
小秋笑笑没接胡卫红的话茬,打个招呼,提了篮子匆匆回家了。
这件事就像块小石子儿,投进水里,只激起几圈浅浅的涟漪,随即就没了动静。
小秋也只是一时感慨,却也知道,哪怕她是重生的,很多事也不是她能改变的。加上天天又要干活又要学习,忙得很,很快就把这件事丢到脑后去了。
第九十四章
几个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忙忙碌碌的,暑假一眨眼功夫就过去了大半,随着天气转凉,快乐的暑假生活,也即将结束。
这时候学校里开学还早,村镇小学中学八月临近八月下旬就开学。县城学校也等不到九月份,大多也在八月底开学。
这一天吴戈秦戎并小秋小夏去地里挖了两大篮子菜回来,进门洗手准备吃饭呢,却有一对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父女捱上门来,那脸色黑黄的汉子佝偻着身体,依着篱笆门朝着院子里举着一只碗:“大娘婶子行行好,有剩下的粘粥干粮,给一口吧……俺们家乡发了大水,孩子一天多没吃饭了……”
说实话,小秋在上一世是见过上门讨饭的,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讨饭的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再到后来,乞丐突然就成了各大城市繁华地带的常见‘景致’,各种身体残疾、家世悲惨……却不过,没人再要饭,要的都是钞票了。
时隔多年,小秋再次见到这种讨饭人,一时还是觉得有些不真实。
吴戈和秦戎毕竟在农村住的时间短,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上门讨饭的人,再看眼前这一大一小都瘦骨嶙峋、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样子……视觉冲击力太强,竟一时都愣住,反应不过来了。
还是宋秀莲心善,叹口气,招呼小秋:“秋啊,去接过他那碗来,给他们盛一碗,再拿个卷子给他们。”
这些人真是讨饭的,正如他们自己说的,给口剩饭吃就很满意了,意外得了慢慢一碗大米粥,并一整个二合面卷子,卷子里小秋还给夹了两片咸菜……那父女俩真是喜出望外,那汉子连连拱手弯腰道谢,又拉着闺女磕了个头,这才接过粥和卷子去,也不走远,就一回身在小秋家篱笆外坐了,吃起东西来。
小秋隔着篱笆看那孩子连着咬了两大口卷子,用力往下吞,却卡住吞不下去,她连忙去拿了只碗过来,倒了半碗水端过去:“你饿了狠了,先别急着吃干粮,晾一晾米粥喝几口,再吃干粮才好。”
那孩子的头发脏兮兮的,还沾着些草屑,打着绺儿,胡乱披着,遮着大半张脸。
小秋递过水去的时候,那孩子猛地抬起眼看过来,竟有一双极黑极亮的大眼睛——一刹那,小秋想起了某一张著名宣传照上的那双‘大眼睛’。
她愣了一瞬,再回过神,那孩子已经重新接过碗去,咕嘟咕嘟喝起水来了。
这一对父女只是个开始,随后,又有讨饭的人到门口倚门讨吃的。这些人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却无一例外的疲惫瘦弱、肮脏破烂……
天气渐渐凉爽,暑假也终于要结束了,其他的没什么变化,只是那些讨饭的异乡人却有增无减,甚至最初那对父女也再次在村里出现过。
渐渐地,村子里有了个比较统一的说法,这些人都是从相邻省份逃难过来的,他们家乡发了大水,淹了好几个县,死了好些个人……这些逃难来的人,几乎每家都有人死在了大水中。
很快,队里负责看护庄稼的人传回消息,地里的豆荚、玉米、土豆地瓜越来越多地被盗,而且,实施【创建和谐家园】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那些徘徊在村子周围的流民们。
开学前四五天的时候,一大早村里就响起了钟声,各家各户的男人、劳力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出家门,【创建和谐家园】到大队部去。
短暂的会议之后,村民们带着愤怒回了家。却原来,前天夜里,负责守护庄稼的民兵和流民发生了正面冲突,有一个民兵被流民打了,那一片花生被扒了大半去……
这次开会,就是大队商讨出了对策,然后通知到村民,从这一天起,村里的青壮劳力组织起来,轮班去地里看庄稼。辛苦大半年种的庄稼,眼看就要收获了,却被人偷了、糟蹋了,村民们自然不答应。因为,这些粮食也是他们和老人孩子的口粮。失了这些粮食,村里人也会挨饿,甚至也要走出家门,去流浪讨饭。
事关能不能吃饱肚子,甚至关系着是否能活下去,矛盾明确,而且会越来越尖锐,不可调和。
那些人再到村里来讨饭,却讨不到吃的了。甚至很多人会将他们骂走,甚至有些人家会放狗……
暑假结束前两天,王利群去公社开了个会回来,一脸喜气地向村里传达,县里、公社里已经了解了流民成灾的情况,很快就会组织民兵力量,驱逐这些为祸的流民,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大家举手相庆,奔走相告,纷纷议论着、盼望着,民兵尽快到来,把那些偷粮食、【创建和谐家园】的流民赶走,还他们一个平静安稳的日子。
就在这天夜里,民兵来了,小秋一个孩子,未能参与到这场‘斗争’中去,她只是被村里的狗吠吵醒,然后听着远远近近的呼喊声、急匆匆的脚步声……瞪着眼睛躺了大半宿。
第二天一早,王利民才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里,向来乐观的王利民,这一天回家,脸上竟是一丝笑也没有……
吃过早饭,小秋才从三哥成河嘴里知道了夜里发生的事:前一天夜里民兵展开了行动,那些流民慌乱间往玉米地里乱窜,有一个带孩子的男人失脚滑进大渠里去了……
成河说完才意识到妹妹一个小姑娘可能会害怕,连忙解释道:“那啥,就那个大人掉进去了,孩子没事儿,被民兵带走了。……那个大人嘛,就是掉进水里,也不会有事的。那大渠看着水面挺宽,其实并不深,我都能凫好几个来回呐!”
小秋知道三哥是好心安慰,她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没事。但心里却抑不住发苦,三哥成河自身举例并没有说服力,他的水性极好的,别说同龄的,大人们多半也不及他呢。更何况那个人是慌乱间失足落水,还是不熟悉的水域,与放松着下水、熟悉水下情况的三哥根本无法比较。
第九十五章
晌午时,吴戈又带回一条信儿来,那个失足落水的人没找到……生死不明。
小秋点头应着,心里却忍不住长长地叹了口气——那个人,只怕已经是凶多吉少了。
流民散去,秦戎、吴戈也要回县城了。
整整一个暑假的疯玩,两个小子都晒黑了不少,吴戈直接晒成了古铜色,笑起来,两排牙齿格外白。本来有点儿苍白的秦戎,也晒黑了不止一个色号,成了小麦色健康少年。
吴海港一见两个小子的模样就笑起来:“黑了,壮了,结实了,不错,不错,这才像个小子呢。”
两个小子恋恋不舍地回了县城,第二天,村小学也开了学。
开学大会上,王怀清校长才在开学典礼上对小秋提出表扬,说是小秋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取了的公社第一名的好成绩,号召所有同学向王小秋学习。
开学伊始,还有个好消息,廖辰和宋秀菊都由代课老师转成了民办老师,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公办老师’,却比代课老师牢靠了许多,月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八块钱代课费,长成了现在的每月十五块,翻了差不多一番呢。
得了这个好消息,宋秀莲替妹妹做了一件白色粉红小花的确良衬衣,尖尖的小衬衣领,嵌了两道小荷叶花边,腰部略收,很好地显出纤细的腰身,搭配着藏青色收腰西裤,衬得宋秀菊更是身段更加窈窕挺拔。
宋秀菊本就生的好,又正是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年纪,加上一身淡淡的书卷气,走在村里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无数姑娘小伙的目光。村子里好些大姑娘都到小学里找她说话、玩耍,顺带着问一问她的衣裳在哪里做的,好比着也做一件穿去。
村里养的鸡虽说还没到出售的季节,但大多人家会留几只母鸡下蛋,有王利民定时收购,送到县里去,家家户户也觉得比往年过得宽裕点儿,手里多少都有几个活钱。要不然,姑娘们再爱美,也不敢提置办新衣裳。
廖辰与宋秀菊住着一排宿舍,村里这些姑娘们去学校里寻宋秀菊说话玩耍,自然不可避免地遇上廖辰出入。小秋心思敏感,就注意到姑娘们的态度变化了,从最初的时时目光追随,变成了对廖辰的冷淡,甚至躲避。
若是小孩子,小秋大概不明白前后如此迥异变化的原因,但小秋毕竟不是小孩子,她很清楚地知道,村里姑娘们之所以改变了对廖辰的态度,无外乎得知了廖辰的家庭背景和真实身份。
好吧,其实她也觉得村里的姑娘们配不上廖辰的,所以,除了多少有那么点儿感叹外,她并不觉得惋惜和遗憾。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宋秀菊和廖辰的教学能力,都得到了王怀清的认可,于是,新学期开始,宋秀菊接手了一二年级的课程,廖辰教授三四年级课程,王怀清自己则只教五年级毕业班。
于是,小秋升入三年级后,仍旧是廖辰的学生。
让小秋略有点儿小意外的是,三年级开学后,按例选举班干部,刚刚被校长点名表扬过的小秋,居然高票通过,成了三四年级合堂班的班长。两世为人,第一次‘当官’,小秋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小激动的。
这天放学,宋秀菊要赶着给孩子们修改作业,小夏留下了陪小姨,小秋则急着回家挖菜喂鸡,并帮着宋秀莲做家务,于是一个人背着书包回家。刚刚走出学校没多远,她就被几个小子跟拦住了。
拦她的是原来的班长,姓孙名连山。上一世小秋没觉得这孩子名字如何,这一世再听到,却总忍不住想笑:孙连山,还不如叫孙落山,名落孙山!
这孙连山生的黑黑壮壮的,在村里同龄的孩子里算是比较能打架的,当初许金玲教他们时,就因为孙连山能打架,镇得住,就指定他做了班长。上个学期,廖辰刚刚过来代课,没有调整班干部,这个学期开学伊始,就让学生们重新选举产生班干部,没想到小秋因为成绩优异,得了校长点名表扬,而高票当选。
孙连山被罢免了班长,自觉很丢脸,就跑来阻截小秋,只是,截下小秋他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想好怎么应对,难道真要动手打一个女孩子?
他【创建和谐家园】的功夫,陪他一起劫道的赵卫国忍不住了,暗暗踢了他一脚。
孙连山这才吭哧吭哧开口:“你别以为当选了班长就了不起,我们兄弟让你干不成你就干不成……”
“我没觉得当选班长了不起。”小秋强忍着失笑打断孙连山的慷慨激昂,微微笑着道,“若是你还想继续干,我明天可以去跟廖老师说,班长还让你干。”